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宝爆款采集软件有哪些可以用(采集淘宝爆款的软件)
前言:宁夏银川,是赫赫有名的西夏王朝古都,有着凤凰城的美称。西夏时称兴庆府,元朝改宁夏路(宁夏之名肇始于此),明朝设宁夏镇,乃九边重镇之一。当然在明代一般都称为宁夏,直到清代雍正朝以后,银川一词才逐渐被用来取代宁夏府城。
解放街,位于银川市的经纬线中轴点上,1981年以钟鼓楼为界,分为解放东街和西街。在解放东街和羊肉街口北侧,是明代庆藩真宁郡王府和赏芳园的旧址。过羊肉街口向西,街南侧为庆王府后花园:康园。至于庆王府主体建筑,则位于宁夏镇城南薰门内(今银川市中山南街西)。王府萧墙高4.33米,周长1.5公里,内有王宫、东宫、西宫、承运殿及逸乐园、宜秋楼等。
这座王府在当时的西北塞上堪称巍为壮观,他的第一位主人,就是今天本文的主角:大明庆靖王朱栴。
银川鼓楼
封号之谜朱栴,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正月初九日,生母皇贵人余氏,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无巧不巧地是明朝第二次大封亲王,发生在当年的正旦节。所以在娘肚子里多待了8天的朱栴只能委委屈屈地等到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四月才被册封为庆王,此时他已经14岁了。
当年五月,朱栴和五个弟弟一起被派往山东临清接受军事特训,为之国做准备。至于庆王府护卫,则被命名为宁夏中护卫。说到这里,可能很多读者都会有疑问,朱元璋给诸子的封号,往往和他们的封国有直接联系。比如朱棣封国北平,封号就是燕王,王府护卫是燕山三护卫。朱棡封国太原,封号就是晋王,王府护卫是太原三护卫。但是朱栴的封号是庆王,为何王府护卫却是宁夏中护卫呢?两者之间似乎毫无关联,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笔者遍查《明史》和《明实录》都没有发现对此有任何合理的解释,直到在《国朝献徵录》上看到了这样一段记载:
庆王栴,母余妃。洪武十一年生,二十四年封庆阳。二十六年徒韦州,建文三年冬移宁夏。—《国朝献徵录卷一》
《国朝献徵录》的作者焦竑,是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殿试第一名。善为古文,博览群书,熟习朝章典制,著述甚多,为明代著名的史学家。
好了,这下破案了。原来庆王朱栴原先的封国是陕西庆阳府(今甘肃庆阳),而他移居宁夏的时间是在建文三年,也难怪两本《实录》都对此不载。庆阳也称"陇东",位于甘肃省最东部,陕西、甘肃、宁夏三省区的交汇处。朱栴最早封国庆阳,所以封号为庆王,也是顺理成章的。只是后来朱元璋改变主意,让他北上到宁夏,直接面对来自蒙古人的威胁。
庆王朱栴画像
九大塞王不管朱栴的封国是庆阳还是宁夏,最终他的宿命就是为大明王朝戍守边疆。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正月,朱元璋在发动"蓝玉案"之前,让庆王赶紧之国宁夏。当时情况紧急,包括朱栴在内的这一批亲王都属于匆忙就藩。
最明显的证据就是庆王在就藩时居然还没有成婚,这在此前的亲王之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同时由于当时宁夏地近边外,粮饷未敷,根本没有做好亲王就藩的准备。因此朱栴只能暂时驻扎在庆阳以北的韦州古城,就近由延安和绥德两地的租赋供应日常开销。
洪武二十七年(公元1394年)十二月,庆王在韦州成婚,王妃是指挥孙继达的女儿孙氏。历史上的孙继达默默无闻,可是他的两个女儿却一个嫁给了朱元璋第十四子肃王朱楧,另一个则成为了庆王妃。说明一来蓝玉案之后公侯损失殆尽,已经没有合适的勋贵之女来作为王妃。二来当时朱元璋心中更重视的是辽东地区,因此幸存的老将武定侯郭英的女儿嫁给了辽王朱植。
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四月,朱元璋下旨正式成立庆王护卫指挥使司。除了原有的宁夏中护卫,还从陕西都司调庆阳卫为宁夏左护卫,又改宁夏卫为宁夏右护卫。这样一来,和其他塞王一样,朱栴也配齐了三护卫。当时曹国公李景隆奉命整饬陕西属卫士马,朱元璋特地关照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由庆王亲自整饬,无需李景隆插手。
在当时的大明王朝北部疆域之上,星罗棋布着9位亲王,个个都拥有三护卫官兵,被称为九大塞王。这九人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代王朱桂、肃王朱楧、辽王朱植、宁王朱权、谷王朱橞和庆王朱栴。
但其实9人之中只有庆王一人,在就藩之后根本就没有经历过战火的考验。故而在靖难战争之后,燕王朱棣登基称帝,深知其厉害的庆王立刻主动上交护卫,换来了每年前往韦州避暑的特权。
王好学有文,忠孝出天性。成祖善之,令岁一至韦州度夏。—《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当然即便如此乖巧听话,历代皇帝也并没有忘记敲打庆王府。永乐七年,庆府护卫被抽调到北京,跟随朱棣明年亲征漠北。宣德二年,皇帝换成了朱棣的孙子朱瞻基。都督同知陈怀剿捕松潘叛蛮,庆府护卫又被抽调一千人随征。到了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登基,朱栴为了讨好朝廷,还曾多次进贡马匹。比如宣德十年送马五百匹,正统二年又出马五千匹给守边官军骑操。正统三年再献马一千匹以资边用。
庚戌,书复庆王栴曰:承谕欲遣世子及真宁、安化二王来朝,远道可无烦往复。又谕欲以马一千匹资边用,足见体国盛心。—《明英宗实录卷三十八》
韦州避暑前文说到庆王一开始待的地方是韦州,其地在宁夏镇以南一二百里,故而无论是从气候还是风险,都比宁夏镇要舒适得多。因此朱栴在建文三年迁居宁夏之后,始终对韦州念念不忘。从宣宗实录的记载来看,庆王在上交护卫之后似乎曾回到韦州居住多年,因此才会在侄孙宣宗朱瞻基上台后要求再度搬离宁夏。
甲午,庆王栴奏永乐十四年十二月复令移居宁夏。宁夏卑湿,土鹻水咸,请仍居韦州。上复书曰:"承谕欲移韦州,非敢违盛意。但嗣位之初,国家诸事一遵皇祖之旧,不敢輙有踰越。叔祖且仍居宁夏,而往来韦州,庶免人言。"—《明宣宗实录卷十》
朱瞻基对待藩王可比他爷爷朱棣狠得多,因此叔祖庆王的请求被一口回绝,只是允许他可以像永乐朝一样每年夏天去韦州避暑。由于藩王名义上依然有藩屏王室的职责,因此庆王在每年前往韦州避暑之前,还必须对府中事务做好安排。具体表现为府中屯田、养马军士,需留在宁夏,听总兵官调用。
明英宗剧照
尽管庆王每年有一半的时间都不在宁夏,他和后期镇守宁夏的总兵官史昭之间却有着极深的矛盾。宣德十年庆王派下人前往宿嵬口(今贺兰山苏峪口)烧炭,史昭却将庆府下人抓捕,不许他们烧用。而王府护卫指挥牧马回城之时,又被守门军士鞭挞羞辱。庆王向新皇帝英宗朱祁镇讨要说法,结果这位侄曾孙认为当时"胡寇密迩塞下",史昭作用重大,因此仅仅"降敕切责"了事。
正统二年史昭再次向朝廷打小报告,称每次镇守宁夏军官去庆王府参拜之时,庆王都要留他们喝酒吃饭,谈论政局。如此行径,迹近于谋反。英宗趁机下诏要求镇守官今后朝见庆王,一见即退,不许违规逗留。
上以昭言不可尽信,然有当从者,遂致书于王曰:比闻宁夏总兵镇守等官朔望朝王,必赐醉酒,因误边事,今后止之。—《明英宗实录卷三十三》
正统三年庆王再次上书朝廷,称史昭欺人太甚,自己惹不起,恳请迁国别处。明英宗朱祁镇和他老爹宣宗一样,对待宗室是非常苛刻的,只是在夺门之后才有所改善。何况一来宁夏的防务都指望史昭,二来亲王迁国关系重大,他是断然不会答应的。
正统初,宁夏总兵官史昭奏王沮边务,占灵州草场畜牧,遣使由绥德草地往还,煽惑土民。章未下,或告王阅兵,造戎器,购天文书。栴疑皆昭为之。三年上书,请徙国避昭。英宗不可,贻书慰谕。—《明史卷一百十七·列传第五》
寄情山水在政治上受到的高压越来越重之后,庆王在小心谨慎之余,将更多的业余时间放在了诗书之间。为此朱栴特意将宁夏镇城清和门外、红花渠东畔的王府果园,改建成为一处大型花园,并亲自给这所新园命名叫"丽景园"。在这座丽景园中庆王不问政治,只和文人墨客之间吟诗作对,并且于此写了许多传世文章。
甲午,书复庆王栴曰:所谕宁阳侯陈懋果园在古城南,今既无人掌管,听本府收用。—《明英宗实录卷四十二》
从已知史料来看,庆王的著作有《宁夏志》2卷、《凝真稿》18卷、《集句闺情》1卷,自编的《文章类选》、《增广唐诗鼓吹续编》等共5种,足以称得上著作等身。其中的《宁夏志》更是宁夏历史上第一部地方志,记载了从元末开始发生在宁夏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并对于一些长期以来以讹传讹的错误进行了厘正,在学术上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此外朱栴的书法水平也是名闻遐迩,"其草书清放训雅,绝无俗碍,海内传重,视为珙壁"。而从传世的诗文来看,庆王的文学水平也是相当高的。上文提到的丽景园,朱栴曾特地作诗称颂,我们来看看这位庆王的诗文水平。
仲夏名园里,肩舆花下行。鸣鸠频唤雨,布谷苦催耕。麦浪因风起,戎葵向日明。病怀方寂寞,聊慰此时情。—《夏日游丽景园》
贺兰山风光
结语: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8月3日,庆王朱栴去世,享年61岁,赐谥号曰"靖"。谥法柔德安众曰靖,恭己鲜言曰靖,宽乐令终曰靖,算是一个美谥。在得到庆王病重的消息后,英宗曾内官萧愚带太医紧急赶往宁夏救治。可惜当他们抵达之时,庆王已经去世。
庆王墓位于韦州罗山,可见在朱栴的心里,还是深深怀念在此渡过的岁月。明宪宗成化年间,为了使庆王墓免遭鞑靼人蹂躏,皇帝朱见深曾派兵五百常年守护庆王陵园。可惜但是八十年后鞑靼吉能部2万余骑虏掠宁夏之时,庆王陵园还是遭到了极大破坏,当时称为"全陕震动"。
今天的庆王陵园虽只剩下一个土堆,但朱栴为丰富宁夏历史文化所做出的贡献,却不应为后人忘记。据某百科银川市这一条,这位庆靖王竟然连个城市名人都没混上,似乎有些过了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