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洗头不煎怎么样?只洗头不煎怎么样才能洗头

admin

淞沪抗战纪念馆广场无名英雄纪念碑前的花圈寄托无尽哀思

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84年前,南京城破,30万同胞惨死在侵华日军的屠刀下。

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是个应该铭刻于每一位国人心底的日子,尽管换了人间,却永不能忘。

建党百年之际,国行公祭,祀我殇胞。

今天,我们以国之名,悼念逝者,是为了不断警示自己,居安思危,历史悲剧决不能重演。

今天,我们存寄哀思,告慰逝者,更是为了将悲恸化作力量,与苦难作别,更好地前行。

以史为鉴,珍爱和平,开创未来。昨天,第八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海各界纷纷通过线上线下开展悼念活动,以此凝聚起中华儿女维护和平、圆梦中华的共同精神信仰和磅礴力量。

山河无恙,吾辈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势不可挡!

线上线下,祭奠先烈

上午10时,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胜利广场,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群众手握菊花,默哀一分钟,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以及所有在抗战中壮烈牺牲的先烈。

勿忘历史伤痛,是为了汲取今日前行动力。参加悼念活动的市民表示:“这段悲痛、屈辱、壮烈的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却。死难的同胞时刻提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革命先烈可歌可泣的英勇战斗事迹也将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广场上无名英雄纪念碑前,一个个花圈寄托着市民哀思。“我的家庭史就是一部抗战史。”年逾古稀的丁阿姨说,自己不少亲属都是军人,保卫国家奉献一生。20多年来,她每年都要来淞沪抗战纪念馆悼念。如今,她把这些故事讲给小孙子听,小孙子说“长大后也要当兵”。

四行仓库

广场中央,一群戴着红领巾的学生默哀、献花、鞠躬……他们心中升起了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初一学生张陈硕说:“纪念馆内墙上刻写的‘艰苦卓绝’四个大字,概括了中国抗战的真实情况,让人心情沉重。”

与此同时,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外,密密麻麻的弹孔墙前摆满了鲜花,不时有自发前来的市民悼念敬献。纪念馆内,讲解员通过在线导览直播,为不能亲临现场的市民讲述弹孔墙背后的故事……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更多市民通过网络传递哀思。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特别上线“在线祈愿”小程序,截至当天16时,已吸引3000余名市民“在线祈愿”。

“每一件展品背后都有故事”

再精彩的介绍,也不及亲历者的口述。上海坚持挖掘、整理抗战老兵口述史,让他们的宝贵记忆和抗战故事成为青年人“永远活着的历史教科书”。

当天,由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共同举办的《青春热血保家乡——抗战老兵口述史料文物展》正式开展。

展品包括120名老兵的口述资料、200余幅历史照片以及100件珍贵文物。面对嚣张凶残的侵略者,这些抗战老兵以英勇无畏的精神构筑起血肉长城。本次展览中80%的文物为首次展出。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说,多年来馆方持续向社会公众征集史料,“每一件展品都来之不易,背后都有故事”。展陈中,首次展出《上海市商会查禁敌货条例》。泛黄史料清晰刻画了1939年上海爱国人士为抵抗外来侵略作出的“不购敌货”倡议。“八·一三事变”后,“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成为人们的行动口号。吴先斌说,抗战胜利所依靠的也正是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觉”。

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以民间视角收集抗战史料,可作为国家博物馆藏品的有效补充,也是城市记忆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勇担强军使命,守护祖国金瓯无缺

昨天,武警上海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官兵线上参加淞沪抗战纪念馆悼念活动。上午10时,官兵们在礼堂整齐列队,军姿挺拔,神情肃穆。“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随着《义勇军进行曲》雄壮的旋律响起,官兵们齐声唱响中华民族最强音。

随后,哀婉的乐曲奏响,全体官兵肃立、默哀,悼念死难同胞以及英雄烈士。敬献白菊环节,英烈墓碑通过直播镜头呈现在显示屏上,官兵怀着敬仰的心情纷纷献花。该支队还组织官兵在线参观了《艰苦卓绝》主题展及馆内的其他展陈。

“时隔八十多年,同胞们的苦难历历在目。参加国家公祭日悼念活动,不仅是沉痛缅怀死难同胞,更是为了让警钟长鸣,激励我们勿忘历史、珍爱和平。我们一定要牢记初心使命,立足岗位,苦练本领,勇担强军使命,争当‘四有’军人,用实际行动为祖国金瓯无缺贡献力量。”警勤中队指导员李红鹏说。

作者:王嘉旖 何易

编辑:金久超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