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灏儿为齐秦哭了
01
时至今日,很多古代神话中的事物都已经被认为是虚构的,那些无法被证伪的也大部分被扔进了“史前文明”的故纸堆里。但是有一种东西,它们的神话传说经久而不衰,哪怕到了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依旧有很多人相信它们的存在,那就是美人鱼。
在华夏的神话中,这种半人半鱼的神奇物种更多地被我们称为鲛人,在近代仙话中也留存有很多鲛人的神话传说。然而早在上古的神话中,人鱼传说就已经出现,而且在它们的背后还隐藏着一连串神异的神话故事,这些故事足以颠覆人们对于人鱼的传统认知。咱们今天的视频,就来掰扯掰扯华夏神话中人鱼的那些故事。
鲛人神话
02
故事还是先从大家最熟悉的鲛人说起。
人鱼作为“鲛人”出现在古籍中的时间比较晚,集中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晋朝干宝的《搜神记》里的记录比较具有代表性,卷十二中的原文是这么说的:
“南海之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织绩jì,其眼泣,则能出珠。”
我们的人鱼和西方神话中的人鱼依靠歌声诱惑过往的水手来讨生活不同,它们自带有两种能够轻松养活自己的高端技能,所以根本不屑于使用那些卑鄙的手段。这两个高端技能一个是编织绡xiāo纱,另一个是泣泪成珠。
《述异记》中说:“南海出鲛绡纱……一名龙纱,其价百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鲛人编织的这种绡纱非常特别,它白如霜雪并且用它制成的衣服能够沾水而不湿,所以价格非常昂贵,也被称为“龙纱”。
而且鲛人还非常勤奋,日夜在海中不停地编织这种绡纱,“不废织绩jì”。可见我们神话中的鲛人,既不屑也没有时间去干那些诱骗水手的勾当。中西神话比较之后不得不说,劳动人民最光荣。
鲛人的另一项技能就更加炸裂了,堪称是唯美浪漫和实用主义的完美结合,他们哭泣的泪水会变成价值高昂的珍珠。神话中曾有鲛人通过编制绡纱和泣泪成珠来报恩的故事,足见鲛人的内心还是非常善良的。
很多记载中都没有明确说鲛人是女性,这一点倒是和西方神话一样,不过几乎所有被记录在册的鲛人目击事件,无一例外地都是女性形象。
比如说在《稽神录》中曾记载过:
谢仲玉者,曾见妇人出没水中,腰以下皆鱼。乃人鱼也。
又比如说《徂cú异记》中也记载过:
查封道使高丽,见海沙中一妇人,肘后有红鬣[liè]。问之。曰,人鱼也。
再比如说《洽闻记》中记载的东海里目击到的人鱼群:
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
我们传统文化中向来有“男耕女织”的说法,鲛人既然善于编制绡纱,又多愁善感容易哭泣,自然而然应该是个女性形象,这也与后世所谓的“美人鱼”不谋而合。
其实鲛人的女性特征渊源久远,早在上古时候就能找到一些蛛丝马迹,不过那个时候不叫美人鱼,而是被叫做“鱼妇”。接下来我们将要说到的内容,有可能会颠覆您对于人鱼的认知,敬请谨慎观看。
通天的远古人鱼
03
《大荒西经》中曾经记载: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
经常看大脸怪视频的朋友们对颛顼一定并不陌生,这位上古神话中响当当的大人物,曾经在不周山神战中击败水神共工问鼎神国的统治者,还发动过著名的“绝地天通”斩断了人神之间的沟通。
绝地天通
身为五帝之一的颛顼,毕竟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关于神话中的他是如何登天成神的,山海经里的记载给了我们一个模糊的答案。
鱼妇
其中说到曾经有一种鱼,一半是人形,另一半是鱼形,被称为“鱼妇”,这恐怕就是目前已知最早的人鱼。而这种人鱼照山海经所说,正是颛顼死后复生所化。
传说在颛顼死去的时候,从北方刮起了强风,天上还涌下来一股大水,彼时蛇开始变化成鱼,而死去的颛顼也正是在蛇变成鱼将成未成之际,托体鱼的身躯获得了重生。这奇异的景象究竟代表了什么涵义,现在还没办法完全说清楚,不过颛顼借此复生成了鱼妇,并且凭借着半人半鱼的身躯登天成神。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等会儿再说,在此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另一个大神死后化鱼复生的故事。
《淮南子·坠形训》中说:后稷垄[lǒng]在建木西,其人死即复苏,其半为鱼。
后稷
后稷是黄帝的玄孙、周人的始祖,神话中他也是五谷之神和农耕之神。淮南子中说他和颛顼一样,死后复生变成了半人半鱼的形象。
后稷
怎么又是变成人鱼复生,难道人鱼具有不死的属性吗?要解释这个问题,就不得不说一说后稷垄[lǒng]所在的建木西。
建木位于都广之野,是唯一的一棵通天神树,地面上的人可以通过它到达天上。可巧的是,另一个神秘的人鱼国也在建木西。
氐人国
《海内南经》中记载:氐d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
氐dǐ人国是炎帝的后裔,也是人面而鱼身。一般性认为,氐dǐ人国就是互人国。
郝懿行作注山海经说:
“互人国即《海内南经》氐人国,氐、互二字,盖以形近而讹……”
那这个互人国又是什么来头呢?
《大荒西经》中说:“有互人之国。炎帝之孙名曰灵恝jiá,灵恝生互人,是能上下于天。”
互人国同样是炎帝的后裔,这与氐人国相符,重点是互人国能“上下于天”。氐人国所在地方就在通天的建木附近,毫无疑问氐人国人就是通过那棵通天的神树建木“上下于天”的。然而在远古神话中,能够通过建木上下于天的,除了天上的大神之外,只有一种人能够做到,那就是“巫”。
巫
《山海经?海外西经》中就有:巫咸国在女丑北……在登葆山,群巫所从上下也。
这座登葆山就是上古神话中另一座著名的天梯。
如此说起来,这个守候在建木西的神秘人鱼国“氐人国”,毫无疑问就是可以通过建木“上下于天”的巫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颛顼登天成神之前需要托身为人鱼,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成为“巫”,然后通过天梯建木“上下于天”。同样的道理,后稷死后成神之所以也变成人鱼并且来到建木西,同样是为了实现“成巫通天”的目的。
鱼妇
那么问题就来了,颛顼明明是一个男性,为什么死后却化成了女性的“鱼妇”呢?原因很简单,在上古神话中“巫”只能是“女性”。
《说文》中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
又有:在男曰觋xi,在女曰巫。
所以作为巫的人鱼毫无疑问必须是女性,我想这应该是人鱼为什么常常被称为 “美人鱼”的最早出处了吧。
由此可见,上古时候的人鱼所指的,就是守护着“天梯”建木的一群女性的“巫”。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一定要变成人鱼,而不是其他的动物呢?
奇特的葬具
04
在远古的先人眼中,鱼具有十分特殊的涵义。
《小尔雅·广名》中说:“死而复生谓之苏”
《广韵》中也说:“苏,息也,死而复生也”
而这个古体的“穌”字里,就有一个鱼字。似乎在古人的世界观里,鱼本身就带有死而复生的标签。
鱼纹
我们在很多远古的陶器上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鱼纹图案,其中最著名并且与人鱼有关的,当属1955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半坡的,仰韶人面鱼纹彩陶盆,这件陶盆是新石器时代前期的陶器,距今已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
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盆上最让人称奇的就是上面的人面鱼纹,人面由人鱼合体组成:
图案的人面是圆形,头顶上有高耸的三角形,额头左半部涂成了黑色,右半部也是黑色的半弧形。人面的眼睛细长,双眼眯成“一”字,似乎表现的是闭着眼睛的状态。
嘴巴两旁各有一个变形的鱼纹,鱼头则深入到人面中用黑色进行区分,再配上两耳旁相对的两条小鱼,构成一幅形象奇特的人鱼合体图。
人面鱼纹彩彩陶盆
第一眼看到这个陶盆,大家可能会认为这是一个实用器物,甚至是一件祭祀或者装饰器物。然而这件人面鱼纹彩陶盆,实际上却是作为幼儿瓮棺的棺盖来使用的“冥器”,是一种极其特别的“葬具”。
瓮棺葬
它们主要被用来埋葬夭折的幼儿和少年,极少数也会用作成人的瓮棺,一般情况下是用两到三件较大的陶盆扣合在一起,然后埋葬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的地底下。
人面鱼纹彩彩陶盆
这种陶盆的底部一般都有小孔,被认为是为了方便死者灵魂的进出。那么问题就来了,在陶盆上绘制的人鱼合体纹又表达了什么意思呢?
人面纹中的人物头部装束非常奇特,很像是进行某种zongjiao活动时化妆后“巫”的形象。所以很有可能的是,人面鱼纹表现的正是 “巫”为夭折的幼儿祈祷复生,或者是寄望他们像颛顼死后化人鱼复生一样,早日获得重生。
瓮棺葬
瓮棺葬一般都被埋葬在居住区内甚至室内的地下,有很明显的保护意味,而那些极少数使用瓮棺葬的成人也被证明是氏族部落中的精英,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的人们希望逝者能够死而复生。
最早的人鱼是与远古的“巫”密切相关的,代表着死而复生的涵义,并且持续了数千年的时间,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才以“编织绡纱”和“泣泪成珠”的鲛人形象重现在神话中。和我们之前掰扯过的奔月神话一样,这个演变的过程也体现了我们华夏的神话,从上古的原始质朴向仙话唯美浪漫的转变过程。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喜欢上古神话故事的朋友们,可以关注我的上古神话那些事系列文章和视频,我是只说自己观点的大脸怪,谢谢您的观看,再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