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女性如何选择高顶礼帽?冬天女性如何选择高顶礼帽呢
“仁”之一字,可以说是儒家的核心思想,“礼、义、廉、耻、孝、悌、忠、信”无不是围绕着一个“仁”展开,儒家思想中关于统治者的部分也是“仁政”。
“仁政“一词是亚圣孟子提出来的,《孟子·梁惠王上》中有言:“王如施仁政於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孟子的“仁政”思想在政治上讲就是“以人为本”,虽然儒家思想中的确存在着一些糟粕,但不得不承认,其中诸如“仁政”等思想,即便是到了现代仍然有着可取性。
1953年,伟大领袖毛主席提出仁政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仁政”,一种是“小仁政”。当时,毛主席提出的“大仁政”,有很多人都表示不能理解,甚至有人当面和毛主席进行了争辩。
毛主席
然而,从今天回望过去我们会发现,68年前毛主席提出的“大仁政”,如今竟然已全部变为了现实。
那么,毛主席提出的“大仁政”和“小仁政”分别指的是什么呢?
“仁”与“人”
关于毛主席的“大仁政”思想,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1939年。那一年的4月26日,党中央发表了《为开展国民精神总动员运动告全党同志书》,在这里面,毛主席首次提出了自己对“仁义”和“仁政”的理解。
毛主席
他说:
“对于仁义也是一样,有益于大多数人的思想行为谓之仁,处理关系于大多数人利益的事务而得其当谓之义。”
“对四万万五千万同胞与人类之大多数给与绝大的同情与卫护,以实行其大仁。”
可见,在毛主席心中,“仁”就是“人”,而且是绝大多数人。施以仁政,就是维护绝大多数人的利益。
延安大生产
后来,随着日本侵略者越发的猖狂,国民党“反共”活动的加剧,我抗日根据地日益萎缩,党和人民进入了一段困难时期。面对这种情况,党中央开始组织全体军民进行生产自救。在进行生产自救的同时,边区的财税仍然照常执行,没有进行变动,这也相当于变相地增加了边区人民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干部不忍见百姓受苦,向党中央提出希望能对百姓“施以仁政”,减轻百姓的负担。
毛主席
为此,毛主席专门在1942年12月召开的一次高级干部会议上,就此事做了报告。毛主席认为:一些同志单方面的表示,政府应该对百姓“施以仁政”是错误的想法。因为如果我们不能打赢抗日战争的话,那这一“仁政”就施到日本帝国主义身上去了。
现在农民的负担虽然重了一些,但只要政府和军队能够坚持到最后,将日本侵略者赶出去,那样一来,人民的日子就会好过起来,这才是一个革命政府应该施行的“大仁政”。毛主席这一番通俗易懂的话,让当时所有的干部都理解了“大仁政”的真正含义。
毛主席和农民
工业化引起的“毛梁之争
自近代以来,各个政治党派的人物都或主动或被动地思考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中国到底应该走一条道路才能实现民族复兴?
回答这一个问题的是太平天国干王洪仁玕,他在《资政新篇》中提出,想要富强,就要发展近代工业。
不过,中国毕竟是个传统的农业国,因此,这一萌芽于晚清的理念,在上世纪30年代末才逐渐为社会各界广为接受,上世纪20年代时国内甚至还存在着“中国到底以农立国还是以工立国的辩论”。
毛主席在土地革命时期就已经有了发展工业化的理念,抗日战争时期时,更是对工业化进行了深入研究,他认为:
“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必须有工业,要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就是没有新式工业,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敢于这样的欺负中国,就是因为中国没有强大的工业,它欺辱我们落后。因此,消灭这样的落后是我们全民族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时,因为数十年战争的破坏,我国工农生产均受到了破坏,缺少发展工业需要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我们国家是农业国,发展工业化只能从农业身上下手。日本明治政府那种高地租、高税收的方式会造成农民和国家关系紧张,我们只能采取苏联的“剪刀差”方式来发展工业,农民身上的担子重了些。紧接着,朝鲜战争就爆发了,农业税因此更高了些。
发展工业
1953年上半年,我国恢复国民经济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国内和国际的局势也基本缓和。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提出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进行以重工业为主的大规模经济建设。
不过,发展重工业建设周期长,投资大,收益还慢,资本主义国家靠着掠夺完成了原始积累,我们国家不可能这么干,苏联对我们的援助有限,我们搞重工业只能靠自力更生。
工业化建设
1953年9月,北京专门举行了一次全国政协常委会扩大会议,讨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这一天,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的梁漱溟在大会上进行了一次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演讲。他先是用了较短的篇幅,表达了一些自己对国家计划建设阶段路线的感想,然后大谈特谈农民问题。
梁漱溟表示,中国共产党过去近30年的革命中,都是依靠农民,以乡村为根据地的。现在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城市,大量从农民成长起来的干部也都转移到了城市里面,乡村地区势必会陷入空虚的境地。
梁漱溟
尤其是近些年来,工人的生活水平提高得很快,农民们却仍然过得很苦。为此大批的农民选择往城市里面跑,结果城市又容不下他们,让他们回去,这就形成了矛盾。
说到这里,梁漱溟引用了一句颇具争议的话:“工人的生活在九天,农民的生活在九地,有九天九地之差。”
说着,梁漱溟还比较极端地表示:“我认为,中共建国后不该‘忽略或遗漏’中国人民的绝大多数——农民。”
梁漱溟
事实而言,当时中国农民的生活,的确是有些苦的,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九天九地”的地步。梁漱溟之所以说这句话,是因为不久前有人跟他说“农民工人生活有九天九地之分”,他就道听途说得相信了,也没有进行核查就在大会上说了出来。
因此,当梁漱溟的这番没经过调查就张口就来的发言传到毛主席耳朵后,他感到有些生气。
第二天,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召开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当彭德怀做完关于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后,毛主席紧接着进行了发言。
毛主席
在最开始,毛主席首先对抗美援朝的胜利做出了肯定,之后,他开始分析起了我国为何能取得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在毛主席看来,抗美援朝之所以能取得胜利,除了因为有正确的领导外,主要是因为我们打的是一场人民战争。
在从军事、政治、经济三个方面分析完取胜的原因后,毛主席指出:“我们打赢抗美援朝的胜利,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国家的政权受到了威胁,那群众的‘小日子’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因此,‘小仁政’也势必要服从于‘大仁政’。”
那么什么是“大仁政”,什么又是“小仁政”呢?毛主席认为,“仁政”其实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为人民当前利益,一种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比如抗美援朝战争,就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就是大仁政,这两者都要兼顾,但重点要放在大仁政上面。
毛主席
想要发展重工业,就得有资金,资金又能从哪儿来?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间不可能改善那么多。如果为了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就是施仁政的偏向。
毛主席的意思很明确,新中国刚成立时一贫如洗,正忙着巩固政权,突然之间又爆发了朝鲜战争,这种情况下,只能靠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支持。
分析完“大仁政”和“小仁政”之后,毛主席又专门讲起了前一天召开的政协会议,他说:“因为现在建设方面要用钱,农民的生活还有些困难,去年、前年收的农业税重了一些,一些朋友就讲话了,他们要求‘施仁政’,好像他们代表农民的意思,我们赞成不赞成这种意见呢?我们是不赞成的。”
毛主席
紧接着,毛主席又说道:“有人不同意我们的总路线,觉得农民过得太苦,要照顾农民。然须知大仁政小仁政者,照顾农民是小仁政,发展重工业、打美帝是大仁政。施小仁政而不施大仁政,便是照顾了美国人。”
毛主席的这一番话,在梁漱溟听来很是不愉快,他觉得毛主席这是在不点名地批评自己,甚至觉得有些委屈,为了这件事情,他还和毛主席在一次大会上产生了争论。最后此事以梁漱溟在会议上引起了公愤,被与会代表们轰下台告终。
梁漱溟
不过,当时的梁漱溟的观点,在一些知识分子中很有市场。他们也的的确确是为了农民好,不忍见农民受苦,因此他们对毛主席的“大仁政”并不理解。
尤其是梁漱溟,他可以说是最关心农民问题的学者之一了。曾亲眼见过民国时期农民民不聊生的生活状况的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乡村的改变,心情十分的兴奋,曾说:“目睹工农干劲十足,令人感奋。”
俗话说,站的高度不同,看到的风景也不相同。梁漱溟只看到了发展工业化对农民带来的负担和不便,但他却没有看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当时的世界强国无一不是工业强国,虽然民国时期的中国就号称“四大国”,但本质上就是一个农业国的中国,连自己的切身利益都保护不了,明明是个战胜国却被迫放弃了外蒙古。可以说,我国如果不去发展工业化,就势必会再次陷入落后挨打的局面。
工业反哺农业
而且,为了发展工业化让农业做出牺牲这种行为只是暂时性的,当工业发展起来之后,势必会大规模地反哺农业,让农民受益。
就像毛主席说的一样,“大仁政”就是人民的长远利益。毛主席的目光一直都不拘泥于现在,看得十分长远,在他的带领下,我国前三十年就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建立了独立且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经济腾飞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毛主席
同时,农民也随着我国工业化的不断发展越发受益,2006年1月1日,《全面取消农业税》的出台,更是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2000多年的农业税,国家不但不收税了,还专门从财政里面拿出一笔钱来支付农村基层的开支。
今日的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个拥有全套工业体系的国家。回首往事我们会发现,如果当初没有彻底的贯彻发展工业化的理念,中国的未来肯定是另一个模样。
当然,我们今日的美好幸福生活,也离不开那一代中国人的牺牲,为了后人不再吃苦,他们把能吃的苦都吃了一遍,值得我们永远怀念和铭记。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