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化妆刷?如何理解化妆刷的作用
作者︱马辉 苗欣宇
摘自︱《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
他的人生,传奇曲折,使人遐想;
他的爱情,婉转凄美,令人叹绝;
他的诗歌,缠绵悱恻,流转千古。
他,就是藏传佛教史上最令人珍爱的上师
仓央嘉措。
仓央嘉措是神秘的,仓央嘉措的诗是神秘的,被传诵的同时又不断地被误解,史上罕见。仓央嘉措之所以被世人珍爱,不仅仅缘于他的六世达赖喇嘛之尊位,更缘于他自身洋溢着活灵活现的“人性”。而这种“人性”,恰恰在他的诗歌里获得了忧伤而又得体的表达。
因为他的诗歌和他那传奇般的人生经历,仓央嘉措从高高在上的法台上走了下来,进入了民间。目前,网上流传甚广的所谓仓央嘉措的诗歌,几乎都和他无关。然而,这些诗到底是不是仓央嘉措写的,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曾被打动,曾因这些文字的流传,知道了仓央嘉措的存在,并与六世达赖喇嘛对号入座,并由此对藏传佛教产生了兴趣:它的神秘,它的美丽,它的若隐若现的奇迹以及由着这奇迹生发的想望。
《那一天》/《信徒》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转经筒,
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
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啊,
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许多人了解仓央嘉措,都是从这首诗歌开始。在电视剧《武林外传》中,无双念了这一首诗。这首诗歌实际上是1997年朱哲琴演唱的歌曲《信徒》,词曲作者是何训田。在这张叫作《央金玛》的唱片中,还出现了另一首歌,名为《六世达赖喇嘛情歌》。或许,这首诗歌就是因此而被误传。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这首诗歌原名《班扎古鲁白玛的沉默》,作者是扎西拉姆多多。班扎古鲁白玛为音译,意为莲花生大师。此诗创作灵感来自莲花生大师的一句话:“我从未离弃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我的人,虽然他们看不见我,我的孩子们,将会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护卫。”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表达大师对弟子不离不弃的关爱,跟爱情、风月没什么关系。
2008年,这首诗被刊登在《读者》第20期,改题作《见与不见》,署名为仓央嘉措,因此被讹传。后《读者》为此事道歉。
2010年,此诗在电影《非诚勿扰2》的片尾出现。 李香山(孙红雷饰)女儿在父亲临终前的人生告别会上,念了《见与不见》。电影上映后第二天,《新周刊》在官方微博上贴出《见与不见》。
事实上,就连通行的《仓央嘉措情歌》,学界认为也有不少伪作。这是因为,直到20 世纪初期,这些诗歌虽然传播了三百年之久,却一直都没有刊印本,而是以手抄本和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的。
自于道泉先生开创了仓央嘉措诗歌汉译的先河之后,仓央嘉措情歌的辑本种类甚多。本书译者马辉根据仓央嘉措诗歌内容的暗示性与象征性,经过慎重考虑,将这些别开生面、耐人寻味的诗歌框定为70首:分为地、水、火、风四辑。所谓“四大皆空”,业已在这些诗歌中呈现出一种超乎世人想象的意蕴。而读者若能继续深入佛法,领悟“缘起性空”,就会更加透彻地理解这些诗歌,喜爱这些诗歌,并在这些诗歌中停下来。然后微微地笑一笑,掸一掸红尘,长长地舒一口气,继而便打定主意,就此安心度日,哪儿都不去了。
好多年了,
你一直在我的伤口幽居。
我放下过天地,
却从未放下过你。
我生命里的万水千山
任你一一告别。
世间事,
除了生死,
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一个人在雪中弹琴
另一个人在雪中知音
我独坐须弥山巅
将万里浮云一眼看开
这佛光闪闪的高原,
三步两步便是天堂。
而我们该到什么地方,
像一个真正的英雄那样去奋勇失败?
白鹤凭空务虚
驮我去理塘复习身世与阴谋
当所有的野花纷纷扑向一口古钟
我的尸骨正在被一道彩虹表达——
死亡如此之香
比民谣还渺茫
晒一晒吧
雪山已退出了我的表情
本文摘自仓央嘉措诗传《我放下过天地,却从未放下过你》,你来了,铺天盖地;我去了,一抹浮云。
由北京紫图图书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所有内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