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马尾怎么正确分?双马尾怎么正确分辨

访客

中国工农红十四军

军长 何昆

何昆(1898年-1930年),原名何德晟,字克信,生于湖南省永兴县金龟乡。他10岁入私塾,塾师何海棠先生常晓以爱国大义,在他幼小的心灵中逐渐萌生报国救民思想。何昆从小性格刚强,见义勇为,并练就一身好武艺。

1924年,他与同乡何德介、何德用一起投考黄埔军校。由于他不具备初中以上学历,次年冬才被录取到预科。在军校,他受到周恩来的直接教导,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春,中共黄埔军校特别支部吸收他为中共党员。预科期满后,他被分配至南宁分校第一步兵队继续深造。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何昆等左派学生被拘禁校内。晚间,何昆乘看守人员不备,顺水沟涵洞爬出校外,随即化装成农民,辗转回到广州,找到党组织,被派往西郊三水县石埉组织农民武装,准备暴动。

1927年12月,何昆参加广州起义,带领战士冲锋在前。起义失败后,在黄沙火车站被捕。他凭借习武基础,带领部分难友逃出关押场所,潜回永兴老家短暂停留。

1929年冬,何昆调任中共江苏(南)通海(门)特委委员,参与领导改编当地游击队和整顿农民武装,指挥游击队先后取得卢家庄、四甲坝、四扬坝等战斗的胜利,有力推动了该地区游击战争的开展。何昆在规范练兵的同时,向战士们宣传革命战士为人民的理念,提倡艰苦奋斗,动员战士向江西的红军学习,将每月津贴由6元减到3元。

1930年春,何昆参与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任军长兼第二支队支队长。全军下辖两个支队,1300余人,是当时江苏境内唯一的一支中央序列红军。他率部活动于南通、海门、启东、如皋、泰兴等地,先后攻克敌人多个据点,粉碎敌人多次“进剿”,建立通海如泰根据地。

1930年4月16日,在如皋西南老户庄战斗中,何昆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2岁。

何昆军长牺牲的当夜,当地党组织带领群众将烈士遗骸收殓安葬。由于后来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摧残,一时无暇留下掩埋烈士忠骸的标识,这给后来寻找烈士的忠骸增加了极大的难度。几十年间,有关方面多次寻找,都无果而终。

他的战友们一直怀念着他。1930年7月,张爱萍在上海疗伤期间就写下《怀念何昆军长》诗一首:“通如靖泰义揭竿,工农武装掌政权。老户庄头争战烈,亲举机枪率当先。无情弹丸玉山倾,一腔碧血泪雨连。庆功酒酣酒亦苦,报捷声频声愈黯。何期长诀铭心底,丹心永昭苏北原。”新中国成立后,将军先后于1952、1956、1957、1958年四次派人赴如皋寻找他的忠骸,都没有收获。

1960年5月,在张爱萍的提议下,如皋县人委在何昆军长牺牲之地——老户庄建立了纪念碑,张爱萍亲自题写了纪念碑名。其后,根据张爱萍的指示,当地党委政府继续寻找,终于在1964年找到了烈士的忠骸。

关于何昆墓地的调查报告

张爱萍将军作诗《怀念何昆军长》

何昆墓址

1968年清明节前夕,何昆军长的忠骨经火化后安置于如皋县烈士馆内,后于1992年4月随迁至新落成的如皋市烈士陵园内,还专门建了一座4米高的雕像,供后人瞻仰缅怀。1980年,当年的通海特委书记刘瑞龙专程赴老户庄谒碑,并赋诗缅怀英烈:“奋战不顾身,忠心爱人民,勇开光明路,青史育后昆。”

1992年,何昆烈士的骨灰随迁至新落成的如皋烈士陵园内进行安葬。

张爱萍将军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政委 李超时

李超时(1906年-1931年),出生于江苏省邳县柴庄。7岁入私塾,后转入姜集高等小学,毕业后考入徐州省立第十中学。

1923

年,还在徐师念书仅17岁的李超时按照父亲的意愿,与村上16岁的姑娘张士英结婚。应该说,1896年生于邳县最南端骆马湖西岸土山镇郭宋庄的郭子化,与李超时将军有过短暂的革命交往。这也是现在的邳州市最引以为荣的两位风云人物。当时,郭子化是徐州学生联合会会长。

1926年,正在北伐军工作的共产党员郭子化写信给家乡的李超时,要求他们报考武汉中央军校(黄埔军校第六期),李超时报考了黄埔军校。一同考取的还有老乡宋绮云。宋于1949年9月6日,被杀害于重庆歌乐山松林坡戴笠警卫室。是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电影江姐中的小萝卜头就是宋的儿子以原形的。

在校期间

李超时

转入中国共产党。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爆发后,李超时和军校其他学员一起参加了叶挺指挥的讨伐夏斗寅叛军的战斗。同年7月,李超时按照党组织的指示,踏上了返回家乡之路,继续开展革命工作。

1927年,李超时他们被编在第四教导团,准备参加南昌起义,但是部队到南昌时,时间却过了8月1日,结果因身份公开,而不得不回到家乡。期间,与宋绮云、惠浴宇、张爱萍、刘瑞龙(现政治局委员刘延东父亲)一起战斗在一起。

1928年4月,中共邳县特别支部成立,李超时任书记。至同年6月,特支就有党员60多名,设有九个支部。同年7月,李超时被省委调至东海县工作。一到海州,李超时即与在东海中学师范科读书的共产党员惠美琬(即惠裕宇)取得联系,建立中共东海特别支部。12月初,中共东海特支改建东海县委,李超时任县委书记。

12月5日,李超时代表东海县委参加了中共徐(州)海(州)蚌(埠)特委代表大会,并当选为特委委员。不久,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正式成立东海中心县委,李超时任书记,领导东海、灌云、沭阳、赣榆等县党的工作。

1929年秋调任中共(南)通海(门)特委书记,领导改编当地游击队和整顿农民武装,参与指挥游击队取得四甲坝、四扬坝等战斗的胜利。

11月,李超时和刘瑞龙一起赴上海参加中共江苏省委第二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省委和党中央决定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四军,由李超时负责筹建工作。

1930年4月,李超时参与组建的红十四军正式建立,由何昆任军长,李超时兼任政治委员。何昆牺牲后李超时兼任军长,担负起军政双重领导任务。李超时领导大家整编部队,整顿纪律,加强军政训练,红十四军干部、战士们士气高涨,军纪严明,多次在战斗中取得胜利。

1930年初,李超时与吕继英结婚。与前妻的婚姻关系中断。但是,前妻张士英一直生活在老家。

1930年8月3日,红十四军军部和通海特委决定在黄桥举行总暴动。李超时亲自指挥,以红一师二、三团担任主攻,一团、教导大队及赤卫军佯攻古溪、蒋垛、季家市、卢家庄、老叶庄等敌据点,以阻击援敌。但负责攻打南门的李吉庚和攻打东门的李治平却在胜利在望的关键时刻,擅自撤兵,引敌来到红军侧后,红军伤亡惨重,李超时不得不下令撤出战斗。黄桥总暴动最终失败。同年10月,李超时奉命回省委参加反“立三路线”斗争,后留省委任外县工作委员会委员、省委巡视员。

1931年6月,李超时奉省委指示由上海去徐海蚌地区巡视工作时

,与妻子吕继英一起在镇江被国民党当局逮捕,面对敌人的种种酷刑和威逼利诱,他坚贞不屈,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叶楚伧亲自劝降,他严词痛斥。9月19日在镇江北固山英勇就义,年仅25岁。

1932年2月2日,吕继英在监狱里产下儿子取名李铁城。

西安事变后,吕继英与四岁的儿子李铁城被释放。吕继英母子俩获释后,先回到了邳县老家。儿子李铁城见到了自己的爷爷奶奶,当然也见面了自己父亲的第一任妻子张士英。张士英依旧在家劳动,孝敬公婆,过继自己的侄子克亮为子,两人相依为命,苦度岁月。

吕继英到解放区后,与新四军干部李干成结婚。1950年,吕继英生下儿子李源潮。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