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油性皮肤和头发?如何区分油性皮肤和头发的区别
采写 | 南都周刊记者 詹丹晴
编辑 | 杨文瑾
9月1日以来,张帅不再天天惦记着拿手机玩游戏。
张帅是广东江门一名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前,每天放学后,张帅都会拿起手机玩几局《王者荣耀》、《和平精英》或《周五夜放克》。刚刚过去的中秋节,他跟着家人拜访长辈,约同学一起出去运动,中秋夜还和爸妈一起到公园散步赏月。当然玩游戏也是少不了的,但是一天只能玩一小时。
这一切变化跟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下称“新规”)有关。
根据新规,自9月1日起,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
所有网络游戏必须接入国家新闻出版署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系统,所有网络游戏用户必须使用真实有效身份信息进行游戏账号注册并登录网络游戏,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含游客体验模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
自新规实施以来,大部分未成年人被“挡”在游戏外面,生活方式得到改变;也有部分未成年人哀叹防沉迷太严格,时间太短,试图在规则里寻找缝隙;还有人认为,除了游戏公司要加强防沉迷系统建设外,家庭应该给予未成年人更多的陪伴和关注……
新规实施以来,未成年玩家在多款游戏中的游戏账号受到限制。
高女士对国家这一新规举双手赞成。她的两个孩子都在读小学,自从在朋友家接触到某款游戏后,就玩上瘾了,每天都要玩一会儿游戏。以前,国家限制未成年人每天能玩1.5小时,他们放学后就会惦记着那一个半小时,作业写不进去,书也看不进去。“现在好了!只能周五-周日晚上8-9点玩,小孩子平时就彻底死心了,不是每天都惦记着玩游戏了。”
更多的中学生感觉到了被限制的不适应。以前每到周末,还在云浮读初一的何健就会打开《王者荣耀》“开黑”,每次玩一个半小时,节假日则玩3个小时。此外,何健还会玩一小会儿的《元气骑士》、《雷霆战机》等。
现在,“游戏迷”何健只能严格按照规定时间玩游戏,他不想借用家长的账号,因为重新修炼角色等级、提高装备还要花很长时间,他不想被“虐”。
何健认为,“‘防沉迷’合理但是太严格了,时间太短,每次我只能打两三局游戏,应该把时间改为一个半小时,这样才够用。”在采访中,多位未成年人向记者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9月4日,“防沉迷”实施以来第一个周六,“王者荣耀崩了”冲上微博热搜榜第一名。有不少网友称,无法正常游戏。这个时间段,正是未成年人能够自由玩游戏的那一小时。
过去,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间限制没有今天这么严格,造成未成年人有很多漏洞可钻。
青少年在网吧组队“吃鸡”。
2005年发布的《防沉迷系统开发标准(试行)》,把累计3小时以内的游戏时间定为“健康”游戏时间,累计3小时但不超过5小时定为 “疲劳”游戏时间,超过5小时定为“不健康”游戏时间。
但在2017年4月防沉迷系统正式推行后,由于各个游戏公司的系统互不相通,未成年人玩家只要在单个游戏里不超时,或者多注册几个帐号,就能不受时间限制。
2019年出台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进一步严格控制了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其中规定,每日22时至次日8时,网络游戏企业不得以任何形式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
尽管新的防沉迷系统在时间上限制较为严格,不过张帅透露,目前还有多款手机版的单人游戏并未引入防沉迷系统,这些游戏信息他均是从短视频平台上获得的。9月21日,记者根据张帅的介绍下载了几款游戏软件发现,这些游戏目前均无需注册,更不需要登记实名信息。
严格的防沉迷新规让刚考上大学的王鹤很不悦。王鹤今年17岁,高考后的三个月假期,她每天都会玩一个多小时的游戏。但临近开学,王鹤被“防沉迷”系统限制住了。
王鹤刚开始有些不适应,甚至还动过要号召所有未成年大学生联合起来抗议的想法,不过,随着时间推移,王鹤的生活被新学期填满,她也习惯了不能打游戏的日子。
但王鹤认为,学业压力没有那么繁重、自主判断能力较成熟的未成年大学生,应该与容易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低龄未成年人区分开来。
某高校大学生在熬夜玩游戏。
除了未成年大学生外,“防沉迷”同样让一些有意成为职业电竞选手的未成年人推迟了计划。
电竞公司曜石网络科技公司执行总裁郑欣告诉南都周刊记者,一方面,新规可以让游戏行业在比较健康的环境中去发展,另一方面,确实有部分具有天赋的年轻选手会受到限制,因为很多职业电竞选手的录取、培养是从16岁就开始的。
2018年11月,IG捧下S8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LPL赛区冠军,当时选手喻文波尚未满18周岁。在韩国,曾在星际2联赛上冠斩获冠军的电竞选手Maru、Dark分别是13岁、15岁出道。新规的实施意味着未来在电竞比赛上,中国不会再有“天才少年”的出现。
郑欣表示,“我们公司接触的很多都是青训选手以及第二梯队的选手,他们的年龄比较年轻。16~22岁确实是人反应能力的高峰阶段。个人建议,未成年人可以再做一定划分,比如1~15岁、15~16岁。15~16岁的人群可以适当接触游戏电竞产品内容,在监护人支持的情况下去发展。”
不过,艾媒咨询CEO张毅则不这样认为。“18岁以下是一个需要好好学习、积极锻炼的阶段,电子游戏毕竟是精神享受型的产品,大学生也处在一个学习的阶段,自己并不创造财富,也不是处于精神享受的阶段。青少年过早地涉猎电竞,除非是做一些特定的培训情有可原,但还是有点过早,18岁之前还是未成年的状态,理应更多地去学习。”
眼看着游戏时间受到严格限制,一些未成年人动起了借用、租用别人的游戏帐号,或者冒用他人的身份信息玩游戏的歪脑筋。
近日,“60岁花甲老太太,凌晨三点排位用赵云拿五杀”在网上引起热议,网友质疑这是未成年人冒用老人身份在玩《王者荣耀》。
租号、买号等服务在电商平台上并不少见。记者了解到,在多个电商平台上,多款热门游戏都提供“租号”服务,而在租赁过程中,平台会明示未满18岁玩家不得购买,同时要求填写成年人的身份证信息,不过,所填身份证是否为本人,电商平台并未做进一步确认。
电商平台上租用游戏账号时仅限18岁以上用户购买。
除了电商平台和专注于游戏帐号交易的专业平台外,在新浪微博、百度贴吧、QQ群等多个社交渠道,记者看到,有用户发帖或留言要售卖不受限制的游戏帐号。
9月15日,记者通过某二手交易平台租用了《和平精英》游戏账号,价格是5块钱2小时。记者将登录页面的二维码发送给卖家后顺利进入该游戏,期间并未触发人脸识别系统。记者通过该账号组队“吃鸡”时,游戏听筒里传来一个非常稚嫩的小女孩声音,队友疑似是未成年人。卖家还告诉记者,只要支付180元,就可以获得不受时间限制的游戏帐号永久使用权。
16岁的林雪梨很喜欢玩《王者荣耀》,因为每天都玩,她游戏里的角色等级较高,装备较好,她舍不得重新买一个帐号,于是,她在论坛上找了一个卖家,花了170元,帮她进行了实名认证,“9月初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要我人脸认证的情况。”林雪梨说。
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出售游戏账号。
广东至信忠诚律师事务所律师董亚民在接受南都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游戏账号等虚拟财产的取得,必须实名登记,符合规定,才受法律保护。
董亚民说,“网络游戏账号的所有权归游戏平台所有,第三方交易平台只是经营转让、出租、借用、代打代练网络游戏账号。因此,如果游戏平台的《用户协议》禁止出租、转让游戏账号,则在第三方交易平台上,租赁、借用他人的网络游戏账号,作为出租方的第三方交易平台与承租方的个人都是违法的。第三方平台把它售卖给未成年人,亦不受法律保护。”
针对租号、借号,腾讯游戏在微博上回应称,截至目前,腾讯已向超过20家账号交易平台和多个电商平台起诉或发函,要求停止相关服务。
网易游戏公关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网易游戏坚决打击第三方平台买卖、租赁账号行为,也呼吁相关部门对于买卖账号、租号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管,并进行立法规制。
既然实名认证漏洞多,那么,游戏公司为何不全面启用人脸认证识别来防止未成年人冒用身份信息呢?
据了解,目前,腾讯游戏已经在所有游戏中启用“全天巡航系统”,该功能旨在对游戏超过一定时长、实名为成年人的账号进行人脸重点筛查。
腾讯游戏触发未成年人人脸识别验证系统。
网易游戏也已经开发了人脸识别系统,针对高度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将启动人脸识别。该系统已在部分游戏产品应用,后续将逐步推广至其它产品。
不过,人脸认证系统在游戏公司的应用中并不普遍,记者了解到,包括阿里游戏、三七互娱、米哈游等游戏公司尚未在游戏中引入人脸识别系统。
针对是否会推出人脸认证系统,阿里灵犀互娱公关部相关人员告诉记者,灵犀互娱在技术上和用户体验上的更多可能性在持续研究中;三七互娱则未正面回应。
某头部游戏公司一位不愿具名的研发人员告诉记者,从技术的角度看,人脸识别对大中企业而言不存在太大难度,不过企业是没有人脸这方面的数据的,这还需要获得公安系统的授权,而小的游戏公司可能需要依靠第三方公司实现,但是成本又是一个问题。
“很多电脑没有摄像头,端游进行人脸识别有设备上的缺陷。而且,人脸识别会很大程度影响到其它成年玩家的体验。即使人脸识别全面铺开了,未成年人也会转向steam平台或者玩国际服游戏,这是始终没有办法管的。”上述研发人员表示。
自腾讯游戏启用人脸识别认证系统以来,不少成年玩家在网上吐槽,被游戏软件误判是未成年人,突然弹出消息框要进行人脸验证,非常影响体验。
腾讯游戏方面告诉南都周刊记者,目前人脸验证仅用于判断疑似未成年人的游戏行为上,至今没有贸然全量启用。一是综合调研用户意见,由于近年来很多行业都出现过数起人脸识别信息泄漏的严重事故,许多用户表达了对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顾虑;二是全国尚未形成关于人脸识别技术的统一政策法规、安全标准、应用规范,也没有更加成熟稳定的行业技术经验可供参考。
信息安全专家何展强告诉记者,人脸识别涉及用户生物体征,是属于公民的隐私问题。根据《网络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运营方不得随意使用人脸、指纹等体证识别,而且必须做好安全策略,如果发生泄漏,必须承担严重的后果。
“腾讯本身微信支付就使用了人脸识别,它的安全应对应该没有问题,但这不代表所有游戏公司都可以做到。一来增加运营成本,二来降低用户体验,三来增加信息泄漏风险。”何展强进一步指出。
在张毅看来,从技术上看,验证一个人的身份信息已经不具备太大的难度。“有些游戏公司不推行人脸识别,是抱有侥幸心理,希望利用监管漏洞赚钱。这些企业可能还没把帐算清楚,一旦被揪出来,被舆论痛骂,得不偿失。”
在部分人质疑游戏公司未尽全力防止未成年沉迷游戏的同时,另一种声音同样甚嚣尘上。这部分声音认为,游戏公司背锅了。
在社区网站虎扑上,“未成年人仅可五六日节假日玩1小时网游,你怎么看”的帖子下,“某某靖子”的回答获得高赞。
该网友指出,“这种单纯的堵真的有用吗?我玩不了游戏我可以去刷抖音,可以去b站,可以去玩不联网的单机游戏……想单纯地通过不让玩游戏让孩子好好学习是不可能的,甚至来说减少电子产品使用时间也是不可能的。”
在问答社区知乎上,相似题目下另一个获赞数逾两千个的回答则指出,“等那些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就算不玩游戏了也依然不好好学习后,会把锅甩给什么行业。”
对此,信息安全专家何展强表示,他支持国家出台政策限制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间,但他认为与其限制不如引导。
何展强本身是一个游戏迷,早在1996年时他就开始玩电子游戏。在他儿子Ray小学二年级时,他就让他尝试玩各种全球顶尖的游戏。
除了严格限制游戏时间外,何展强会在儿子玩游戏时更多地参与。他会不时向儿子发出有关游戏的提问,将游戏内容拓展到更多课外知识的学习,并要求他玩游戏后写总结文章。虽然Ray很早就接触游戏,但目前刚升上初一的他学习成绩仍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何展强看来,游戏是目前文化、技术完美结合的载体之一,游戏可以开拓他的视野,可以提高反应速度和计算能力,增强他的胜负欲,让他体验挫折感,提高时间管控能力。
何展强告诉记者,未成年人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有些父母却不加管教,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哭闹,就会给他玩手机,这造成很多小孩沉迷手机。“小孩也没有更好的选择,因为父母没有培养他别的兴趣爱好。如果一味禁止孩子接触电子产品,等到他有条件接触,则可能会疯狂反弹。父母可以让孩子体验玩手机的乐趣,但是要让他带着问题去玩。”
针对游戏沉迷的成因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教授刘德寰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在全国范围内调查了5401名青少年家长。研究结果《作为补偿机制的游戏沉迷》显示,家庭经济条件较差;家庭关系差、亲子互动少;家长对子女游戏行为没有限制的;隔代教育等因素会让青少年更容易出现游戏沉迷。
“我们发现青少年的游戏沉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一种对现实生活的补偿机制。当他们在现实中得不到需要的东西时,更容易沉迷于电子游戏中去寻求心理和行为上的补偿。”上述报告指出。
心理咨询师王蓝告诉记者,在未成年人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能力还没有发展得那么好的情况下,对游戏进行限时,相当于是一个物理隔离的方法,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有一定作用,这种方法可以治标,但不能治本。
王蓝进一步指出,“很多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小孩,他在现实生活中内心很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在有很大缺失。当他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感、成就感充分得到满足后,他是不容易沉迷于网络的。所以从根本上看,家长要花时间、高质量去陪伴孩子。生活当中,家长要多带孩子跟同龄的朋友一起玩,一起互动,进行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孩子玩游戏时,也要先帮孩子筛选,起到一个把关的作用。”
文章开头提到的高女士最近注意到,开学这两三周,小区里一起玩耍的孩子明显多了起来。以前孩子们要么在上培训班,要么在家玩游戏,出去玩都找不到玩伴儿。现在同龄孩子多了在一起户外玩耍的时间,她觉得这是个好现象。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韩国的游戏“防沉迷”政策由过去的强制“shut down”变成彻底交给监护人决定。
根据韩国时报,8月25日,韩国政府表示将修订《青少年保护法》,不再强制禁止16岁以下未成年人深夜玩游戏。此前,这一法案实施至今已约10年,主要用于限制端游。
韩国相关游戏政策。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保留了文化体育观光部的《游戏产业振兴法》第12-3条的“游戏时间选择系统”,即未满18岁的青少年或其法定代理人可根据需要设定游戏时间。但这同样只针对端游,手机游戏不受此系统限制。
根据韩国政府相关人员的解释,这意味着家长在孩子参与游戏时的权威性很大,家长和孩子提前通过对话安排时间很重要。
(应受访者要求,张可、王鹤、何健、林雪梨为化名)
END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