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按摩孕妇 s腿抽筋?
【这是道台里的第698篇文章】
00
前言
▲30年代的白云庵。丁云川 供图
西湖历来被誉为“爱情之都”。前有传说中的“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后有热潮一浪高过一浪的万松书院相亲、湖畔集体婚礼、月老庙会等等。
爱情之都自然离不开“月老”这个角色。
民间传说,唐代书生韦固,见一银须飘拂的老人在皎洁月光下翻阅“婚姻簿”,翻到谁了,就从背兜里取出条红绳,在男女双方脚上一系,这姻缘就定了。任你天涯海角或生死对头,谁也逃不脱。这老头,便被叫做“月下老人”。
据说,民国时期杭州有三座“月下老人祠”。其一在雷峰塔下的白云庵,其二在吴山的药王庙,其三在天竺。
这里单说白云庵的月下老人祠。
01
文人喜欢的小庙
▲白云庵远眺,雷峰塔未倒时(1924年前)
很多人知道白云庵,并不是因为它的传奇,曾是辛亥革命党人秘密机关、抗日志士的据点,很多人知道白云庵,是因为一副对联:
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
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
因为,这白云庵里,有个“月下老人祠”。
冬藏在《白云庵中的革命掌故》(1937年刊行的《越风》增刊一集)中记道:“月老殿,在庵之里进左手一间四面厅中,明窗净几,前后天井内有古柏点缀其中,分外显出这小厅的幽雅了。”
一般来说,拜月下老人的,往往是村夫村妇,凡夫俗子。而这一处,显然不同,它吸引的竟然都是些文化名流、达官贵人。不说科举年代有翰林在此题诗,就说民国年间,来这里的文化人就特别多。
比如:1925年夏,美国学者马尔智教授带着新婚妻子,来杭州度蜜月,去月下老人前报到,并在白云庵园墙的葫芦形漏窗前拍摄了好几张照片。
1926年冬,俞平伯从国外留学回来,不日又要远赴北京,短短停留期间,“老人祠下共寻诗”,去白云庵玩了,还专门写下一篇《月下老人祠下》。
1927年春,徐志摩与陆小曼“去三潭印月,走九曲桥,吃藕粉,吊雷峰遗迹,冒雨至白云庵月老祠求签”,幸福的脚步一一留在日记里。
月下老人祠的影响力还不仅限于杭州。
钱钟书的《围城》写道:“紧跟着八月十三日淞沪战事的消息,方鸿渐闹的笑话没人再提起。但那些有女儿要嫁他的人,忘不了他的演讲;猜想他在外国花天酒地,若为女儿嫁他的事,到西湖月下老人祠去求签,难保不是第四签:‘斯人也而有斯疾也!’这种青年做不得女婿。”
季羡林先生在2006年其96岁高龄时,还没忘记这个月下老人祠。他写《忆念荷姐》,说年轻时,“谈到媳妇,我有我的选择。我的第一选择对象就是荷姐。她是一个难得的好媳妇:漂亮、聪明、伶俐、温柔。但是,西湖月老祠对联的原一联是: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我同荷姐的事情大概是前生没有注定,终于错过了姻缘。”
而叶圣陶先生也没忘记。在谈到旧式婚姻的不好时,遇到尴尬,聪明地搬出月下老人来救急:“我与妻能够爱好也只是偶然,迷信一点说全凭西湖白云庵那月下老人。”
其实,每当你接触民国史,这个白云庵的月下老人会时不时地跳入眼帘。我曾经多次疑惑:它究竟有何魅力,让名流们流连至此?
莫不是因为那些签词?
02
签词之妙
金庸曾经写过一篇《月下老人祠的签词》,他先是夸月老的手段:“西洋人的办法却比我们鲁莽得多,他们有一个邱比特,这是一个顽皮的小孩(有时甚至是盲目的),拿着弓箭向人乱射,哪一对男女被他一箭射中,就无可奈何地堕入情网。相较之下,我们的月下老人用一根红线温柔地替人缚住,还有簿籍可资稽考,显然是文明得多了。”然后夸签词的美妙:“杭州月下老人的签词恐怕是全国任何庙宇所不及的,不但风雅,而且幽默,全部集自经书和著名的诗文。”
集自经书和著名的诗文,此话不假。白云庵月下老人祠原有签词100条,以钟毓龙《说杭州》附录的百条签词为例,全都出自诸子百家、经书、史书,以及历代诗文、戏曲。如果这些签词能全部读懂,不说精通国学,至少也是个饱学之士吧。好一个西湖畔边玩边学的桃色平台。
典章名句拿来作签词,这就是金庸所说的“全国任何庙宇所不及的”地方了。这里的签词,将格调营造成西湖那样的风雅,将情感放入一种高妙的意境,比如:
表达“心思若无似有”的,有《西厢记》里“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心意相通”呢,有《楚辞》“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有《古诗十九首》里的“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表达“思念”的,有曹丕的《燕歌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还有李商隐《无题》里的句子,“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强调“信心”的,有元曲中白朴《阳春曲·题情》的句子,“从来好事天生险,自古瓜儿苦后甜”。
提醒“变故”的,有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九首》里的诗句,“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珍惜当下”,则用了李白在《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的句子,“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也有俏皮的。如第100签“因荷而得藕,有杏不须梅”,出自明朝神童程敏政的对子,取其谐音“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
签词之妙在于模棱两可,怎么解、说没说中、准不准,全靠当事人凭当时潜在的心理去臆度。一般来说,前去求签的人,某种意愿较为强烈,你说什么,他都会理解到他的道上去。
比如第二签,“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如果心里不喜欢那人,可理解为落霞与孤鹜均为寥落之象,形单影只在天地间飞翔,夏去秋来,到了该收获的季节却没有任何收获;但如果心里喜欢,则可理解为,你是“落霞”,我乃“孤鹜”,经过漫长的孤独,我们终于可以“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意境高妙,未来的幸福可期。
再比如第十三签,“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什么意思?我第一次看到以为是上上签,百度后才知什么叫没文化。此句出自《论语》雍也篇。孔子说:“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祝鮀是春秋时期的卫国人,口才了得,以能言善辩而受到卫灵公重用。宋朝是宋国一位公子,名“朝”。
宋朝长得那个叫帅,不仅迷倒卫灵公的母亲襄夫人、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还迷倒卫灵公本人。
此签也有两种译法:一是按照朱熹和李泽厚的译文,大意是,没有祝鮀那样的口才,没有宋朝那样的姿容,想混个佳偶,恐怕是难喽。二是按照钱穆和杨伯峻的译文,大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祝鮀的口才,而仅有宋朝的姿容,在今天的社会里姻缘怕是难保。
看样子,孔子时代和民国时代,房子、钱都不是问题。
03
签祠出自谁手
如此“书香”签词,究竟出自谁之手?
说法一: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中,有《月下老人祠》篇。篇中就签词来源,有两说:“一说系俞曲园(即俞樾,清末国学大师,孤山南麓俞楼主人)手辑,皆采用成语。文字典雅,意多双关。一说系俞氏所辑,原只55则,后由越州(今绍兴)金可庵续辑45则。”就是说有两种可能性,一全部是俞樾选编,二是前有俞樾,后由金可庵续编。
说法二:在西湖文献集成中,收录了钟毓龙的《说杭州》。其中“说祠庙寺观”一章,说到“月下老人祠”:“有供求签问事之签词100条,均取自四书、五经、诸子及古文、古诗词歌赋。传其中50余条为俞曲园所选,余则后人所补,版本不一。”与阮说的第二种可能相近。
说法三:民国期间曾任北京大学史学系教授的邓之诚先生,在其1933年刊行的《骨董续记》中,有一则“月下老人祠签词”:“月下老人祠在西湖,即白云庵。签55支,有缺1支,故存签词54条。所缺1条,搜检后补之。”但该55条签词出自谁之手,没有交代。
说法四:在《白云庵中的革命掌故》中,作者冬藏讲了一个故事,“……正在雕塑月老的时候(光绪十二三年间),门外忽地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书生,要求仁果和尚准他在庵中暂住几天。叩以身世,知是安徽人,因赴京会试落第,无颜返里,想在杭州访友谋事。
和尚听了他的话,很同情于他,就让他在庵中住下,且还供给膳食。这落第的举子在庵中住了半年,家里来了急信,说父亲病重,叫他速回,临走的时候,他捧了55条签诗出来交给和尚,说在这里白吃白住了你半年,心里真过不去,临行无以为报,只有这55条签诗相赠。
他又说原来是打算作100条的,现在可不成了。不过将来若有机会重到杭州,我一定要补足这100条的数目。”冬藏还列举了其中15条签词。
另外,民国期间曾任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馆长的金维坚,曾写过《白云庵月下老人签词考》,发表在当时杭州出版的《胜流》半月刊上。金庸也说起过旧日他家中有一个抄本。
上述各说法中,前三种说法均在文后附录了100条或55条签词。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对照三个版本的签词,竟然无一版本相同。冬藏的版本发表在1937年,应该最可靠的,那时月下老人祠还香火正旺,且他写此文前,曾与白云庵的住持意周和尚(那年年近50岁)“在禅房深处,我们喝着香茗,望着窗外的婆娑老树,听和尚的娓娓清谈,真有说不出的一种愉快。”但前三种说法里,没有一种版本将他举例的15条全部包含在内。
最权威的两个版本是阮毅成《三句不离本“杭”》的100条,与钟毓龙《说杭州》的100条。该两版本对比,不同条目竟多达42条。
不过,对比这些签词的过程中,我倒是好好上了一堂有趣的国学课。
04
寻找签祠
对比出不同,好奇心大增,自然要寻找版本的出处。才知,多么难。历史才刚刚转身,七八十年,怎么就搞不清了?且来看阮毅成先生寻找签词的曲折。
1948年,阮毅成时任浙江省民政厅厅长,考虑复建月下老人祠。祠要复建,签词自然首当其冲。他曾得到过时任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馆长金维坚手抄的祠签,但后来失去了。是去台湾之前失去的还是去台湾后失去的,估计他自己也闹不清了。
1951年,有熟人在香港创办《新希望周刊》,阮毅成便托其刊文征求签词。居然真的收到来信,但附来的签词只有55则。阮毅成不甘心,到处找《胜流》半月刊,想找到金维坚写的《白云庵月下老人签词考》。
这之前,他其实早已托人将《胜流》合订本7卷带到台湾送给台湾省立图书馆。等他想起,前去查阅时,发现已经缺了第3、第5两卷,终究未得。
近二十年过去,直到1971年,阮毅成始终未能忘怀此事。某天,他接到一语文老师的来信。信上说他曾看到过金先生在《胜流》上发表的原文,并将后45条签词抄录了一份,随信转寄。如此,阮毅成才终于集成100条签词。
暮春天气里,我带着风花雪月的色彩,开始寻找月下老人祠签词。林花谢了春红,闰四月,立夏吃乌米饭……无数努力,未果。
遂,又想起丁云川先生。总是这样,遇到瓶颈,过不去,拎起电话拨丁先生的号码。初夏一个闷热下午,站在延安路边的梧桐树树荫里,接过丁先生复印好的、装订成简易书本模样的《月下老人祠签词》。一看,原来是钟毓龙《说杭州》那个版本。这是一个目前来说最完整的版本,100条齐全且每条各注明出处。
05
留在西湖烟水里
几个版本的签词到底哪个是对的,恐怕只有找到当年白云庵月下老人祠的签子,才能证实。
然而,那些签子早已灰飞烟灭。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据阮毅成回忆:“在对日抗战期中,(白云庵)又多方掩护我游击健儿与地下志士活动。不幸为敌人发觉,多方搜捕不得,遂纵火将庵屋烧成平地,月下老人祠亦连带被焚。”
十年后,即1947年6月30日,《申报》刊载了这样一条报道:“西湖白云庵及月下老人洞,被毁已久邑人游客咸以为憾,周市长邀谋改建之计经募得经费一亿多,闻不久即可兴建。”那位向市长建议重建的人,就是阮毅成。但当时抗战胜利不久,急事要事颇多,阮厅长分身无术。
此际,西湖凤林寺(原址在现杭州香格里拉饭店)寺僧,竟在未得到杭州市政府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在白云庵正殿遗址上,建起了一座月下老人祠,“以谋香火收入”。
1948年11月17日下午,阮毅成终于抽空赶到白云庵,一看,竟是“屋矮墙低,布置简陋。老人塑像,短小粗俗。签诗更是任意涂改,文句多不通顺。”但尚未开始处理,他就去了台湾。
解放后,白云庵被划入西子宾馆。据当年目击者沈炳炎老人回忆,白云庵坐落在雷峰塔西北面,现“乾隆皇帝钓鱼台”后面。整个庵堂并不大,是一座平房,两边没有厢房。1958年10月,西子宾馆搞基建,白云庵恰好挡在路中央,运材料的大货车进不来,被拆掉了。当时庵里有座“月下老人祠”,也一起拆除,原址建了道路和绿化。
看来,美名远扬的白云庵月下老人祠的原版签词,只能永远模糊在西湖烟水里了。
【月下老人祠 签词选】
第一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
第六签: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西厢记》)
第十七签:甘瓜苦蒂,天下物无全美。(《墨子闲诂·附录》)
第二十六签: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诗经·我行其野》)
第二十七签: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论语·学而》)
第三十签:曾留宋玉旧衣裳,惹得巫山梦里香。云雨无情难管领,任他别嫁楚襄王。(李群玉《赠人》)
第三十二签: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论语·泰伯》)
第三十五签: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刘禹锡《竹枝词》)
第三十六签: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孟子·告子》)
第四十一签: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苏轼《花影》)
第四十五签:不愧于天,不怍于人。(《孟子·尽心》)
第四十八签:怎将我墙头马上,偏输却沽酒当垆。(白朴《墙头马上》)
第四十九签:两世一身,形单影只。(《韩愈《祭十二郎文》)
第五十一签: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易经·乾》)
第五十三签:争之则失,让之则得。(《荀子·儒效》)
第五十六签: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左传·庄二十二年》)
第六十签:奈何弃之。(《史记·项羽本纪》)
第六十五签: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君作》)
第六十七签:图功未晚,亡羊而可补牢;浮慕无成,羡鱼何如结网。(王永彬《围炉夜话》)
第七十七签: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林 之
奇 庙
| 城垣记事 |
白云庵在雷峰塔的西北面,濒湖。说这座小庙只有一个字,奇。
白云庵走的是侠僧路线。住持得山和徒弟意周都是革命党,小庙成了革命党人的秘密机关。革命成功后,和尚不受功臣之礼,只接受了孙中山题写的“明禅达义”匾额。到了抗战,徒弟意周做了住持,依然是多方掩护抗日活动,被日本人发觉,一把火烧了白云庵,意周云游他乡,不知所踪。
传奇,原来只在小说里拜读,没想到,在西湖边可以处处碰到。
月下老人祠,附属于白云庵,清末杭州名绅丁丙重建白云庵时,添加了这座月下老人祠。依然是一个“奇”字,却又与白云庵全然不同。
月下老人,一听就是民间的民俗的风情的,大概哪儿都有,但是签词由国学大师亲手编撰,都出自著名诗文,这么文艺范儿的,俗文化里的文人游戏,大概只西湖一家。
1948年,时任民政厅厅长阮毅成曾想修复月下老人祠,并计划请100位书法家,每人手写一签,用桃花纸精印。这真是一个好主意,可惜未能实现,窃以为,今天的景区管理者可依计而行。
06
寻找台州的“月下老人(月老)祠
据知情人道,宁波也有“月下老人(月老)祠,但台州却未知道是否有?
台州求姻缘的类似有“龙女娘娘”,“求子观音”等,但“月下老人(月老)祠”目前没有讯息,盼望知情人告之,里长在此不胜感激!
【文字:许丽虹/杭州日报】
【图片:丁云川/杭州日报】
【整理:里长】
【里长整理 若要转载请找“里长”授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