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室腹部保养怎么样?按摩室腹部保养怎么样做
最近发生两件事,一是通用电气中国区公关总监姐夫李在微博上说:“看到一些嚣张的网友晒读书,有人一天一本,心生嫉妒,想拉些人一起发誓,每周读至少两本书,不必细读,得一真经,两个共鸣,晒出来为自己,为众人,我自己这礼拜先开始。”
二是小编的一位好友在朋友圈晒照片,一共两张,一张是一堆烤串,另一张是三本书:《冰鉴》、《传习录》、《图解麻衣神相》。
小编是读过一些书的,对于读书一道,自己有些小体会,本不当在大家面前班门弄斧,然而,接连发生这两件事情之后,还是觉得应该把自己这些经验分享一下,看看是否能使大家有一些收获。
先从这两件事开始说。第一件的一天一本书,每周至少两本书,姐夫李认为虚荣永远是学习的动力,也提出了要注意多数的书不值得花很多时间通读,应该迅速抓取对自己有启发的内容。第一眼看上去,好像是很有道理。
小编去年读了50多本书,不乏逼格很高的书,如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等等。但今年开头小编就保证自己今年读书不能超过20本。
为何?因为时至今日,你要让小编说说看去年那些书都讲了些什么,部分可以给你讲一些,多数只能回答你:“具体内容记不得了,反正就是很好看,那本书值得看一看”之类的话。这些书在你面前还是全新的一本书,等于没读,只不过再去看的时候会记起来,哦,这书我有些印象,而已。
开出来的书单让人有种虚假的成就感,很了不起,这恰恰是最要不得的地方。读书如修身,是完完全全自己的事情,要有所得必须慎独,读书作伪其害无穷。所谓“勿忘勿助”,不可以须臾忘记学习,但拔苗助长一样有毛病,小编不相信一天一本或一周两本真能得其意,这样读书的结果八个字而已:只长谈资,不长见识。
第二件,主要是《冰鉴》,这书一般被很多人冠名曾国藩,畅销的很。曾国藩的历史评价很高,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一般公认的只有三人,孔子,王守仁,曾国藩(还有一说是两个半,因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有损于德,只能算半个)。问题来了,曾国藩儒门正宗,君子之道的典型代表人物怎么会写一本《冰鉴》这样有“以貌取人”嫌疑的书?事关朋友,小编就特别考证了下,早有人考证过此书系市场营销的托名伪作。
小编对大家选择什么书来读毫无意见,但对于挂羊头卖狗肉的勾当则毫无好感。
读书先立志
大凡读书,中国古代大牛们意见都比较统一,朱熹的名声在大众中不太好,但这完全不妨碍他论读书很精要:熟读精思、存疑求真。最终效果大约一句话:读得那本书简直就是自己写的一样。
但朱熹首先认为“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著力处。”而王守仁的《教条示龙场诸生》中则提出了为学四原则:一曰立志,二曰勤学,三曰改过,四曰责善。立志也是首要原则。
立志是古代大牛们认为的第一要务: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读书为学更是首当其冲。
立志不只是一种态度,而同样关乎实践,知而不行,只是不知。关于细节方面的东西,小编认为其实细究的意义不大,最多可以提供一些参考,比如学习英语可以上新东方,但学赖世雄、甚至学李阳也未尝不可,等到了一定高度,自然会发现一些谬误而自我纠正,因为最终的目的是把英语学好。
同样的教学方法,有些人学一年就很好,有些人需要学三年,有些人需学三十年,这不过是天资不同而已,最终的结果是一样的。但志不立,就没有好的结果。
读书与功利
不能否认的是,一般大家读书都是出于某种目的,或为了在考试中获得更好的分数,或为了在职场上专业技能更强以期升职加薪出任总经理担任CEO迎娶白富美,最不济也要给自己乏善可成的大脑来一剂鸡汤获得心灵的升华。
然而小编认为,读书和功利之间直接联系甚小,没法拿读完这本书就能如何,50本书=2000元薪水这样的公式来衡量的。
我们常可以看到,很多成绩很好的高材生进入社会在功利上并不成功。工作上的人体会应该更加深刻一些,读了很多相关专业的书,比如金融行业的高端证书CFA等等,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是否真的很明显?读了那么多巴菲特彼得林奇是否就成股神了?我相信会有借鉴,但更多还是实际做事做出来的成绩。
同样对于读书本身而言也不能好名,贵精不贵多。随便找个图书馆,那些书真能读的完么?即便读完了,给自己带来的见识和好处真的和书一样多么?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如何解决这个心理问题?小编的意见是:只问耕耘,不问收获。耕耘的好,还怕没收获?只不过不要怀着功利心去读书罢了。
关于读书的方法论,朱熹的方法是目前我认为最有借鉴意义的,一些大要如下:
1, 读书是一项艰苦的工作,需要点点滴滴地不断积累,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定要长计划短安排;
2, 按照所学内容的难易等来确定学习的进程和顺序,循序渐进;
3, 不预设立场,认真体会书中原意。不被杂念所扰,一心一意,读书要严肃认真;
4, 反复思索玩味,寻求文义,需存疑,疑越大长进越快。
此外,美国人写过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也很不错,很多内容殊途同归,尤其是不设立场这一点。
最后,用一段阳明公的话来结尾: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而习以成性也几千年矣。相矜以知,相轧以势,相争以利,相高以技能,相取以声誉。其出而仕也,理钱谷者则欲兼夫兵刑,典礼乐者又欲与于铨轴,处郡县则思藩臬之高,居台谏则望宰执之要。故不能其事,则不得以兼其官;不通其说,则不可以要其誉。记诵之广,适以长其傲也;知识之多,适以行其恶也;闻见之博,适以肆其辨也;辞章之富,适以饰其伪也。是以皋、夔、稷、契所不能兼之事,而今之初学小生皆欲通其说,究其术。其称名僭号,未尝不曰“吾欲以共成天下之务”,而其诚心实意之所在,以为不如是则无以济其私而满其欲也。
于今日观之,功利心之盛行千古如一,言短情长,或词不达意,何去何从,君自勉之。
王门后学東海白衣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