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总结及效果评价怎么写,对培训效果的评价20字范本图片(对培训效果的评价20字) 快来看
文/陈立旭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做出了不懈努力。但是,蒋介石却置民族大义于不顾,在解决台湾问题上,百般阻挠,起了负面作用。在对待祖国统一这个中华民族根本利益上,毛泽东与蒋介石,有云泥之别。
毛泽东力争解放台湾而蒋介石却长期以武拒统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是实现祖国统一。海南岛解放和西藏和平解放后,解放台湾,就是党和国家集中力量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当时,毛泽东考虑的方案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通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为此,在他的统一部署下,解放军向福建集中了大批兵力。为了解放台湾,毛泽东下了先手棋,在1949年就成立了由粟裕任总指挥的前线指挥部,积极筹划军事攻台。1949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在发表的《告前线将士和全国同胞书》中提出的1950年任务,包括解放台湾。但解放军当时还没有空军,海军刚刚组建不久,力量很弱。而国民党陆军虽然在大陆的力量大部被歼灭,但在此前蒋介石经两年多的运作,国民党已经在台湾集中了不少陆军,而国民党的空军、海军主力没有受到重创,也集中到台湾。这样,就台湾海峡这个局部地区来说,国民党军事力量仍然很强。蒋介石就是依靠他手中掌握的这些在台湾海峡地区的军事力量,对抗解放军解放台湾。解放军登陆金门战役失利后,加紧补短板,强化渡海作战训练和准备工作。蒋介石感觉到解放军的渡海作战能力日益增强,不久之后解放军发起对台进攻时,仅仅依靠国民党在台海地区的军事力量很难守住台湾,于是,他通过宋美玲到美国活动,争取美国的军事支援。同时,蒋介石也加强了在台湾海峡的军事部署,把逃台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都集中于台湾海峡,对抗解放军。同时,他还叫嚣要“反攻大陆”,派空军频繁轰炸上海等大城市,派小股国民党军袭击福建沿海地区。
◆1950年6月27日,美国在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同时,杜鲁门命令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
就在解放军积极准备武力解放台湾,而蒋介石也加紧部署对抗解放军时,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蒋介石对于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是采取欢迎态度的。美国在朝鲜半岛打仗,为什么派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实际上,这就是宋美玲多次到美国活动的结果。当时美国公开讲的是“台湾未定”;美国第七舰队到台湾海峡,是“协防台湾”。美国用这个借口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本质上就是蒋介石借用外国军事力量,以求自保。这已经是他不顾民族大义,引狼入室,引入美国军事力量到中国领土来干涉中国内部事务了。
毛泽东在维护祖国统一这个民族大义问题上,立场与蒋介石截然相反。1950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严厉驳斥杜鲁门关于“台湾地位”的声明,斥责美国第七舰队侵台。声明指出:“美国的这一行动乃是对于中国领土的武装侵略,对于联合国宪章的彻底破坏。”“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作好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
由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需要,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重点由东南转向东北,解放军通过渡海作战解放台湾的计划暂时搁置。正是由于蒋介石的武力拒统,特别是他竟然引入美国军事力量侵略中国帮助他自保,才致使台湾海峡两岸长期武力对峙,并由此造成台湾问题长达70多年不能解决。
蒋介石为了以武拒统,做的另一件事,是在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后,争取美国把原来用于朝鲜战场的武器装备转卖给国民党。在他的争取下,美国把一部分先进战机和一部分军舰卖给国民党。蒋介石认为,有了这些在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武器装备,国民党的军事力量就大大增强了,就可以保障他盘踞台湾,并且伺机“反攻大陆”了。应该说,挟洋自重,以武拒统,是由蒋介石开的头。他在这个问题上,给中华民族造成的伤害,时间之长,危害之巨,是20世纪下半叶以来最大的。
毛泽东致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而蒋介石却顽固拒绝
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对于解决国民党军事力量的三种方式(天津方式、北平方式、绥远方式)中,最喜欢的是北平方式,因为这种方式,避免了大规模战争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城市破坏,对人民有利。在解决台湾问题时,毛泽东一开始就考虑了采用和平方式的解决途径。
在美国派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不久,毛泽东就请张治中先生给已经逃台的国民党何应钦等军政高官写信,主要意见是:不要幻想依靠美国能偏安,美国将来必然抛弃你们,艾奇逊的《白皮书》(指1949年8月5日美国发表的《美国与中国关系》白皮书。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为此给杜鲁门总统的《附信》也和白皮书一起发表——笔者注)已经证明了美国的态度。国共双方还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结束内战,实现两岸和平统一为好。蒋介石是完全知悉毛泽东的意见的,但是他却顽固拒绝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并且拒绝看何应钦交给他看的张治中先生的信,蛮横地让何把信拿回去。由于蒋介石顽固拒绝中国共产党方面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的意见,还用军事力量强化两岸对立。加上当时朝鲜战争牵制了中国的主要军事力量,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急需恢复经济,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几年时间里,台湾未能回到祖国怀抱。
1954年,在美国政府的恶意推动下,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所谓“托管”“代管”台湾的论调。对此,蒋介石竟然没有发表任何有力量的反对意见,国民党政府也没有强烈表示。在这个事关祖国统一的民族大义面前,毛泽东鲜明地表示了反对的立场。中国政府严正指出:一切想把台湾交给联合国托管,以及“中立化”台湾及制造所谓“台湾独立国”的主张,都是企图割裂中国领土奴役台湾人民,使美国侵台合法化。“这都是中国人民绝对不允许的。”鉴于国际上出现这种分裂中国的倾向,也考虑到蒋介石的暧昧态度,同时,此时朝鲜战争基本结束,当年9月3日,毛泽东决定炮击金门(指第一次炮击金门——笔者注)。
◆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炮击金门。
解放军的炮火摧毁了金门国民党很多防御工事,大量杀伤国民党军队有生力量。蒋介石有点儿害怕了,他再次向美国求救。这年的年底,国民党方面与美国方面多次秘密商谈后,决定与美国签订一个军事合作防守台湾的条约。中国政府得知这一消息后,通过第三国向美国政府表示了强烈反对意见。但是美国政府却置之不理,在1954年12月2日与蒋介石集团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这个条约基本精神是反共的,此条约规定:“不仅在武力军事上协防台湾,亦反对共产主义渗透台湾。”按此条约,当解放军武力进攻台湾时,美国可以派军队帮助国民党军队“防守”台湾,这样,就把台湾和澎湖列岛置于美国的“保护伞”下。蒋介石这样做,实际上是再次公然引入外国军事力量干涉中国内政,是地地道道的卖国自保行径。对此,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决定予以强烈谴责。12月5日,中国政府总理周恩来在同缅甸总理吴努会谈时谈到美蒋“共同防御条约”说:这个条约实际上是美国为了侵占台湾和澎湖列岛而搞的。周恩来坚定地表示:“我们反对战争,但不会被吓倒,我们热爱和平,但不拿主权去乞求和平。”12月8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声明指出:所谓“共同防御条约”根本是非法的,无效的。中国人民一定要解放台湾,完成自己祖国完全统一。为了粉碎分裂祖国的图谋,毛泽东决定以武力解放一部分被国民党盘踞的福建沿海岛屿。1955年一二月间,解放军发起渡海战役,解放了一江山岛和大陈岛,展示出解放军能够发起大规模渡海战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用这个实际行动,表达了中国政府决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方式分裂祖国的决心。
但是,毛泽东考虑到:台湾两岸分离的原因在于国共两党的政治对立和军事对抗,为了维护台湾海峡两岸人民根本利益,一直寄希望于在中国人内部采取和平方式统一祖国。毛泽东决定从两个方面开展和平统一祖国的工作。一方面,中国政府主动提出与美国政府谈判。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声明,表示中国政府愿意同美国政府谈判和缓远东局势问题。周恩来的这一声明得到了美方响应。从1955年8月起,中美在日内瓦和华沙轮流、分次开始大使级会谈,谈的主要就是台湾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各种渠道向台湾方面提出和谈倡议。倡议的主旨是:如美军撤台,我们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如果蒋介石接受,欢迎蒋介石派代表来北京谈判,并且提出了和平解放台湾的设想。当时毛泽东提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设想的主要内容是:争取逃台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返回祖国大陆与共产党合作;争取同国民党谈判和平解决台湾的问题;争取蒋介石与共产党再次合作以解决台湾问题;对于包括蒋介石在内的国民党上层,均可采取宽大的方针。为了把这些方针传到蒋介石那里,中国政府还采取借同外国领导人传话的方式。1955年4月17日,周恩来在万隆请缅甸总理吴努给蒋介石传话,明确表示:“我们是可以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如蒋介石接受,我们欢迎他派代表来北京谈判,只要蒋介石同意和平解放台湾,并且派代表来北京谈判,我们相信即使蒋介石本人,中国人民也可以宽恕他。”1955年4月23日,周恩来在万隆八国代表团会议上公开表示:我们愿意和蒋介石谈。1955年5月12日,周恩来在会见印度驻联合国首席代表梅农时请他传话给蒋介石,表示中共愿意与国民党和平谈判解决祖国统一问题。
◆1956年1月,毛泽东主持最高国务会议。
到1956年,毛泽东经过考虑,把对国民党军政人员和蒋介石的政策放得更宽了。这年1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指出:古人有言,不咎既往。毛泽东专门指出:“比如台湾,那里还有一堆人,他们如果是站在爱国主义立场,如果愿意来,不管个别的也好,部分的也好,集体的也好,我们都要欢迎他们,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这年3月1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西花厅接见李济深的前卫士长马坤时,根据毛泽东多次阐述的意见,具体谈了对蒋介石更宽大的政策,说:我们是主张和谈的。既然我们说和谈,我们就不能排除任何一个人,只要他赞成和谈。周恩来还说,蒋介石还在台湾,枪也在他手里,他可以保住。主要的是使台湾归还祖国,成为祖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是一件好事。如果他做了这件事,他就可以取得中国人民的谅解和尊重,而这件事也会像你所说的那样载入历史。周恩来请马坤向蒋介石转达这些话。周恩来还真诚地说:蒋介石是我的老朋友,他认识毛泽东,也认识我。我们同他合作过两次。我们从来没有把和谈的门关死。任何和谈的机会,我们都欢迎。1956年6月28日,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进一步公开阐述我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周恩来谈到和平统一祖国具体办法是,两岸人员现在就可以省亲会友,来去自由;中共方面对国民党人员既往不咎,为和平统一作出贡献的还要给予奖励;实行国共第三次合作;和平解放台湾;台湾回归祖国后,蒋介石可以在台湾保留他的军队,台湾也归蒋介石管。毛泽东也亲自在不同场合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56年7月29日,毛泽东签批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平解放台湾的指示》中指出:目前对和平解放台湾的工作必须改变方式,才能适应当前新的情况和政策。对外宣传应该采取强调“同”而不去强调“异”的方针,强调“爱国一家”。毛泽东又在原有构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怎么样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具体构想,主要是:以和平方式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回归祖国的台湾还可以照旧实行三民主义,可以同大陆通商,祖国统一后,国共两党互不破坏。包括蒋介石、蒋经国在内的国民党人士可以担任一些国家领导职务,蒋经国等安排在人大或政协,蒋介石可在中央安排。台湾还是他们管。可见,当年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构想,对蒋介石是十分宽大的,也是可行的。
◆1956年6月,周恩来在全国人大一届三次会议上发言。
毛泽东为了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还于1956年春请章士钊到香港,给蒋介石带去一封信,信中提出了上述建议,并且告诉蒋介石:“奉化之墓依然,溪口之花草无恙。”章士钊到香港后通过关系把中共上述意思传达给了蒋介石。但是蒋介石仍然十分猜忌,对于中共的意见并无响应的诚意,只是在1957年会见国民党派往香港负责文宣工作的许孝炎时说了这样的话:“基于‘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原则,针对中共发动的和平统一攻势,决定派人到北京一行,实际了解一下中共的真实意图。至于人选,不拟自台湾派出,而在海外选择。”蒋介石的意思非常明显,就是派人去试探一下,摸摸底,看看中共所表示的意思是不是真的。国民党高层商量后,决定派立法委员的宋宜山到北京探明情况。这是有原因的:宋宜山是宋希濂的哥哥,他以探视关押于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的弟弟为由,于1957年4月抵达北京。宋宜山到北京的第三天,周恩来便接见并宴请他,当面向宋宜山谈了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案。接下来,李维汉在会见宋宜山时再次表达了中共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和具体政策。宋宜山摸到了中共的实底,到功德林看望了弟弟宋希濂后又在北京参观访问了几天,于5月顺利返回香港,向许孝炎作了汇报。许孝炎让他将北京之行的情况写成文字报告,宋宜山在报告中写了与周恩来、李维汉会晤的情形,中共方面的明确意见,还讲了他看到的中共善待国民党战犯和北京建设情况。但蒋介石看了这个报告,极不高兴,把许孝炎叫来说:今后宋宜山不必再回台湾了!蒋介石竟然排斥了自己同意派出的摸底人员,可见蒋介石没有任何响应中共和平统一祖国方针的意思。
毛泽东为了和平实现祖国统一,对于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表达了满满的诚意,而且提出的政策和方案,也给了蒋介石足够的面子,使他完全能够下台阶。但是,毛泽东的这些诚意,却遭到了蒋介石的顽固拒绝,他一如既往,对大陆采取军事对抗态度,还不时派飞机轰炸大陆沿海城市,派小股军队窜犯大陆。对此,解放军和沿海地区民兵予以回击,使蒋介石的所有手段都落空了。由于蒋介石对毛泽东和平统一祖国采取对抗政策,致使台湾问题长期不能解决。
1958年毛泽东展开胸怀而蒋介石却关上大门
1958年,中国统一面临严峻挑战。这个挑战来自美国。蒋介石逃台后,美国清楚,让蒋介石再占领大陆已经不可能了,因此,美国从其全球战略和自身利益考虑,只想把台湾作为在亚洲防止共产主义的一个主要环节,让台湾成为美国在太平洋“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而为达此目的,对美国最有利的,是使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因此美国加紧了搞“两个中国”的活动。美国政客们在提出“台湾地位未定”之后又提出“台湾居民不是汉族”,在台湾应“实行公民投票实现台湾自治”。
对于美国的打算,蒋介石心知肚明,但由于他主要依靠美国,因此只是表示了不接受,却没有发出强烈谴责的声音。与蒋介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对美国的阴谋予以强烈谴责。1958年2月10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发表讲话,严厉批驳了“台湾居民不是汉族”和“台湾自治”的谬论。为了打击“台独”势力,也给蒋介石以警告,毛泽东以伟大革命家的气魄,在美国威胁使用核武器的情况下,于1958年毅然决定大规模炮击金门。炮击金门不仅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气焰,更重要的是把台湾问题保持在一个国家内部问题范围之内。毛泽东在炮击金门的同时,仍然全力争取和平统一祖国。他在亲笔所写的《告台湾同胞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中所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我们建议举行谈判,“实行和平解决”。对付美国人的分裂中国阴谋,维护祖国统一,“是民族大义,必须把中美界限分得清清楚楚。”
◆由毛泽东起草,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告台湾同胞书》。
毛泽东为了争取蒋介石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与共产党合作,又放宽了对蒋政策,并通过一直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的曹聚仁先生,向蒋介石传达中共方面确定的在保护蒋介石等利益和保持台湾由蒋介石管的前提下和平统一祖国的意见。蒋介石得知了中共方面的意见,他在1958年的日记中还专门写到此事,但他在日记中表现出的,是对抗态度。他把曹聚仁称为“曹谍”“曹奸”,认为中共方面的意见“可笑之至”!实际上,蒋介石拒绝了毛泽东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方案。
但是,毛泽东没有放弃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的设想,一直在做与国民党方面沟通的努力。
1958年10月13日,毛泽东接见曹聚仁,参加接见的,有周恩来,以及李济深、程潜、章士钊等人。接见中,毛泽东对曹聚仁和在场的原国民党高官和民主人士公开谈了中共方面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还表示:只要蒋介石不与美国搞到一起,台湾就归蒋介石管;台湾人还可以照他们自己的方式生活,“水里的鱼都有地区性”;美国不要蒋介石时,他可以回大陆,回来就是大贡献;蒋介石可以继续当“总统”,我们都是“拥蒋派”;台湾与大陆“枝连起来,根还是你们的”,蒋介石还可以搞他们那一套;国民党回来,大陆对他们“一不要整风,二不要反右”。曹聚仁把毛泽东和他谈话的情况和毛泽东代表中共中央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方案,通过香港渠道转达给了蒋介石,但蒋介石对此仍然置之不理,采取拒绝态度。
◆曹聚仁获邀到北京期间,与邵力子(左)合影。
1959年12月14日,周恩来接见杜聿明、王耀武、曾扩情、郑庭笈、宋希濂等人时,根据毛泽东再次放宽了的对蒋介石的政策提出:你们要利用自己的影响,做台湾方面的工作,争取和平统一。之后,杜聿明等人均通过各种渠道致信台湾国民党军政要员,说明大陆对台政策,希望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祖国统一。蒋介石得知这些信件内容后,除了大骂杜聿明等人外,仍然没有接受毛泽东的意见。
1960年,美国采取了一系列分裂中国的动作。一是在台湾内部扶持更亲美的人,试图取代蒋介石。二是提出以台湾与大陆脱离关系作为给台湾以军事援助的前提,试图分裂中国。三是增加与中国大陆的接触,寻找与中国政府达成新的折衷方案。美国这一系列动作,引发了美国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的矛盾。毛泽东敏锐地看到了这一点,觉得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再争取一下蒋介石。1960年5月22日,毛泽东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研究对台工作问题。此次会议根据新的情况确定的解决台湾问题总方针是:台湾宁可放在蒋氏父子手里也不能落在美国人手中。对蒋介石我们可以等待,解放台湾的任务不一定要我们这一代完成,可以留交下一代去做。在这一总方针之下,周恩来概括提出了更为宽松的对台政策新的四点具体意见: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悉委于蒋(介石);2.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4.互约不派特务,不作破坏对方团结之事。这四点意见通过曹聚仁致蒋经国的信传达给蒋介石后,仍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积极响应。
1963年初,毛泽东仍然寄希望争取蒋介石,决定由周恩来出面请张治中、傅作义致信陈诚,转达中共和平统一祖国的意见。周恩来在请张、傅二人写信时,把毛泽东关于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统一的意见,具体归纳成“一纲四目”。“一纲”就是:只要台湾回归祖国,其他一切问题悉尊重蒋介石与陈诚的意见妥善处理。“四目”是:1.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由蒋介石与陈诚全权处理;2.台湾所有军政及建设费用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3.台湾之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尊重总裁与兄(指陈诚)意见协商决定然后进行;4.双方互约不派人进行破坏对方团结之事。为表达诚意,周恩来还郑重表示:这些意见不是我个人的,是中央政府的。周恩来还请人转告陈诚:过去送去的信件虽然是一些朋友个人写的,但表达的是中央政府的意见,即使以后我个人不在政府里担任总理了,这些意见也不会变。但是,蒋介石在详细得知中共方面这些意见后,仍然没有任何积极反应,相反,他继续在军事上采取与大陆对抗的政策。
1965年,毛泽东再次重申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仍然请在国共两方面都能说上话的曹聚仁先生与蒋介石方面联系。中共中央还专门给蒋介石写了信函,以表示郑重并表达诚意。此信经过毛泽东批准后,毛泽东还专门在信中附上一首亲笔写给蒋介石的《临江仙》的词,词中有“明月依然在,何时彩云归”两句,表达了毛泽东为祖国统一大业的宽广胸怀和争取蒋介石在此问题上合作的一片热忱之心。这年的7月20日,曹聚仁费心周折,到达台湾,在日月潭见到了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出示了中共中央的信函和毛泽东的亲笔词。蒋介石在日月潭与曹聚仁进行了会谈。会谈达成了六项初步协议,大体内容是:一、蒋介石率旧部回大陆,蒋仍任国民党总裁,庐山作为蒋的居住区。二、蒋经国任台湾省长,除军事、外交权归中央外,台湾其他事务都由蒋经国管。三、台湾不得再接受美国的军事援助。四、国民党海军和空军归中央指挥;国民党陆军编为四个师,仍归国民党指挥。五、金门与厦门合并为一个自由市,市长由国民党提名,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六、国民党在台湾的现任一切官员官阶和待遇不变,台湾人民生活水平只可提高不能降低。这六条已经议妥,写成文字,但第二天蒋介石即借故不在这个协议上面签字了,这六条协议也就泡汤了。
但是毛泽东仍然致力于争取蒋介石同意和平统一祖国。这种努力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初。但蒋介石也一直采取拒绝和对抗的态度。1971年9月2日,蒋介石在他的日记中写道:曹匪所来情报是半真半假的。中共方面是想骗取联合国席次,所谓美国撤军与和平解放台湾等谎言,皆是常谈,其用意要骗我私自和谈而已。
由于蒋介石长期顽固拒绝毛泽东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以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真诚意见和宽大方案,致使海峡两岸长期隔绝、对峙长达几十年,这实际上为后来“台独”势力在台湾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从这一点看,蒋介石在实现祖国统一问题上,事实上起了负面作用。而毛泽东在这个问题上所展现的博大胸怀则令人敬佩。毛泽东的努力,虽然因蒋介石的阻挠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但他的这种努力本身,将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侵权必究
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