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老公忘记你的性生活?如何让老公忘记你的性生活呢
时光流逝,这些为了人民英勇抗战、保家卫国的伟人逐渐白发彬彬,有些人在漫漫时光隧道中已经先后离开了我们。而1987年里这一天发生了一件大事,从此为后世之人留下了一些难以割舍的回忆。
为了编写红四方面军的军史,正处于安享晚年的一批老将们,重新聚到了一起,照了一张无比珍贵的合影,从此让后世之人有幸一睹伟人的风姿,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这些可爱的面孔。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简称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并称为中国工农红军。于1931年11月7日在湖北黄安七里坪成立,这支部队在历史长河中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将领。
单看这张照片,我们已经无法体会到他们再见之时心情如何,但是在他们依旧意气风发的身姿面容中,仿佛看到了年轻时他们的英勇无畏。
开国中将杜义德,湖北黄陂人,是一位同时兼备政治才能和军事才能的将领。
1935年3月28日晚,红四方面军开启了渡江战役,几十条木船在枪声炮火中勇猛滑行,杜义德被任命担任渡江指挥,需要立即带领部队架设浮桥,并且要求在大部队过桥之前,骡马、辎重不能上桥。杜义德便在架起浮桥之后,站在桥旁边,双眼时刻注视着桥上通过的部队。
突然间桥头发生阻塞,才知道是驮着辎重的两匹战马堵住了路,马蹄陷进了桥缝中拔不出来,阻隔了行进的队伍,杜义德看到后立马上前命令将马推进江中,但却被赶来的王近山阻止了,当时杜义德并不知道眼前这位是著名的“王疯子”王近山,只是听过此人名号,却未见过此人长相,此时两匹马也叫上了劲,战士们推不动,杜义德见此便直接开枪打死了两匹马,王近山看到后便叫嚷了起来,杜义德也毫不相让的说这是总指挥下达的命令,不能让骡马辎重影响部队上桥。
随后引来了总指挥的关注,听完事件的经过之后,总指挥严厉批评了王近山,这时杜义德才知道这个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王疯子”,随后便对着王近山憨笑着,自此这两人也算是不打不相识,之后成为了著名的"黄金搭档"。
身为一代战将,杜义德最大的特点就是勇猛,擅长硬碰硬,越强则强;成为一名勇者,是杜义德一生的追求,并且一直在这样做。
他曾在战争中多次受伤,身上包括鼻翼上大大小小有11道伤疤,他带领的54团在攻打大杨潮时,一个团拼的只剩下一百多人,全团全部参与到战争当中,他的战士王克勤带领全班战士,在一天之内击退敌人40多次,自己却无一伤亡,至此,他麾下名将如云。
开国中将张才千,湖北省麻城市人,19岁才加入中国工农红军,他参军相较于其他人来说比较晚,但他的信念却也无比坚定。
他喜爱研究军事战略战术,认真学习过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擅长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部队作战,曾多次在以少胜多的战役中取得出色成就,拥有很高的军事才能,也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
开国中将程世才,湖北省大悟县人,仿佛是天生的军人,擅长绝处逢生,他的存在就意味着希望,战场上的他总是拥有一种天生的悟性,每次带兵作战,都会将自身的勇猛强悍与细致缜密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往往可以找到最佳战机与最佳战术,赢得最终的胜利。
开国上将陈锡联,湖北省红安县人,14岁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他在共产主义信念和无产阶级党性之间拥有坚定的原则,其一生都在立志追求真理,做人做事坚持实事求是,在大是大非面前坚定自己的立场,拥有鲜明的旗帜,为中国抗战以及国家建设贡献了一生。
1949年新中国成立一年之后,他就被调任到人民解放军炮兵部队当司令员,之后还兼任了炮兵学院的院长,为新中国炮兵部队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且展开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将炮兵队伍发展的越来越壮大。同时也参与了中国第一颗导弹基地的选址工作,多次带领着专家穿越戈壁沙漠,也曾多次进出无人区,不怕苦不怕难,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为我军导弹部队的创建做出了卓越贡献。
开国少将李德生,河南省新县人,14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李德生同志对党对人民一直忠心耿耿,深受毛主席重视,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国家,为了人民独立英勇战斗,为了国家建设勇冲第一线。
1951年带领部队加入了抗美援朝战争,先后率领部队进行了5次战役,在金城以南的防御战争中,认真贯彻毛主席作战指导思想,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善了我军的防御态势,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凭借机智灵活,与战士一同浴血奋战,通过反复争夺,最终击退敌人数百次的猛烈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开国中将郑维山,河南省信阳市人,15岁便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3岁时便投入到了革命事业,随着众多将士们一同出生入死,经历了多场战争,立下累累战绩名垂青史,15岁的少年依然赤胆不改,怀有一身正气,对党的忠心后人得见。
郑维山小小年纪就被任命做了师部的政委,这支部队是红四方面军的主力部队,长征时期经历了两次草地,翻越了两次雪山,但凡有战争,无论是重大的战役还是艰险困难的恶战,总能看到郑维山和他的部队。他总是会在关键时刻以及危急关头挺身而出,有胆量也有魄力,对自己的言行十分负责,敢于担当。
在抗美援朝的金城反击战中,对于883.7高地的主张与他人产生了分歧,郑维山便放下一句“杀头杀我的”毅然坚持了自己的决定,最后战争结束,也的确证明了郑维山的决定是正确的。
郑维山是一个极其细心的人,打仗也是如此,他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所以中央领导人对他极具信任,他是一个敢于担当也是担得起的人。
1998年他被确诊为肺部肿瘤,手术开始前,他提醒医护人员不要给他全身麻醉,怕影响到日后的恢复和记忆,手术完三天之后他便开始下地行走,五天后就出现在了走廊里,一度吓坏了身边人。
在不知自己病情会向什么方向发展的时候,他瞒着所有人写了一封遗书,要求将自己的丧事从简,不要搞遗体告别仪式,不开追悼会,遗体交给医院进行解刨,骨灰不要麻烦工作人员,让孩子撒到老家村后的大山上就行。人活一世尽心尽责,死后了无遗憾,不徒增他人麻烦。
开国少将刘华清,湖北黄安人,15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被称作为中国的"现代海军之父"和"中国航母之父",为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曾是长征大部队中孤军奋战部队中的一员,3000多名将士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的旗帜,孤独的走在长征之路上,行进途中一度与中央失去了联系,甚至连遵义会议的召开都不知道,直到1935年7月才得到了中央的消息。
他是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模范生,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擅长听取他人的不同意见,不断坚持求真务实,不喜欢空谈,凡事开始前必须要深入基层,细致调查,做好研究,崇尚科学,尊重人才,正是这些优良品质让他在国家建设中成为了重要力量,也赢得了全军指战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崇敬与爱戴。
开国上将陈再道,湖北省麻城市乘马岗镇新村程家冲人,20岁加入农民自卫队,陈再道同志是长期战争中拚杀出来的一员战将,打仗非常英勇,连毛主席都对其连连称赞。
陈再道是完完全全按部就班拼杀出来的勇将,从当战士起,便一直沿着班、排、连、营、团、师、军长的顺序,一步步稳扎稳打的成长为高级指挥员,他带兵的经验极其丰富,每一阶段都有体验,他作战很勇猛,多次身负重伤,但凭借着灵活机智,解决了一切困难,不断的战胜着敌人,成就了自己大无畏革命的一生。
开国中将秦基伟,湖北省红安县人,15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秦基伟参加红军之后,经过短短几个月的训练之后,就被分到三团机枪连当了一名战士,参与的第一次战斗,是与国民党郭汝栋带领的第二十军部队交战,当时秦基伟的武器就是一根梭标,他渴望得到一把属于自己的枪,于是拿着梭标就大喊着冲向敌军,完全不顾枪林弹雨,光凭气势就吓退一名敌军,缴获了一支手枪,自此便拿着自己缴获的枪支英勇杀敌,这次的战斗,使他被提拔成了副班长,短短几个月之后,就又升至班长、排长。
在激烈的上甘岭战役中,秦基伟将自己勇猛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七天七夜的激烈战斗中,他从未合眼睡过一次觉,长时间的熬夜作战指挥,让他身体逐渐吃不消,走出坑道之时,一度差点昏厥过去,连上厕所都需要人员搀扶,就在这种顽强的意志之下,终于带领着部队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秦基伟将军是个好玩的人,当支队长的时候能玩得起迫击炮,当分区司令的时候也能拿得起照相机,当纵队司令的时候也能开得一手好车,无线电也能玩得得心应手,上甘岭战役中还玩起了喀秋莎,就是这样一个好玩善学之人,被周总理称之为,文化人中的没文化人,没文化人中的文化人,实属是一个有趣之人。
开国少将肖全夫,安徽省金寨县人,14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他曾为新疆的建设做出了不小的贡献,1980年便开始新疆部队的建设工作,狠抓部队基础建设,严格作风纪律,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的针对性实兵演习,在此期间不断推动了军民之间的团结,稳定了新疆的各项政治工作,为新疆的建设、军区部队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开国少将周世忠,湖北人,12岁便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
在长征期间,部队渡河期间,身后的敌骑兵团冲杀了过来,交通队与军政委吴焕先冲上前阻击敌人,在交战中,吴焕先不幸中弹身亡,随后全体战士都愤怒了起来,共同将敌人逐一消灭,最后周世忠亲手击毙了敌军团长,为吴焕先同志报了仇。
开国少将尤太忠,河南信阳光山砖桥镇人,13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尤太忠是王近山的三大爱将其中之一,这张合影拍摄之时,当时尤太忠任职于广州军区的司令员,在拍摄后的第二年,尤太忠就赶赴北京任职,担任起了军委纪委第二书记,同年就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开国少将傅崇碧,四川省通江县人,16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抗美援朝期间,35岁的少帅傅崇碧被临危受命,带领63军在铁原设立埋伏,在这场战役当中,经过与美军四昼夜的艰苦奋战,终于将美军逼退,但63军伤亡也很惨重,傅崇碧受重伤导致昏迷,在医院救治了四天,终于苏醒,睁开眼后的第一句话便是“我要兵”,此话一出,在场的人无不泪如雨下。
傅将军生活很简朴,自己的工资全部都被节省积攒了下来,这些钱并不是留给自己的子女,而是留给家乡建设的,将军去世之后,子女便按照他的遗愿,将攒下的20万积蓄全部捐献给四川省的"希望工程",借以抒发了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家乡人民和家乡教育事业的深情厚谊。
在这张合照之中位于中间位置的两位将军,便是今天的主角,左边是红四方面军的总司令徐向前,是开国元帅之一,是一位举世瞩目的将才,为新中国解放事业立下了累累战功。
开国少将王诚汉,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13岁加入中国工农红军。
王诚汉是少见的拥有过,许多复杂多变的战斗经历的将领,1934年11月16日,王诚汉所在部队作为先遣队,率先离开了鄂豫皖根据地,开始实施战略大转移,他们这一次的行动也受到了敌军的重视,行进不久便遭到了敌军的围堵,最终死里逃生活了下来。
第二年在直罗镇战役中不幸身负重伤,一开始是左手受伤,但在后来追歼逃敌的时候,不幸被子弹射穿了左腿的股动脉,战斗结束之后才被送往医院救治,但由于当时麻醉药物奇缺,最后他咬着一根木棍,活活坚持着完成了手术,让当场的医务人员都感到惊讶,左腿痊愈之后,还是留下了后遗症,比正常的右腿要短上几厘米,自此他的左脚鞋中总会多垫几双厚鞋垫,虽然有一点作用,但是走路时还是可以看出不同。
徐帅在我国军史上荣获了众多第一奖项,是唯一一个把最高军职全部当遍了的将帅,毕业于黄埔军校,也是当时黄埔一期共产党员中军职最高的将领,是红四方面军最年轻的总指挥。
徐向前温文尔雅的外表与其战斗风格差异巨大,往往刚见过徐帅的人,总会认为他有些腼腆木讷。但实际上,徐帅的内心是刚烈无比的。
每一场战斗,徐帅都是冲在最前方的一位,在激烈的战场上,总能看见徐帅持枪杀敌的英姿,红西方面军擅长啃硬骨头,打硬仗,都与徐帅的指挥风格分不开。
作为红四方面军的老领导,其在场的将领,刚开始都是跟随着徐帅开启了自己的革命旅程,当时大多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徐帅对于他们来说既是他们的首长,也是他们的大家长,教导他们成为一个优秀英勇的将士,但不乏呵护爱护着他们,无论后面有了多高的成就和官职,面对敬爱的老首长,还是要恭恭敬敬的喊一声老首长,在徐帅面前,他们永远都是孩子。
在徐帅左手旁坐着的人便是李先念,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83年4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年4月当选为第七届全国政协主席,李先念由于授衔之时在政府中担任着要职,于是便拒绝了获得军衔。
李先念虽在战场中没有过多的英勇事迹,但在政治领域却颇有作为,当时李先念已经被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属于正国级领导人,徐帅当时是任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这两人坐在中间位置是毫无争议可言的。
但不管身份地位有多大的差异,他们都是我们引以为傲的革命家,是为我们如今幸福生活而奉献一生的人。这张照片将战乱时期的战友之情又牵动了起来,初见时意气风发,还是青涩的孩童,身处于动荡的乱世;再聚之时彼此已是白发苍苍,有些故人已经先行离去,彼此之间都曾有过生死的羁绊,祖国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之下已经变化巨大;这种感情已经不足以用言语表达,如今这张照片成为了他们留给世人的回忆。
篇幅较长,感谢您耐心观看,创作不易,您的支持是我们创作最大的动力,喜欢不要忘记点个关注,如有任何意见欢迎评论区留言探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