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子怎么瘦?袖子怎样显瘦
1、名词作状语
“狼奔豕突”中“狼”意为像狼一样,“豕”意为像猪一样,都用来修饰“奔”和“突”分别做他们的状语。“狼奔豕突”的意思就是:如狼那样奔跑,像猪那样乱闯,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闯。
“江河日下”中的“日”则作“一天一天地”、“每日”解。
类似这样名词作状语的成语可以说是数不胜数,“蜂拥而至”、“川流不息”、“蚕食鲸吞”、“南征北战”、“成败论人”、“不可理喻”、“草行露宿”等等。
2、名词作动词
“春华秋实”中的“华”和“实”分别作“开花”和“结果实”解。
“南辕北辙”中的“辕”和“辙”也是名词活用为动词。是说: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出处:《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 类似这样名词作动词的成语还有:“衣锦还乡”、“百年树人”、“一目十行”、“报仇雪恨”、“沐猴而冠”、“莫名其妙”。
3、使动用法
“完璧归赵”中的“完”是“使……完整”的意思。
“生死肉骨”可译为“使死人复活,使白骨长肉”。
“兵不血刃”是“使兵器沾血”的意思。
“积羽沉舟”说的是:羽毛虽小,积多了也能把船压沉。比喻小小的坏事积累起来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出处:《战国策·魏策一》:“臣闻积羽沉舟,群轻折轴。”)
类似这样使动用法的成语还有:“祸国殃民”、“沉鱼落燕”、“来之不易”、“敬而远之”、“既来之,则安之”、“平易近人”、“息事宁人”、“去伪存真”、“大快人心”、“赏心悦目”、“丰衣足食”、“富国强兵”、“精兵简政”等。
4、意动用法
“不耻下问”讲的是“不向学问比自己差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
“草菅人命”就是“以人命为草菅”,“厚今薄古”译为“以今为厚、以古为薄”。
类似这样意动用法的成语还有:“鱼肉百姓”、“不远万里”、“幕天席地”、“是古非今”。
5、通假现象
通假现象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的词法现象,在成语中也有表现:
“春华秋实”中的“华”同时也是通假字,同“花”。
“一暴十寒”中的“暴”同“曝”,晒的意思,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意思懒散,没有恒心。(出处《孟子·告子处》: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厉兵秣马”中“厉”同“砺”,磨刀的意思。磨好兵器、喂好马,形容准备战斗。(出自《左传·僖公三十三年》:“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
“再接再厉”中“厉”同“砺”,接:接战;厉:磨快,引伸为奋勉,努力。指公鸡相斗,每次交锋以前先磨一下嘴。比喻继续努力,再加一把劲。(出 处:唐·韩愈《斗鸡联句》:“一喷一醒然,再接再厉乃。”)
如果我们能留心一些这样的成语,从词义本身出发,就能避免误用和错用成语字词现象的发生。
6、成语和古汉语一样,都使用助词。
例如:惟妙惟肖、下车伊始
古汉语有互文的修辞方法。这是指在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练的一种修辞方法。同样,成语中也有这种修辞,“舜日尧年”指“舜、尧时的年日”,比喻太平盛事;“口诛笔伐”是口和笔一起责罚、声讨。我们这里就不再赘述。
成语是一种历经千年而不退色的语言艺术,我们若能运斤成风地灵活运用这门艺术,那么将会使我们在学习创造的道路上如虎添翼,鹏程万里。
▲积累重点实词
掌握实词的含义是读懂文言文的第一步,而成语中则保留了重点实词的特殊意义。利用成语,可以比较轻松地掌握实词的意义:
飞禽走兽:走,奔跑
引而不发:引,开弓;发,射箭
扬汤止沸:汤,热水
短兵相接:兵,兵器
相机行事:相,仔细看
不刊之论:刊,删减
不易之论:易,改变
亡羊补牢:亡,逃跑;牢,牲畜的圈
感激涕零:涕,眼泪
揭竿而起:揭,举起
穷兵黩武:穷,终极,竭尽
无声无臭:臭,气味
尾大不掉:掉,摇摆
扬长而去:去,离开
无可适从:适,去
以己度人:度,推测
怨天尤人:尤,责怪
缘木求鱼:缘,攀援
寡廉鲜耻:鲜,少
家徒四壁:徒,只有
尸位素餐:素,白
如释重负:释,放下
不速之客:速,邀请
文过饰非:文,掩饰
词语都有本义和引申义。上面展示的都是词语的本义,也就是其本来意义,在本意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做引申义。
词义的延伸很有意思,各种意义之间井然有序,似乎都藏着一个思维故事。请看下面两个词语词义的变化过程:
兵——
本义是武器,“兵不血刃”“短兵相接”“厉兵秣马”
引申为“军队”,“兵多将广”“草木皆兵”“兵临城下”
进一步引申为“战争”,“纸上谈兵”“兵连祸结”“兵荒马乱”
引申为“用兵、指挥作战”,“兵贵神速”“兵不厌诈”
穷——
本义为“终极、竭尽”,“穷兵黩武”
引申为“到尽头”,穷途末路、山穷水尽
引申为“探究”,穷根究底
引申为“处境不好”,穷寇勿追、穷当益坚
引申为“仕途不顺利”,穷而后工、穷达有命
我们可以用成语积累重点实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比如:
备:德才兼备(具备,具有)、关怀备至(周到,尽)、戒备森严(防备)
达:四通八达(通达)、通宵达旦(到达)、达官贵人(显达)
当:势不可当(抵挡)、首当其冲(对着,面对)、安步当车(当作)
负:负隅顽抗(依仗,凭借)、忘恩负义(背弃)、不分胜负(失败)
故:故步自封(与新相对)、非亲非故(老朋友)、明知故犯(故意)
顾:顾影自怜(回头看)、三顾茅庐(拜访)、奋不顾身(考虑)
疾:讳疾忌医(疾病)、疾恶如仇(痛恨)、疾风知劲草(强,猛)
举:举足轻重(抬起)、选贤举能(推荐)、举国上下(全)
名:不可名状(说出)、不名一钱(占有)、沽名钓誉(名声,名望)
如:自愧弗如(比得上)、称心如意(适合)、突如其来(然,词尾)
胜:略胜一筹(超过)、美不胜收(尽)、引人入胜(优美的景色)
务:不务正业(致力,从事)、不急之务(事务,事情)、除恶务尽(必须)
相:相机行事(鉴别,审察)、开诚相见(偏指一方)、肝胆相照(互相)
与:与人为善(赞成)、与日俱增(跟着,随着)、欲取姑与(给予)
因:因人成事(依靠)、因利乘便(凭借,依靠)、因材施教(根据)
因为很多成语大家都很熟悉,所以,用成语来强化文言知识,可有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大家喜欢,我们还将陆续为大家整理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特殊句式等知识。
▲词类活用
在现代汉语中,很多词语都有其固定的语法功能,但在古代汉语中,有些词在特殊的语言环境下,可以临时改变词性,具有新的语法功能,这就叫做“词类活用”。用成语来归类学习词类活用,是很好的方法。
一、名词用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只有时间名词才能作状语,普通名词用作状语的很少见。古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也可作状语,直接修饰动词,这样就使文字变得非常简洁。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表示处所或方位
这样的活用词语,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介词“在”或“从”。例如:
草行露宿:在草中穿行,注意“草”作“行”的状语,不作主语,不能翻译成“草在行走”哦。当然,草不能行走,一般人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不过,如果说成“蛇行”,那就有可能发生混淆,是“蛇在行走”作主语,还是“像蛇那样行走”作状语?这就要根据上下文判断了,这种情形请参见下面的第3种类型。
模仿上面的分析,说说下面的加粗字的用法。
风餐露宿 穴居野处
旭日东升 管窥蠡测
2.表示工具或依据
翻译时需要在该名词前加上“用”或“按”。例如:
管窥蠡测:“管”作“窥”的状语,翻译成“用一根细管”来窥视天空,不是“细管窥视天空”哦,没有拟人手法的。
模仿上面的分析,说说下面的加粗字的用法。
口诛笔伐 不可言宣
颐指气使 车载斗量
3.表示状态或方式
可译为“像……一样”。这是最容易发生混淆的一种,因为前面的名词常常是动物类的,既可以作动词的主语,又可以作动词的状语,需要借助具体语境做判断。例如:
蚕食鲸吞:“蚕食”,不是“蚕在吃桑叶”,而是“像蚕那样一点点吃掉桑叶”,“蚕”作状语而不作主语。主语是谁?主语是被省略掉了的,爱谁谁!
呵呵,请找出下面成语中用作状语的字吧:
蝇营狗苟 狼吞虎咽
虎踞龙盘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 龙争虎斗
兔起鹘落 鼠窃狗盗
抱头鼠窜 不甘雌伏
鬼哭狼嚎 风流云散
风驰电掣 雷厉风行
波诡云谲 土崩瓦解
鳞次栉比 声誉鹊起
川流不息 烟消云散
星罗棋布 冰清玉洁
4.时间名词作状语
时间名词“日、月、年、岁”用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频繁,含有“每”或“渐渐地”等意义,这种用法现代汉语中依旧存在。例如:
日积月累 日新月异
江河日下 蒸蒸日上
日深月久 日理万机
二、名词用作动词
古汉语中,名词也可以摇身一变,化作动词,然后就具有了一般动词的特点和功能,后面可以带宾语,前面可以加能愿动词受副词的修饰。例如:
衣锦还乡(穿)
沐猴而冠(戴帽子)
袖手旁观(藏在袖里)
从上面三个成语活用字的翻译可以看出,名词活用后,其表达的动词意思总是和原来的名词相关。请据此翻译下面成语中加粗的字:
礼贤下士 洞烛其奸
华而不实 秀色可餐
门可罗雀 月晕而风
不翼而飞 不胫而走
粉墨登场 衣冠禽兽
三、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按谓语的词类,又可分为三种: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请尝试翻译下面成语中加粗的字:
息事宁人 安身立命
降龙伏虎 闭月羞花
沉鱼落雁 抽薪止沸
触目惊心 生死肉骨
妙手回春 治国安民
兵不血刃 汗牛充栋
丰衣足食 完璧归赵
正本清源 大快人心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四、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尝试找出下面成语中的意动字:
幕天席地 蓬户瓮牖
唇枪舌剑 师心自用
草菅人命 先忧后乐
不耻下问 兵贵神速
声明:基于课本内容与网络信息整合,如有侵权,联系署名或删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