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士如何改善发质?男士如何改善发质
赵匡胤以此向天下表态,我老赵可不会和白起似的,动不动就杀害投降之人,这也是赵匡胤拉拢人心的一种方式罢了。
柴荣去世,后周的皇位真“馋人”
唐宋之间还有个56年的间隔,也就是著名的五代十国时期,在这个时期,政权更迭,群雄乱战,中原地区共出现了
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五个政权,而在南方,还出现了十个小割据政权,彼此之间既合作,又竞争,堪称小战国。
赵匡胤亲身经历了这个时期,动乱的年代,就连一身是胆的赵匡胤,在前期混得也是异常艰难。后来为了生存,赵匡胤先是投到了郭威的手下,在郭威征讨李茂贞时,赵匡胤屡立战功,就这样,他在郭威处站稳了脚跟。
郭威称帝之后,赵匡胤便被分到了郭威义子柴荣的帐下担任
开封府马直军使,郭威没有儿子,在他去世之后,皇位就落到了柴荣的手里。
柴荣这个人颇有才干,文武双全。在位时间虽然不长,但他在位期间整军备战,安抚流亡的百姓,减少赋税,中原的经济竟然奇迹般地开始复苏了。
柴荣于是将结束这个乱世,当成了自己努力的目标。他东征西讨,西败后蜀,北破契丹,其他一些小政权也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创。
可柴荣寿命不长,仅仅过了六年就一命呜呼了,年轻的柴宗训即位。在柴荣的努力之下,后周终结乱世,统一华夏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柴荣去世之后,年幼的柴宗训根本就无力完成这一伟大构想,搞不好还会白白葬送柴荣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基业。
黄袍加身,赵匡胤勇敢的抗下了一统天下的重担
赵匡胤心怀天下,不忍天下再因此陷入动荡与分裂,勇敢的抗下一统天下的重担。当时担任都检点的他与赵普合起来演了一出好戏,以率兵去北方抵御来敌为由,率领着军队浩浩荡荡的就来到了陈桥驿。
在陈桥驿,赵匡胤慢悠悠地带着部队停下来休整,在晚上的时候,他还喝了点酒,这一喝就喝多了。从到了陈桥驿,赵匡胤便开始醉酒,一直到赵普等人准备妥当,他才在众人的簇拥中清醒了过来。
赵匡胤一醒过来,他就被披上了一件黄袍,赵匡胤心里狂喜,但他依旧狠命地推脱,不肯“犯上作乱”。但赵匡胤的部下死活不答应,赵匡胤也不再勉强,而是提了几个条件,大概涉及到这么几点核心思想:
(1)我不干,你们非让我干,你们让我干,就得听我的;
(2)不允许杀害无辜,严肃整顿军纪,谁也不允许瞎搞;
赵匡胤得了便宜还卖乖,带着大军就占领了开封城。这个黄袍加身的戏码,真的是绝,但这并不是赵匡胤的原创。当年郭威称帝就是用的这一方法,赵匡胤当时作为小弟,亲自经历了这个过程。
不得不说,这个方法既安全,又好用,单纯就演技来说,赵匡胤更是要胜郭威一筹。
占领了开封之后,赵匡胤命人占领了皇宫。然后进入皇宫,去请柴宗训娘俩下台让位。话说得也很明白,我原本不想当这个皇帝的,但兄弟们非要我带领大家往前奔。你小柴能不能识相点,主动禅位呢?
柴宗训孤儿寡母的,既然败局已定,赵匡胤还承诺善待柴氏皇族,那干脆就做个顺水人情,主动将皇位禅让给了赵匡胤。
赵匡胤建立了北宋之后,也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和平取得了政权,并且善待了柴氏一族。赵匡胤夺权这事原本做的就不地道,但他能够兵不血刃地完成政权过渡,也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赵匡胤为了政权稳固,也是操碎了心
赵匡胤虽然没有用暴力手段夺权,但想要杀死他的人可一点都没少。除了那些柴氏的铁杆臣子,还有一些表面臣服,实际包藏祸心的节度使,当然,还包括以南唐为代表的小政权。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赵匡胤为了维护大宋政权的稳定,先是召集众位兄弟们喝了一顿酒,堂而皇之地将兄弟们的军权全都要了回来。
除了他亲弟弟之外,那些军营里面的老兄弟,全都去后方养老去了,这事干得是滴水不漏,好歹给那群兄弟们保留了富贵,也算是赵匡胤做人不太绝。
安抚了身边的这群兄弟之后,赵匡胤便将目标对准了北宋之外的那群人。赵匡胤向他的敌人释放了一种信号,那就是不要挣扎了,我大宋优待投降者,不要再负隅顽抗了。
这种话,简单说一说,又有哪个会真的放在心上,赵匡胤自然还要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向天下之人展现他的决心与魄力。
赵匡胤为何要将白起踢出武庙十哲
武庙是唐玄宗时期建立的,为了祭祀历代的将军而建立。武庙的主神是姜子牙,而武庙的副祀是张良。包含张良在内的十个武将分别坐在两侧,白起为左列之首,而张良为右列之首。
在古代,左侧为上,由此可以看出,白起在历届武将中的地位。白起作为一个从草根做起的将军,其封神经历足以让世人敬佩。
试想一下,靠着军功一步步从一个小军官做到了武安君,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成就。而且,白起一生未尝败绩,以全胜的战绩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单纯论功绩来说,白起值得世人尊重,但白起这辈子有个抹不掉的污点,那就是白起杀害降卒,在长平之战后,白起坑杀降卒45万,这让白起的名声打了折扣。
赵匡胤当时向世人展示的是自己不杀投降者的政策,而他如果还将“人屠”白起供奉在武庙之中,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因此赵匡胤这么做,就是借白起之事,再度向世人表明自己的态度,那便是我赵匡胤真的会善待你们,放心投降好了。
还有一点,那就是白起当年杀的都是赵国的士兵,而赵匡胤也姓赵,所以赵匡胤从心眼里不喜欢白起,也可能有这方面的原因。
后记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赵匡胤作为一个帝王,按说是不应该和一个去世上千年的人较劲。他之所以找个理由将白起踢出武庙十哲的序列,更多的还是出于政治宣传方面的考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