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休闲裤怎么做?穿孔休闲裤怎么做好看

访客

郭 亮

碑刻里的株洲

车在攸县的山峦沟谷间缓缓而行,过黄丰桥镇镇区,转向朝南,沿攸水而下,约5公里许,眼界顿开,原来攸江至此流入酒埠江水库。波光粼粼的水库源头,建有一座65米长的水泥大桥,长虹卧波,冈峦合抱,船只穿梭于拱桥之下,车辆奔驰于山带之中,汽笛声、喇叭声偶尔伴着寺院的钟声,时而在山谷间回应。

这里就是以盛产乌金(煤炭)闻名的乌井村,一群从水库乘船的游人登岸,和我们一道沿着盘山小道曲折向上,直抵圣寿山麓的宝宁禅寺。

宝宁寺,原名保宁寺,始建于唐天宝十年(751),由攸县籍禅师旷长髭首开道场、弘扬佛法,是湖南最早的佛教禅院之一。由于宝宁寺介于湘赣边区的优越地理位置,一度成为佛教湖南、江西两系禅法交流中心。

攸县宝宁寺外景

宝宁寺之所以有名,除佛法传承之外,更因大儒王夫之所撰《宝宁寺志序》而传诵士林——寺而有志本就是稀罕事,更稀罕的是,寺志之序竟出于王夫之这样的大儒笔下——考寺志,修志事在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毕,主其事者,为时任宝宁寺住持、禅宗曹洞正宗三十世祖万峰智韬禅师,王夫子不但写了寺志之序,还亲自参与了寺志的篡修、校阅工作,并与时任住持万峰禅师多有诗文酬唱。

一代大儒,何以与方外之士相交莫逆?万峰禅师究竟是何等样的高僧大德,又与攸县宝宁寺有何渊源?答案便藏在宝宁寺后山左侧的万峰禅师墓塔,此系万峰禅师圆寂后的墓茔,依佛教习俗,筑为塔式,塔前有方题为“溯远流芳”的石碑,碑上刻有万峰禅师塔志铭,详尽介绍了万峰禅师的传奇生平和宝宁寺的历史。

顿悟

按塔志所记,万峰禅师俗姓刘,衡阳人,世家子弟出身,诞时其母梦见一长髯老僧来家,说是要募资替观世音菩萨重塑金身,惊而醒来,而万峰禅师已呱呱坠地。按,长髯老僧即宝宁寺开山祖师旷长髭,史载其因留长须而得名。

或许是冥冥中的佛缘,幼时的万峰禅师(此时应为刘氏子)便对佛教文化显现出浓厚的兴趣,譬如不喜茹荤、见僧则喜之类。五岁入私塾,习句读,过目成诵,人皆异之,显见是枚读书种子。十二岁那年,父母要给孩子说亲事,刘氏子坚志不娶,且表达了出家的意愿,父母因其出生时的那个梦,也晓得这孩子将来大概率是要走上修佛之路的,乃听之任之,不再勉强。于是,年仅十二岁的刘氏子来到南岳古梅峰,断发修行,改名万峰,法号智韬。

在古梅峰的那些年,万峰禅师潜心向学,“日将历代祖师语录机缘细心研索”,某一日阅到神赞禅师的《蜂子投窗偈》,曰:“空门不肯出,投窗何大痴。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蓦的顿悟,“遂释卷参学”,先是投到西山邃谷净源禅师处参学,而后“遍历诸方,不惮险阻,不畏寒暑,不就裘枕,芒鞋穿破,死心参学”,终于参学于当时禅宗曹洞正宗二十九世百丈石涧泐禅师座下,并得师嘱印证,为曹洞正宗第三十世。

来攸

自百丈石涧泐禅师那里得到师嘱印证后,万峰禅师回到最初出家的南岳古梅峰,参禅悟道,精进佛学,如此长达四年。后来想到,“自利而不利人,终非祖师心”,乃离开古梅峰,首开法席于龙溪寺,继弘佛法于衡阳东山。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42岁的万峰禅师应时任宝宁寺住持顽石禅师再三相邀,独身来到攸县,出任宝宁寺住持。其时的宝宁寺,经明清鼎革,兵燹水火,已衰败破落得不成样子。万峰禅师接手住持工作后,第一件事就是募资重新修复日益衰败的宝宁寺,历时十年之久,“前建关圣韦陀殿,中建大雄佛殿,后建藏经阁,阁左侧方丈,前侧斋堂,又前侧弹指阁,大殿侧钟鼓楼……”并皆更旧构新,据《宝宁寺志》载,万峰禅师任住持时的这次整修,共建成殿宇21座,且修复长髭、石室等宝宁寺历代祖师墓塔,其间耗资巨大,全凭周边信众捐助,由此也可以想见万峰禅师独特的人格魅力。

不止修复殿宇、墓塔,万峰禅师任宝宁寺住持期间,还募来四十八亩常住田和十五亩香灯田,以供寺内僧众日常所需,更有寺前后山林数座并放生池塘,亦由信众捐于寺庙,且与周边民众的山林田产隔开,“契券界址详明,毋滋砍伐,以为子孙守者”,宝宁寺也在此期间得到飞速发展,“金碧辉映于林谷间,钟樵互答于朝夕际”,其况鼎盛,“名重吴楚”。

当然,万峰禅师任宝宁寺住持期间,最值叹赏的还是主持纂修《宝宁寺志》事。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感于长髭祖师弘法不易,寺历近千年仍法脉不绝,为正本清源,使历代祖师灯录不致于在若干年后湮没,万峰禅师邀请时任攸县知县余三奇、教谕蓝应象、训导黄钟以及省内外儒学名流黎元宽、王船山(夫之)、刘友光、陈之骏等90余人为编辑,历时十二载,成功编写出一部史上少有的寺院史志。全志约20万字,分山川殿宇、语录像赞、咏景、莲社诗、序文书疏、传记遗考六卷,其中,大儒王夫之且应万峰禅师之邀,为寺志撰写序言,其书法真迹,刻印在卷首,至今仍存,被誉为“镇寺之宝”。

身后

尽管万峰禅师交游广泛,且身为出家人,理应与众信士多结善缘,可万峰脾性却颇似那些落魄而清高的文士,不喜与仕宦之人交游。塔志中记了件事,说当时的县令王某(非修寺志时邀请的知县余三奇)闻听万峰的大名,特派人来请去府上共研佛法,万峰婉拒,且以偈子一首作答,曰:“一溪流水音潺潺,关外白云任往还。黄齑饥食困即卧,懒将双足出禅关。”这架势、做派,很难不让人想到对人以青白眼的阮籍。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四月十五日,万峰禅师忽然对身旁侍候的门人琢城道:“我明日去了。”弟子大不解:“师父怎么就要去呢?”万峰道:“果熟蒂落,安用久留?”次日,万峰沐浴更衣,端坐在蒲团上,口占一偈,曰:“月满乾坤水满溪,我唱还乡曲曲西。果熟枝头蒂自落,永不人间借岩栖。”而后“合掌奄然坐逝”,得年六十四岁。

自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来攸县宝宁寺,至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在寺内圆寂,万峰禅师任宝宁寺住持共二十二年,“道高门峻,从游者众”,嗣下有门人十四——禅宗子弟之外,亦有数名儒家文士——法孙、法曾孙、法玄孙百有余人,宝宁寺也在其任住持下“规范日严,机缘日盛”,左近僧俗诸众,咸称其功德无量。

宝宁寺万峰禅师墓塔

万峰逝后,门人将其舍利迎入墓塔供奉,并有墓塔铭曰:“巍巍祖塔,圣寿山左;前帐后屏,龙虎包裹;群峦环抱,莲花朵朵;紫气浮云,白云开锁;儿生其中,明珠一颗。”并刻于墓塔前的石碑之上。

来源:株洲日报

审核:罗小玲

编辑:陈辰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