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和男友相处才可以长久,怎样才是和男友真正的相处模式怎样和男友相处才能长久

访客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都拥有自己的镇国之宝,《战国策》中便有“周有砥厄,宋有结绿,梁有悬愁,楚有和璞”的记载,其中“和璞”指的便是“和氏璧”。根据《韩非子·和氏》的记载,“和氏璧”最早由春秋时期楚国琢玉能手所发现,被楚国作为镇国之宝保存,然而最终却又在战国中后期先后流落赵国、秦国。

楚国琢玉能手发现宝玉,历经三代楚王才得见天日

目前关于和氏璧的最早记载,出现在《韩非子·和氏》。根据书中记载,“和氏璧”是由春秋时期,一个

叫作

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中无意得来,在今天

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还有一个卞和洞,相传便是当年卞和发现和氏璧的地方。也正因此,卞和被后世尊为“白玉祖师”,奉为“白玉真人”。

时值楚厉王

熊蚡冒

在位,卞和发现璞玉(即内含美玉的石头)后,便将其献给了楚厉王,楚厉王便让宫中的玉匠仔细鉴别,然而玉匠只是粗略的看了看,便说,“这哪里是玉,分明就是块石头”。楚厉王随之大怒,下令砍去了卞和左脚。

后来楚厉王去世,其弟熊通即位,是为楚武王。卞和又拄着拐棍将璞玉献给楚武王,楚武王也派玉匠前去鉴别,结果玉匠也说那只是块普通石头,结果卞和又被楚武王下令砍去了右脚。

楚武王去世后,其子

楚文王熊赀即位,当时卞和抱着璞玉,在荆山下痛哭不已,甚至两眼都哭出了血水,楚文王便派人去问,卞和说,“我并不是因为自己受了刖刑而哭,我悲伤的是将宝石说成石头,将忠贞之士说成骗子。”

楚文王听说后,便命人去将石头剖开,果然得到一块宝玉,这便是“和氏璧”了,楚文王念卞和

忠心,封其为陵阳侯。“和氏璧”则被楚文王命玉匠雕成玉璧,作为楚国的镇国之宝,收藏于楚国宫室之中,一代代流传了下来

楚怀王时“和氏璧”流落赵国,具体过程却有两种说法

“和氏璧”作为楚国镇国之宝,始终被收藏在楚国宫室之中,历经数百年传承,从春秋时期一直到了战国中后期,直到楚怀王在位时期,“和氏璧”才从楚国流落到了赵国。不过,关于其流落到赵国的原因,目前则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是被盗后流落赵国。楚怀王时,魏国已经沦落为二流国家,后公孙衍发动

“五国相王”

,魏国遂与

韩、赵、燕、中山四国合纵,结果此举引发秦、齐、楚三国不满。楚怀王六年(前323年),楚怀王以护送魏国公子高回国为由,派令尹昭阳率兵攻打魏国,夺取

襄陵等八邑,威震列国,史称“楚魏襄陵之战”。

凭借战功,楚怀王便将镇国之宝“和氏璧”赐给了昭阳

一次,昭阳设宴赵代门客,将“和氏璧”取出供门客欣赏,结果有宾客趁机起哄扰乱宴会,并趁乱偷走了“和氏璧”。当时参加宴会的张仪,还被昭阳门客诬陷为偷走“和氏璧”的盗贼,惨遭一顿毒打,后张仪成为秦相后,还曾为此对楚国展开报复。

直到五十多年后,赵国太监

缪贤偶以500金购得和氏璧,被赵惠文王得知后,遂将和氏璧纳入宫中,后

经玉工鉴定后,方知正是失踪多年的和氏璧

另一种说法则是,楚怀王后来向赵国求婚,“和氏璧”被作为聘礼送给了赵国。

无论以上哪种说法正确,总之,作为楚国的国宝“和氏璧”,最终流落到了赵国。

秦昭襄王夺璧闹出“完璧归赵”,“和氏璧”最终还是归于秦国

战国后期,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历经秦惠文王、

秦武王嬴荡、秦昭襄王嬴稷三代君王治理,再加上对列国的不断蚕食,实力已经开始凌驾于列国之上。而关东六国,随着

魏、楚、齐三国先后衰败,能够对抗秦国的只剩下了赵国。

赵国崛起之后,秦赵两国都已经准确地预感到,秦赵两强之间必有一战,因此两国之间的试探举动层出不穷。秦昭襄王得知赵惠文王搞到“和氏璧”以后,便派使者送信给赵惠文王,表示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赵惠文王也不是傻子,知道秦昭襄王根本就没打算给自己城池,但此时与秦国开战又实在没把握,因此便找来大臣商议对策,

宦者令缪贤便向赵武灵王推荐了自己的门客蔺相如。于是,之后便有了“完璧归赵”这个历史事件,蔺相如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蔺相如虽然将“和氏璧”完好无损的送回了赵国,但赵国最终还是没能保住,“和氏璧”最终还是落到了秦国手中,至于具体是如何流落到秦国的,则已经不得而知了。根据六朝以后的史料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用和氏璧打造了“传国玉玺”。

不过,这

历史文献中关于秦国传国玉玺有比较详细的记载,

指明其应该是由蓝田玉打造而成,并非传说中的“和氏璧”,以至于清朝以后人们甚至对“和氏璧”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