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坚持分手?如何坚持分手

访客

岛瘦郊寒成足贵,元轻白俗岂词穷

网友“手机用户小小绿叶”发布一首诗,没有诗题,也没有标用韵。字句通俗浅近,如口语评说,初看像一首素朴质直的“诗白话”,但是细研之下,却是一首律工韵齐、词简意深、章法俨然、逻辑紧凑的平水韵上等佳作。

之所以誉之为“上等佳作”,除了以上妙处之外,关键在于,它是一首“

无理而妙

”的代表作。

什么是“无理而妙”呢?曹雪芹通过林黛玉之口阐明“诗者,意趣也”。这是第一层。又通过香菱之口说:“

据我看来,诗的好处,有口里说不出的意思,想去却是逼真的;又似乎无理的,想去竟是有理有情的。

” 这就是无理而妙!

诗意应含蓄婉转,不可言尽,更不能把作者的意见强加给读者,以“我手写我心”来自我安慰,乃至回呛读者的“曲解”。说到诗贵婉转,大家自然会想到借喻比兴之类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或者更尖刻一点的,干脆用“春秋笔法”去影射。除此之外,还有就是这更高阶的“

无理而妙

”技法。下面我们通过这首诗一起领会其中的妙处。

一,祖辈开荒几亩田,父亲细作许多年。

(1)时空转换

。这里的“祖辈”和第三句的“儿孙”,通过承句的“父亲”,穿越时空,反映了时代变化。父亲是一个支点,真正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正是从这“父辈”开始,原本寻常之理发生了质的变化

(作者没有明说之一)

(2)承接严密

“开荒”来之不易,”细作”呵护备至,暗示几亩薄田经过祖祖辈辈开垦耕种,已经是丰产肥田,当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为后面埋下伏笔(作者没有明说之二)。

二,如今传到儿孙手,不种粮油不种棉。

(1)从沉稳中道真知。

常言道,前人田地后人收。一个“传”字,将约定俗成的事情客观地摆在读者面前,不温不火,应是理所当然。按照写诗之常法,第三句应为转折句。但是,作者甚至连“而今”这个词都不用,偏偏用了一个中性的“如今”,可以说笔法沉稳老练,足见作者定力。常言道“摆事实,讲道理”,呵呵,我只摆事实

(作者没有明说之三)

(2)于无声处听惊雷。

尾句使用了“掉字”技法,两个“不种”,正如咔!咔!两声平地惊雷。但是,作者又把笔锋收敛起来了!或晴或雨,作者却不予预测:也许种的蔬菜花木,也许盖了高楼大厦,也许是求学入仕进城定居…读者自己去想吧,余味悠长者也。

(作者没有明说之多,不可名状也)

!诗中意味,读者其实早已经已经心领神会。

三,我等写诗之路,应是由繁入简,由简出奇之路。

”古来传世多佳句,最是天然胜巧工”。说到格律,也是如此,这首诗属于严格的平水韵作品,读来词句简约,文笔流畅,几乎不见格律痕迹,句式结构合理,前后呼应,气脉连贯,可以说是“已脱格律巢窼”的自然天成之作。这自然背后才是真正的“诗道”之法。

四,掌握好含蓄与明朗的分寸。

成功的文学作品,不应该把它的倾向性直接指点出来,作者的见解愈隐蔽,对艺术作品来说愈好,没有必要把自认为的解决办法硬塞给读者。如果大家还不理解这“无理而妙”,那么就以本人的一首诗作为反面教材吧。两相对比,高下立判。我的这一首就显得先入为主,浅白了许多,而且浪费笔墨太多,60个字,不如人家28个字耐品。

装修民工

闲却装修尽日忙,香烟雾里话苍凉:

田分五亩皆流转,年得万元聊补偿。

但使躬耕能致富,何劳背井始堪伤。

忍看沃野高楼起,后世农家也买粮。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