双排扣西装怎么扣?双排扣西装适合什么场合穿

访客

转眼又一个冬天来临,我在抖音看一个叫张某同学的账号,火爆全网。看着他熟练地用火盆烤土豆片,猛然我记起来,最擅长这个的奶奶,已经去世十年了。

奶奶生于1939年东北长春市-农安县(史称黄龙府)。那时的长春叫“新京",属伪满洲政权。

新京政府跟日本国融资,对未来进行“画饼”,不但要把城市扩为亚洲第一大,说让居民通水通电,普及煤气、抽水马桶……还要准备修条地铁。

是的,你没看错,1939年的长春市,据说真准备修条地铁。

1939年的长春

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被囚于贵州,身边陪伴着赵四小姐。

民国才女林徽因则辗转云南昆明躲避着炮火。

胡适受蒋介石邀请,去美国做驻美大使,期待游说美国,给国民政府更多支持。

同年5月,日军轰炸重庆,死伤无数,人间地狱。

那一年,我奶奶出生时,其实原本家境不错。

她父亲是地主,还颇有积蓄。

-------------------------

可惜在她几岁时,奶奶的母亲因病去世。

那个年代,再娶一个女人料理家庭是必须的,除非是真的穷得娶不上。

在朝不保夕的年月,生存是一场残酷的竞争。

道德不但是奢侈品,也可能是送命的玩意。

后妈进门后,为了保自己子女的利益,自然下意识的,排斥亡妻留下的孩子,剥夺孩子们的资源。

于是我奶奶的悲惨童年生活,正式拉开序幕。

听奶奶自己讲,自从后妈进门后,她的家务就成倍增加。

冬天的东北很冷,零下十几度,6岁的小女孩,要带全家人的衣物去河边洗。带冰碴的凉水透骨的冷。

7岁多,她每天要和姐姐做全家13口人的三餐。

13岁时,全家的棉衣棉鞋都是她来缝制。

她几乎需要一刻不停地干活。

后妈稍有不满意,就要挨毒打,尤其喜欢扇她耳光。

童年的阴影伴随终身,我小时候,奶奶没事就老爱教我唱民谣“小白菜”。也许这首民谣,这大概是她童年的真实写照。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

三两岁呀没了娘呀。

跟着爹爹,好好过呀。

就怕爹爹娶后娘呀。

娶了后娘,三年半呀。

生个弟弟比我强呀。

弟弟吃面,我喝汤呀。

端起碗来,眼泪汪汪呀……”

----------------------------

战乱年代的地主,比平民还惨。

当时在东北,有日本人、满洲政府、抗联英雄、汉奸、胡子(土匪)、恶霸……各类势力,黑白交叠,黑多白少,对于老百姓来讲,天混沌的像是一锅粥。

东北土匪猖獗,俗称“胡子”,据说心狠手辣,隔三差五家里就要被抢一回,每次都吓得全家抖如筛糠,魂飞天外。

没有法律和政府的庇护,当时的地主,就是块肥肉。你抢一下,我讹一下,慢慢地,家也败落了。

奶奶原本还在父亲的支持下,念了几年私塾,但家屡次被抢,甚至父亲被绑过一次后,就干脆念书也免了,天天在家里做活了。

直到她60多岁,提起胡子来抢劫的场景,她还全身哆嗦,眼含恐惧。

她说胡子真的是杀人不眨眼,就因为一个叔叔多问了一句话,当场就被捅死了。还把脑袋割下来在地上滚,很多人当场就吓尿了。

---------------------------

成年后,我奶奶先嫁了一户,因家道败落,自然嫁不到什么好人。

在那户人家,她总挨打。

那时的东北,许多婆婆觉得娶媳妇不容易,讲究要把儿媳妇治服才行,一定要打到老老实实的,以免以后有什么花心思。

所以她常被婆婆、老公一起打。

其实无非是把生活给的苦难和怨气,发泄在最弱小的人那里。

最后我奶奶实在被打得受不了,干脆带着儿子跑回家了。

到底是亲爹还有些疼惜,找人说和,嫁妆不要了,就算离婚了。

--------------------------

我爷爷一家是从山东章丘逃荒过来定居东北的。

一家4个兄弟,一路千辛万苦,十分不容易。

也是穷得没法言表。

可能是太穷,娶不上媳妇,最后也是由别人介绍和我奶奶结合成一家。

看照片,我奶奶年轻时候的颜值是不错的,中国古典的鸭蛋脸,白,一条粗辫子。而且读过私塾,识字。

估计我爷爷也是看颜值,又因为穷,所以离婚带孩子的也无所谓了。

奶奶亲生母亲有两儿两女,父亲再婚又生了三儿三女,娘家自然养不起这么多人口,她离婚能让她住上一段时间都很不错了。

所以奶奶的再婚,没有喜宴,也没有喜糖,更谈不上什么聘礼,爷爷借来毛驴车,把她从娘家那接过来,就算完事了。

奶奶后来的婆婆,就是我爷爷的母亲,也是一样是虐待她,经常羞辱嘲笑她嫁过人。

好的年月,一个女人出身好并没有什么卵用,不幸的人生才是最正常的。

--------------------------

熬过文革,和灾荒,最穷的时候听说全家只有一条裤子轮流穿?

1978年,她遇上了国家的改革开放。

那一年,我奶奶已经39岁,已经有6个儿女。

土地开始承包了,打那以后,日子终于是有吃有穿的了。

由于爷爷奶奶俩人都经历了动荡和极度匮乏不稳定的岁月,求生的意志始终是第一位的。

所以即便生活变好了,爷爷奶奶脑子里的原则,仍然是要活下去。

这个活,是说,让自己活下去。

他们觉得,儿女只要养到十几岁,就应该自己管自己了。

给口饭吃,能活着到大,这已经是天大的恩情,子女已经是欠自己的了。以后无论如何都要他们自己去挣扎。

毕竟,野草甸子里,大把得无人要的婴孩。

--------------------------

我爸爸排行老四,两个姐姐一个哥哥,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

在我熟知他的时间里,我爹确实过得像孤儿。

没有父爱,也没有母爱,没有关心,父母那里只有警惕和防备,很怕儿女来自己处搜刮好处,也更谈不上家庭教育和榜样。

他自己勉强混了个老婆后,就被分家出去了。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正合适我爸爸和我妈妈。

没有住处,也没有碗筷,更没有钱。

还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东西可以吃。

1985年,也算改革开放好几年了。

我爸妈俩人竟然饿到去未成熟的庄稼地偷青玉米吃。

中秋节我们全家三口,也只能买得起一块月饼。

一直住着村里一位孤寡去世老人的歪斜土坯房,后来连那土坯房也被洪水冲走了。

我妈实在过不下去了,抱着我不远千里,跑回娘家。

这一切都在奶奶和爷爷的眼皮底下发生的,他们无动于衷。即便他们仓库里有粮食,即便有多余的房子,即便手里甚至有卖粮食的钱,他们都没有任何动作,甚至防备地藏起了一切。

放出话来说绝对不会帮任何一个孩子。

-------------------------

最后村干部看不过去了,就照顾了一些盖房子的材料,再加上用各种借带利息的钱,我爸爸才勉强弄了一间半土半砖的小房子。

这小房子一下雨的时候最惨,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

每次都动员了我家所有吃饭的盆盆罐罐,接漏下的雨水。

养育孩子外加偿还利息,我爸爸年轻的时候也常常去做最苦最累的砖厂工人,或去粮食运输仓库扛麻袋下苦力,也去过建筑工地绑钢筋。

就这样赚点钱够吃喝偿还当年的欠款,下一年继续借贷,循环往复。

说来搞笑,直到我大学毕业,工作后,家里才算还清所有借款,仍然住着那套半砖半土的小房子。

可以说,近些年来,我爸妈的生活变好,全靠国家经济发展好,也靠我母亲娘家的帮扶。

我家的案例让我深刻的明白,一个世袭的穷人家,要改变命运,是多么的艰难。

-------------------------

有时候我家里缺什么,比如镰刀锄头,过去爷爷奶奶借用,铁定要遭受一顿吼骂的。

我爸连偶尔在父母家吃一顿饭也要被爷爷骂得抬不起头。

这时候我奶奶都不做声,也不阻拦。

用她的话讲,我说了不算,也不会管。

她既不心疼,也不理会。

仿佛我爷爷骂的是毫无相干的外人。

我爷爷是用高声辱骂告诉每一个儿女,别想从我这里得到好处,我是公平的,谁也不会帮。

这种示范近乎于冷血和无情。

一次家里没吃的,饿得受不了,我妈妈抱着幼儿的我去奶奶家。

恰巧饭点,当时爷爷奶奶和我叔叔(我爸爸的弟弟)正在吃饭。

桌上一盆香喷喷的炖鸡肉。

这几个人当着我妈的面,毫无顾忌地大快朵颐,完全没有邀请一同吃的意思。也没有询问孩子要不要吃。

最后我妈妈抱着饿的饥肠辘辘的孩子,又气又辱地走了。

爷爷冷血大家默认了。

但奶奶对饿着肚子抱着孩子的儿媳妇也无动于衷,也没有张罗让孩子吃点,让人匪夷所思。

估计任何一个女人,经历过此事,都会有绝望。

此后种种诸多小事,我母亲对奶奶也一点好感也无。

后来恰好不知怎么的,虽有6个子女,竟然是我妈妈养老送终。

我妈对奶奶态度敷衍,无论我们怎么劝,也好不起来。不过到底却没有阻拦我爸爸端屎端尿的伺候奶奶到离世。

-------------------------------

奶奶从四十多岁开始就身体不好了。

她说那是年轻时受的罪的反噬。

她不能做地里的活,也不能做家里的活。

浑身虚胖,走几步就要气喘吁吁。

小时候的我没人管,不过却像野草一样很快长大,经常到处串门,所以混在奶奶家的时间也多。

我懂事后,爷爷奶奶对我还行。

没有那么疾言厉色,吃喝也都不会责骂。

我记得奶奶那时候,每天都咳嗽,要吐很多黄痰。

她声称她的背痛腿痛,经常需要拔自制的火罐进行治疗。

我很小就同她学会了。

经常帮助她拔火罐锤后背。

无论冬夏,她顿顿都要吃一大把药,炕头永远有吐痰用的黄草纸,每天也不叠被子,直接放炕头,方便随时可以躺卧。

家务和种地一直是由我爷爷来做。

爷爷的脾气一直是出了名的不好,所以不顺心的时候就骂奶奶几句。她还以往一样,就像没听见,屏蔽功能一流。

-------------------------

我有记忆起,观察奶奶的生活就用无聊来形容。

因为不能做活,所以她每天吃完饭,就在七扭八歪,靠无数根木头柱子支撑的土房子的火炕上,摆扑克(自己可以玩的一种游戏)。

要不就是读读圣经。

得益于她幼年私塾学的文字,可以完整地读完整本圣经。

接着继续吃饭、吃药、睡觉……如此循环。

几乎很少下地走路,可能过去的几十年对她来说,就像过了几天。

夏天她偶尔会拿出来绿豆糕给我吃。

冬天的时候好玩些,土炕上有火盆,用陶泥做的,玉米芯做成的炭火里面可以烤土豆,红薯,这是我最喜欢的美食。

东北火盆

她也常常跟我回忆早些年是说那些不幸的事。

到了晚年,她又开始说以后老了(指的是瘫痪了,或动弹不了的时候)的一些想法。

她跟我说,以后如果儿子不养她(女儿不算在内),她就要告到法院,要奶水钱。

那时候我也不懂什么是奶水钱?

后来想,大概就是小孩吃奶的恩情钱。

我常常想,吃我妈妈的奶,以后我要给多少钱呢?

我妈说我好像没吃多久的奶,她就因为营养不够回奶了,那是不是应该挺便宜的?

偶尔,晚上无聊的时候,奶奶常常给我看她锁在柜子里的陪嫁。

毕竟曾经是地主的女儿,陪嫁是有一点点的。

那是3块银元,在东北叫袁大头。

记得说原来有6块还是12块,后来因为穷,卖掉了。

给我看的时候,只有3块了。

她跟我说,以后我出嫁,她会送我一块做嫁妆。

要我去打对银耳环。

她会让我摸摸看,再讲以前的富裕人家是如何生活的,银元是怎么辨别质量和真假的。

我那时候对出嫁没兴趣,只想,什么时候能给我去打一对耳环真的不错。

每当她给我展示银元的时候,脸上是幸福的,带着回忆的。

那是她唯一的财产,唯一的来处和底气。

再后来我去了外婆家,就不怎么见到她了。

不过我却惦记着,她什么时候用银元给我打银耳环。

--------------------------------

奶奶虽然浑身是病,没想到却是我爷爷先去世了。

爷爷去世后,她常常说,熬不过这个冬天。

病痛太多,她已无药可医,也无钱可治。

她也没有任何存款与退休金。

也许是求生的意志,70岁的她,艰难地顺利熬了几个冬天。

自己原来住的土坯房早就坍塌了,吃住在我家里,住的房间阴暗狭小,小窗户向北。

只能看到日落和冷风刮过远方的黑色树杈子,摇啊摇,飘落一些雪沫子。

每顿饭是我爸端过去,病痛靠我爸爸帮她买些止痛药物。

在她生命的最后几个月,我妈妈说她像是有些神经错乱。

每天都在大声哀嚎,听不清在说些什么。像是唱戏又像是咒骂。

她向空气诉说自己的怨怼与苦命。

仿佛突然明白过来,自己是多么不甘心过这一生。

她终于还是在大雪的某个深夜长眠了。

-------------------------------

奶奶走后,爸妈才开始整理她带过来很少很少的遗物。

一点不夸张,没有一分钱。

只有几件很少的衣服,和一些零散的照片,一本圣经。

她视若珍宝的3块银元也不见了。

想来要么是她心疼女儿们,赠送给女儿当纪念了,要么是没钱的时候变现花了。

她是空空的来,空空地走,只来凡间遭受了一生的苦和病痛和无聊,生育了6个儿女。

她走的那年,香港和澳门都回归好些年了,大家自由往来港澳。

北京奥运会也过去好几年了,乔布斯的苹果手机已经成为主流了,我熟练地用着电脑,坐着飞机,谈着项目,自信满满说要像乔布斯那样改变世界

而奶奶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只是镇上,连县城都没去过。

那一年,同样是1939年出生在黑龙江的,歌唱家李某江的儿子在北京被刑拘,大家一窝蜂地批评他,条件有多好,却没教育好孩子。

奶奶和类似李某江的一些人,他们的命运虽然在一个时空,却一生毫无交集,不能类比。

仿佛不是一个世界。

奶奶的遗体火化后,就埋在她出生的这片土地里,连个墓碑都没有。

后来政府要求平坟,就铲掉了坟墓的土包,现在想去祭祀她都需要找半天地方。

她走的时候,我这一代孙子辈分里没有任何一个人结婚生子。

如果我这一代人忘记她了,恐怕,她,就永远消泯于这尘世里。

-------------------------------

前几天参加了某个好朋友公司的线上收藏拍卖会,我举牌了一个收藏版民国袁大头。

1600元每个成功拍下。

好朋友说,没想到你喜欢这个,我可以帮你留意,下次有品相好地叫你。

不过你为啥买这个普通的版本呀?

你应该买8w元那个版本,那个更有升值空间……

民国银元

我想告诉她,买的是童年和过去。

最终却没有解释,这世界里,你成为不了我,我也成为不了你。

我悄悄的想,不然多拍几个,凑够12枚好了。

祖传给我未来的孙女,或外孙女也可,假设我能有的话。

我告诉她,这是我那不幸的奶奶留下的。

并给她讲讲,曾经有一个人,不知道为什么而来,也不知道为什么活着,也不知道为什么消失的老人,她有那样的一生。

(完)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