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巾怎么样?方巾怎么样系成花

访客

买椟还珠的故事出自《韩非子》,说的楚人卖珠宝给郑人,结果郑人出了珠宝价,只拿走做工精美的盒子。这个故事的寓意,是讽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的人和事,讲白一点,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不过,也有人对这个故事提出另外一种看法,认为楚人是打着卖珠宝的旗号来推销包装盒,这属于营销模式,不能完全怪郑人没眼光。仔细一想,这有点像时下的一些直销产品,卖的是直销理念,而不是产品本身。

好吧,既然有分歧,那就求同存异,把目光聚焦在郑人身上,不去管楚人到底是卖珠宝还是卖营销。郑人只看重做工精美的盒子,这是什么心态所致呢?首先,买卖源于需求。郑人买走盒子,肯定是看中盒子,或者说正好需要这么一个盒子。如果郑人是想买珠宝,他把珠宝带盒子一并拿走便是,没必要多此一举留下历史谈资。其次,价值源于欣赏。常理推断,珠宝的价值一定高于包装盒,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好比现在的文物市场,有的是有价无市,有的是有市无价,愿意出多少钱收藏文物,大多由收藏家们的欣赏水平和取向决定,至于专家鉴宝之类的估价,根本就做不得数,即便被拍卖过的藏品,只能是理论上有多少价值,而不是实际的财富拥有。因此,一直就有盛世古董乱世黄金的说法,值不值钱,市场交易时说了算。

历史上,也存在一些类似“买椟还珠”的典故,一度不被世人接受和理解,但随着真相大白于天下时,或者情形发生实质逆转时,人们才知道,有舍才有得,舍得西瓜,芝麻种子才能有机会发芽结果,这就叫战略眼光。比较经典的案例,应该是刘邦入主咸阳的机会还给项羽。当时,刘邦很难理解,好在他有张良这样高瞻远瞩的谋士,硬是把到手的称王机会让了出去,这才免遭杀生之祸,从而留有在汉中积蓄力量的机会。如果刘邦硬要守着咸阳这块宝地,以项羽剿灭秦军主力的余勇,拿下投机取巧的刘邦基本不费吹灰之力。

张良不愧为秦末汉初的首席军师,他让刘邦拿走一个汉王的空“盒子”,把“珠宝”奉献给西楚霸王,看似吃了天大的亏,却让项羽犯下天大的错。项羽得到咸阳,把刘邦的安民告示变成镇压宣言,让反秦的义军充当屠杀秦地百姓的刽子手,导致民心尽失,根本没办法在咸阳呆下去,只好把镇守秦地和监视刘邦的任务交给了秦朝降将章邯。这位章邯按理说也不是省油的灯,称得上一代名将,然而,他的嫡系部队跟着一起投降后,全部被诛杀,留了章邯一个光杆司令,后来章邯统帅的楚军,怎么可能跟着这样的将军卖命打仗。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汉军固然有奇兵之效,但真正让章邯无能为力抵御汉军的原因,是主将没有威信。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