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怎么发朋友圈显得大气,离婚要怎么发朋友圈比较好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85后青年艺术家张心一,
被有些媒体称为:“中国的扁平大师”;
当然被“大师”完全是一个误会,
她喜欢从美术史、大众影像中获取灵感,
蒙娜丽莎、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弗里达·卡罗……
一个个经典的形象,
都被她转变为超扁平风格的画作。
张心一创作时会考虑作品的传播路径,
她曾经用Emoji表情,
创作了一组表情包版“山海经异兽”,
还将中老年表情包的形象提取出来,
成为网络爆款,引起争议,
不少人评论:“丑哭了”、“这也是能算是一个艺术家吗?”
对于这些质疑,张心一却并不介意。
不工作时的张心一,
形容自己是一个极度社恐的人,
她喜欢看综艺、看直播,也喜欢冷静地观察世界,
常坐在热闹的咖啡馆角落,
观察周边人们的一举一动。
张心一说:“许多艺术家的创作通常源于自身经历,
我却更喜欢总结大众关注的是什么;
艺术对我来说是挑战和冒险,
坚持自己的风格,好的作品总会有观众。”
自述 张心一
编辑 陈稻稻 责编 邓凯蕾
1987年出生的张心一,大学的时候就来到了北京生活。她本科先是在戏剧学院念舞台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做了两三年的广告、设计,之后又去中央美术学院念了研究生与博士,师从大艺术家徐冰。
小时候的张心一
作为85后,她从小就受到动画、广告、大众流行文化的影响。初中刚有电脑的时候,大家还在热衷于用它来QQ聊天或者打游戏时,张心一已经开始思考,应该怎么用电脑画画。
平时,张心一喜欢穿着高饱和度的衣服来展现自己的生命力,而她的画作也跟本人如出一辙,都拥有非常鲜亮的饱和度。
但张心一却说:“我的作品看似鲜艳,却有一种诱惑,吸引人不断去注意,会在眼前形成一种强烈的视觉反差。扁平化后的美术史,提示出人们对经典知识的态度,我想让大众重新了解它。”
以下是张心一的自述:
把《蒙娜丽莎》变成Hello Kitty的样子
我的父母并不是艺术工作者,但小的时候,我们家的每个房间都摆放了很多与美术史相关的装饰品,比如说《蒙娜丽莎》的瓷盘,从挂历中剪下来的毕加索、安格尔、罗塞蒂的画作。虽然我并不知道这些艺术品背后的故事,但或许是这样的环境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就拿起画笔开始画画。
米开朗基罗《创世纪》,现藏于梵蒂冈西斯廷教堂礼拜堂
肖像-3 2018
我真正开始根据美术史来创作,是源于我对“Icon”这个词的好奇。“Icon”这个词,最早在中世纪代表了教堂的宗教、圣像绘画。现在,它又代表电脑、手机中使用的图标,这个词的双关性代表它似乎是一个可以连接历史与当下的词汇。
Icon系列之sketch-9 2017
大概在2014年左右,当时手机界面风格由拟物变为扁平,这似乎预示着一种互联网审美风格的转变。我认为这或许是因为在网络中,图片的质量越小,传播速度越快,生命力就越强。
正巧我当时在一本书中了解到了Hello Kitty的历史,她出生在英国却风靡日本,最后成为全球女孩为之疯狂的可爱形象。虽然只有两只眼睛和鼻子,没有嘴巴,但却给人很酷的感觉。这让我马上联想到在美术史经典绘画中最受欢迎的女性形象—蒙娜丽莎。
她神秘面部的表情与Hello Kitty如出一辙,并暗含着巨大的图像能量。于是,我的第一个作品就是解构蒙娜丽莎,并且起名了一个名字叫“Hello, Mona!”
假日维纳斯 2019
“不断被自媒体转载后,我变成了扁平’大师’”
创作“美术史”这个系列的时候,我会先在搜索引擎中进行搜索,看看哪些世界名画的点击量最多,或者传播率最广,相当于是把选择权交给了大众。
因为每个人对于美术史的认识可能都不太一样,但通过这个方式,能够综合大部分人对美术史的熟悉与认知程度。
爱德华·马奈 | 草地上的午餐 1863
搜索结果最多的,毫无悬念是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创作的《蒙娜丽莎》,它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女性美的审美理念与追求。
其次,则是法国写实与印象派画家爱德华·马奈于1863年创作的《草地上的午餐》。其实这幅作品也是挪用了莱蒙特的《帕里斯的审判》的形象,但在马奈的笔下,一位赤身的女子与两个衣冠楚楚的男子,一起在草地上午餐。这在当时也是一个极具争议的作品,如此戏剧性的场景,即使现在看到这幅画,还能感受到它的挑战与前卫性。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 大宫女
桑德罗·波提切利 | 维纳斯的诞生 公元1487年
除此之外,还有德拉克洛瓦的《自由领导人民》、安格尔的《大宫女》、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马奈的《奥林匹亚》,这些作品在图像的繁衍进程中,不断被消费并生成新的图像。
假如全世界的少女都肯携起手来 2016
在选定好适合的作品之后,我会在iPad上勾勒出大体轮廓,找出每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几何结构、以及图像本身的形式美感。
练习生/牡蛎剧场 2019
肖像-7 2018
之后进行重新上色。改变原作给人带来的感受,生成一张有陌生感的全新图像。这种陌生感对我来说是宝贵的,有点像人们面对经典知识的一种态度,似曾相识,却无法匹配原来的情景。
Icon系列之sketch-4 2015
在尝试了多种配色方案之后,我将确定的图像效果重新导入电脑,做大量的几何辅助线,通过不断地几何圆形切角,达到不能再简化但又具有识别性的符号图形,一个icon就生成了。
指尖火焰 2020
“挪用”是当代艺术创作的惯常手法,这种扁平化创作方式,指涉的是图像消费以及大众对于古老的认知方式。我们总是很粗略、很线条性地对经典进行解读。但它背后的故事,弱微的细节,总是一眼掠过。脑海中已经形成不了什么清晰的影像了。
我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些细节被忽视、被抹杀的遗憾。比如《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这幅画最吸引我的不仅是珍珠上微弱的光,画中女孩目之所及形成了一个特殊的场域,让现场的观众可以瞬间安静下来。
看得见风景的办公室 2019
因为我创作了很多美术史中的形象,甚至在网上搜图时,会看到自己的作品夹杂在其中。更有趣的是,由于我早期的一套作品命名为《扁平的大师》,我的名字也总与“大师”同时出现。不知何时,在不断被自媒体加工、转载之后,我居然就变成了那个 “扁平大师”,令人啼笑皆非。
张心一在工作室
30 MONTAIGNE 经典系列 白色亚麻和棉质平纹针织混纺“J‘ADIOR 8”图案 T恤
恰当又自然的表情包,代表了年轻人的世界观
我对图像是非常敏感的,当下什么样的图像最流行,每天使用的频率最高?一个答案呼之欲出:表情包。最初研究表情包是因为硕士论文的选题,Emoji的符号性,文字性,它是否会成为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它会不会成为新的“巴别塔”这些问题都吸引我深入研究。
比如社交软件中的“斗图大战”,大家会纷纷拿出自己的存货、宝藏图、王炸图,在这过程中会感觉到惊喜、幽默,也是一种放松。
前两年流行一种很有趣的表情包风格,我们把它戏称为“中老年”表情包,其中最经典、最广为传播的是干杯的那个形象,图中的女士优雅的端起酒杯的仪式感与现实的插科打诨相互抵牾,产生了幽默和荒诞意味。这张图可能拍摄于二十年前,后被人渐渐遗忘,但是却在今天重获新生。
山海经Moji 2016
《山海经》把零星的世界知识拼凑起来,形成一幅地图,这是古老民族认识世界的方法。尤其是山海经异兽图中的形象,或许是曾经真实存在的生物,但很多是符号拼贴而成,承载着对广阔世界的想象。
这就好像现代人用emoji对话,不喜欢用确切的文字,而用图像作为语言表达,来创造更大的想象空间。我想这与山海经中得符号化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或者说是年轻激进者为之狂欢的新的世界观。于是,emoji又变成了一个过去与现在的连接点。
这组作品做完之后,我很难将它归类,它更像是一种图示,提示我们也许从更多的角度来看emoji这个事情。于是我先将它发布到了网上。先是被设计、艺术类的公众号转载。
之后,民生类、地方性的报纸也开始转载起来,随着越来越多的转载,质疑也多了起来,有不少人看到这组作品之后评论道:”这也是作品吗?想表达什么?“、“这作品太丑,丑哭了!”、“现在当艺术家的门槛也太低了!”
其实,我在发布这组作品之前,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可能性。因为“Emoji”与“山海经”两个大Ip的词在一起,就有足够的吸引人让想点击。但看到这些争议,似乎达到了我想要的效果。我想知道什么样的图像是能够被大众接受的,背后有怎样的规律。
张心一在展览现场
30 MONTAIGNE 经典系列 黑色羊绒混纺搭配背面标志 连帽针织衫
黑色小花薄洋纱 中长百褶裙
均为迪奥高级成衣
除了做emoji拼贴这样的创作方式,我还想到利用表情包的“替身”功能做一个“微信剧场”。疫情之下,每个人都在等待疫情结束的那一天,然而希望迟迟不来,就像是在等待戈多。于是,我创作了一场发生在手机中的《等待戈多》。
影像作品《等待戈多》片段
在原剧中的两个主人公,弗拉迪米尔和埃斯特拉贡,简称为GG与DD。他们的扮演者是两个表情包形象,蘑菇头与熊猫头,同样也是我使用搜索引擎得到的结果。我没有故意设计表情包中的内容,而是选择我能找到的“野生”表情包,以获得得最大程度的共情。
蘑菇头与熊猫头一人一句的抛梗,呓语、吐槽,这种无效的对话与《等待戈多》的原文一般荒诞,最终结果归于虚无。这个展览的题目“等待戈多巴胺”特别符合当下的情绪,一边胡言乱语地吁叹这个世界的坏,又疯狂制造多巴胺来美化这个世界的好。
《等待戈多》展览现场
这次展览里面,我还做了一些陶罐。起初是我想表达手机如同狂舞的蛇一样诱惑我们进入一个“罐子”,后来又发现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彩陶上的纹样和图腾十分精美,在全世界还没有联通起来的时候,那些象征着生殖崇拜的蛙形纹便已一种国际通用的符号了,就像是颜文字,一个简单的:),即能让不同文化背景、语言的人们理解。
我去甘肃找到复原彩陶技术的师傅,与他合作完成这一系列作品,传统图腾混杂了颜文字和网络缩写,比如yyds,我都画在了罐体上。
大众影像-1 2018
怪诞女孩的人间观察
如果说有一种创作方式是艺术家通用的,我想那应该就是观察。小时候特别喜欢看各种各样的电视广告、杂志、海报。我习惯于先去接受大量的信息,再处理,找共性。
不工作的时候,我喜欢去人多繁华的地方,去咖啡馆。假装自己在工作,其实在偷偷观察别人在聊些什么?大家在传播、关注什么?而且在那种地方感官会被放大,会被各种各样的图像、声音、信息所刺激,思维会特别活跃。
消息-2 2021
我的性格其实有一点极端,当要去分享一个东西或者跟朋友在一起,我常常语速很快,滔滔不绝,甚至有时候思维跟不上语速,表现出一种非常开朗、活泼的人格。
张心一工作室
但实际上我又极度社恐,可以做到呆在工作室几天不出门。所以,我会把工作室布置的舒服一点,目光所及之处,都是我喜欢的、有情感连接的东西。
松月夜 2021
Trigger 2018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说过:“未来大家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这句话来形容当下这个时代再贴切不过。自媒体发展起来以后,每个人都可以把自己的作品发到网上。如果作品受欢迎,它会自发生长流通下去,网红不断更新迭代。
我不认为艺术是有很高的理解门槛,或者说是艺术家的自娱自乐。如果我的作品可以给更多的人哪怕只有一点点的启发,那就已经很快乐了。
部分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鸣谢:迪奥DIOR
本文章为“一条”原创,未经允许不得删改、盗用至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