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怎样才能舒服快速的自慰?女人怎样才能舒服快速的自慰呢

admin

《新华日报》在1942年12月初,刊登了一条新闻,主要内容是通知所有人刘伯承50大寿庆寿委员会筹委会成立了。

这则新闻很吸引人。都知道我军上至将帅,下至一兵一卒都很节俭,但这次却如此高调要为八路军129师师长刘伯承过寿,这是为何?

图:刘伯承

这并不是刘伯承的个人意愿,事实上他自己是万般不愿意,这是中央的决定。这一年,日军对我们实施了严格的经济封锁,将士们的日子都很艰难,平日里只能吃野菜、柿子面、甚至树皮度日。与此同时,大家还面临着日军对我们太行山区根据地,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在这样的情况下办这么一场寿宴,就是要让敌人知道,在任何情况下我们八路军都是乐观的。想我们整日哭丧着脸过,让我们丧失斗志不可能的!

对于这样一场寿宴,刘伯承是推了一次又一次。筹委会的同志去问他生日在哪一天,他硬是不肯说。又去问他的爱人汪荣华,但跟着丈夫走过枪林弹雨的她,自然知道丈夫的脾气,也是怎么也不肯说。没办法,大家只知道刘帅出生于12月,就把寿宴定在了12月16日。很多年后大家才知道,刘帅的生日其实是12月4日。

既然是过寿,就得有个过寿的样子,可是条件这么差,寿宴该吃些什么,上哪儿找些寿酒来?这可把筹委会的同志们愁坏了。最后大伙儿东拼西凑,向村民们借来桌子、板凳,然后四处想办法弄了一些烩菜、白馒头,又找来了些红枣、柿子酿的酒,寿宴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办起来了。

没有大鱼大肉,但这场寿宴却是隆重的。当时刘伯承在邯郸的赤岸村,太行区根据地各军区、各旅都派了代表过来,村子里的群众也纷纷赶来,总共有5000多人。屋子里住不下,大家就聚在操场上,远远地向刘师长福寿。遗憾的是,当时摄像条件有限,我们如今已经没有机会看到寿宴的具体场面了,但是关于它的一些细节却被用文字记录了下来。

寿宴开始了,各区代表都已经上台致贺词了,人群间却来了位风尘仆仆的祝寿人,他就是彭德怀。彭老总当时在前方总部,距离赤岸村有30多公里的山路,他早上3点钟就出发往这边赶,还是迟到了。

图:彭德怀

轮到彭老总上台致贺词了,他是连连道歉,表示:“我来迟了,恕我不恭”。然后又解释了许久,彭老总的性格咱们都知道,永远是有一说一,刘帅自然不会怪他。听完他的祝寿词,大家纷纷鼓掌。

除了寿宴现场外,刘帅还有一群没办法赶到现场的好兄弟,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以另一种方式给这位老哥祝起了寿:写诗!

朱德是八路军总司令,也是老大哥,远在延安的他率先写诗祝寿。朱帅爱写诗是出了名的,但在部队里还有两位高手,他们就是陈毅和叶剑英,这二位当年要是不从军,妥妥的就是大诗人了。陈毅的《梅岭三章》,叶剑英的律诗,那都是拿得出手的,所以这二位自然也是不甘示弱的。

这一次,陈毅写了一首五言诗《祝刘伯承将军五十寿辰》,其中一句“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是对刘帅用兵如神的总结。叶剑英则来了两首七言诗,其中7个字如今读来仍令人动容,这7个字就是:遍体弹痕余只眼。

本期借着朱德、陈毅、叶剑英这3位元帅的诗,让我们一起了解刘伯承的传奇一生,看看这几位兄弟用诗文评价的刘帅,到底是不是准确的。文章较长,相信大家读完会明白什么是战友情、也能明白为何刘伯承会被称为“军神”。

先来看叶剑英将军从延安发来的诗(共两首,选其一):

太行游击费纠缠,撑住平辽半壁山。

遍体弹痕余只眼,寿君高唱凯歌旋。

叶剑英比刘帅小5岁,两人是老相识了,烽火中他们多次互相扶持。此次叶剑英之所以在诗中写道“遍体弹痕余只眼”,是因为刘帅此时已经是一位“独眼将军”。

图:叶剑英

刘帅1892出生在四川开县赵家场,从小读过私塾,也接受过新式教育。1912年,20岁时考入了重庆将校学堂,在那里他系统地学习了兵法,《孙子》等兵书他都记在脑子里,常能脱口而出。同年,他进入了川军,凭着过硬的本事,他很快就由一名普通士兵当上了连长。

他的右眼,是在指挥川军攻打丰都县城时受伤的。当时他身中两弹,其中一颗擦过颅顶,另一颗则打进头部从右眼眶飞出。令人欣慰的是,他的命保住了,只是右眼废了。当时刘帅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继续行军作战,没了右眼,他觉得自己一样能用兵如神。直到眼眶里的腐肉开始发炎疼痛,他才觉得一定得治疗了。

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在重庆本地找了一家私人诊所,坐诊的是一位叫沃克的德国军医,据说是个做外科手术的高手。沃克经历过第一世界大战,但这种子弹从眼眶穿过的情况却仍是少见,他告诉刘帅,头部的血管非常复杂,这个手术不好做。他提出的手术方案是先去腐肉,等伤口好了再安假眼,手术需要全程全身麻醉。

手术方案刘帅同意,但他却不愿意用麻药,因为当时医疗条件有限,他认为麻药会伤到大脑神经,如果这样他以后还怎么带兵打仗?

不用麻药,这是沃克无法想象的,他当时就表示反对,称自己做过上千个手术,给欧洲人做过,给亚洲人也做过,从没见过有人做头部手术不用麻药的。但刘帅很坚持,他觉得作为一个军人这些都不算什么大事。

图:刘伯承和战友

沃克没办法,只能上刀了。整个手术过程中,刘帅汗如雨下,但他一直咬着手帕,硬是没有吭一声。手术结束后沃克问他在想什么,他说:“我一直在数你下了多少刀子,一共是72刀”。72刀,下刀在眼眶这样的地方,硬是不叫一声。后来沃克用这样一句话来评价他:

你哪里是人,分明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从那以后,这位给欧洲人、亚洲人都做过很多手术的德国医生,就成了刘帅的朋友,他称刘帅是个“军神”,他从没有见过这样的军人。钢铁的意志,是叶剑英敬重刘帅的原因。他的这首祝寿诗,有份量!

再来看老大哥朱德的诗:

戎马生涯五十年,凭歼日寇镇幽燕。

将军猿臂依然健,还我山河任仔肩。

朱德比刘伯承年长6岁,他这首诗重点要说的就是刘帅作战的一个特点:稳。这一点,体现在长征途中他的屡立奇功上。

1935年4月底,我军在敌人的枪林弹雨下,来到了金沙江。这时候我军后方有十万追兵,前方是江水滚滚,如果不能顺利过河,损失将难以估计,这是一场生死之战。当时很多人都担心,这一次我们是不是真的过不去了。毛泽东却很乐观,他说:“朱德同志说,四川称刘伯承是一条龙下凡,江水怎么会挡得住龙呢?他会把我们带过去的!”

果然,在毛泽东的合理安排下,刘伯承再一次展现了用兵如神的一面,中央纵队先遣队干部团在总参谋长刘伯承指挥下,占领金沙江南岸皎平渡口。此后从5月1日至9日,37名当地船工,3人一班,歇人不歇船,用7天7夜的时间,划着7只渡船,将我2万红军全部顺利运送过岸。

巧渡金沙江后,5月上旬,我军到达四川省越西县的大渡河。25日晨,刘伯承和聂荣臻亲临前沿阵地指挥渡河行动。他们当下决定组织突击队,强行渡河。早上7时,选出的17位勇士冒死前行,掩护部队轻重武器同时开火,就这样迅速地控制了渡口,使我军顺利渡河。长征的这一路上,刘伯承多次立功,为我军取得长征的顺利,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伯承打起仗来,就是一个稳当,能让人放心。但身为人父,刘伯承却对孩子们心里有愧。这一点朱德是很清楚,因为刘帅的长子曾由他代养,管他叫朱爸爸。

左:毛泽东,右:朱德

1936年,刘帅与女战士汪荣华结婚。1939年3月份,他们的大儿子出生,这一年刘帅已是47岁了,正在太行山带着129师抗日。但是孩子该叫什么名字可难坏了他,最后干脆就叫太行,表示这孩子是太行山区的孩子。

在前线的日子是艰难的,妻子汪荣华也是一名战士,和大家一样吃野菜度日,自然没有营养喂孩子。刘帅又不允许大家对他们母子特殊对待,他认为这样影响不好。那时候年幼的太行整天饿得直哭。刘伯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要去延安参加会议的徐向前把儿子带去给总司令朱德,那时候刘太行才一岁多。虽然舍不得,但待在延安会安全一些。

从那以后,刘太行就管朱德叫朱爸爸。几年后,刘伯承夫妇再见到儿子时,太行根本不认识他们了,很久后才肯叫爸妈。

然而,就算是这样,刘太行已经是很幸运的了,毕竟他顺利长大了。对刘伯承来说,最让她愧疚的是女儿小华北。小华北是太行的妹妹,比他小一岁,她是在5岁时被潜进延安保育院的敌人杀害的,那时刘伯承在前线。当时离日本投降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可是小华北没有看到这一天。一代名帅,保护了万千人民,却没有护住自己的女儿,晚年的刘伯承一直没原谅自己。

1986年10月份,刘伯承病重时,因为眼疾一直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早就已经双目失明的他,对很多旧事都淡忘了。他经常处于半清醒的状态,但只要清醒时,他跟夫人汪荣华提到最多的就是5岁就走了的女儿小华北,他总是说:“我太对不起大女儿了,没有把她养大”。

是啊,如果那时候他能陪在孩子身边,凭他的身手,怎会让小华北丧命敌手?可惜哪有那么多如果,作为一名将领陪伴在妻儿身边在那时候是不现实的。庆幸的是,其他几个孩子都顺利长大了,而且个个很有出息,这对刘帅来说是莫大的安慰。

图:刘伯承

长子刘太行和他父亲一样,从一位普通的士兵 ,一步一个脚印,在空军和装甲部队任职,退休时是空军少将。他回忆和父亲相处的时光时称:“爸爸虽然眼睛不好,但会自己动手帮我补书”。他始终记得,父亲临终对他说的“要自食其力”。

次子刘蒙,少将军衔。三子刘太迟,少将军衔。3个女儿也个个很有出息,长女和三女儿都在部队当了医生。

二女儿刘弥群则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一位女将军,她带领的课题组使国产某型号导弹的飞行速度提高了7.5%。回忆起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刘弥群说:“我只有4岁,坐在爸爸的军用车上,妈妈会捂住我的眼睛不让我看到战场上的遗体,但爸爸却时不时得张开手指让我看,他说,在战火中长大的孩子就要有这个胆子。”

在战场上稳得住、靠得住,对儿女虽心有愧疚,却事事对他们严格要求,这就是刘帅的将门之风。

最后再来说一说陈毅的祝寿诗《

祝刘伯承将军五十寿辰

》:

将军老益壮,戎马三十年。

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

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

弹触一目眇,枪伤遍体瘢。

斗争更坚决,冬青耐岁寒。

君在黄河北,我在淮泗南。

军前专征伐,敌后拯黎元。

举杯祝远道,康强慎食眠。

陈毅是个写诗高手,这一次他是自然要出手的。刘帅此次过寿,身为新四军代军长的陈毅,没办法赶到现场,但他这首诗里“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这10个字,是对刘帅用兵如神的总结。

图:陈毅

刘帅受过专业的军事学习,在军事理论上和战术上他是个高手,他把游击战的指挥艺术发挥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据不完全统计,他总结出来的游击战术有:

釜底抽薪、黄蜂战术、拖刀计、狼的战术、猛虎掏心、杀回马枪计、吸打援敌计、麻雀战......

别的不说,就说这“黄蜂战术”,就曾说日军闻风丧胆。这个战术是他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一日他和李达两人骑马时,马被一群黄蜂咬到了尾部,急得团团转,可是却就拿这些黄蜂没办法,想甩都甩不开。刘帅受此启发,认为日军虽然人多、装备好又如何,我们打游击战时就是要做那会“蜇人”的黄蜂,分开四面进攻他们的痛处,蜇得他们团团转,却没有办法。

刘伯承就是有从生活中提炼战术打法的能力,他发明创造的这些打法,后来被很多将领广泛地应用在大大小小的战役中,他这个“军神”之名,确实是名不虚传的。

在作战之余,刘伯承最喜欢的身份就是教官。一个大帅如果只会自己打仗还不是最牛的,能带出一批厉害的将士才算是厉害,这一点刘帅很清楚。所以全国解放后,他辞去了很多职务,一心办学,组织创办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他任首任院长,那一年他已经59岁了,他的名言是“治军必先治校”。

1951年1月15日学院成立时,毛泽东、朱德亲自题词,刘伯承任重而道远。当时的情况下,我军首先需要一批能打还能讲的教员,其次还需要系统化教材。刘伯承把在战场上积累下来的作战方法,带到学校来,提出了教材要少而精。那时候视力已经极度不好的他,翻译了大量苏联的军事著作,并亲自抓教材的编写,哪怕一个标点的错误他都不允许。刘帅晚年之所以会双目失明,和这段时间的过度用眼有很大关系

刻苦、勤奋是他从战场上带下来的习惯。在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经常在烽火中研究兵书。1930年,他和好友左权一起从苏联回国,那时候中央就安排他在军委任编译科长,专门抓文献翻译。那时候的刘帅,还是一名文人形象,他给自己取了个化名叫林直木。

就是用这个名字,他和左权一起翻译出了我国第一部译自外国军队的军语专著:《军语解释》。这本书让我军在正规化建设中,迈开了理论上的重要一步。在此以后,我们把军官改成了指挥员,把传令兵改成了通讯员,把伙夫改成了炊事员......这些沿用至今的叫法,都是刘伯承和左权将军努力的结果。

图:左权

1941年八路军总部送来一部很珍贵的译稿《合同战术》,当时刘伯承已是师长,每天都在生死线上徘徊。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花了100来天完成了10万字的校订工作,这些译稿后来成为了我军的宝贵财富。据统计,这100天来,刘帅驰骋于冀鲁豫大平原上,五战五捷,平均每二十天作战一次。在那段日子里,面对这些需要百分百严谨的译稿,耳边时不时传来的枪炮声,就是他的伴读曲。如今念军校的孩子们,仍要读这部《合同战术》。

正因为了解战场的残酷,也明白如果不能科学地打仗,损失会是巨大的。所以当刘帅的学员,日子是“不好过的”。因为他对学员狠,对自己也狠。

1951年6月,刘帅在安徽亲自指导步兵师演习。前一天,训练部负责人收到了次日将有大雨的消息,便请示是否需要终止演习。刘伯承回复:下炮弹也得演习,岂有停止之理!难道打仗还挑天气吗?

演习过程中,大雨果然“如约而来”,旁边的同志担心他的身体,给他戴上了一顶草帽。这是心疼他,毕竟此时他已经是一身伤病。但刘伯承却为此发了一通火,他认为如果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鬼才会相信你讲的那一套理论。

陈毅写这首诗时,并不能预见建国后的这些事,但他特别强调刘帅是“苦学入梦寐,劳生历艰难”,可见他对刘帅了解之深。为了翻译资料苦学至深夜,半生劳苦践行着最科学的战术打法,“论兵新孙吴,守土古范韩”,刘帅确实是一位儒将,他是我军院校的开拓者,担得起“我军院校之父”之称。

1942年的这次大寿,叶剑英、朱德、陈毅的这3首诗,每一首都是对刘帅半生戎马的肯定。除此之外,当时还有很多军民纷纷献诗,这些字句都饱含着他们对刘帅的爱戴。虽然如今的我们,无法再看到那场寿宴的盛况,但从这些字句中,我们能感受到前辈们的赤诚。

1986年10月7日,刘帅因病离世,终年94岁,死前他留下话,要求子女把他的部分骨灰撒放在河北赤岸村村北的一座小山上,这里是曾经的129师总部驻地。之所以要这样做,就是因为他一生心系太行山,他一生都没有忘记那些年和129师的将士们在一起的时光。1986年10月27日,刘帅的部分骨灰被安放在将军岭第一个129台阶处,那里还盖起了一座纪念亭。

图:刘伯承

刘帅离世两年多,1989年12月10日,他曾经的部下黄镇将军因病离世,死前他对子女说:生前追随刘伯承元帅挥师太行,浴血奋战;死而心系老区人民,伴随刘帅遗骨回归太行......”子女们完成了黄镇将军的遗愿,把他安葬在了刘伯承纪念亭的右侧。

刘帅离世4年后,徐向前元帅也病逝于北京,按照他生前遗嘱,1990年11月9日,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飞机撒放在将军岭第二个129台阶处。

除此以外,这里还立有开国上将王新亭将军墓 ,上将李达将军墓,这座小山也就成了大名鼎鼎的将军岭。这些曾经共同经历过生死的兄弟们,以这样一种方式,在这里“重逢”。如今的将军岭,群山环抱,松木参天。谨以此文,纪念刘伯承元帅。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