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清理血管和血液垃圾?如何清理血管和血液垃圾的方法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无疆
复活节岛的摩艾之谜
——漫游美洲散记之三
■无 疆
然而,成行却不易。小岛孤悬南太平洋深处,距南美大陆3000多公里,智利航空每天只有一个航班往返,我们提前几个月订票,谁知事到临头却被告知:复活节岛有大雨,航班延误。焦急的等待中,登机时间一推再推,直到下午5时许,晚点8个多小时的航班总算起飞。
复活节岛位于圣地亚哥以西,大型客机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空飞了5个小时。由于存在两个小时的时差,此时的复活节岛刚刚送走夕阳,天还没黑。暮色中,海风温润,满目苍翠,尽管头顶阴云犹在,可天边的几缕薄云却现出胭脂红。机场没有候机楼,只有一片简易的木质建筑,非常独特。
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这座岛屿,面积只有117平方公里,呈三角形。1722年4月,荷兰海军上将雅各布·罗格文率领船队绕过美洲大陆南端的合恩角,于复活节这天登上该岛,遂将它命名为复活节岛。不过,也有人沿用当地语言称它为拉帕努伊岛,翻译过来就是“地球的肚脐”。
这个“肚脐”魅力何在?答案就在那些被称为摩艾的石像身上。
所谓摩艾,即许多影视作品在表现地球之谜时总要展示的一种巨人石像:低额头、高鼻梁、深眼窝、薄嘴唇……神情威猛,孤寂而立,默默地守望着南太平洋。他们何时产生?何人打造?如何搬运?有何使命?这些谜一样的问题,吸引着无数专家、学者和游客。
第二天一早,天仍然阴沉,小雨时下时歇。我们来到一座死火山下,冒雨爬上制作摩艾的采石场,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绿草如茵的缓坡上,一个个巨大的摩艾有的立着,有的躺着,有的匍匐着,还有的显然是半成品,尚未从凝灰岩的山体上切割下来。据说,大大小小的摩艾遍布全岛,共发现887尊,包括已经运到位的,遗弃在运输途中的,以及未雕刻完扔在这里的。
从现场看,摩艾的原材料取自这座火山。在没有铁器的时代,制作摩艾的取石及雕刻方法,应该与埃及法老时代打造金字塔的方法类似,即以石凿石,蚂蚁啃骨头般地一点一点敲出来。
近现代以来,考古专家分别于1886年、1914年和1934年对岛上摩艾进行过反复调研,并于1955年开始考古发掘,认定早期的石像产生于公元700至800年,更多的则在公元1050至1680年间制作。石像的高度大多在3至6米左右,越往后体积越大,其中立在石台上的最高约10米,未完成的最长约21米,重达90吨。当代考古专家在挖掘一尊站立的摩艾时又发现,巨大的石像下竟有庞大的身躯,比头部大很多,后背上还刻有奇怪的花纹。
在海边一处石台,我们看到壮观的一幕:15个巨大的摩艾并肩而立,背对大海,眺望远山,其中一个还戴着用红色巨石雕刻的圆柱形“帽子”。据说,这是权力的象征。从导游图上看,还有一处景点,3尊摩艾站在一起,都戴着“红帽子”。可惜,由于头一天飞机晚点,原本两个半天的游览被压缩成半天,只好抱憾放弃了那个景点。
吃午饭的餐馆附近也有一尊石像,据说1963年曾远赴日本参加展览。云开雾散时,这尊彩色摩艾格外生动:黑灰色的石像上,嵌着黑白分明的眼睛,后背还有花花绿绿的图案,酷似现代人的纹身。
据介绍,为了破解笼罩摩艾的各种谜团,考古人员进行过多种试验,证明多数摩艾采用的凝灰岩质地不算太硬,用玄武岩制作的石镐可以对其进行凿刻;凝灰岩分量也不算太重,12个岛民可以把大约3米高的一尊石雕搬离地面,180个人能够把一尊中等石像搬走。当地导游说:这些石像是古代岛民雕刻的,代表他们崇拜的神或死去的酋长,甚至还有为各自家族的族长而设立的,目的是护佑子孙后代平安昌盛。至于石像的大小不一,恐怕是相互攀比造成的。而后来该岛的衰败,则与摩艾越造越大,过度浪费劳动力有关。
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雕像是写实艺术,一般会蕴含那个民族的外部特征。复活节岛的土著是波利尼西亚人,与大溪地、夏威夷等太平洋岛屿的土著属同一人种,而这些石像的面部造型,并非岛上土著所特有,因而不可能是岛民的祖先,也不可能出自他们之手。况且,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古代,岛民很难用原始石器完成这么大的雕刻工程。据测算,千年以前岛上可提供的食物,最多只能养活2000人,他们依靠渔猎艰难度日,哪有工夫干这种不能吃不能喝的营生?据此便有了比较奇幻的判断:摩艾是一种不可思议的神力创造的奇迹。事实上,1722年荷兰人罗格文登岛时,岛上的摩艾多已废弃,与当地土著似无崇拜与被崇拜的关系。
当地人创造也好,外星人遗落也罢,摩艾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如今,岛上居民有5000多人,慕名而来的游客逐年增多。
我想,世界这么大,奇迹有几多?读书靠积累,求知在路上。
【链接】智利共和国,位于南美洲西南部,国土的狭长在全世界独一无二:南北长4270公里,东西之间平均宽度为180公里,面积756626平方公里,人口约1700万。曾经是西班牙殖民地,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首都圣地亚哥。
上图:复活节岛上的摩艾。
作者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