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到底是不是坑人,自媒体有哪些不能碰的?自媒体的坑有哪些? 硬核推荐
流行“国学热”,跟我们逐渐陌生于传统文化有较大关系。
不说今天通读过四书五经的人读书人日见稀少,还能读懂四书五经的读者也确实不多了。源植本土的传统文化居然成了“别人家”的学问,今人打量、观摩,也往往出于好奇,令人奇怪。
对古人而言,这是不可想象的。不说古代童生在8岁左右已经通习了四书五经,出口成诵,下笔成章;就是耕种人家的平民,人无分老幼,传统的礼仪规矩也全部化入每天衣食住行,从文化理性已经变作文化本能,无需额外学习。
左宗棠读过的启蒙教材
儒学五经之首,当属《易经》。《易经》相当于今天的数学加哲学,其基本的功能,可以推算,运用数理逻辑跟哲学原理,对宇宙内一切进行推演。因为人天性对自身的前途、命运好奇,所以,古人借助《易经》推算命运,自然而然。
清朝以儒学立国,清朝人幼习四书五经,时人对看相、算命,颇为热衷。曾国藩传世有“麻衣相法”,左宗棠则喜好《易经》推算。
看相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因为“相由心生”,人四十岁后相貌是由自己决定的。但“面相断人”毕竟有玄虚成分,智慧高明者一般不用,他们用《易经》推算。
左宗棠在咸丰十年(1859)卷身“樊燮案件”期间,曾用《易经》的“泰卦”与“否卦”的矛盾对立与矛盾转化原理,推算过案件的趋势与结果,结局如愿。
作为晚清自习舆地、农学的“民间科学家”,左宗棠相信 “命运”吗?
王家壁在《狄云行馆偶刊》中记载一则“同禄命小记”的小故事,侧面回答了这一疑问:
湘阴吴伟才,左恪靖伯三姑母次子也,与恪靖伯同以嘉庆十七年十月初七日寅时生。所居相距八里许,两家报喜者相遇于途中玉石桥。其八字则壬申辛亥丙午庚寅也。少有奇童之目,与恪靖同。至道光壬辰,恪靖伯与兄景乔(宗植)中书君同举于乡,而伟才改业屠。
恪靖伯督浙闽时,伟才尝一至闽。恪靖伯勋业烂然,所杀贼以千万计,而伟才禄命中之杀刃,仅用之于屠豕,何也?昔与文潞公同命者,仅得与同席而食者数十日,与此事皆可解而不可解。大小戊子,雌雄甲辰,又何足云也。
伟才好大言,尝曰:“太公隐于屠沽,何独余也。”今尚健在,虽不在屠肆,而亲旧岁时用牲,或召之,辄欣然鼓刃而往。
同治八年十月十四日,恪靖伯言于甘肃泾州瓦云驿营次,时南北路官军皆连获大捷,甘境行肃清矣。
左宗棠三姑妈的二儿子吴伟才与左宗棠同年同月同日同时生,两家连地方都相近,不过八里路,而且幼年资质也接近。按说,两人的命相是一样的。但左宗棠中年发迹,拜相封侯,一代重臣,吴伟才后来却成了在乡下杀猪叫卖的屠夫,两人命运判若云泥,结局形同天壤。
王家壁为了证实这则故事真实可信,称故事是左宗棠在甘肃泾州瓦云驿营次亲口对将领们说的。虽是野史,空穴来风,薛福成的《庸庵笔记》、李佳继昌的《行素斋杂记》,均有相同记载,不属孤家瞎编。
陕甘总督时期的左宗棠
野史真伪如何,暂时不去管它,人生存在“命运”,则是一定的,东西方文化都持此说。
只是,东西方文化对“命运的”态度有所不同。
西方人相信“命定”。俄狄浦斯生下来被断定将“弑父娶母”,生下来被父亲抛弃,但成年后,一次流浪路上,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死父亲迎娶了母亲。
传统中国人信命,但不相信“命定”。他们相信,通过个人努力,可以改变命运。《易经》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的就是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作用;孔子称“尽人事,听天命”,相信通过个人努力可以实现最好的命运:天命。
到底什么是“命运”呢?
简单地说, “命”指一个人的天赋资质,“运”指一个人生平的机会。
古人认为,“性格即命运”。性格是一个人固定的天赋资质。人的天赋资质,特性不外金木水火土五种。任何一种天赋资质,都有它本身的特性,能够成就自我。
金可以用作镇伐,木可以用来支撑,水可以用作滋润,火可以用来温暖,土可以用来生养。
即是说,任何一种性格特性的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的方面,有最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自己职业的擅长处,选择可以成就事业;同样地,任何一种性格特性的人,都有自己天生的局限处,在自己局限的地方,有如母鸡爬树、猴子生蛋。
如果野史是确实的,左宗棠与吴伟才同命运而不同人生轨迹、结局,恰好说明,天赋资质不是决定命运的根本原因,个人努力与恰当选择才是。
好命的人,无非是人选择用对了自己特性的职业,同时通过个人努力将职业冲到极限高度;歹命的人,无一例外是天赋资质与职业不合,个人又耽于懒惰,荒疏于努力。
今人不懂传统,不明其理,声称继承传统,往往邯郸学步、买椟还珠。今天中国的互联网算命产业据说已高达2000亿,信众之多,令人咋舌。其实,不能明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道理,不能运用其思维解决生活困顿,网络算命本质上是借助高科技传播迷信。
聪明的读者从故事里可以看出,吴伟才“屠沽为生”的命运不是天定,其实是他自己的选择,左宗棠“拜相封侯”的命运也始终掌握在自己手里,不是依靠天降奇福。今天的读者,大概也不会真有糊涂到将自己一生命运交给“网络算命先生”的傻白甜。
作为完好继承并践行传统文化的一代大家,读懂左宗棠的一生选择与毕生行迹,读者会更加关注自我“性命”。“性命”便是生性材质、天赋资质。听今人在网络上替自己掐指一算,不如努力弄懂传统文化中的道理,反求诸己,认清自我,让人生每一步选择都恰当、合适。
文:徐志频
图片来自摄图网及《左宗棠:家书抵万金》
相关阅读:
《左宗棠:家书抵万金》
从跨越32载的160封家书,揭开晚清一代名臣修齐治平心路历程,著名作家唐浩明亲笔作序,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东梁教授推荐,左宗棠嫡长玄孙提供大量珍贵图片
了解更多,点击阅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