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肩发怎么拍出好照片?齐肩发怎么弄好看

访客

上课的时候学生做报告,拿英语说了一句:

What time is still good, but someone is carrying something for you.

我一怔,没反应过来说的什么意思。学生转换成中文,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这句流行语。学生说,这是从有道字典上查到的翻译。我不禁哑然。然后让下面的学生把百度翻译也查一下看看是什么版本,得到的结果是这样:

What time is quiet, but someone is carrying the load for you.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AI时代早已来临,机器已经可以完美地解决非常多的问题,包括在翻译领域,日常生活用语的翻译,甚至一些专业内容的翻译,互联网大数据能解决非常多的问题,因为它可以借鉴人类已有的几乎所有经验来应对当下,这诚然不假。但要让AI机器人现在就取代人去做所有领域的翻译,恐怕还为时尚早,我相信它们会越来越厉害,越来越精密,但在思想上,情感上,AI真的会取代人吗?这个我是心存巨大疑惑的。

很多带有文化因子的内容,在翻译成别国语言的时候,如果只是从字面意思翻译,很显然会出现非常多的问题。因为文字背后的文化含量越丰富,需要做的信息转化就越多样化,对于一种现象,不同人会有不尽相同的解读,这种解读,会最终决定翻译的走向。这方面,AI是很难取代的。《莎士比亚》的翻译,最经典的版本是朱生豪的一版,但同时代还有梁实秋、卞之琳的翻译,每位大师的翻译,都打下了时代的烙印。比如朱生豪会把《哈姆雷特》中的“nunnery”(女修道院)翻译为“尼姑庵”。我相信我们这个时代的译者不会这么做,因为大家都知道什么是女修道院,而朱生豪所在的那个时代,很多民众只知道尼姑庵。朱生豪的巧妙之处在于,他看准了接受翻译的对象,然后用他们可以理解的方式进行翻译,这样被接受的可能性就会大大提高。而这一点,仍然是我们今天在做翻译的时候应该具备的素养。其实不仅是受众的问题,这个问题略微推而广之,就是两种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转化的问题,在语言越是文化信息量大的时候,越需要做直白的转化,以便在翻译的时候让对方真正明白你在讲什么。这时候,文字表面的意思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文字背后的文化寓意。

接下来,我让学生自己想想怎样把这句话翻译出来,不要求有多高的艺术性,只需要真正符合这句话的本意就好。叫起来几位同学,前半句大都是以“what time”开头的。学生还是蛮可爱的,母语思维就像是地球引力一样,想要挣脱实在是太难了。幸运的是,最后叫起来的学生翻译成了“Your life is good because someone else is doing for you.”还算是比较接近合理的翻译范围了。

因为这位同学,首先找到了这句话背后的文化寓意,比如“哪有什么岁月静好”最想传递出来的意思其实是:

你过得这么好,和岁月静好没有关系

如果缺少“你过得这么好”这个信息,这句话也就只有我们熟悉这个语境的人能明白其中深意了。这个信息往上一加,全句的面貌就有个大概了。

接下来就是要把“岁月静好”翻译得直白一些,这种成语是不能逐字翻译的,什么“time is still good”了,“time is quiet”了,都有点没有抓住核心。“岁月静好”不就是“生活安宁”的意思吗?不就是“生活美好”的意思吗?和“静”事实上没有多大关系。这个问题解决了,这句话的意思也就出来了:

You are enjoying your life, not because everything is beautiful

后半句相对较好把握,“负重前行”的意思直白化处理一下就可以了。怎样直白化处理呢?其实就是“有人为你做出牺牲”嘛,没必要非得把“负重”(carry something或者carry the load)翻译出来。这样,整个句子的翻译也就出来了:

You are enjoying your life, not because everything is beautiful, but because there is someone willing to sacrifice for you.

注:这个翻译只是抛砖引玉,还请各位网友多加指正,您的意见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谢谢!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