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失眠?如何才能在3天变抑郁

访客

“三年时间不到,我亲自调教的两个儿子,全部在前线为国牺牲了,虽然我心里很难过,很想念儿子们,可是作为一名党员,我对自己的选择是无怨无悔的,看到现在人民生活的这么幸福,我觉得我两个儿子的血没有白流,我觉得他们牺牲的值得...

....

这段话出自

“英雄妈妈”王昌群

之口,说这些话时,王昌群的两个儿子已经牺牲四十多年了,但只要提到

“儿子

”二字,王昌群依然会哽咽落泪。

作为“双烈士”的母亲,王昌群经常会来到儿子的墓地,抚摸着冰冷的墓碑说:“儿子啊,妈妈来看你们了,你们听到了吗?”

人生间最悲痛之事,莫过于白发人送黑发人,何况是三年时间痛失两个儿子,这对于王昌群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但其实,除了两个牺牲的儿子外,王昌群一家,曾先后有六人奔赴战场,堪称满门忠烈,包括王昌群自己,也是一名军人。

1:走进部队,参加革命

王昌群是重庆秀山人,出生于1934年,虽然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但王昌群过得还算安稳,还得到了上学读书的机会。

1949年12月,新中国成立的消息传遍神州大地,不过此时祖国的大西南还没有沉底解放。于是,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挺进大西南。

这年,15岁的王昌群,正在县城中学的一名初中生,日子过的无忧无虑,对未来也没有过多思索。

这天,人民解放军来到了王昌群读书的学校,宣传政策并招学员,看着穿着军装,身材笔直的解放军,王昌群和同学们都无比兴奋。

因为对革命有着无限的憧憬,王昌群在没有和父母商量的情况下就报了名。

王昌群之所以如此积极,是因为她亲眼看到了家乡务农的姑娘们过着这样苦难的日子,因为听说解放军是为人民谋谋幸福的,所以她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其中,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1950年,王昌群服从组织安排,来到西南军区陆海红通讯学校,学习无线电报务专业。出身农民家庭的王昌群,到了学校后非常的刻苦,半年后就获得了提前毕业的机会。

毕业后的王昌群,正式走上工作岗位,

被分派到了刚组建不久的西南军区空军司令部气象处从事报务工作,从此后她与电码为伴。

虽然王昌群未曾去过前线,但她所在的岗位却以暗藏刀光剑影。自从踏上工作岗位那天起,王昌群就是勤奋且刻苦的,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差错,也因为她很快就成为了连队里的业务骨干。

后来,在一次执行重要任务中,王昌群因完成的出色,荣获三等功,当拿到军功章和荣誉证书那一刻,王昌群兴奋到落泪。

在工作期间,王昌群还遇到了志同道合的革命伴侣,他就是曾经上过战场和日寇的拼杀的革命青年刘斌。

1954年,经组织批准,王昌群和刘滨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仪式。婚后第三天,夫妻二人就跟随大部队,从重庆前往云南。

此后三十多年见,王昌群和丈夫刘斌开始扎根祖国边陲建设,他们先后参加过解放西南战争,剿灭匪患斗争等等。

在语言不通,生活环境艰难的情况下,王昌群和丈夫积极响应组织上的号召,扎根边陲,为祖国边疆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国家有难,长子毅然决然奔赴前线

在昌群和刘斌奋力工作时,他们也先后迎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1959年,长子刘光出生,两年后次子刘明出生。在子女们还小的时候,刘斌就经常给他们讲抗日战争的故事。

耳濡目染之下,刘光兄弟二人也立志长大后要入伍当过兵,保家卫国,如果祖国需要,他们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

1975年,16岁的刘光响应国家号召,在高中毕业后成为了一名上山下乡的知情,在农村他一待就是三年。

1978年,刘光被分配到了昆明军区第十四军40师侦察连当兵。此时的中越边境已经烽烟四起。入伍后一年的刘光也服从组织安排走上了对越自卫还击战的战场。

来到前线后的刘光,面对敌人的炮火毫无畏惧,执行任务时他积极勇敢并立下了战功。

从战场上安全撤回的刘光,被组织上保送到了南京外国语学院侦查系深造,看着儿子如此争气,王昌群和丈夫都非常开心,他们还叮嘱儿子:“无论走到哪里,都要认真学习,听党的话。”

经过两年的学习,刘光于1981年毕业,并回到了所在部队当教员,其实他原本是不用上战场的,但当刘光得知前线要开始大军团作战时,坚决要去参加作战任务。

在给父母的信中,刘光写道:“

爸爸曾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妈妈也是15岁就参加了革命,我想,你们一定支持和理解儿子的保家卫国的。

王昌群夫妇读着儿子的心,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打仗就意味着会有流血和牺牲,而且此时刘光已经订婚,两家都开始着手准备婚礼了。

但最后他们还是选择支持儿子,刘斌说:“

前线打仗,需要这样有血性、有活力的士兵,儿子既然主动请缨去前线,就让他去吧!”

到了前线的刘光,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战斗中,带着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执行侦察任务。尽管刘光有前线战斗的经验也是一名出色的侦察兵,但危险还是发生了。

1981年12月5日,在一次执行侦察任务时,刘光为了掩护战友不幸牺牲。而在老山作战前线的58天时间里,刘光共执行侦察任务45次。

当李光牺牲的噩耗传来时,王昌群和丈夫无比悲痛,但想到儿子是为国家而牺牲的,他们疼痛的心稍感安慰。

其实,刘光不仅仅是一名出色的战士,他还是一个心怀大爱的人。王昌群和女儿在整理刘光遗物时发现,当了三年三年干部的他,存折上却只有1元钱。

原来,每次发放津贴,刘光只留下一小部分够自己生活所用,其余的他都会偷偷寄给了那些贫困士兵的家人,他这样的有爱的举动,甚至连被帮助的士兵都不知道。

刘光的家国情怀和善心,让王昌群和丈夫很欣慰,他们没有辜负国家,培养了 一位优秀的儿子。

3:弟弟接过 接力棒,也为国捐躯

刘光牺牲时,弟弟刘明还在部队当兵,他发誓要继承哥哥的遗志,并将哥哥留下的三发子弹留在身边,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忘却国恨家仇。

1983年,到了刘明复原的日子,此时老山战役已经打响,他决定放弃复员的机会,和哥哥一样走上前线。

刘明给家里写信说:“

能为祖国而战,为民族而死,我觉得无比光荣

。”

而得知李明要上前线,许多老战友都来到刘家说:“

你们已经牺牲了一个儿子,刘明完全可以正常复员,你们要是不方便说,我们可以替你们跟组织上申请。”

这个提议被刘斌果断拒绝了,他说:“当

官的儿子是儿子,农民的儿子就不是儿子了吗,我们不能这么做啊。”

于是,刘明带着一种使命感,跟着部队来到了老山前线,配合大部队一举收复老山。

期间,在攻上119高地的战斗中,刘明荣立个人二等功。1984年5月,119团转入防御作战,担任代理排长的李明,带领战士们数次打退了敌人的进攻。

原本部队建议刘明提前撤退到后方,到军官学校去学习深造的,但刘明却拒绝了,他坚持战斗到最后,和部队一起撤退。

1984年7月23日,李明和战友们再次受到了敌人的猛烈进攻,敌人的炮火将我军防御工事炸毁,刘明迅速将战士们安排到掩体下休息,自己则把半个身子露在掩体外,侦察敌人的一举一动。

在组织战士们隐蔽的时候,越军突然扔过来几枚炮弹,其中一枚炮弹击中了刘明的头部,他当场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2岁这年。

刘明牺牲时,刘光刚走三年,王昌群和丈夫心里的伤口还没有愈合,却再次受到了打击。

曾经在抗日战场上和敌人浴血奋战的刘斌,也是老泪纵横,甚至多次因情绪波动太大,而晕倒过去。

然而,就在李明牺牲后的第13天,王昌群和丈夫再次得到了一个让他们无法接受的消息,那就是女婿也要跟随部队,奔赴前线执行医疗救护任务。

这一次,王昌群投了反对票,她哭着对刘斌说:“

不能让女婿去,他是家中独子,孩子才七个月,万一有个意外,咱怎么向他的父母交代啊。”

看到妈妈哭的肝肠寸断,女儿一边落泪一边说:“

爸妈,让他去吧,两个弟弟之所以牺牲,就是因为没有得到及时的救治,让他去吧,多一个医护人员,战士们就多一线生存的机会

。”

就这样,王昌群和丈夫在痛失两子后,又将女婿送上了战场,此时距离李明牺牲仅仅过去14天,不久后女儿刘丰也加入了前线医疗队。

值得一提的是,王昌群自己也参加了支前服务队,而其丈夫刘斌则担任前线局部战场指挥员。

王昌群一家六口,先后奔赴战场,两个儿子牺牲,五人立功,一人获嘉奖,堪称满门忠烈。

4:时刻牢记使命

两个儿子的牺牲,曾让王昌群和丈夫悲痛欲绝,但他们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们深知自己身上承担的使命。

退休后,王昌群和丈夫也没有真的安享晚年,他们经常别邀请到全国各地去作报告,向年轻人讲述革命故事,力求将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除此外,王昌群一直心系国家,只要国家有需要,她都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疫情期间,退休金并不高的王昌群还捐赠了一万元,她说:“

虽然不多,但这是我的一份心意。”

每当人们提及两个烈士儿子的时候,王昌群都会说:

“他们的牺牲,让我肝肠寸断,但是无怨无悔,因为他们不仅仅是我的儿子,也是党的儿子。

在王昌群家里挂着一张全家福,但鲜有人知的是,照片上的两个儿子是合成的,他们牺牲得太早,甚至来不及照一张全家福。

王昌群时常看着两个儿子的照片发呆,如果实在太想念儿子,她就拿出他们生前的军装,用手温柔地抚摸着,没摸一次,心里都会呼唤:“

儿啊,你们在那边还好吧,妈妈想你们了.....”

王昌群堪称“英雄的母亲”,而他们家人都是英雄,他们舍弃小家,换来了国家的安定,致敬!!!

——本文完结,感谢您的阅读——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