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可以主动和喜欢的人上床吗?女生能够主动和男生肢体接触吗
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1062万人,较上一年下降了138万人。近几年,中国出生人口下降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导致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包括:育龄妇女减少、年轻人婚育推迟、生育成本居高不下以及新冠疫情大流行的短期影响等。
那么,中国出生人口数量未来几年还会持续下降吗?如何扭转中国出生人口下降趋势?
1月18日,一名老师在寒假期间带领部分居住在广西兴业县“老乡家园”的孩子们剪纸。新华社记者 曹祎铭 摄
育龄妇女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
中国人口学会会长翟振武向南都记者解释,排除短期影响因素,出生人口简单讲取决于两个变量,一是处于生育期的妇女人数,二是生育率的变化。
而最近几年,中国的育龄妇女总数正大规模缩减。
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在国新办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15-49岁育龄妇女比上年减少约500万人,其中21-35岁生育旺盛期的育龄妇女减少约300万人。
为什么育龄妇女数量会减少呢?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健解释,育龄妇女数量取决于以往的出生队列规模,1962-1975年以及1981-1997年我国出生人口规模均超过2000万人,在死亡水平缓慢变化的条件下,不同规模出生队列人口进入育龄期将影响育龄妇女总数。
简而言之,20-30年前的出生人口规模有多大,20-30年后的育龄妇女规模也就随之变化。
“未来一段时期,1981-1997年间高出生队列仍是我国育龄妇女的主体,但后续进入育龄期的妇女数量在缩减,由此导致育龄妇女总数持续下降。”宋健说。
此外,我国育龄妇女内部年龄结构趋于老化,“尤其是20-34岁生育旺盛期育龄女性规模在2030年前下降明显,这将给出生人口带来较大下行压力。”宋健表示。
如果育龄妇女规模下降,而生育率也得不到提升,那么出生人口的总体规模就会快速下降。
“近年来,我国的生育率下降也比较迅速,特别是一孩总和生育率下降抵消了二孩总和生育率上升的效果,这是群众生育意愿走低、婚育年龄推迟、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等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宋健表示。
“未来能否平缓出生人口下降趋势,关键在于生育率能否有所提升。”宋建认为,这就需加快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建设,缓解群众面临的压力,推动适龄婚育,提振生育水平。
在石家庄市妇产医院孕妇学校,孕妇在教练员的指导下进行孕妇保健操训练。 新华社资料图
不断走低的生育意愿
育龄妇女人口规模下降同时,另一方面,生育率也在下降。
“当前中国低生育率的直接决定因素是婚育年龄的不断推迟和较低的生育意愿。”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陈卫说。
首先,中国育龄妇女本身的生育意愿就偏低。
“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要比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低得多。”陈卫说,在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发达国家中,多数欧美国家的生育意愿都在更替水平(总和生育率2.1)以上。即使是处于更低生育率的日本和韩国,生育意愿也在更替水平以上。
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是多少呢?
2021年5月,国家统计局发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时曾发布,我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数为1.8个。
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副司长杨金瑞披露了最新的数据: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2017年调查为1.76个,2019年调查为1.73个,2021年调查降到1.64个。“中国育龄妇女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这个数字明显低于更替水平。更重要的是,作为未来一段时间生育主力的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更低。生育政策的调整,无论是二孩政策还是三孩政策的实施,对年轻人群的影响都较弱。”陈卫表示。
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助产士指导孕妇使用分娩球促进自然分娩练习。新华社发
婚育年龄或继续推迟
生育意愿在降低的同时,年轻人的初婚年龄、初育年龄在推迟。
根据2017年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1990-2000年中国女性平均初婚年龄由22岁上升到24岁,而到2016年又进一步上升到26.3岁。
而且,和西方国家不太一样的情况是,中国的婚外生育占比极少。这种情况下,初婚年龄推迟造成生育率的降低。
“婚姻推迟增加了女性终身不婚的可能性,进一步抑制了生育水平。”杨金瑞说。
陈卫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介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表明,生育的“进度效应”(即婚育年龄的推迟)是生育率低迷和进一步下降的主要原因,生育进度效应对生育率的抑制作用可长达几十年的时间。
在此期间,生育率在较低水平上小幅度地有升有降、徘徊波动,随着进度效应的减弱和消失,生育率可能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
而与低生育率的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女性的初婚初育年龄仍然较低。2016年日本、韩国、德国、西班牙、瑞典等国家的女性平均初婚年龄为30-33岁,而中国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6岁。
这意味着,未来在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下,中国女性婚育年龄仍有进一步推迟的空间,“进度效应”对中国未来的生育率的抑制作用会持续存在。
人口专家认为,随着“95”后、“00”后进入婚育年龄,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强、观念更加多元,生育意愿可能还会降低,生育率可能还会下降。
采写:南都记者吴斌 发自北京
编辑:梁建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