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人民医院 ;本院审理了张与北京蜀国演义餐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民事判决书

访客

中国侨网5月26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报道,自踏上这片土地的那一刻,一代又一代亚裔移民都希望在美国落地生根。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在思考应如何坚持自己的传统文化。

ESPN新闻编辑邓宜兰(Elaine Teng,音译)5月24日在《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刊登文章《“我徘徊于两个世界”:亚裔归属何处('I've walked between two worlds':What belonging means for Asian Americans)》,讲述了自己身为华裔游走于美中两种文化间的困惑和探索,以及与自己处于相同境遇的亚裔做出的思考。文章摘译如下:

在我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里,我都讨厌自己的名字。在我出生几年前,我的父母从中国移民来美。我出生后,他们给我起名“伊莱恩(Elaine)”。当时,我母亲唯一的白人朋友告诉她,这是个老太太的名字。于是,母亲建议改为“艾莉莎(Alyssa)”。

然而,我父亲不知道艾莉莎如何拼写,所以在我注册身份时,他将“Alyssa”错拼成“Elessa”。经历一波三折后,我最后还是决定将“伊莱恩”作为我的名字,也许是因为我的父母希望我使用中文名字“宜兰(Yilan,音译)”的缘故。

在我长至学龄后,我发现校园里没有人能够正确念出我的中文名,于是“宜兰”又渐渐变成了“伊莱恩”。

我父母并不在乎学校的人如何称呼我,因为他们只唤我的中文名。然而,这对我来说却是极大的困扰。

我讨厌Elessa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讨厌老师在开学第一天点名时困惑的语气;讨厌这个单词根本不是“真实存在”的;我甚至与其他用自己中文或韩文名字的孩子也不是一类人。Elessa就是我们一家人同化失败的证明,是我们不属于这里的证据。

直到18岁时,我将法律名字改回伊莱恩。我的大学文凭上写着“伊莱恩”,我已是完全同化的华裔了,没有人会质疑我来自哪里。

然而,近日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各地反亚裔仇恨犯罪急剧增加,Elessa这个名字又回到了我的脑海。眼下,尽管亚裔是全美增长最快的少数群体,但光天化日之下仍会有亚裔老人无辜遭袭。看到这些事件发生,我担心我的父母可能会成为下一个被攻击的目标。这也提醒了我,即使我们改变了名字,即使我们认为自己是美国人,其他人可能也不会这般看待我们。

姓名背后的挣扎

现年39岁的李丹丹(DD Lee,音译)年幼时便从中国赴美。她回忆起自己12岁时的改名经历时表示,拟定一些事物的名称时的确会面临身份危机。

在短暂尝试“安妮特(Annette)”“蒂娜(Dina)”等英文名后,她最终采纳了朋友的建议,用自己中文名字“丹丹(Dan Dan)”的缩写“DD”。

39岁的肖恩·温(Shawn Wen)小时候也没有英文名字。从中国移民赴美的父亲希望他自己起一个英文名。

于是,肖恩·温上学时一直使用中文名温依翔(I-Hsiang,音译),不料,这个“奇怪”的名字和他弱小的身材令他受尽同学的欺负。

“我徘徊于两个世界:既要平衡我在传统文化和血脉根源中的归属,也要面对我身处美国社会的现实,以及我身为亚裔的期望。”肖恩·温说:“有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属于两个世界中的任何一个。”

经过多年的身份挣扎,他说:“我的亚裔名字是肖恩温依翔(Shawn I-Hsiang Wen)。”

在我看来,成为美国人的方式有很多,而成为亚裔的方式也是多样。但是,当我听别人分享自己的故事时,当我们的家人正遭受暴力攻击时,我意识到,成为亚裔的最佳方式——就是安然接受两种身份,既是伊莱恩,也是Elessa。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