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查看淘宝店铺ID(如何看淘宝店铺id)
人能预知自己的生死富贵吗?显然不能。但是,历史上却出现了许多预言了自己人生的名人。他们有帝王、有诗人,其中又以诗人居多。
人们将这些“预言”,称之为:诗谶(chèn)。
什么是诗谶呢?它是当事人自己写的或者说的,却预兆着对当事人不利的事件,可是在当时,写、说的当事人却并不知道这些后来的事。
下面,我们一起来盘盘历史上极为著名的几位人物的“诗谶”。
●隋炀帝杨广
隋炀帝,图自头条
最著名的诗谶,出自隋炀帝之手。
我们都知道,隋炀帝征调民夫二百万,开凿了对后世影响深远的隋朝大运河(即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并且三下扬州,每次随性百官及宫女可达百万人之众,船行首尾相连达二百里,方圆五百里州县都要进贡吃食,扰民很严重。
隋炀帝第三次下扬州,一天站立船头遥望江面,忽得一诗:"三月三日到江头,正见鲤鱼波上游。意欲持钓往撩取,恐是蛟龙还复休。"这首诗其实写得并不怎么样,但这并不影响隋炀帝自得的心理,他马上命人拿给乐工整理,教习船上宫女吟唱。其实这首诗写出来后,隋炀帝身边有人已经看出这诗“不祥”——因为这时候全国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在晋阳起兵的李渊更是做大做强。本诗鲤李二字同音,是故诗意有李渊化龙之意。
另外,隋炀帝此时偏居江南,已无兴国平复的心思,因为他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整天在行宫饮酒作乐。一日,又得一首《索酒歌》:"宫木阴浓燕子飞,兴衰自古漫成悲。他日迷楼更好景,宫中吐焰奕红辉。"
这首诗简直不能称之为诗,因为全诗不但缺乏理路,甚至跟"索酒"的主题都没啥关系,不过,可以从中窥见隋炀帝此时的心态完全崩了,“兴衰”不由人,就随它去吧。不过,此诗却成了隋炀帝的后事写照——后来他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抓获,隋炀帝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把他困于迷。最终隋炀帝被烧死在迷楼,真正应了他那句“宫中吐艳亦红辉”的景象。
●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瘦金体诗文,图自头条
宋徽宗是北宋第八位皇帝,是书法瘦金体的发明者,我国历史上文学、书画造诣极高的一位艺术型皇帝。
宋徽宗笃信道教,大修宫观,还自称“教主道君皇帝”,他十分迷信玄学,经常请道士给他看相算命。不过由于统治集团内部的腐朽,造成了国内大批农民起义,比如宋江起义、方腊起义,都是当时比较盛大的农民起义,后来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根据这时候的社会背景和民间故事写出了《水浒传》。
宋徽宗好书法和绘画,写诗也不在话下。他写过一首诗叫《咏金芝生》,里面有句云:“定知金帝来为主,不待春风便发生。”——靖康元年(1126年)闰十一月底,金兵再次南下,十二月十五日,东京之战失利,金军攻破汴京,金帝废宋徽宗与子钦宗赵桓为庶人,史称“靖康之难”。宋徽宗与儿子宋钦宗被金人掳走时节,正是农历十二月,真是“不待春风便发生”。
●唐状元崔曙
状元及第,网图侵删
崔曙是唐玄宗殿试第一名——状元及第。他的故事其实很励志,可惜就是死得早了点;而他在殿试时临场写就的诗,虽然被唐玄宗大为赞赏,钦点为第一名,这首诗却也成了自己宿命的预言,被后人称为“诗谶”。
崔曙父母早亡,家境贫寒,孤身一人,因此沦落寓居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后隐居少室山读书,可谓备尝人世艰难困苦。然而,生活的不幸非但没有把他压垮,却砥砺了他奋发向上的意志。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崔曙应试,作《奉试明堂火珠》诗,诗云:“正位开重屋,凌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遥知太平代,国宝在名都。”考官十分推重颔联“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唐玄宗看过之后也大为赞赏,取为状元,官授河内尉。
崔曙高中状元的第二年,即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就因病离世,留下一女,名叫“星星”——真是“曙后一星孤”啊,奋斗了半辈子的人生,终于高中状元当了官,却在人生“曙后”孤留一女,女儿名字也恰恰叫“星星”。
●“苏门四学士”之秦观
秦观遭贬,图自头条
秦观,上学时大家都学过他写的一首词,叫《鹊桥仙•纤云弄巧》,里面那句流传千古的名句“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称作描写七夕诗词的巅峰之作,他也被后世公认为北宋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秦观留世的诗、词、文俱多,被后世议论为“淮海秦郎天下士,一生怀抱百忧中”——他在官场的命运实在可以用“跌宕起伏”来形容,当然,期间还是以遭受贬谪为主,于是在贬谪时期,他给我们后世留下了许多清丽婉转的词、感喟命运的文和诗。
秦观人到中年时频频遭贬。46岁时,又被贬处州(今浙江丽水)。一天夜里他做了个梦,于是依梦填词,写下了一首《好事近•梦中作》:“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行到小溪深处,有黄鹂千百。飞云当面化龙蛇,夭矫转空碧。醉卧古藤阴下,了不知南北。”
四年后,即公元1099年,秦观此时已被贬到雷州(今广东湛江下辖县)。元符三年(1100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政坛局势变动,遭贬谪的旧臣多被召回。秦观也被重新任命为宣德郎,准备回到横州(今广西横县)去。等他走到藤州(今广西藤县)地界后,高兴之余去游览了光华亭。游览途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把水送到,他面含微笑地看着嘴边的凉水,却一口也没喝下去,就此去世——恰好印了“醉卧古藤阴下”之谶。
●唐代四大女诗人之薛涛
成都薛涛雕塑,图自头条
说起薛涛,相信不少人都听过她与元稹的浪漫爱情故事。还有传世“薛涛笺”,一种窄小的桃红色信笺,专门用来写情诗用,就在她与元稹分别后所创。
薛涛是京都长安人,父亲薛勋在京城当官。她八九岁即通诗律,父亲更是把唯一的女儿视为掌上明珠,精心教她诗文——这与当时女子大不同,也是她成为唐代四大女诗人的必须条件之一。
薛涛八岁那年,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她父亲听后,喜忧参半,喜的是女儿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才情;忧的是,女儿的诗似是谶语——古人多相信诗谶、语谶、谜谶之说。
果然,不多久,薛勋由于敢于说真话,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成都做官。于是一家老老小小,离开京城迁徙到成都生活。过了几年,薛勋又因为出使南诏沾染了瘴疠而命丧黄泉。那时薛涛年仅14岁。母女俩的生活立刻陷入困境。薛涛不得已,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16岁加入乐籍(朝廷承认的合法艺伎名册),成为一名艺伎——薛勋担心的诗谶,似乎果然成真了,“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可不就是艺伎的真实写照么?
●“海内名士”张祜
诗人张祜,网图侵删
张祜(hù)是唐代诗人,家世显赫,被人称作张公子,有"海内名士"之誉。
张祜为人清高,不屑于学习科举考试文章,这大概与他显赫的家世背景有关。但张祜颇有诗才,他的朋友都是当时文坛鼎鼎有名的大人物。在元和至长庆年间,张祜深受令狐楚器重,令狐楚任天平军节度使时,亲自起草奏章荐举张祜,把张祜的三百首诗献给朝廷。
朝廷此时正是元稹坐着文坛第一把交椅,于是皇帝收到令狐楚交来的张祜诗稿以后,就召来元稹,意为让元稹参考参考,此人是否真有才。谁知元稹这人有点小心眼,明明心里看见的是好诗,嘴里却对皇帝说:"张祜的诗乃雕虫小技,大丈夫不会像他那么写。若奖赏他太过分,恐怕会影响陛下的风俗教化。"皇帝听了点点头。就这样,张祜寂寞归乡,寓居淮南。
张祜后半辈子均寓居淮南,他写下了不少诗篇,《全唐诗》收录了他的349首作品。
张祜曾谒见淮南节度使李绅相公,张祜自称是“钓鳌客”。李绅觉得不同寻常,就问:“你钓鳌用什么做鱼竿?”张祜说:“用彩虹。”“用什么做鱼钩?”回答说:“用弯曲的新月。”又问:“用什么做鱼饵?”回答说:“用短李相公做鱼饵。”李绅觉得张祜气势雄壮,就赠给他很多礼物让他走了。
张祜当初经过广陵,写下一首《纵游淮南》:“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大中年间,他果然死在丹阳隐居之地,人们便认为这是诗谶。
●浪漫诗人徐志摩
泰戈尔,林徽因和徐志摩,图自头条
徐志摩,现代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很多人特别喜欢他写的《再别康桥》,相信大家在课文中都学过,这可是要求全文背诵的现代名诗: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多么令人神驰的诗句!
1926年,徐志摩在《晨报》上发表了一篇散文叫《想飞》,文章里面多处以“飞”开头,结尾更是写道:同时天上那一点子黑的已经迫近在我的头顶,形成了一架鸟形的机器,忽的机沿一侧,一球光直往下注,砰的一声炸响,——炸碎了我在飞行中的幻想,青天里平添了几堆破碎的浮云。
五年后,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济南号”邮政飞机北上,准备去参加自己曾经极度迷恋的林徽因的演讲会。谁知飞机到济南地界,因大雾弥漫,飞机触山,因此不幸罹难,享年34岁——徐志摩终于还是“飞”了,而且也“砰”地一声炸响,只是,青天里却没有破碎的浮云。
历史上,类似这类所谓的“诗谶”还有不少,看似神秘,其实可以说是气机感应所致,所以也不能称之为迷信。各位朋友,你有了解的预言且成真的故事吗?欢迎文末写出来交流讨论!
撰文不易,看到此处的朋友都是真爱!麻烦各位点个赞、加个关注,小生这厢有礼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