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如何快速消除水肿?孕妇如何快速消除水肿
仓颉造字来源于祝融部落的传授
仓颉,原姓侯冈,名颉,俗称仓颉先师,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汉字创始人,被尊为“造字圣人”。是《河图玉版》(注:汉代谶纬之书《河图》中的一种)、《禅通记》(注:北魏张楫所作)记载仓颉曾经自立为帝;《河图玉版》中记载仓颉是一位部落首领,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是上古时期的一部落首领,仓颉在位期间曾经于洛汭之水拜受洛书。即仓颉在位时,向南巡狩其领土,仓帝登上阳虚之山,然后顺着洛水而下,在元扈(一作玄扈)洛汭之处发现仓颉彩像灵龟负书,由此仓颉拜受洛书。既然《河图玉版》始于汉代,以仓颉自立为帝?倘若不是帝呢?
也有记载仓颉也是道教中文字之神。然而,其道取于何部落?有研究学者指出:苍颉,黄帝史臣,造书之祖,或作仓颉。许慎《说文解字》自序云:“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远踬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世本》以及《汉书·古今人表》亦皆记苍颉为黄帝史臣。而南宋吉州庐陵罗泌的《路史禅通纪》则云: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刚,是以苍颉为上古帝皇也。考《路史》成于北宋,其纪《禅通记》系北魏张楫之说。然张楫谓《禅通纪》在获麟前二十七万六千年,则文字之发明亦在获麟前二十七万六千余年矣。绳以社会进化之程序,绝对不合,其说之荒诞可知,则《路史》之言,固不足据。既然,仓颉与河书洛图有牵连。那么,对仓颉造字的研究,我先从祝融部落开始进行分析探讨。
1,强大的祝融部落
1.1,历史上的刘累就为了学习豢龙到董姓部落学习
就如豢龙的刘累一样,原来他在豢龙的部落学习,豢龙的部落是董姓部落:《元和姓纂》记载,传说重黎是一位氏族首领以谆耀敦大,光明四海。颛顼任命其为火正,专门管理火。颛顼死后,侄子高辛(玄嚣的孙子)继位,即帝喾(帝俊),帝喾任命重黎为“祝融”之官称。后来共工氏作乱,帝喾派遣重黎前去镇压,重黎多次镇压而不成功,帝喾大怒,将重黎召回论罪处斩,然后以重黎的弟弟吴回接替重黎的官位,继续为祝融之官。吴回有个儿子名终,因为封在陆乡(今山东平原),所以叫陆终。陆终有个儿子叫参胡,因住董地(今河南濮城),其后裔子孙就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董氏,世代相传至今;《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国名纪》丙卷:“董姓豢龙在滑之韦城(今河南滑县东南)。古城内有豢龙井。”又曰:“豢龙井在韦故城内,有古记云‘左右直殳上日汩木下八十一口’。”;《寰宇记》云:“今长葛西四十里,临颖县有豢龙城,豢龙氏邑也。而汝之龙兴(河南汝州龙兴县)东南五十里,又有豢龙城,长垣东南龙城(河南长垣龙城村),灵宝西南七里有豢龙坟”。
陶丘(在今山东定陶西南。《书·禹贡》:济“入于河,溢为,东出于陶丘北”,现在的山东定陶附近)。韦城县(隋开皇六年(586)析白马县置,属汴州。治所在今河南滑县东南。《路史·后纪》卷十一:“当舜之时,人来效献(献也)龙,求能食之。高阳之后,有董父能求其欲,使豢之。赐之氏曰豢龙。封于鬷川”,于是始有豢龙之官。《路史·后纪》是舜帝赐封董父为“赐之氏曰豢龙”是正确的,赐姓的说法无疑是错误的。
可是,为何刘累要到豢龙氏的部落学习呢?《后纪》卷八又云:“有叔安异(裔)封于董,董甫(父同)以豢龙事舜,封于鬷川,别为鬷邑,更为关龙,音豢龙。豢龙同关龙,龙逢其后也。廖、董、关龙,则夏灭之,鬷则商灭之。”。我分析认为关龙逢是从豢龙氏的部落学习,而改成关龙逢。王符的《潜夫论》以为夏桀所杀之关龙逢即豢龙逢。故王屋山有龙逢祠,长安有龙逢居。惟韦城为古豕韦国,董氏之豢龙实居于此。若临颍之长葛、汝之龙兴,则豢龙之后分封之地也。长垣之龙城、王屋之龙逢祠,则以有龙逢故居与祠墓也。灵宝之豢龙坟,则因关龙逢葬于龟头原而名也;曹南的《文献录》云:“范县南三十里龙王庄相传为刘累豢龙处”盖因刘累迁鲁,其后封于范也,故范县南二十里,亦有故豢龙城。又云:“观城县亦有豕韦城”,然韦乡古国,终以在滑县者为是,故豢龙氏初封之地,亦当在滑之古豕韦国。《路史·后纪》:“尧有九子,其封于留者为留氏,字亦作镏。后有留累,累亦作絫。以豢龙事孔甲,赐之氏曰御龙,以更董之后,则知留累之前为豢龙氏,豢龙之后为关龙氏。刘絫既迁鲁县,之后,则不名为豢龙,而氏为御龙矣。”。文献指出:“后有留累,累亦作絫。以豢龙事孔甲,赐之氏曰御龙,以更董之后”,刘累是在董姓部落学习豢龙的,曾向豢龙氏学豢龙、御龙于豢龙氏。后在夏朝为御龙氏。
尧有九子,尧十五岁时被父亲封在了陶邑(今山东荷泽市南陶丘),十八岁时又改封于唐邑(今河北保定市唐县西北),始称唐尧。《通典》记载:“尧旧都在蒲”,《水经注》记载:“雷首,俗亦谓之尧山,山上有故城,又曰尧城”,《阚骃十三州记》记载:“蒲阪,尧都。盖尧帝亦都此,后迁平阳”。左·昭二十九年传》:'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尧封在了陶邑(今山东荷泽市南陶丘),陶丘在《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可见,尧是入赘董姓部落,后人称呼其为陶唐氏,名放勋。与其说“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不如说是跟随母系部落学习豢龙?刘累,本来不是承袭刘姓,《史记》记载,刘累生活在夏代孔甲年间,因出生时手上显现"刘累"纹样,家人以为吉祥,遂以刘累为名。既然,尧入赘陶丘,那刘累不是住在地的母系部落后裔。《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刘累故城在洛州缑氏县南五十五里,乃刘累之故地也。"古缑氏县今属河南洛阳偃师县,辖境西南有地名刘聚,相传是他养龙时所居处。因刘累养龙御龙有功,孔甲封他为御龙氏,代行豕韦国君。事夏为御龙氏,在商为豕韦氏,在周封为杜伯,亦称唐杜氏。可见,刘累是陶唐氏首领尧的后裔,成为刘姓来源。然推其是尧的后裔,又在董姓部落豢龙的地方,包括尧都,蒲阪河东(今山西芮城县北)。蒲阪(今永济),史为舜都,地处山西省西南端,晋、秦、豫“黄河金三角”区域中心。
1.2,祝融部落占据范围
上文论及参胡,因住董地(今河南濮城)。上文记载了:河南濮城、河南滑县东南、河南省临颍县、山西古鬷川(闻喜县)、山东定陶附近等地的大范围(记载于《古董国的董姓部落聚居地范围研究》与《从祝融八姓到豢龙氏董父的研究》)再把《寰宇记》囊括的:长葛(河南长葛位于豫中平原腹地,南邻魏都许昌,北接省会郑州,东观汴京开封,西望古都洛阳;临颖县(河南省临颍县);汝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西部,平顶山市西北。辖境南与宝丰、鲁山县接壤,西临汝阳县,北与伊川县与登封市毗邻,东连禹州市与郏县);河南汝州龙兴县;长垣县(河南省新乡市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河南省东北部,东隔黄河与山东省东明县相望,南与封丘县、兰考县毗连,北与滑县、濮阳县接壤);灵宝市(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位于豫秦晋三省交界处的河南省西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记载于《古董国的董姓部落聚居地范围研究》与《从祝融八姓到豢龙氏董父的研究》,再把《寰宇记》囊括,与董狐的原在董姓部落),这些都是董姓豢龙的地方。
晋国自唐叔虞创业以来,一直是周王室的股肱之国,伴随着周王室走完了西周275年的旅程。晋国自武公开始,大兴灭国之风,先后吞掉了霍、虢、虞、冀、黎、郇、董、韩、芮、魏、耿、贾、杨、沈、姒、蓐、黄等17个国家。晋国统一了,不过是由小宗统一了大宗,也就是说,地方把中央给吞并了。而山西曲沃、翼城、襄汾等地无疑是在董姓部落范围之内。只是从夏朝开始,分封很多小国,结果,祝融部落,包括董姓部落被很多新的小国名称所代替。《左传·文公六年》:“晋改蒐于董”。古书所谓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鬷水上夷,皆董姓。古董国者,乃虞舜所始封董父之国,夏商赓为侯国者也。新近考古也证明:绛山(在今山西绛县西北)南有倗国,倗国西有董国。就是董姓部落被瓜分分封各氏为各小国之故。
晋穆侯七年(即前806年)随周王讨伐条戎、奔戎(大约活动在今山西绛县、夏县、平陆、永济一带);前745年,晋昭侯把曲沃(在今中国山西省曲沃县)封给其叔成师,是为曲沃桓叔。前745年(昭侯元年),晋昭侯封其叔父成师于曲沃,史称曲沃桓叔,并由靖侯之庶孙、桓叔的叔祖栾宾辅佐。曲沃的面积比晋国的都城翼还大,在其经营下,曲沃成为晋国的第二个政治中心,与都城翼的晋公室展开了长期的夺权斗争。前710年(哀侯八年),晋哀侯侵其南面的陉廷(今山西翼城东南)之田。前709年,陉廷与曲沃武公联合伐晋,这次是翼都与曲沃的一次决战,最终,曲沃武公大获全胜,逐晋哀侯于汾隰(今山西襄汾曲沃之间)。前705年冬天,(史记记载为前706年),当时曲沃日益强大,前678年(晋侯缗二十八年),曲沃武公又伐晋侯缗,并灭之。用抢掠来的珍宝器物贿赂新立的周厘王,周厘王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曲沃桓叔姬成叔一系彻底打败姬仇一系,夺得晋国正统地位。小宗灭掉大宗,这是对周代分封制度的巨大讽刺,更令周礼无法接受的是周王室接受了,开启了春秋时代礼崩乐坏的序幕。
然而,春秋时期,晋国的辛有后裔董狐率先打破姓氏混乱的局面,回归姓源于部落的做法。尽管有的无法再恢复原来的部落的姓,或以官的氏为姓,或以地为氏成为姓,这属于战国时期的姓氏合一的时期了。
可见古董部落范围之广,居住在河南大部分面积和山西、山东等地。董姓部落或祝融部落占地宽广。山西曲沃、古鬷川(闻喜县)、翼城、襄汾、绛县、夏县、平陆、芮城、蒲阪(今永济)等地,河南三门峡市、灵宝市、濮城、滑县、临颍县、长葛、许昌、郑州、开封、洛阳、汝州、平顶山、宝丰、鲁山、伊川、禹州、郏县、龙兴、长垣、封丘县、兰考县,山东东明、定陶。这大范围都是董姓部落豢龙的地方,是部落所在地,何况,祝融部落远远超过这一范围。董姓部落的濮阳,不在东夷范围,而有可能是山东的定陶等地,属于与东夷的交汇之地。
祝融部落,董姓部落集中人群在河南,甲骨文是19世纪末年在殷代都城遗址被今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继承了陶文的造字方法,是中国商代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绵使用了一段时期。是否间接证明这一带的原住民,在文字方面的领先地位?
1.3玉龟和玉版,不少专家疑是古版《图书》
1987年,在安徽含山长岗乡凌家滩村一处,出土距今5300年前,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晚期墓葬时,发现的一套玉器——玉龟和玉版,不少专家疑是古版《图书》,有的学者则认为此说有点牵强。至于河图洛书生成地区,说法也不一致,有“洛南说”、“洛宁说”。不过河洛地区大概是指黄河中游潼关至郑州段的南岸,洛水、伊水及嵩山周围地区,包括颍水上游登封等地,即今河南西部地区。南有外方山、伏牛山,北为黄河,西立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北通幽燕,南达江淮,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史记·周本记》),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
我们对照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理事,图腾文化学者,文化人类学者,历史学家王大有的划分(当然,我对其中华文明源于黄河流域、智人的划分、以及仓颉的来历有不同观点,同时对其燧人氏时期的年代划分、黄帝、少昊时期的联盟首领即帝的任职觉得其研究不尽全面且有差异,如没有写昌意。但是,对于伏羲时期以后划分还是觉得借鉴的)。
王大有的划分为:炎帝魁隗氏政权(公元前5008年——公元前4513年):炎帝魁隗→炎帝炎居→炎帝节并→炎帝戏器→炎帝祝融→炎帝共工→后土(魁隗氏第七任大酋长)……炎帝神农氏政权,第一代神农(前5032—前4767系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大典氏,为柱下史,号神农氏)到第九代神农:→炎帝神农(又名羭纥(代用字)号神农氏)→炎帝临魁(又名雨、大隗)→炎帝承(又名号)→炎帝明(又名鈫(wen,同音代用字)→炎帝宜(又名直(代用字))→炎帝来(又名笄(ji同音代用字))→炎帝克(又名里、厘、揬(tu代用字))→炎帝榆罔(前4766—前4513)→史皇仓颉氏政权:首任帝史皇仓颉氏一世——五世在位执政(公元前4637——前4528年)。
而前4826为祝融元年(在位起讫:约公元前4827——前4781年)。祝融执政时期炎帝族仍主要活动在陕西、甘肃、宁夏一带。其他地点呢?王大有没有回答?也就是说,祝融长琴在前4781年之后,祝融不再任部落联盟首领,也就迁徙。迁徙的地方是什么地点呢?这地点与后来的董姓部落豢龙的地点为什么那么吻合呢?同时,为何迁徙,王大有仅仅以祝融与共工的第二次争夺为理由,似乎不是那么简单。我分析:祝融部落与种植、饮食、养殖的技术掌握有很大关联,这一带平原地区,没有圈养动物的技术,没有发现新的水稻种植替代的粮食作物是不会如此简单迁徙的,也为后来董姓部落成为豢龙氏奠定坚实的基础。那就是说,祝融部落迁徙已经找到的新的粮食作物,找到了不再游猎生活的新的生活方式!那么,早之前,祝融部落虽然以陕西、甘肃、宁夏一带为主,但是,必定有“先头部队”为开拓先锋,才能够如此在此大范围定居,抢得先机。同样,在伏羲时期,祝融部落就有一部分在洛河一带进行观测天文。也说明祝融部落的先进程度与文化水平的高于其他部落。那么,出土距今5300年前,的一套玉器——玉龟和玉版疑是古版《图书》,也就有理由在之前迁徙留下,或迁徙前就保存。其次,祝融部落是最早管理火的部落,并观测天文,成为太阳神。伏羲时期的重和羲黎其实也是重黎,是祝融部落为伏羲女娲部落的主要力量。
远古人类观天察地之际,只见日夜交替,便自然有了“阴阳”观念。白天光亮为“阳”,晚上黑暗为“阴”。昼“日”出,夜“月”出;“日”为太阳而“月”为太阴。当日出东方,卵石左明,右暗,形成“东阳西阴”的现象;随时间推移,到了中午,卵石南明而北暗,出现“南阳北阴”的局面;到了下午,卵石则西明,而东暗,变为“西阳东阴”。恒常有序的阴阳变化,古人开始对其做出了理性而抽象的总结:每天都会出现“阴阳交变”,太阳永远是“东升西落”的;南北永远是“南阳北阴”的;只有东西两面。便把这种极为常见的、很有规律的阴阳变化,抽象归纳成左图。历朝历代都认为神秘莫测的“八卦图”,原来只不过是先贤观天地日月、看阴阳变化的一种自然感悟。
《易经·系辞上》云:“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又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变通莫大乎四时,悬象著明莫大乎日月。”《帛书系辞传》说:“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有学者依此指出:八卦是观天、地、人三才之道而作。在我国古代的哲学范畴中,“阴阳”与“五行”是其中最基本的两个。司马谈的《六家旨要》)认为:中国学术起源于阴阳家,欲认知我国之科学史,“阴阳五行”是密钥。其横跨天文、历法、气象、医学、丹术、建筑以及政治、军事、伦理、历史、文艺、哲学等众多领域,影响至深。随时之推移,生活信息日丰,人们便把周遭之事物,按着阴阳的基础,对号入座。如《黄帝内经·素问》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河洛之辞,最早见于《尚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又见于《管子·小臣》:“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
再看洛宁,是洛出书处。河图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历来被认为是河洛文化的载体,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相传,伏羲氏时,洛阳孟津境内从黄河中浮出一龙头马身的怪物,背上的旋毛变成一块玉版,献给伏羲。玉版上的数字是;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这就是河图。伏羲依照这个图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演成八卦,后为《周易》来源。又相传,大禹时,洛阳境内的洛宁西长水的洛河中浮出一神龟,背上排列的数字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五居中央,这就是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遂划天下为九州。又依此定九章大法,治理社会,后收入《尚书》,名《洪范》。《周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就是指这两幅图式。河图上,排列成的黑点和白点,蕴藏着无穷的奥秘;洛书上,纵、横、斜三条线上的三个数字,相加之和都等于15,十分奇妙。对此,中外学者作了长期的探索研究,认为这是中国先民心灵思维的最高成就,是河洛文化的标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真的就是“献给伏羲”吗?只有祝融部落观测得出的“书图”,并非哪个怪物变成玉版。而祝融长琴迁徙也与旧部落汇合。河书洛图是祝融部落对数学与文字的概括的精华!
祝融长琴率领部落部分迁徙在山西安邑一带、豫中的嵩山地区(包括今新郑、新密、登封、郑州一带)。最后,迁徙于河南昆吾(今河南濮阳市)、滑县一带,山东濮城、菏泽、定陶等地、山西南部的鬷川(闻喜)、翼城、曲沃、绛县、垣曲、左邑、桐乡、襄汾、新田(山西侯马)等地以及山东、江苏、浙江等地。这是南北两支祝融部落的汇合,这是人类第一次大规模的迁徙。可见,与上文的董姓部落地点,董姓部落占据迁徙的大部分范围。而时间在神农炎帝之前,当然比仓颉时期要早。
1.4,道教的雏形起源于祝融部落
我在《祝融部落联盟孕育道教的起源》一文论及了道教与祝融的关系,《楚世家》中“鬻熊生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熊绎当成王时,举文、武勤劳之后嗣,而封熊绎于楚蛮,封以子男之田”这当中在“当成王时”前多了“熊绎”二字,因为《左传》昭公十二年中,楚灵王的话里说到:“昔我先王熊绎,与吕级、王孙牟、燮父、禽父,并事康王”,所以熊绎应为康王时人,在《史记》中鬻熊“蚤卒”,但是在《路史》所引《鬻子》中,鬻熊要到九十才见文王,所以早卒的应当是熊绎的先辈熊狂。有熊(今河南新郑)人(依然与董姓部落的祝融部落联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季连部落酋长、哲学家,著书《鬻子》,是周文王的老师,曾辅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楚人奉颛顼帝高阳氏为先祖,老童、祝融为远祖,鬻熊为始祖。说明楚国先祖来源于老童、祝融等不同称谓的董姓部落的祝融部落联盟。
可见,连周文王都要拜祝融为师进行治国理政,这与祝融部落的长期天文、地理、农业、医药、制陶等技术有很大关系。夏朝时,季连进入楚丘(今河南滑县),建芈熊王朝。季连的后裔羋部落穴熊氏族已经活动于有熊氏之墟和熊山之间,地区大约在今河南中部的新郑和郾陵一带,回到了祝融部落常居住地……穴熊居熊山,为有熊氏之墟,在今河南省新郑县境内。
在有文字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讲“道”的人叫鬻熊。著书《鬻子》,是周文王的老师,曾辅佐周文王推翻殷商建立周王朝。《帝系》说:“季连,是为芈姓。季连产什祖氏,什祖氏产内熊,九世至于渠。这是从部落中的父系官员的氏而说。”其中多有错字,“什”为“方”之讹,内为“穴”之讹,学者已经指明。内熊即“穴熊”,亦即“鬻熊”,清华简《楚居》中有一些关于季连与鬻熊重要而珍贵的信息:“季连初降于山,氐于(穴)穷,(迁)出于乔山,宅凥爰波,逆上汌水,见盘庚之子凥于方山,女曰妣隹,秉慈率相,历游四方。季连闻其有娉,从,及之盘,爰生伯、远仲、毓徜徉,先于京宗。穴酓遟徙于京宗,爰得妣烈。逆流哉水,氒状(贴)耳,乃妻之,生侸叔、丽季,丽不从,自胁出。妣烈宾于天,巫并该其胁以楚,氐今曰楚人”。《楚居》证实鬻熊是商末人,曾子事文王。然季连也分为多支系,不再仅仅为一个支系,故《楚世家》说“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后中微,或在中国,或在蛮夷,弗能记其世。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
2,仓颉整理规范民间文字,继承天文观测的技术
在遥远的上古原始社会时代人类一步步从"堆石记事"、"结绳记事"、发展到"符号文字"。远古符号文字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约五千余年,远古早期的文化记录基本上都是用符号文字记录下来的。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其实,这只是古人对仓颉的一种盲目崇拜,又经历代文人和史学家炒作,仓颉便成了中国文字发明的始祖。实际上中国的文字史早在仓颉以前数千年就已经诞生了。
《河图玉版》(“版”或作“板”)是汉代谶纬之书《河图》中的一种,《河图玉版》中记载仓颉是一位部落首领,以阳武为都,自立为帝,号仓帝。这位史前传说人物,在我国古代战国以前的典藉中都从未提及。最早提及仓颉者,是战国时期的荀卿。《荀子·解蔽》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其后逐渐发展为仓颉是"黄帝的史官"等传说。黄帝是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首领之一,当时没有国家机器,可见"史官"之说,显然是后人用后代国家机器的职官名称套用于史前传说人物的结果。至于是不是帝?是不是部落首领,还是一位杰出人才而已呢?我在本文都没有进行研究,也顺着古人作书的记载进行分析。
从历代典籍的记载看,仓颉的贡献主要有:第一、完善文字,所谓的"苍(仓)颉作书",并不是说仓颉一个人完全地将文字发明创造出来,而是说仓颉将民间既有的图画文字进行广泛搜集,并加以认真整理,从而创制出一套成体系的规范的象形文字。第二:受洛书,河图、洛书上详细记录古代帝王的兴亡之数,和统民治国的道法。只有天授命的帝王才能得到,仓颉登基为帝后,向南巡狩自己的领土,登上阳虚山,随着洛河向东来到了洛水与黄河交汇处的洛汭,发现灵龟背负着神秘图案,献给仓颉。八卦就是洛书演化而来,后为《周易》来源。
,2.1,仓颉所在的时期
1966年一次毁灭性的劫难,仓颉庙成为废墟;仓颉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西北12公里的古王集乡堌堆坡村西北隅。仓颉墓亦被挖开,出土大量龙山和仰韶时期的器物。这为我们定位仓颉在龙山和仰韶时期提供科学的依据。
仰韶文化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仰韶文化,因在河南渑池仰韶村发现,故名。仰韶文化也称彩陶文化,多数是粗陶。生活用具均为陶质,出土器中物有鼎、罐、碗、盆、钵、杯、瓮、缸等。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器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其纹饰有宽带纹、网纹、花瓣纹、鱼纹、弦纹和几何图形纹等。仰韶文化是距今7000年至5000年前。仰韶文化遗存以黄河中游为中心,北到长城沿线及河套地区,南达湖北的西北部,西到甘肃、青海接壤地带,东至河南东部,上下2000年,纵横数千里。大致经历了早中晚三个历史时期:早期(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4000年)主要包括陕西西安的半坡类型、陕西渭南的史家类型及区系年代相当的其他文化类型或遗存。中期(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3500年)主要包括河南陕县的庙底沟类型及区系年代相当的其他文化类型或遗存。晚期(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3000年),主要包括山西夏县的西王村类型、河南荥阳的秦王寨类型、郑州郊区的大河村文化遗址三四期类型及区系年代相当的其他文化类型或遗存。
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县龙山镇城子崖,1930年至1931年对龙山镇城子崖遗址的发掘,最突出的代表是造型独特、工艺精美的黑陶,大部分龙山文化遗址,分布在山东半岛;而陕西、山西、河南、河北、辽东半岛、江苏、湖北等地区,也有类似遗址的发现。这个文化以许多薄、硬、光、黑的陶器,尤其是蛋壳黑陶(分布日照、章丘)最具特色,所以考古学家最初称其为“黑陶文化”。不久,即被命名为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4600年。
从上面的文物考证:仓颉晚于伏羲女娲时期的祝融部落观测天文所造的“河书洛图”时期,晚于祝融长琴迁徙的时期。
其次,所发现的文物,仅仅表示文物所处的年代,更早的当然也不属于仓颉时期。因为,仰韶文化分为三期,早期、中期都不是仓颉的时期。
2.2,文字早在仓颉之前就存在
《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造字的左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仓颉的功绩就在于,他广泛搜集民间的图画文字加以整理,创造了有系统的象形文字。
为何仓颉成为造字的能手呢?为何又自立部落,并且成为首领呢?
《春秋元命苞》:“仓帝史皇氏,名颉姓侯刚。龙颜侈哆,四目灵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及受河图绿字,于是穷天地之变化。仰观奎星圆趋知势,俯察龟文鸟语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治百有一十载,都于阳武,终葬衙之利乡亭。";宋代罗泌撰的《禅通纪》云:"仓帝史皇氏,姓侯冈,名颉。实有睿德,生而能书;龙颜侈侈,四目灵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羽、山川、指掌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这两则记载仓颉“生而能书”,就是在很小的时候,就有能说会写的本领,比较聪明。这样一位奇才,必定会寻找精通文字的祝融部落的,必须求教观测天文的祝融部落。毕竟,只有这祝融部落,才能从历史的延续中,传授技艺。
从仓颉的以阳武(河南新乡市)为都,这不是原来祝融部落的范围吗?那仓颉把都成建在祝融部落的范围?关于仓颉的葬地,史书多有记载,《禅通记》上称"仓颉居阳武,而葬利乡"。仓颉是一位介于神话与传说之间的人物,仓颉陵位于河南南乐县。全国有多处纪念仓颉的遗迹,有仓颉陵、仓颉庙、造字台等。在众多仓颉及遗迹中,陕西白水、河南南乐、虞城、开封、河南阳武、洛宁。这些范围也是早于仓颉的祝融部落范围?难道仓颉是从祝融部落分化,另立部落?据《万姓统谱·卷五十二》:记载,"上古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明一统志·人物上古》亦记载:"仓颉,南乐吴村人,生而齐圣,有四目,观鸟迹虫文始制文字以代结绳之政,乃轩辕黄帝之史官也"。另一说陕西白水县阳武村人。南乐县在河南省东北隅;白水县位于陕西省东北部,处于关中平原与陕北高原的过渡地带,东隔洛河与澄城县相望,南接蒲城县与五龙山相隔,西接铜川市郊区和渭北黑腰带相连,北以黄龙雁门两山为界、与宜君、黄龙、洛川三县毗邻。可见,不论陕西白水、还是河南南乐,其出生地与祝融部落最接近。
而虞城位于河南省东部,开封市位于河南省东部,阳武(河南新乡市)为都,洛宁县隶属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因此,从方位来看,其所到之处正是祝融部落地。
再看洛宁,是洛出书处。河图洛书是祝融部落献给伏羲。如此来看,仓颉出生在祝融部落西北边,活动范围确实祝融部落地,还跑到祝融部落的东面。
因此,仓颉由于幼小就聪慧,因此,他的周边是掌握先进文化的祝融部落,也就有了可能;其次,仓颉是在祝融长琴迁徙之后很长的时间进入祝融部落学习,文化也有了突飞猛进。他到民间整理文字,学习观测天文,也是从祝融部落学习而来!受洛书,河图、洛书上详细记录古代帝王的兴亡之数,和统民治国的道法。从后来的周文王拜师即可证实。
2.3,仓颉的都城与黄帝时期的左史
上文论及:从仓颉的以阳武(河南新乡市)为都,这不是原来祝融部落的范围吗?仓颉登基为帝后,向南巡狩自己的领土,登上阳虚山,随着洛河向东来到了洛水与黄河交汇处的洛汭,发现灵龟背负着神秘图案,献给仓颉。
这有两个信息:一是向南巡视自己的领土?二是发现灵龟背负着神秘图案,献给仓颉。信息一:表示仓颉把祝融部落作为自己的部落?那么,这个部落是不是在黄帝、蚩尤之前,统领祝融部落的首领呢?这首领传承了祝融部落的精华,推选其为首领也不为过。
信息二:反映了仓颉得到技术的真经,得到祝融部落的传授!那在蚩尤交错的时间前,作为部落首领也合乎情理。
之后,到了黄帝时期,仓颉部落已经独立在陕西白水一带建立部落,从祝融部落独立分化出来?相传为中国原始社会后期黄帝的左史官,仓颉为左史。沮诵为右史。据历史记载:轩辕黄帝兴起之后,黄帝的史官仓颉、沮诵受鸟兽足迹的启迪,集中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呕心沥血数十载,搜集、整理流传与先民中的象形文字符号并加以推广和使用。绳结虽有大小和形状区别,但年久月深,难于辨识。后仓颉仰观奎星环曲走势,俯看龟背纹理、鸟兽爪痕、山川形貌和手掌指纹,从中受到启迪,根据事物形状创造了象形文字。
这“相传”并不是仅仅仓颉进行文字整理,还有沮诵(祝融的同音异写,实则为祝融)。而当官进行历史记载的,也有祝融。那么,也就间接肯定仓颉是从祝融部落学习而来。最后,由于其独特的贡献,历史忽略了祝融部落的伟大。而仓颉,号史皇氏,号,记录历史的皇?王?候?是否就是因此而来。只有汉代的史学家才知道了。
2.4,部落分化与分工
《河图玉版》载文:"仓颉为帝南巡,蹬阳虚之山,临于元扈洛汭之水。灵龟负书,丹甲青文以授之。";《汉书古今人表疏证》中这样释疑:"仓颉或以为古帝,或以为黄帝史官,疑莫能定;《吕氏春秋·审分览·君守》称:"奚仲作车,苍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
昆吾是祝融部落分化的部落,祝融部落从发现火,到管理火,到距今1万多年前的制陶开始,就是制陶的先锋。故上文引用:《九州要纪》云:“董父好龙,舜遣豢龙于陶丘,为豢龙氏。”。并不是说只有仓颉作书,祝融就不作了,从“黄帝之子青阳降居江水,昌义降居若水,其后皆有天下。”。“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生韩流,韩流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又见:《史记》云:“楚之先,出自颛顼高阳氏。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颛顼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因其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重黎死,其弟吴回继为祝融,吴回生陆终,陆终生季连。季连,芈姓,楚乃其后也。周文王时,季连苗裔鬻熊事文王,成王时,封鬻熊之后熊铎于荆蛮之地,建楚。”。两个不一样的颛顼世系,证明,黄帝联盟时期,不是仅仅一个黄帝?为何历史不记载昌意为黄帝呢?昌意也是黄帝之一吗?王大有没有对此研究。昌意、昌义,常羲,其实都是一个称呼。
昌意,其实是祝融部落的,黄帝生昌意,不是生,是下一代的各部落联盟的首领。之后到少昊,历史没有以少昊为代表,就以昌意为代表,昌意就是常羲,熙就是羲,而羲是什么呢,重即羲,黎即和。昌意,其实就是常羲,常羲是祝融部落的,后来成为嫦娥奔月的由来,是因为天文观测结合月亮。重该羲黎,重即该,羲即黎;与早期女娲时期:重即和,羲即黎。昌意、常羲、嫦娥。都是祝融的部落人员不同时期的人员的称呼。在少昊为各部落首领,就以少昊为代表。黄帝政权之后,王大有就论述到了少昊,书上黄帝生不写少昊,而写:生昌义,而昌义是少昊时期中祝融部落进行天文观测的嫦羲,少昊不是黄帝族的,祝融也不是黄帝族的。
黄帝生昌意,我们已经知道是祝融部落的常羲,也是少昊时期的观测天文的主力之一,那么,不是黄帝生,是下一各部落联盟首领,之后是少昊,少昊时期,一样,祝融是主要力量,因此,出现以少昊为代表的月历;不知经过几个联盟首领,之后是颛顼,而颛顼入赘祝融部落,至于虞幕,史书以什么为命名,我们是该考究的。毕竟很多名字,可以从部落中出来,然从虞幕,有虞氏部落在山西南、河南西北一带活动,都城在蒲阪(古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市)。那么,从祝融长琴之后,这些范围是祝融部落的范围。
2.5,仓颉与史姓图腾
2.5.1,祝融最早观测天文
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是后来的天文观测了,早在远古以前,在伏羲之前,祝融部落就是天文的专家,从管理火,到观测太阳,董字的书写,也才产生;他是太阳升起在树木之中,周边是草木。
经过到伏羲时期,祝融观测太阳,出现了质的飞跃,出现河书洛图,而重和羲黎,也就是重黎是伏羲时期的主要力量,伏羲作为首领,人文始祖,其实贡献的是祝融部落。董是管理火的,是太阳升起之时,太阳在四周草木包围之中,东在内,四周为草木为董,后成为图腾的董,再就是重,之后是童,变成风向与风速度的观测。演变之后董字,或与重结合书写,或与童结合书写。人类于是认识东西方向,东也就是董不识,董之后,就是太阳升高,为东。从人来观测太阳,董字的书写也跟随观测太阳的仪器发生变化。出现董之后的祝融,祝融有两个联姻集团:重、黎,时而合起来称呼,时而单独称呼,重仪的变化,出现重、童,因此,董字的书写也在艹结合童或重,同样,后来,重仪采用金属,也出现了钟,老体字有:铁,结合童或重,直接插入地面,形成章……因此,董不是祝融之后,而是祝融是董姓部落的代称。观测活动,董--重--童也就统一起来;之后,出现钟、章、中、仲等,也由于观测,结合对图腾的崇拜,再就是祭祀,也就出现巫,以及祝融部落的首领吴回;东夷人祖先崇拜!祭祀、占卜。也是从祝融部落传承。东夷也是从祝融部落的重黎的黎在伏羲时期分化。因此,东夷人其实实在少昊时期,祝融部落已经形成重该熙黎四大观测,也就是伏羲时期的祝融的:重和羲黎。
祝融部落从湖南、广西迁徙到贵州、四川,后来到伏羲女娲时期;而伏羲之前,祝融由重、黎集团组成,黎后来分化出太昊,太昊后裔从四川等地迁徙山东等地;而黎的部分迁徙也从南方到河南、山东;后来,祝融长琴从陕西等地迁徙山西、河南嵩山、濮阳一带以及山东,也就与原来的黎和太昊的后裔少昊部落联合,成就了蚩尤的大首领。看来,在蚩尤前,出现仓颉曾经这位首领。山东定陶,地处重黎集团,且与其他东夷部落交汇的地方。
我在《远古人类对地理方位的认识》一文就详细论证了人类的天文观测。并对西水坡的蚌龙是真正的龙(鳄)的蚌图龙遗址距今6000年进行分析,早于黄帝,而炎帝不是在濮阳为中心,则属于董邑应该为董姓部落的遗址。也明显早于祝融八姓分多姓氏部落时期,昆吾部落也晚于董邑,同样,参胡、飂叔安晚于董邑,则再次证明祝融部落与董姓部落的变化。
2.5,2,史姓图腾
史姓的宗谱记载:史,記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凡史之屬皆从史。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当然,历史上,为了突出黄帝,后人人为地把很多功绩与人物列在黄帝时期,是不适宜的,很多历史学家也发现这一现象。仓颉之后,衍生了仓氏、史氏、侯氏、侯冈氏、夷门氏、仓颉氏。仓颉为史官,人称史皇氏,其后有一支以官为氏,称史氏。
史姓图腾,史是以职司为图腾。是一个守护天干丫璋并记录观测结果的柱下史官,因此得姓。史图腾由“丫”璋,(璇玑盘)和“手”三部分组成。丫璋相当于现代的圆规,用来测量天圆地方的天文仪器。手表示用笔来记录天文观测的结果.始祖:仓颉。
我在《从董姓图腾研究童、重黎与祝融部落》一文阐述:观测的活动主要有六部分:即其中观测的“重仪”主要的四部分与四周的“扶桑”日表以及人共六部分一起构成:第一部分,是一个辛刀,代表刑具,古代称“相风”;第二部分,方向标下面接着是用眼睛观察的用来辨别方位的璇玑盘;第三部分,接着下部分是观测太阳的仪器:当太阳的影子落在建木天干时,落在中间为两影子重复,称为“重”;第四部分,最底部是观测仪器立在土上,“土”表示璇玑盘所立的地方;第五部分,是一种观测太阳一年运转变化的仪器,即“扶桑”日表(即艹字头);第六部分,即人的观察与活动。可见,祝融部落观测天文的先进程度!
而史,缺少很多观测仪器,则属于祝融部落的天文仪器的简单转化。史,观测天文,师从祝融部落也就有了保证。
那么,史出自黄帝时创造文字的史皇仓颉,这是不正确的,要说始于创造文字的仓颉,仓颉部落在黄帝时期为柱下史官,则是比较吻合的。当然,柱下史,源于系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祭祀崇拜的祝融又称呼大典氏,为柱下史。炎帝神农氏,原从南方留下未迁徙的祝融部落,也一样是炎帝神农氏的前身。那么,以柱下史官,柱下,其实就是观测天文的重仪之下,进行记录。祝融是,祝融的首领是,炎帝曾经从南方祝融部落的遗留部落起家,也是柱下史官,那么,柱下史官不是仓颉所独有。
那比较合理的解释就是,史姓从仓颉开始。而据史姓的朋友与我交流,发现史姓的姓氏基因,与一些董姓人氏基因重合率高,是否就是再次证明,史姓与祝融部落、董姓部落千丝万缕的联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