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子座 2015年8月8日的财富?

访客

对于现在这种情况来说,「小尾巴」这类产品更多是一种补充。

追求方便的大众会选择无线产品,而渴望声音上能尽善尽美的高阶玩家更有自己一套的体系,从高质量的本地音源到播放器,再到耳放和耳机,哪怕是「便携」套装都能够拼凑出「挪你命 3000」的气势。

想把便携的紧凑设计思维和播放性能整合起来小尾巴,似乎就并不适合走向这两个极端的人。

不过,玩家基本都花心。(笑

他们不会打算固定在同一套设备,或者是同一类的方案上,总会希望在其他地方获得新鲜感和新的体验。

就正如:

鱼翅食多了也会想试试碗仔翅,真骨雕玩多都会想试试掌动。(笑

毫无疑问,我也是带这个这个想法进来的。

只是,这次我更偏向于 Quintet 五重奏。可能是之前已经接触过七彩虹 U6 之后,我对七彩虹手上的高阶产品多了一点兴趣吧,很想来试试效果和体验。这次的重点,也放在了 Quintet 上面。

至于 CDA-M1,在一个有著明显「定价阶级观念」的人理解中,将它和 Quintet 放在一起总觉得有点违和。

但考虑到,七彩虹目前的主力小尾巴好像就是 CDA-M1 了。那让这位新扎师兄担大旗,再用定位更高的前辈搏一下表现,也未尝不可。

所以这次的报告,我就按照「Quintet + CDA-M1 + 组合」的结构来做。

Quintet 的部分会插入常用的播放器来听,CDA-M1 也会接入常用耳机和播放器,最后再整合两者做一个体验和组合的总结。可能会稍稍有些长,想知道对应结论的朋友,可以直接跟著标题跳转。

那,我们开始吧。

Quintet 五重奏

相比之前接触过大部分包装比较夸张,热爱不断往外扩张的同价位产品,Quintet 的包装都算可以用「精致」来形容。

V 型开合的包装盒,二层有挖孔放置耳机和木质收纳盒,线材也可以直接收纳在圆形木盒里面。

木盒的质感还不错,内部收纳位置也都还算充裕。

平时出门使用的时候,只要你将 Quintet、CDA-M1 和连接线拆开,那同时收纳三者还是够位置的。如果想多台一套备用胶塞,也可以。

配塞方面,七彩虹提供了硅胶和记忆海绵胶塞各一套,硅胶耳塞用上了亲肤处理,触摸的手感就会比一般的硅胶塞要稍稍光滑一点。

外观方面,Quintet 用的是类肤质外壳,外壳表面也加了亮光质感处理。面板用上了碳纤维材质,样式也是用上「金字手写体 + 高光盖面 + 不规则切割花纹」的公式。Quintet 的手写体 Logo 就放在里面,这样处理想必是有了减少磨损的考虑。

当然,这种黑色高光处理的树脂耳机使用时还是要小心一点。避免和硬物接触产生划痕是其中一点,如常使用收纳盒已经成了必须,入盒之前再擦拭一下就更稳妥了、

观感的话,我个人就觉得相对公式化一点。

「金字 + 不规则花纹面板 + 树脂亮面机壳」 已经成为一套常见公式,每一个价位上都有类似的产品,厂商会把定位差异,以及角力的重点放在不同的材质和工艺上,但在公式下似乎都显得有点大同小异。

我个人是更希望外观上有多一点大的变化,不然就变得像现在某几个价位的手机一样,遮住 Logo 之后就变得难以分清谁家所属,分辨难度堪比百万富翁里 100 万的问题。(笑

造型可能欠缺了些「惊喜」,但 Quintet 的佩戴感还是值得好评。

七彩虹表示 Quintet 用上了 3D 打印,外壳造型也更贴合耳朵结构。佩戴的时候,Quintet 可以贴合和填满耳朵,耳机本体的固定性不错。加上耳机本身体积不算大,刚好能够填满空间,不会有明显撑大耳朵的胀感。虽然不算是无感处理,但要说长时间佩戴也不是问题。

另外,Quintet 这个贴合的机身也能够提供更好的隔音效果。

官方表示可以降大概 15-20dB 左右,放在风机、空调存在感较强的环境,Quintet 隔音还是比较比较明显的。要是在室内使用,也可以适当降低一下音量。

佩戴感的话,我会想起旧款 Orilous Chinensis 黑黄鹂。但 Chinensis 的体积会比 Quintet 要大一点,相对饱满的造型也没有 Quintet 修身,戴起来会再饱满一点。

而修身的 Quintet 则是每个位置做到刚好,有些位置就算有压力,也是稍稍「捏著」的感觉。

我算是个比较爱戴深入耳耳机,同时也喜欢带上就可以填满耳朵的人,不论 Chinensis 还是 Quintet 对我来说其实都是舒服的,都较长时间佩戴。

但不太有东西顶满耳朵的用家,可能 Quintet 会更适合些。

接口方面,Quintet 用上了 0.78mm 的 2Pin 双针接口。0.78mm 双针是个很常见的接口,要替换成 4.4mm 或其他规格的 3.5mm 升级线都不是难事。

Quintet 的插口也有做二段插入的设计,降低了折断的可能性。只要你不是经常带著睡觉,或者经常插拔的话,那接口还是可以放心的。

线材的话,七彩虹为 Quintet 提供的是 8N 铜银混编 S 绞线,同时用上特质包线,可以降低电磁干扰的影响。

老实讲,现在耳机厂商在配套线上还是比较感堆料。按照「升级线大概占耳机 1/3 定价」的模糊概念,如果你只是想满足对应价位的体验,那原配线也可以满足,不是想换接口基本也不需要更换。

声音配置方面,采用的是「9.5mm 动圈 x1+ 声扬中高频动铁 x2 + 娄氏高频动铁 x2」的一圈四铁组合。四个动铁单元主要用于强化高频表现,选用中高频和高频的搭配,主要是是降低中高频之间过渡的段落感和断层影响。

动圈则用上了 9.5mm 镀钛振膜驱动单元,尺寸在动圈耳机来说不算大,但考虑到 Quintet 的修身设计和还要塞下 4 个动铁的情况下,有 9.5mm 都颇极限了。

动圈单元的背后,七彩虹接上大黑铜线圈和高磁铁块。官方表示可以精确控制动圈单元球顶中心和振动,搭配内部启动控制通道的设计,可以让低频变得再清晰一点。

歌手:Supper Moment | 专辑:《19 Moment》| 规格:24bit 96kHz FLAC | 播放设备:N6 II 默认配置

听感方面,Quintet 的高频和细节表现还挺讨喜的。演绎重新编曲的 2019 版《今夜酒气吹过》时,Quintet 表现出扎实的乐器细节。特别是 High Hat 的位置,Quintet 那个清脆的声音,还是颇让人舒服的。

而且在处理人声和背景时,Quintet 的分离也做得不错。主唱 Sunny 的声音可以精准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同时可以和背景保持距离,不会有模糊和松散的情况。

整体的感觉会相对比较清晰,Quintet 还原人声细节的时候也很突出。处理新版《最安静的时候》以及《很久没拥抱》,Quintet 可以把 Sunny 的演唱细节还原出来,而且会有「执字粒」的清晰感,颇有监听的感觉。

有趣的是,Quintet 的声场还听宽阔的,可以让听者分清自己和歌手(人声)的距离,还有人声和背景的距离,整体都能够放在一个宽松的密闭空间里面。加上声音不会有明显的闷感,用 Quintet 来听流行的话也还是挺舒适的。

歌手:陈柏宇 | 专辑:《Anyone But Jason》&《53FPS》| 规格 24bit 48kHz FLAC | 播放设备:NW-ZX505

低频方面,七彩虹提到 Quintet 的动圈单元设计可以将低频控制得更精准一点,确保低频输出不会闷的同时,精准度和弹性也得到控制。像《化出个文化》的快鼓点,慢一点的《本能寺》,Quintet 都能够确保鼓点的饱满度,弹性还原方面都算交足功课。

可能是我更适应 NW-ZX505 的关系,Quintet 在这里的表现更让我舒适一些,人声细节上的「J 点」也变得更突出一些。

正如一些前辈所言:

「Quintet 是在监听的基础上,多了一点华丽。」

面对主打声音细节和质素的播放器时,Quintet 能够把搭档的优势放大,并不差毫厘地表达出来。

遇上另一种风格的搭档时,它也能够结合自身那种「监听感」转化成细腻,然后自然地演绎。

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并不违和,背后展示的不仅仅是 Quintet 有足够硬的自身素质,还有它能食多种风格的适应力。

这种过人的适应力就像是游刃有余的歌手,多种风格切换之间带著从容和自信,是一种优雅。

CDA-M1

要讲 CDA-M1,就要从配置表和售价说起。

499 元定价,支持 DSD512 硬解和 PCM 32Bit / 758kHz,有 3.5mm 有 4.4mm 平衡口,再加上早前已经开始下放到更入门定位上面的 RT6863,以及 Colorfly 自家 α DAC 和 Hi-Fi 架构等配置... 不禁感叹:

「现在要做小尾巴,厂商可算是进取到一个点。」

可能,CDA-M1 在定价的姿态上稍稍低一点。但看到这个配置,或许它也真的拥有能够「硬食」Quintet 的实力。(笑

外观上,CDA-M1 用上了较为圆润的长条形设计。

CDA-M1 整体被 CNC 喷砂工艺处理的流体型金属机身包裹,机身主要以曲面为主。整机除了接口、按键和指示灯,基本没有开口,Colorfly 官方也强调这次他们也用上了不需要在螺丝口的设计,让这个金属小尾巴看起来一体性更强。

正面放置了一块颜色稍深一点的哑光黑面板,上面印上了 Colorfly 标志。Colorfly 在标志中间的 O 内,加入了指示灯。这个指示灯也可以根据文档规格变色,方便用家快速识别目前播放的规格。

不过,这款指示灯的开口不算大。在没有亮灯的状态下能够看到比标志的 O 要小一圈,而且开孔的处理比机身其他部分来说相对糙一点,看著会有些违和。

但其实 CDA-M1 的体积也很小了,日常很少会盯著那个地方看。而且 CDA-M1 成功连接设备之后就会亮灯,在挑这个细节可能就有点吹毛求疵了。(笑

虽然用的是金属机身,CDA-M1 并不算太重,平时「吊」在手机上也不会给接口带来明显压力。

Colorfly 配的是和耳机线差不多软的 USB-C 连接线,就算收纳进袋时也能轻易适空间形变,不会出现因线过硬而折伤数据接口的尴尬。

CDA-M1 的配件都比较常规,本体搭配一条基础的 C to C 镀银短线,还有一个 USB-C 转接成 USB-A 的转接头,都是基本配备。

目前到接近 1000 元价位的小尾巴,基本都不会附带 C to L 的线(或者是单独推出一个带 C to L 的选项,实质上线也还是另外买)。考虑到 Apple 本身在 MFi 等认证上的各种麻烦和成本,那定价 499 的 CDA-M1 不附带 C to L,或者在同定价上面没有提供附带 C to L 的版本,也很合理。

配置,相信是 CDA-M1 最突出的卖点。

Colorfly 在它身上下放了 Colorfly U8 上使用的核心播放芯片 Colorfly α 和播放器架构,可支持 DSD512 硬解以及 PCM 32Bit/768kHz 两种高规格的播放。这个播放规格放在 1000 元级别的播放器上面,也比较罕见。

在本地播放已经逐步被淡化的现在,很少人会在手机上播放这种高规格的音乐。流媒体服务亦甚少达到这个天花板级别的规格,如果只用手机来看,CDA-M1 的播放性能似乎有点太过剩了。

当然,CDA-M1 也并不只是应对手机用户。连接电脑,播放里面的高规格本地音乐亦算是 CDA-M1 的领域,或者用来做千元级播放器的补充也不错。

CDA-M1 配备了与 U 系列播放器上使用的 JitterKill 2 独立时钟,可以绕过手机 SRC 和 USB 时钟的干扰,降低时间抖动对于播放的影响。

接口方面,CDA-M1 提供了 4.4mm 平衡口和 3.5mm 接口,内置了 RT6863 运放,4.4mm 和 3.5mm 两个接口也采用了独立供电,保证声音的干净度。CDA-M1 也附带了高增益模式,以方便推动高阻抗耳机。

兼容性方面,CDA-M1 支持 Windows、macOS,以及 Android、iOS 和 iPad OS 等常用的智能设备,算是颇为标准的兼容范围。不知道,未来能不能通过新的固件让 CDA-M1 实现更广的兼容性,但目前的表现要应付日常使用其实都足够。

最后,便是听感体验的部分。

3.5mm 耳机的听感,会直接用 CDA-M1 + Quitent 的组合。而 4.4mm 的部分,我就会用 IER-M9 和 Orilous Isabellae 铜黄鹂:

歌手:叶巧琳 | 专辑:Never Too Late,My Path,Mi Way | 组合:CDA-M1 + Quintet | 音乐服务:Spotify(极高)

可能真的是被长期固化思维影响,哪怕看到这性价比慢慢的 CV,我对于 CDA-M1 + Quintet 的组合还是带著「违和」的印象。

事实上,我还是低估了 CDA-M1。

得益于独立供电电路的设计,CDA-M1 输出的声音都能够保持干净的环境。不管连接的是 Android 手机还是 iPad,都能展示干净的黑色背景。

在「怪兽(心兽 version)」里面,乐器的细节以及弹性和饱满感都做足的鼓点整合起来,干净的背景少了干扰,可以把 Mischa 的跃动和节奏感展示出来。切换到「心兽(怪兽 version)」,背景干净的作用变成了演绎歌曲的重点,加上 Quintet 分离各种声音的优势,Manson 和 Mischa 想演绎空气感和延展感都出来了。

特别是心兽开头的那段安静钢琴,能够透过组合在 Pop 之中听出了一种 Independent 上常见的感觉。

哪怕只是未进化出 Hi-Fi 模式 Spotify,换上 CDA-M1 和 Quintet 的组合也能达到明显提升。

但遇到了声音规格的限制,CDA-M1 的压力还是有点大。像是在听感上感知到规格未尽如人意新歌,CDA-M1 和 Quintet 处理得还是比较吃力,毛糙感还是会稍稍有些大。

毕竟,低规格的限制还在那里。播放性能再好,也很难扭转这限制。

歌手:MC 张天赋 | 专辑:Have A Good Time | 组合:CDA-M1 + Orilous Isabellae | Spotify

换上伊莎贝拉之后,组合在鼓点乃至整个低频表现会再突出一点,鼓的还原更饱满更圆滑。人声的细节也能够保持,相似面对 MC 这种和 JayFung 有点相似的「鬼仔声线」,CDA-M1 和伊莎贝拉都能够将特点演绎出来。

加上干净的背景,更能突出 MC 声线的 J 点。包括演唱时的微小位置,甚至呼吸换气的细节,在 CDA-M1 加持下的伊莎贝拉都能让你听清楚。

有些位置会稍稍有点毛糙,这可能是来自规格的先天缺陷,也可能是伊莎贝拉和 Quintet 的本质差异...... 这些问题都不大。

反正,CDA-M1 做到这里其实就足够了。

组合与总结

整体体验下来,两款产品给我的惊喜其实也还是蛮多的。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和习惯之后,可以发现到 Quintet 五重奏那种独特的「监听感」。

优秀的定位处理和分离度,加上中高频单元上的部署,也让它拥有所有东西一字一句清晰演绎出来的素质。配上修身的耳机设计以及稳定的佩戴效果,Quintet 都算是在此价位上标准的 IEM 产品,这也是它那标准、正路的一面。

在这个标准的监听感背后,Quintet 能够玩出一些自己的元素和风格。风格不需要突出,只要做到让人感知到,其实就足够了。这些听感上的小点,足矣成为工作感背后的情趣。

加上,Quintet 自身有著较为灵活的兼容性。

应付的是 CDA-M1 或 PAW-S1,是 NW-ZX505 还是 N6II,它都能够保持最佳状态。虽然我在这里更偏好它和 NW-ZX505 的搭配,但这种不会「厚此薄彼」的适应力,也让人动心、放心。

至于 CDA-M1,它给我的改变也还是挺大。

本以为是一款面向入门,解决温饱的产品,也本以为是一个剔满点心纸的配置型选手,CDA-M1 的实际表现都颇让人满意,和伊莎贝拉以及自家前辈 Quintet 组队时,它也能带著自身优势好好完成自己的工作。

只要不是连听起来「太闷」的耳机,CDA-M1 的听感其实也很不错。(笑

两者其实都颇适合推荐的,但可能是每个人身处的领域不太一样,我个人可能反而更推崇 CDA-M1。对于低预算用户来说,选择这个可能会是提升得最明显的方案。

至于,两者组合起来的结果?

之前,定价阶级观念重的我会觉得违和,觉得这 499 对上 5899 是门不当不户对。

使用之后,我依然觉得违和。

违和并不在于组合不搭,而是这两款产品自身。

「一个是能够随意上下兼容的前辈,另一个则是可以扮猪食老虎的新丁。」

两者表面看著违和,但组合起来,却过瘾。(笑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9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