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婚女人怎么向已婚男情人要礼物,已婚妇女接受了礼物下一步怎么做
转眼就到了2019年的年底,想必各位小伙伴们开始做年终报告了吧。话说回来各大厂商也该为2019年交出份“年终总结”了,这一年各大厂商都在暗自较劲。新的产品、新的技术层出不穷。今天就来盘点盘点2019年那些“有点东西”的山地车。上期看了XC和林道,这期我们先来看看进来大热的Enduro车型。
1、Canyon Strive
Canyon Strive在2019年迎来了自己的进化。全新的 Strive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多的变化(除了将上管接近头管处的弯折变成平直的之外),虽然外观上变化不大,但Canyon为Strive进行了优化设计以及全新技术的应用。
新Strive将只提供29er和碳纤车架的选择。Strive提供150mm后避震行程,避震拥有三段式的线性避震曲线:初段灵敏,更多的中段支持,以及末段上升率逐渐加大。
Canyon还在上代的基础上和FOX合作推出了Shapeshifter 2.0系统。使用一个气压活塞来改变后避震器在摇臂连杆上的位置,这样按下按键就能改变自行车的几何与动力学。
它提供两种骑行模式:爬坡模式,此时Strive 的行程将减小到135mm,头管和座管角度变陡1.5°,同时五通抬升。除了改变几何,抗后沉性增加10%到大约118%。
在下坡模式会减小抗后沉,这样能减轻踏板回击,让避震更加活跃。得益于Shapeshifter系统的应用,为其带来更多的爬坡效率,Strive可以拥有更加激进的几何。
2、Specialized Enduro
Specialized Enduro一直以来都是性能的代名词。许久未更新的Enduro在2019年也迎来了完全的进化升级。全新Enduro舍弃了x型的车架结构,采用了与DEMO一脉相承的设计,只不过不是单臂结构的DEMO 8设计而已。
全新的Enduro采用全新的避震结构,这套连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车架与后上叉、后下叉和S-Link连杆已经构成了一套完整的FSR系统。这部分连杆掌控了后轮的运动轨迹,除此之外的两根连接后胆的连杆则掌控了后胆的压缩曲线。这样一来,设计师就可以分别对压缩曲线和悬挂几何特征进行优化和调整。
这样的设计为Enduro带来了更加线性的压缩曲线。初段的压缩比得到减小,末端则得到增加,这样为Enduro带来更为灵敏的初段(容易被压缩),和更为硬朗的末端的支撑性。在车架几何方面,全新Enduro采用了Specialized用于Demo和新款Stumpjumper 的Style Specific Geometry几何系统。不同尺码车架之间的立管数据变化很小,可以让车手根据风格选择reach更长或更短的车架。除此之外,全新Enduro和Canyon Strive一样只提供碳纤维车架以及29er的选择。不同的是Enduro顶级与次顶级间的差别仅在S-Link连杆的材质上。
3、Giant Reign
Giant曾经一直宣称27.5er是最优的轮径,而现在Giant推出了全新的Reign。27.5er版本提供160mm和后避震行程,29er版本稍短一些提供146mm的后避震行程。Reign Advanced型号使用全碳纤车架,除了下连杆为铝合金材质。Reign依然使用Giant的Maestro避震结构,属于虚拟转点,后三角通过两根摇杆连接到避震器。
Reign 29拥有65度头管角度,和更陡的座管角度,所有尺寸都是76.8度。更缓的头管角度可以提升下坡能力,而较陡的座管角度可以获得更好的踩踏姿势。不过很迷的是Reign 29的reach值,S码为428mm,M码为455mm,然后就跳跃38mm,L号车架达到493mm,紧接着是XL号车架的515mm。卡在M码和L码之间的车手表示头有点大。
4、Cube Stereo 170
CUBE悄悄的发布了全新的Stereo 170,并在第一时间把它带到了EWS的赛场上。Stereo 170全系都由液压成型的7005铝合金制成(至少现在还没有碳纤维版本提供)。Stereo 170最有特点的便是根据使用的是气压后避震还是线圈后避震,提供不同安装位。在车架上提供多个几何设置是很常见的,但为优化不同避震特性采用两个安装位却一点也不常见。除了不同的安装位,后避震的行程长度也有所不同(线圈后避震为2
30
x 65mm,气压后避震为230
x 62.5mm),为每种冲击产生所需的悬挂特性。采用线圈震动的位置时,避震曲线曲线更加先进,可以防止其轻易触底。5、Commencal Meta 29
Commencal在山地赛场一直有着不错的成绩与口碑。29er的势头势不可挡,于是Meta 29这样一款29er的Enduro战车应运而生。
Commencal在Meta V4.2的基础上,开发了Meta 29,所以两者有非常多的共同点,坚固的铝制车架、线性的避震曲线等等。
Meta29依然采用单转点多连杆的避震结构,但其主转点向后移动并抬起了几毫米,Commencal表示这样的调整可以减少踏板回击并增加踩踏效率。几何上,Meta29变得更加顺应时代,更长的reach,更陡的坐杆角度。
Meta提供两个不同行程的版本,160mm后避震行程的标准版和1
30
mm后避震行程的TR(林道)版本。6、Trek Slash
Trek Slash是最早的几款29er Enduro战车。Slash自2016年问世以来,时至今日除了些顺应时代的小改进外并没有经历大改。
Trek通过与Penske Racing合作开发的Thru-Shaft后避震对Slash进行了升级。在压缩过程中,活塞杆通过冲击向下移动。提升避震系统整体的灵敏性,同时显著减少系统中的摩擦力。
Slash采用了Knock Block技术,这是套集成在车架上的系统,Trek在两年前引入,这个系统能防止车把过度旋转撞击到车架。对了,整车配备的Bontrager Line座管也已经过重新设计,现在可以提供150毫米的行程。
7、YETI SB150
YETI SB150 29er 仍然使用Switch Infinity避震系统,事实上SB150得到了诸多的改进。YETI SB150的几何更加激进,头管角度变得更缓,一如既往的陡峭的立管角度。
车架避震连杆的外形重新设计,让车架前三角拥有更多空间,最终能够容纳一个标准的水壶。
避震的避震曲线也重新修正,变得更渐进,这样能提升和最新空气避震器的兼容性,许多避震器通过增加气室容积来提升小震动的顺从性。
(Switch Infinity系统,是YETI全避震山地车与众不同之处。它的下转点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能随着避震一起移动。转点在不同行程的位置不同,在行程初始段转点向上移增加更多的抗后沉,拥有坚实的踩踏平台。随着行程增加你减少了踩踏,转点开始向下移动,避震变得更舒适、活跃。)
8、Nukeproof Mega
Nukeproof Mega一直以来都是sam hill的座驾。在sam hill的要求和
建议
之下,Nukeproof也为Mega推出了29er的版本。Mega 290依然采用Horst Link悬架布局,短管连接到顶管和后座,以驱动震动。防下蹲值略低于100%,下陷率约为30
%时约为87%,车架的压缩比在末端时,可以让车架具有足够的末端支持。几何上,头管角度,从65°降至64.5°,而座管角度则陡峭至76.75°。顶级车架依然只提供前碳后铝的选择。不过这貌似没有什么不好,这位Mega带来了较低的售价和较高的耐用性。9、Santa Cruz Megatower
Santa Cruz可是很严肃的推出了Megatower,29寸车轮搭配160mm行程,来取代Hightower LT。全新MegaTower就是在吸取开发Nomad,Bronson甚至V10之后的真正的成熟产品。MagaTower看起来的样子和Bronson几乎相同,就是轮子更大了。
后叉长度可以通过替换(翻转)尾钩和刹车安装座调节成435mm或445mm。后避震有两个安装位置,可以让前叉再斜0.3度,五通下降3mm,并且低位时避震曲线会更渐进。避震曲线末端更渐进,使得你可以给这辆车选择气压或弹簧避震。
Megatower拥有算是现代几何,但绝不极端。L码车架的Reach是470mm,头管角度搭配160mm前叉时是65或 64.7度。
看完全能的Enduro,我们来看看重口味的DH。
1、Specialized Demo 29
Demo 29是一款全新设计的战车,可以说和上代的Demo 8已经没有什么"血缘关系"了。Demo 29最直接的改变,便是其避震结构的整体优化。更加线性的避震曲线,灵敏的初段,硬朗的末端支撑。
关于避震结构的相关改进和优化,在Enduro的简介里已经说明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划上去,再瞧一瞧看一看。除此之外,Demo 29还采用了全新的Style Specific Geometry几何系统。
依然是适应趋势的更长,但却没有更低,BB对比老款略低提高。Demo29暂时只提供铝合金版本,不过相信在不久的未来碳纤维版本也会准时报道的。
2、Commencal Supreme DH 29
图片源自Gravity Lab工作室
Commencal Supreme DH 29近来在世界杯的赛场上屡获佳绩,作为第一款量产市售的29er速降,经过许久的更新迭代测试,也变得非常成熟。Commencal Supreme DH 29采用了独特的HPP高枢轴转点系统以及反链导轮设计。
这些赋予Supreme DH 29非常润滑的避震运作。大幅提升踩踏效率,在大力刹车的情况下,避震依然可以流畅的运作,减少刹车干扰。Supreme DH 29采用了完全重新构建的摇臂连杆。
性能更加可靠,同时轴杆直径达到10mm,以及通过加入合金镶件提升连杆强度并防止松脱。
几何上,依旧是顺应趋势的更长。Supreme DH仅提供M码及以上尺码的车型。(在我的主页,有Supreme DH 29的原创文章,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看看)
3、Intense m29
图片源自S
LH
随着S
LH
代理Intense,Intense在国内的普及程度和认知度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M29作为M系列的最新车型,续写了M系列的传奇 。M29不仅仅是拥有比M16大的轮径。其采用VPP避震结构(更准确的叫法为“ JS Tuned”)。M29拥有非常好的踩踏效率,以及较低的踏板回击。
M29拥有特别设计的几何 ,这是一台快速迅猛却又不失乐趣的速降车。M29具有优化堆叠的碳层以及在车架内部布局完毕的走线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车手Aaron Gwin和Neko Mulally以及Jack Moir均参与了研发过程 。
4、Trek Session
图片源自Gravity Lab工作室
Trek的Session系列是不少人心中的梦想车型。全新的sesion拥有27.5和29er两种轮径选择,同时依然提供铝合金车型(为全浮动结构)。Session 碳纤维车架,采用OCLV碳纤维结构。
Session碳纤维版本最大的变化是,将以往的Floater浮动避震平台改成了“避震器下端安装点固定”的结构。
Full Floater浮动设计原本是为了避震行程压缩到未端时提供更好的渐进效果,弱点是在刚性上有妥协。将后避震器下方的安装点固定在下管之后,整个系统刚性得到提升。
ABP积极制动轴系统得以保留。Session的几何并没有那么的激进,反而让人觉得非常舒服。)
5、Santa Cruz V10
Santa Cruz V10在国内车友心中一直都是"高贵的象征",有抹不去的地位。V10首次发布还要回到2012年,取得了大量的世界杯竞赛胜利,使用它的知名车手有Steve Peat和Greg Minnaar。
V10是第一个转向29er的DH平台,可以说是29速降的推动者、先驱者。新款的V10提供27.5或29轮径的V10,车手可以根据身高和骑行风格进行选择。
专注于山地公园的车手可能会选择27.5,但是29er可以得到更快速度和通过障碍的能力。V10拥有可调节的后下叉长度来增强前/后平衡,更低的避震杠杆率增加避震器性能。
6、GT Fury
在2018年的世界杯赛场上GT Factory Racing Team带着原型Fury亮相,这款新车型备受期待,在2019年Fury正式发布及市售。
车架前三角为碳纤维材质,后三角和连杆为铝合金材质。Fury由I-Drive避震结构转变为LTS设计避震结构,它具有高主枢轴点和导轮。
该系统使用简单的Horst-Link四连杆结构,但主枢轴比常规设计中略高。导轮与此枢轴成一直线放置,以抵消踏板回击。
碳纤维版本的车架可以通过Switch Kit在29“或27.5之间转换。Fury还拥有几何倒装芯片,可提供0.75°的顶角和6mm的BB高度调节,10mm的链条长度调节。
7、Scott Gambler
Scott Gambler在2019年也迎来了不小的改变。全碳车架,Horst Link避震结构,主枢轴位置的降低降低了链条的增长量和潜在的踏板回击。
可调节容纳27.5或29轮组,后下叉长度可以在439mm或435mm之间选择。通过翻转片调节五通高度和避震曲线,让你能根据骑行风格和环境进行选择,头管角度可以选择62.9度或63.2度。
《美骑2019之选 山地整车盘点(下)》到此就告一段落了。未来有关山地车器材、技术、骑行技巧、知识的文章将不定期更新,欢迎各位观众老爷持续
关注
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