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探一个人最好的办法-细节看真心试探一个人的方法

访客

重要提示本文来源于中国导游考试教材权威且全面全文字建议转发或收藏备用手工敲字整理错误在所难免请多多包涵感谢所有点赞转发收藏的人祝好人一生平安

明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部天寿山山麓因明代迁都北京后有13位皇帝埋葬于此故称十三陵自明永乐七年1409年开始建长陵到崇祯帝葬入思陵前后达200多年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埋葬皇帝最多的帝王陵墓群

明朝共有16位皇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明孝陵第二帝朱允炆建文帝靖难之役后下落不明故没有陵墓第七帝朱祁钰因夺门之变被废死后被葬于北京西郊金山口景泰陵其余13位皇帝都葬在这里

第一部分景区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一明朝建陵

1卜选陵址

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成祖朱棣的皇后徐氏去世朱棣命礼部尚书赵羾gong和江西术士廖均卿等前往北京一带卜选陵址至明永乐七年1409年选中今昌平康家庄楼子营这一带青山环抱旅游长流植被茂盛土深地厚北面的龙脉奔腾而来气势磅礴至此三峰并峙如拱似屏山前一马平川明堂开阔蟒山绕其左虎峪踞其右外围层峦叠嶂群山罗列回护如万骑簇拥千官侍从正所谓风水理论中的山川大聚之势真正是只配帝王享用的形胜宝地廖均卿等将陵址绘图呈进朱棣亲临阅视后十分满意遂封其山曰天寿山择吉日动工兴建

2营造过程

明成祖朱棣十分重视陵墓的建设明永乐八年1410年九月朱棣亲自到天寿山视察山陵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以后又多次驾临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玄宫建成后从南京迎皇后徐氏的棺椁北上择吉入葬并命名山陵为长陵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长陵祾恩殿建成此后长陵的附属建筑群依然在逐步营建直到明宣德二年1427年朱棣死后3年长陵工程才大体告竣历时十八年之久

明十三陵作为一个整体规划的建筑群其工程设计的实现是逐步完成的明正统年间14361438年陆续建成神道等设施嘉靖年间大石碑楼建成继而又建成长陵内龙趺碑亭至此陵园建制基本完善如此算来长陵最后建成历时139余年

3在北京建陵原因

朱棣在北京营造皇陵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推翻侄子建文皇帝朱允炆的政权朱允炆在宫内大火中不知所终朱棣登基后一直心有不安除了派人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外又制造了壬午殉难大杀朱允炆的朝臣但人心终究不服这对朱棣的统治始终是个威胁北京是朱棣经营多年的根据地所以他登基之初便计划迁都北京皇陵随之建在北京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其次是战略方面的考虑明朝初年蒙古的残余势力逃离漠北成为明朝北方的一个长期威而南京鞭长莫及难以控制北方的局势北方不稳必震动中原搞不好还会重蹈宋朝覆辙所以朱棣迁都北京的同时在北京卜选陵址是极具战略意图的举措而这一举措对明朝疆域的巩固也的确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明正统十四年1450年发生了土木之变英宗被俘国本动摇这时有人建议国都南迁迁都南京反对者提出朱棣定陵寝为北京的目的就是示子孙以不拔之计也若去陵寝将谁与守怎么能弃祖坟于不顾丢给敌人呢这一道理保住了大明江山而明末的崇祯皇帝朱由检本有机会南迁起码可以坐半壁江山的皇帝但他没走上吊煤山时披发覆面以示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由此可见朱棣的决策影响可谓深远

二清朝对明陵的管理

清兵入关以后在统治国家的问题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为此清廷采取了很多措施以缓解明朝遗民的反抗情绪对明朝陵墓的管理便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1寻找明太祖直系后裔

康熙皇帝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政治家为收抚人心他每次南巡都会去南京明孝陵为朱元璋上香祭奠他进入孝陵神道必走路之右侧至为恭敬他不仅自己身体力行而且为了大局的安定他曾有谕旨准备找明朝皇室直系后裔来承祀明皇陵的香火但这件事在康熙朝未能落实

清雍正元年1723年清世宗胤禛看到这道谕旨下令求访明太祖支派后裔第二年找到了男爵朱廷赦他是朱元璋第三子代简王后裔谱系明白遂于同年十月封朱廷赦之孙时任直隶正定知府的朱之琏为一等候列五等之班世代负责明陵的祭祀及管理其族内人丁也由镶白旗抬旗转入正白旗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赐其后代一等延恩候世袭

2对明陵的管理

清廷对明陵的管理是有效的清初明十三陵很多陵寝都已破败不堪清廷不惜工本加以修葺终清之世明陵一直保护较好在机构上清廷设司香使即守陵太监具体负责相关事宜另设陵户负责看守陵园建设及陵区内树木规定每陵设陵户若干分配土地若干每年交租银若干以及祭陵费用多余的收入归陵户所有

三民国期间对明十三陵的管理

从第一代延恩候朱之琏开始朱氏侯爵身份延续了11代民国年间最后一代延恩候朱煜勋住在北平东城羊管胡同其时他贵为侯爷却已穷困潦倒狼狈不堪1929年延恩候朱煜勋以生计奇窘无法维持为由呈请国民政府格外抚恤委以末职俾维生计民国政府内政部经研究决定取消其爵位委以明陵保管委员之职月薪五十大洋列入财政部预算熟料朱煜勋不但白拿钱不干活又被控参与盗挖雀山妃坟墓地等事有监守自盗之嫌1933年10月民国政府下令撤销其职务将明十三陵交由昌平县管理陵区内设护陵警察所抽陵户为护陵警察从此明陵香火断绝延恩候退出历史舞台

四今日十三陵

新中国成立后政府先后对长陵景陵永陵进行了修缮1956年5月又对定陵进行了考古挖掘并成立了定陵博物馆1957年北京市政府公布明十三陵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明十三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明十三陵和八达岭作为整体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保护区2003年7月明十三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现开放的景点有神路长陵定陵昭陵明十三陵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二规模和布局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北郊昌平区天寿山脚下距京城约50千米陵域面积约120平方千米整个陵园四面群山环抱山前流水潺潺明堂广大四周因山设险置关布卡13位明代皇帝的陵墓以长陵为中心分布在周围山间绿树掩映之中

明十三陵已建陵时间先后顺序依次为长陵成祖朱棣献陵仁宗朱高炽景陵宣宗朱瞻基裕陵英宗朱祁镇茂陵宪宗朱见深泰陵孝宗朱祐樘康宗武宗朱厚照永陵世宗朱厚熜昭陵穆宗朱载垕定陵神宗朱翊钧庆陵光宗朱常洛德陵熹宗朱由校思陵思宗朱由检除以上13位皇帝外陵区内还葬有皇后23人皇贵妃1人及殉葬宫人数十人另外还有7座妃坟园寝和1座太监墓整座陵区的特点如下

一整体性强

自古以来有帝陵无制的说法不同朝代的帝陵都有各自的特点宋以前的皇帝陵虽然也相对集中在某个区域但各陵都有很强的独立性每座陵园大都有自己的门阙神道石像生自成体系互不相应明十三陵则不同它用一条总神道一座石牌坊一组石像生把整个陵区联系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

二宫殿式墓室

考古挖掘出的古代帝王陵墓室虽然都是当时最高等级的规制但区别很大秦汉时用黄肠题凑唐代凿山为陵而明十三陵的墓穴却是把整个建筑深埋地下有屋顶有瓦檐俨然宫殿已考古发掘的定陵等处证实了这一特点

三保存完好

明十三陵从长陵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其间经历战乱朝代更迭但由于明朝清朝民国直到今天都对明陵实施保护政策虽然地面建筑多有破坏但明十三陵基本保存完整

第二部分景区介绍

一神道

长陵神道总长约73千米明朝时神道两侧栽植松柏各6行明亡后被砍伐殆尽

神道走向不取笔直而是随地形变化回转起伏这是因为风水理论中有生旺而弯环则吉衰死硬直则凶的说法在这条神道上自南向北依次建有石牌坊三孔石桥大红门长陵神功圣德碑石像生棂星门南五孔石桥七孔石桥北五孔石桥等建筑今天除三孔石桥七孔石桥已毁坏外其他建筑均保存完好因为陵区内其他各陵神道都是从长陵神道分出来的清朝时有人称之为总神道

一石牌坊

石牌坊位于神道最南端建于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是我国现存营造时间最早建筑等级最高的大型仿木结构石牌坊

石牌坊以青白石料组装雕琢而成体量巨大比例协调堪称中国式结构牌坊的杰作石牌坊面阔五间顶部主楼5座夹楼4座边楼2座共11座简称其结构为五间六柱11楼

石牌坊是明十三陵的标志性建筑其位置的选择十分重要南北方向上牌坊中门正对着天寿山的主峰东西方向上与龙山虎山相对应这一选择也与风水有关陵区南侧龙虎山相距稍远欲连未连石牌坊建在这里正可弥补不足

二大红门

大红门为陵区正门位于龙山虎山之间高岗上距石牌坊125千米其规制为单檐庑殿顶黄琉璃瓦红墙开券门三洞进深1175米门两侧明朝时建有红墙墙依山岗地形分三次递减高度与龙山虎山连成一体大红门两侧红墙设左右随墙门以便日常出入门前左右立下马碑二方各高532米正反面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8个字门内路东为拂尘殿遗址原有正寝殿与配房60余间是帝后妃嫔谒陵时更衣休息的地方拂尘殿四周原栽数百年老槐树500余株今俱无存

大红门正门为帝后梓宫棺椁及神御物品的通道左门为皇帝谒陵时行走右门为大臣们谒陵时通行门前下马碑是告诫人们这里是帝后陵寝必须恭敬小心大明律有明文规定车马过陵者及守陵官民入陵者百步外下马违者以大不敬论罪大明律还规定陵区内一草一木都不得擅动否则以谋毁山陵论罪山陵内刀砍树木者斩家属发配从军

三长陵神功圣德碑

长陵神功圣德碑亭位于大红门以北600米处重檐歇山顶四面辟门正方形亭高2514米碑亭四隅各立一座1081米的汉白玉华表这四座华表为墓前标志也是附属碑亭的装饰性建筑明朝时碑亭顶部为木结构到清朝时顶部已坏朽仅余四壁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协办大学士刘墉等受命督办修缮明十三陵将碑亭顶部改建为石券顶至今保存完好碑亭内便是长陵神功圣德碑

长陵神功圣德碑上为蟠龙碑首下为龟趺驼碑通高791米碑上刻大明长陵神功圣德碑9字神功圣德指的是对帝王历史地位的评价石碑的正面是明仁宗皇帝朱高炽为其父撰写的3000余字的碑文

石碑上除了正面其余三面均无文字清乾隆时在碑的背面刻御制诗哀明陵三十韵后又在碑之左侧刻御制诗一首碑右侧刻清嘉庆九年1804年御制文一篇说的是明朝亡国的教训得失

四石像生

陵墓前设置石像生又称石翁仲始于秦汉以象征死者生前威仪此后历代君王沿用不绝只是数量神兽形象有所区别明十三陵的石像生沿用明孝陵的规制但增加了4尊功臣像长陵石像生以一对石望柱开始石望柱高716米呈六边形底为须弥座柱雕云纹顶为云龙纹柱帽汉代以来开始于陵墓神道前立石望柱为标志明十三陵沿袭了这一制度石望柱之后800米的神道上排列石兽12对石人6对石兽每种两对两卧两立分左右排列在神道两侧这组石雕体量巨大最大的达30立方米

石像生的含义如下

石狮

狮子的形象威武雄壮凛然而不可侵犯以往宫城前多置石狮为镇物以驱凶辟邪陵前置石狮也是如此

石獬豸

獬豸是传说中象征公平公义的神兽它被认为有能别曲直触不直者的能力在这里獬豸也起着保护帝王的作用

石骆驼

骆驼是古代运输工具作为石像生最早见于东汉太尉桥玄墓为帝陵所用始于明孝陵

石象

石象被列在帝王陵墓前始于东汉大象聪明温和力大无比象征祥瑞故置陵前帝王生前一张中也多用大象

石麒麟

麒麟是传说中的神兽古人认为如有麒麟出现则是帝王有盛德天下太平的象征在神道上设置麒麟有歌功颂德之意

石马

历代陵墓前多置石马皇帝生前仪仗中必有仗马

将军或称武将

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将军

品官或称文官

象征帝王朝会中的各级官员

功臣或称勋臣

象征帝王朝会中的有功之臣

五棂星门

又作灵星门古人认为圣殿之有棂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故用灵星命名的门成为一种象征比作天宫之门宫殿坛庙如天坛陵寝中的棂星门均有尊天子宫寝之门为天门的意思此处棂星门为三开间门上中间各饰火焰宝珠又称火焰牌坊也叫龙凤门

棂星门之北有一处南高北低的大土坡称芦殿坡因帝后梓宫入葬或谒陵时在此搭建蓆殿故名此处届时或为帝后梓宫停放或为停放神帛祭品或为随行百工歇息是个临时落脚的地方

二长陵

1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为燕王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就藩北平建文元年1399年发动靖难之役明永乐元年1403年即皇帝位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在远征漠北的途中死在榆木川同年十二月九日葬长陵谥号文皇帝庙号成祖

朱棣在执政的22年里勤于政务关心民瘼生活简朴不喜奢华也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比如治水江南疏通漕运开疆扩土镇抚海疆等其中较突出的历史功绩有主持编撰永乐大典和派遣郑和六下西洋中国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古迹中有四项是朱棣开创奠基的北京故宫北京天坛北京明十三陵和湖北武当山道教古建筑群

但朱棣在历史上也留下了许多为史学家诟病的事成立东厂给太监干政创造了条件发动靖难之役篡位之嫌制造壬午殉难大杀建文帝朝臣凶暴残忍嗜血好杀

2徐皇后

徐皇后是开国功臣徐达的嫡长女明洪武九年1376年被册封为燕王妃明建文四年1402年被册立为皇后明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崩于南京享年46岁徐氏的棺椁一直置于南京皇宫内未葬直到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长陵玄宫建成徐皇后才被入葬她是明朝葬入十三陵的第一人在明朝皇后先于皇帝入葬陵寝为数不多对皇后来说这无疑是一种荣誉和恩典

二规模与布局

长陵位于天寿山主峰南麓是明成祖朱棣和他的皇后徐氏的合葬墓长陵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造时间最长保存得最完好的一座皇陵长陵布局为前方后圆形制整个陵寝建筑南向偏西9占地约12公顷

前方部分为前后相连的三进院落组成

第一进院落大门为陵门单檐歇山顶宫门式建筑面阔五间中开三门门前建有月台门内明朝时建有神厨居左神库居右神厨前建有碑亭一座神厨神库已毁于清朝中期碑亭犹存

第二进院落为祾恩门长陵祾恩门为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坐落在汉白玉的须弥座上门前台阶为三出陛围以汉白玉栏杆门内即地面主体建筑祾恩殿

第三进院落为内红门门内有两柱牌楼门和石几筵两柱牌楼门是柱出头式牌坊牌坊北侧即石几筵石几筵由石供桌和石五供组成五供中间为三足鼎立石香炉两侧为石烛台再两侧为石花瓶石几筵之北即明楼

后圆部分即指朱棣陵墓它由宝城宝顶方城明楼组成宝城状如圆形城堡城高73米外有垛口周长一千米宝城围起来的土山即宝顶宝顶下为玄宫秦汉以来帝王陵墓多为覆斗形明孝陵始创圆形外护宝城城墙的形制宝城正前方建方城方城之上为重檐歇山顶明楼明楼内立圣号碑碑制龙首方趺碑首为大明下刻成祖文皇帝之陵7字

三长陵主体建筑祾恩殿

祾恩殿是供奉帝后神位和举行谒陵祭祀活动的场所祾是祭而受福恩是罔极之恩的意思长陵陵恩殿是明代帝王陵中唯一保存完好的陵恩殿十分珍贵

长陵陵恩殿是仿照紫禁城奉天殿太和殿的规制建成的重檐庑殿顶覆黄琉璃瓦月台三层地铺金砖九五开间面积达1938平方米太和殿2377平方米

长陵陵恩殿所有建筑构件的材料全部用的是最好的金丝楠木其中支撑大殿的60根巨柱尤为珍贵大殿中间的重檐金柱32根高达1258米直径均为1米上下中间四柱最粗直径可达1124米二人相抱无法合拢这些金丝楠木均采自四川湖广一带

明代没有留下官修建筑工程标准如宋朝有营造法式清代有工部工程做法则例长陵陵恩殿是研究明初官式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四人殉制度

人殉制度起源于原始社会奴隶主往往用大量的奴隶牲畜为自己殉葬考古挖掘中多有发现但到了秦汉时已多用木俑陶俑所代替以后各朝虽也有个人人殉事件发生但帝王葬礼中已基本禁止人殉

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却让这种野蛮的制度死灰复燃朱元璋死后竟用了38人为其殉葬这38人中有朱元璋的嫔妃更多的是被圈定的宫女其后朱元璋的子孙依例而行成祖朱棣用16妃殉仁宗朱高炽用5妃殉宣宗朱瞻基用10妃殉殉葬宫女的家属称之为朝天女户授以官职给一定的待遇有些陪葬的宫女或许还会给予妃嫔的封号至于殉葬宫女究竟葬在何处尚需考证

明英宗朱祁镇遗诏禁止人殉英宗昏聩无能崇信奸佞导致自己被俘国家危殆但他废止人殉这件事还是值得称道的

三定陵

一墓主简介

1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是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个儿子其母李氏李氏的父亲是武清侯李伟朱翊钧生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明隆庆六年1572年即位改元万历时年10岁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死于紫禁城乾清宫西侧的弘德殿年58岁当年9月上谥号显皇帝庙号神宗10月3日葬于定陵

朱翊钧登基后以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为界可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内有皇太后李氏和大太监冯宝管束外有首辅大臣张居正的主导国家的各方面都有很大发展但自从这几位对朱翊钧有约束力的人先后去世以后朱翊钧几乎变了一个人不视朝不御经筵不亲郊庙不批答奏章完全放弃了做皇帝的责任此后近30年国际机器几乎停摆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李自成张献忠的队伍日渐壮大关外努尔哈赤逐步统一女真各部落成为明朝的心腹大患明朝从此走向灭亡的道路

如果说朱翊钧的一生还做过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的话那就是从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七年19521599年在他的决断下靡费数百万损失了众多兵将进行了抗日援朝战争把企图吞并朝鲜由丰臣秀吉率领的侵朝日军赶出了朝鲜巩固了中朝关系

2朱翊钧的皇后

孝端皇后王氏浙江余姚人为贵族永年伯王伟之女王氏性情温和宽厚很得朱翊钧母亲的欢心她未能给朱翊钧生子一生恬淡谦和对被朱翊钧冷落的皇长子朱常洛也多有照应王氏死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四月六日谥号孝端

孝靖皇后王氏宣府人今河北省宣化父亲原任锦衣卫百户王氏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选入皇宫时年13岁进宫后在慈宁宫侍奉朱翊钧的母亲孝定皇太后年轻的朱翊钧时常到慈宁宫给母亲请安有机会私幸王氏万历十年生下皇长子朱常洛王氏被册封为恭妃自此万历不再理会王氏将其打入冷宫景阳宫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王氏病逝一年被以皇贵妃的身份葬在东井左侧平岗地礼仪简单陪葬简陋

光宗登基下诏追谥母亲为皇太后礼仪未行光宗去世熹宗继位后为奶奶王氏上尊谥孝靖并迁葬定陵迁葬时增加陪葬三箱一箱为谥册谥宝一箱为三龙二凤冠及玉带玉佩等物一箱为十二龙九凤冠

二朱翊钧下葬

1卜选陵址

定陵从营造开始到朱翊钧下葬都不顺利屡出状况先是卜选陵址出了问题朱翊钧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决定营造陵寝命大臣和风水术士等卜选吉壤反复研究了许多地点朱翊钧对这件事十分重视前后3次亲赴天寿山勘验最后还请皇太后到场决定在大峪山筹建寿宫

然而就在择吉日开工之后却在穴位棺床的位置碰到了巨石此事非同小可为追究责任朝中引起了巨大争论但朱翊钧并没因此归罪任何人反而十分通情达理为此他说风水宝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帝王的品德在德不在险他举例说秦始皇造骊山必定慎重地选了最好的地点但他却没有因此荫及子孙故而朱翊钧命仍在大峪山继续施工只是将穴位调整了一下位置直至工程结束

2下葬过程

朱翊钧去世前3个月皇后孝端王氏去世还没下葬接着朱翊钧去世继位的光宗朱常洛只来得及将朱翊钧的陵墓命名为定陵也死了熹宗继位后改元天启这时他眼前有爷爷神宗正宫奶奶孝端父亲光宗3个人的葬礼和已下葬了的亲奶奶恭妃王氏的移灵问题等待处理

朱翊钧和孝端皇后的梓宫是同时发引的由于棺椁沉重行动困难又因奉命抬棺的营兵8000余人没受过训练抬棺出行毫无章法杠断索坏十分吃力灵柩中午出大明门入夜才抵德胜门不得已又添兵丁600余人继续前行好不容易第二天晚上抵达巩华城朱翊钧棺椁主杠龙木突然折断棺椁右边一角坠地1957年打开定陵地宫时发现地宫内抬陪葬箱的杠子和绳子还没有撤下来从这个细节可以看出当时情况多么混乱无序

三规模和布局

定陵位于大峪山下是朱翊钧和孝端孝靖两位皇后的合葬陵定陵是十三陵中的第三大陵建筑规制取法其祖父明世宗的永陵规模次之布局为前方后圆形制朝南偏东54定陵的营建从明万历十二年1854年十一月开工至明万历十八年1950年六月竣工历时近6年整个工程耗银800万两

定陵的地面建筑也是前方三进院落后圆宝城的建筑格局外面还有外罗城今无存包围原外罗城立有无字神功圣德碑现定陵正门应是第二道门叫重门院内无建筑设施重门之后为祾恩门祾恩门内为祾恩殿历经明末李自成清初多尔衮及日本占领时期的破坏近祾恩门和祾恩殿已不复存在从仅余须弥座台基还可想见当年的规模祾恩殿后面为两柱牌楼门门后为石几筵形制与长陵同石几筵后即为宝城宝城直径230米宝城正中是重檐歇山顶明楼明楼为券顶结构构件全部用巨石雕刻拼砌而成上漆彩画至今色彩隐约可见明楼内立圣号碑碑高619米额书大明碑文为神宗显皇帝之陵字样

四定陵考古发掘

1起因

1955年国家成立长陵发掘委员会决定进行长陵发掘考古经过专家组实地调查认为应在献陵定陵庆陵中先选一陵试掘取得经验后再考虑对长陵的发掘因定陵宝城西南隅封土围墙颓坏露出券门为发掘地宫提供了一定线索最后决定先发掘定陵1956年5月动工

2发掘过程

1第一条探沟

在宝城城墙内侧正对墙外露出券门的位置开掘了第一条探沟这条探沟宽35米长20米发掘中在宝城墙内侧发现隧道门金刚墙前皮等字样探沟见底后发现宝城内侧砖砌隧道券门门前为砖隧道隧道弯曲的方向正对明楼后面的宝城

2第二天探沟

为减少挖掘的土方量和尽可能地少砍伐宝顶上的松柏古树按隧道指示的方向直接在明楼后正对宝顶的方向挖第二条探沟探沟长30米宽10米深75米这条探沟探明了隧道的走向并发现石碑一块上刻此石距金刚墙前皮十六丈深三丈五尺字样定陵是皇帝生前营造的陵墓完工后必须将地宫用土封上以待帝后且帝后去世时间不同这块石碑的作用就是指示方向用的标志帝后下葬石碑仍埋回原处

3第三条探沟

按小石碑指示的方向挖了最后一条长15米宽10米的探沟在这条探沟中发现了斜坡石隧道1957年5月外道了地宫的金刚墙古代对地下墙体的通称当年9月拆开金刚墙上封砌的圭字形的城砖后陆续打开地宫内各道宫门对地宫文物进行整理1958年7月发掘工作结束

五地宫布局及陈设

地宫又称玄宫或玄寝距地面27米定陵地宫的制度为九重法宫制法宫是指古代帝王日常所居的宫室建筑路寝或天子布政时的礼制性建筑明堂定陵地宫设计成五室便是从法宫制度而来

1五室

1后室

也称为殿或皇堂是玄宫主室后室四面墙壁用条石垒砌顶为石拱券室内地面铺以方形花斑石正中靠墙设棺床棺床为须弥座形式面铺花斑石镶以汉白玉石边棺床中央有一方孔左右长04米前后宽02米内实黄土即所谓金井棺床上神宗朱翊钧棺椁位于金井之上居中其左为孝端皇后棺椁其右为孝靖皇后棺椁盛放随葬器物的朱漆箱置棺床两侧共有26只孝靖棺后还放有从原葬处移来的石圹志

2中室

又称中殿位于前后左右四室中央条石拱券xuan结构地面铺以细料方砖中室底部呈品字形陈列着一帝二后的神座五供长明灯各一套现为参观者方便摆成前后一排神座为汉白玉雕成皇帝宝座雕龙皇后宝座饰凤五供均为黄琉璃制品各有香炉一烛台二花瓶二座前各有青花云龙大瓷缸一口是为长明灯瓷缸高07米直径07米题款为大明嘉靖年制缸内油脂因年代久远已凝固浓缩至56厘米厚

3前室

也叫前殿与中室规制相同但长度稍短打开时室内无其他陈设只是地面铺有一层黄松木板直通后殿木板大都长39米宽03米厚01米木板上有龙輴chun专用运送棺椁的车压出的宽22米的车辙

4左右室

也叫左右配殿位于中室两侧长方形石券顶地铺青石板室内正中靠里侧各有棺床一座棺床中部为金井室内均无其他陈设左右室的用途说法不同一说应为安葬皇后的地宫一说应为安葬皇贵妃的地方还有一说应是安葬陪葬嫔妃所设究竟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

定陵五室中前中后三室居中路与紫禁城内廷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布局相合左右配殿与东西六宫相合

2地宫宫门

1地宫宫门的特点

定陵地宫五室共设石门七座其中前中后三室的三座石门为随墙石门楼形制下承石刻须弥座顶为庑殿顶檐下有额无字每座门均为对开汉白玉石门两扇每扇石门高33米宽17米重约4吨门轴一端厚04米铺首一端厚02米重心在门内侧里重外轻开关自如门扇上外侧刻门钉横九竖九和兽头衔环铺首与铺首相对的门背面留有突出石坎门扇顶部为铜制管扇两副门扇的轴端插入管扇两端整座门端庄精美结构稳固通往左右室的隧道两端各有青石门一座共四座青石门尺寸小了很多无雕无饰结构与汉白玉石门相同

2自来石

七座石门各有从内部顶门的石条称之为自来石用自来石关门的方法是先将一扇门关严将另一扇门关到地面石槽内侧门内有人将自来石放入地面石槽正中斜靠在半掩的门扇石坎上门内人从门缝中撤出将未关上的门扇拉紧自来石便落在两扇门的石坎下将门顶牢此为一说开门时古代用一种叫拐钉钥匙的专门工具开启地宫宫门地宫石门有3厘米的缝将拐钉钥匙伸进门内卡住石条推起来便可打开石门崇祯和他的周皇后葬入田妃墓据说就是用的这种方法但拐钉钥匙形制如何尺寸多少史无遗存不得而知打开定陵地宫宫门时的方法与拐钉钥匙的原理是一样的当时是用铅丝套住自来石再从门缝中用木板把自来石从地面石槽顶起来挪开自来石门自然被打开

六金井

1金井吉土

地宫中的金井的位置在卜选陵址时选定穴位的正下方穴位定下后先要在穴位后方打样炕以勘验墓地的地质情况勘验无误后便可择吉日动工兴建地宫

大槽开挖之前先要用杉篙蓆子等材料扎成大棚将大槽遮护起来大槽开挖大基础层时在穴位下方留下一个原有土壤的土墩立于大槽之中这个土墩在帝后陵寝中称金井吉土原山吉土或金井本山吉土妃嫔园寝则叫气土明代金井吉土的规则不详清代金井吉土的尺寸为长五尺五寸宽三尺六寸

金井吉土的实际作用是它的顶部在地宫设计中室地平控制标高底部则是大槽基础标高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这个土墩一旦形成便要用护架罩棚保护起来以免施工时受到破坏

2金井的形成

在地宫进行基础建设和地面施工的过程中金井吉土逐渐被建筑材料合围埋没修到地面的高度与金井吉土的顶部为同一平面时地面上建宝床棺床这时在其上金井吉土的位置留出相应尺寸的空间这便是所谓金井也叫穴眼皇帝下葬时在金井内装入点穴时初掘吉土而后安放棺椁于金井上方

3金井的作用

金井是实现整个陵寝建筑格局的基准点平面上它起水平方向的标准作用居中为尊的对称设计必须建立中轴线而中轴线则用罗盘通过金井的中心决定立面设计的实现也是以金井的位置来决定垂直方向的深度及陵寝结构的各个层次

七定陵的部分出土文物

定陵共出土各种文物3000余件其中有皇帝的各种礼冠如冕皮弁bian翼善冠皇后的各种凤冠帝后的服装面料及首饰玉带玉佩衣料礼器金银锭兵器瓷器冥器等出土文物样样精美择其珍贵者介绍如下

1冕

冕是古代皇帝最高贵的礼冠定陵出土的神宗冕冠2顶一顶在其棺内一顶在随葬箱内冕的形制帽子部分为圆形外蒙黑纱内衬红绢帽子上为綖綖以桐木板做成上黑下红前圆后方綖的前后各缀十二旒liu也就是前后各以五色丝绳按朱白苍黄玄五色顺序串成12串各色珠串冠的两侧用红丝绳悬挂玉瑱tian又叫充耳眼前有十二旒耳边坠玉瑱示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之意朱翊钧的这两顶冕与周朝的冕冠制度一脉相承是不可多得的实物

2翼善冠

翼善冠这种形制的帽子据说是唐代李世民创制的定陵出土了3顶翼善冠2顶为乌纱翼善冠1顶为金丝翼善冠其中金丝翼善冠最为精美这顶翼善冠全部用黄金制成重862克冠高24厘米直径175厘米用518根02毫米的金丝编成所编花纹空隙均匀轻盈剔透如翼如纱制作上采用了掐丝垒丝码丝等各种工艺细致到龙身上的鳞片都是用金丝拧成焊接工艺火候恰到好处不露丝毫焊接痕迹制造水平登峰造极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

3衮服

衮服是古代皇帝最高等级的礼服之一定陵出土的衮服共有5件其中刺绣3件缂丝2件每间衮服上饰以十二章纹十二团龙十二章纹中日在左肩月在右肩星辰山脉分布于背华虫饰于两袖宗彝藻火粉米黼fu黻fu分别饰于前后襟龙泽分别饰于左右肩各一前后身各三左右两侧各二这几件衮服中的两件缂丝制品尤为珍贵首先缂丝织造工艺十分复杂其次这两件衮服所用织造材料异常稀有使它们更加不同凡响这两件衮服大量使用赤圆金线织纬而且把孔雀羽绒织进图案中几十种颜色的彩绒和丝线的色彩搭配使得衮服富丽堂皇庄严华贵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