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如何穿衣打扮?35岁如何穿衣打扮
前两天上网,看到这么一句农村俗语:“辰日哭泣犯‘重丧’,择时而葬人安康”。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这句俗语应该指的是办丧事的“规矩”。但这种“规矩”究竟应该怎么讲,我还甚感迷茫。无奈之下,只好在网上查阅各种资料。通过对资料的查阅,我才对这句俗语有了初步的理解。
一、辰日哭泣犯“重丧”
所谓的“辰日”,是指我国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其中某一天,其实,辰日并不是一个特定的日子,辰日每隔12天就会出现一次。
农历(阴历)的天干地支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是由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干:主要、主干的意思,不是干燥的意思)与子、丑、寅……等12个地支(每一个地支对应一个属相)一一轮流相对应组合得出的纪年、纪月、纪日、纪时,因10与12的最小公约数为60,故每60年、60个月、60日、60个时辰轮回一次,这种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法在中国运用了很长时间,影响深远,至今仍在使用。当然天干不同,所代表的纳音意义也不同,习惯上用地支称日,如甲辰、戊辰、庚辰等日,都简称为辰日。而每60天就会出现一个天干地支都相同的日子。
按照天干地支纪日法中的说法,辰日一共有五个,即戊辰、庚辰、壬辰、甲辰、丙辰。而且,每个辰日的纳音五行也不相同。比如,将戊辰的纳音五行称为大林木;将庚辰的纳音五行称为白腊金;将壬辰的纳音五行称为长流水;将甲辰的纳音五行称为佛灯火;将丙辰的纳音五行称为沙中土。因此,辰日所表示的吉凶特征也各不相同。
所谓的“重丧”一词,出自汉朝王充所著的 《论衡·辨祟》中,在《论衡·辨祟》中有这么一句话:辰日不哭,哭有重丧。意思是说:即便在辰日时有亲人故去,也是不能哭泣的,否则,家中就会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相继死亡。
从此之后,农村便有了“辰日哭泣犯‘重丧’”的说法。
二、择时而葬人安康
所谓的“择时”,指的是“时辰”。在中国传统的计时单位中,将一个昼夜平分为十二个小段,每个小段叫做一个时辰,一个时辰被确定为现在的两小时。十二个时辰分别以地支为名称,从半夜时分开始计算,半夜十一点到凌晨一点定为子时,然后往后推算,分为丑、寅 、卯、辰、巳 、午、未、申 、酉、戌、亥时。
据称,安葬逝者也需要选择时辰,只有选择好了时辰,家人才能够安康,才不会出现“重丧”的现象。具体时辰应该怎么选择,会有一套复杂的算法,不是一句半句话就能够讲清楚的。反正,选不对时辰是会犯“重丧”的。
那么,“辰日哭泣犯‘重丧’,择时而葬人安康”的说法有没有道理呢?
如果我这样问,估计百分之好几十的人都会认为有道理,但道理从而而来,估计也有百分之好几十的人都是讲不明白的。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我们都知道,历代的帝王将相都是非常迷信的,帝王将相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依照“规矩”而行。帝王将相死亡后的出殡日子、出殡时辰,都一定会依据“规矩”,绝对不会随意而行。然而,唐朝仅仅历经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而宋朝也仅仅历经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就连强大的秦朝,也就仅仅历经了十几年光景,而且,秦始皇居然在巡游途中病死于河北省广宗县的西北地区。难道唐朝、宋朝的帝王将相们所御用的“风水先生”或“堪舆大师”都是假的吗?他们怎么没有算好唐朝、宋朝帝王的一切呢?怎么让他们亡国了呢?难道秦始皇的身边就没有“算命大师”吗?倘若有,怎么会让秦始皇病死在巡游的途中呢?由此看来,“辰日哭泣犯‘重丧’,择时而葬人安康”的说法也与“风水学说”一样,都是一种封建迷信的思想,是没有任何道理的。
现在已经到了二十一世纪,是讲究科学的时代,那些所有的封建迷信学说,都应该彻底摈弃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