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减肥增肌?如何防止减肥增肌的方法
五行配五德,为什么五德之义配于五行之金?
五德曰仁、义、礼、智、信。五德配五行,其中仁配木,礼配火,信配土,义配金,智配水,这反映了五德的本质属性以及五德应用的适时性。
《易?文言传》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易》以元、亨、利、贞来概括四时之德,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初生,天道曰“元”,人道“体仁”;夏天阳气充足,万物旺盛,天道曰“亨”,人道“合礼”;秋天阳气衰退,万物敛收,天道曰“利”,人道“和义”;冬天阳气密闭,万物归藏,天道曰“贞”,人道“干事”。足以干事者,“智”也,故善贞者智。天有元亨利贞,人有仁义礼智。故五行之木在春,五德配仁;五行之火在夏,五德配礼;五行之金在秋,五德配义;五行之水在冬,五德配智;而五行之土在四季之中,此时万物致役,养育后代,亲子有信,故五德配信。本文重点说一下为什么五德之义配于五行之金。秋天丰收,五行属金,故“利”。利者,以刀收禾也,有肃杀之气。秋气肃杀,天之道也;秋物毕成,天之赐也。天予弗取,反受其咎;天予则取,义无咎也,故孔子释曰:“利,义之和也”。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五行之金配五德之义,天人之道合一也。天下有利,天予则取,然取之以道者,义也;取之无道者,失义也。孔子就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小人眼中只有利,并不讲取利之道。故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从文字学角度讲,何为义?义的繁体字为“義”,《说文解字》曰:“(義),己之威仪也。从我、羊。”一个人如何才能有威仪,受人尊崇?明白了这个问题,也就懂了“義”的意义。“義”字从羊从我,“我”的甲骨文为长柄锯斧形,本是一种杀伐兵器,多用于仪仗。执仪仗者虽为常人却有威仪,为常人所尊崇,故常人喜欢以“我”自称,遂渐演变为大众之第一人称。《易?中孚卦》中有“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之语。《易?蒙卦》中有“童蒙求我,非我求童蒙”之语。“我”一方面是指第一人称,另一方面又代表威仪,象征杀伐。“羊”在这里当为善之省,“善”的本义是指先天之本性,特指良好的本性。仅有威仪还不能称之为“義”,出于良好的本性,为弘扬正道而杀伐,这才是“義”。简明而言,“義”就是替天行道,惩恶扬善。
“義”中有杀伐之气,故五行属金。就天道而言,五行之金在秋天,秋气肃杀,草木凋零,天下敛收。就人道而言,仁者惜生,义者忘死。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见义勇为,舍生取义,自古就是侠义行为。古代有死刑犯者,春天不杀,一般都是秋后问斩,以应秋天肃杀之气,以表替天行道、伸张正义之德。古代祭祀,春祀“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以应春气好生之仁,称为禴祭;秋祀则“乃命宰祝,循行牺牲”,而且天子、诸侯祭祀“用大牲吉”,以应秋气肃杀之义。《礼记?月令》云:“(孟春之月),禁止伐木,毋覆巢,毋杀孩虫、胎夭飞鸟,毋麛毋卵,毋聚大众,毋置城郭,掩骼埋胔。”这里面充满的是仁德。《礼记?月令》又云:“(仲秋之月),乃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枉桡不当,反受其殃。”这里面充满的则是义。斩杀不一定是义,“斩杀必当,毋或枉桡”才是义。
很多人对“义”有误解,认为“义”就是为朋友两肋插刀,勇于为朋友牺牲自己,并把“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视为义的最高典范。其实这种认识是很肤浅的,那种不具备正当性而拉帮结派的行为,不过是一种江湖义气,而不是君子之义气,君子之义首先是指做正当的事。《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之所以被奉为义的典范,是因为刘、关、张三兄弟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复兴汉室,结束天下纷争。这是正当的事业,所以三兄弟的结盟才被称为结义。如果不是以这个正当的事业为基础,桃园之事的格局就会大大降低,充其量不过是江湖上普通的一次拉帮结派行为而已。“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本身不是义,而是结盟时一种毫无约束力的表白,而且充满了江湖气。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的杏黄大旗树得很有水平,显示了他们的事业是正义的。宋江做了寨主后,把“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这就使“替天行道”的意义也发生了变化。“聚义厅”表示众好汉是为了反对腐朽朝庭而聚在了一起,以反对朝庭为义;而“忠义堂”则表示众好汉以最终归顺朝庭为义了,受朝庭招安成了他们的终极追求,这就使“替天行道”的旗帜基本失去了意义。「链接」
电视剧《雍正王朝》里有一个片段,故事情节是这样的:康熙带领众阿哥秋狝,令众阿哥进行射猎竞赛,并以本属太子的一柄玉如意作为奖赏,射猎完毕计数,十三阿哥射杀猎物最多,八阿哥所获猎物虽没有十三阿哥多,但八阿哥所获猎物全部是生擒的,而没有射杀一只。当康熙问大家玉如意该赏给谁时,蒙古王公说该赏给八阿哥,理由是天有好生之德,八阿哥获得猎物又不忍杀生,这片仁慈之心,实非其它阿哥所能企及。这时年幼的弘历突然站出来反对蒙古王公的这种说法。弘历是四阿哥的儿子,康熙的孙子,也就是后来的乾隆帝。小弘历反对道:“王公说不忍杀生就是慈悲心怀,那么皇爷爷一生射杀那么多猎物,难道就没有慈悲心怀了吗?”
康熙鼓励弘历说下去,并问道:皇爷爷射杀那么多猎物是对是错呢?于是小弘历说了一段很有哲理的话,他说:“对!因为天生万物本来就是供人取用的。我大清的祖先们以狩猎为生,就像中原的汉人以耕田为生一样,都是上天教给我们的谋生之道。”又说皇爷爷现在虽不再以狩猎为生,但举行狩猎活动是不忘本,如果皇爷爷没有射杀这么多野兽的本领,就不能平三藩、收台湾、剿灭蒙古叛乱,并顺势奉承皇爷爷是大清第一巴图鲁!
小弘历的这番话深深赢得了康熙的心,使其爱孙及父,为其父的上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这里不论政治只论哲理,小弘历的一番话不仅阐明了仁和义的关系,而且完美诠释了“义”的精髓。人固然要有仁爱之心,但也要分时看场合。天生万物本来就是供人所取用的,天予弗取反受其咎。我们不能因为讲仁爱就舍弃本来的谋生之道而把自己饿死。天予万物,取之有道可矣,这就是“义”的精髓。秋物毕成,天予人取,该收则收,该获则获,义也。秋天五行属金,故以五德之义对应五行之金。儒家主张适时,讲究五德的适时而平衡,反对失时而偏颇。金克木,义克仁,在大义面前,小仁小爱真算不了什么,要靠边站。秋物不取,冬天饿死,为求仁德,饿死自己,不智也。同理,伯夷叔齐不知天命,舍大义而求小仁,为求仁德之虚名,反对武王伐纣,后又耻食周粟,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上。伯夷叔齐仅获得仁爱的虚名,实际上是不智的,更谈不上有义。孔子对二人的评价是“求仁得仁,又何怨?”说直白点,就是为求得一己虚名而饿死自己,那是他们自愿自找的,如今这虚名已经得到了,那么还能有什么怨恨呢?
土生金,信生义,故义是信的最高境界。义强调正当性,孔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后来孟子说得更明白:“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信是要讲,但要强调正当性,不顾言行的正当性而一味强调要守信,这是小人的作派。金生水,义生智,故义的最高境界是智。智强调妥协和变通,知进退,明得失,顾存亡,以维护和巩固自己现有的地位和利益。有扈氏为维护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禅让制,激烈反对夏启实行王权世袭制,结果被夏启以“威侮五行,怠弃三正”的罪行剿灭。《淮南子》说:“有扈氏为义而亡,知义而不知宜也。”有扈氏被剿灭的原因,就是只知墨守旧“义”,而不能顺应时“宜”。知存而不知亡,知进而不知退,阻挡不了历史的进程却又不知妥协,实不智也。五行在行,五德随之而变,义之时大矣哉!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