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吵架丈母娘的聪明正确做法,跟老公打架后聪明女人的做法
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印发《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帮扶城市为长三角先发地区,包括上海市3个区(闵行区、松江区、奉贤区)、江苏省3个市(南京市、苏州市、徐州市)、浙江省2个市(杭州市、宁波市);受帮扶城市包括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宿州市、蚌埠市、阜阳市、淮南市、滁州市、六安市共8个市。
南都记者观察到,此次《方案》在前期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推动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进一步发展。这种在城市群都市圈范围内,集中开展中心城市对圈内欠发达城市的帮扶机制也是长三角的独特举措。这也将进一步激发皖北内生发展动力,助力皖北地区经济起飞,并补齐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短板,不断缩小长三角区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实现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11月29日,在淮北市烈山经济开发区一家智能控制器生产企业,工人在车间内忙碌。淮北市是受帮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华社发
怎么结对合作帮扶?
互派挂职干部、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
《方案》指出,综合考虑资源禀赋、产业特色、发展水平、合作基础等因素,帮扶城市包括上海市3个区、江苏省3个市、浙江省2个市,受帮扶城市包括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等8个市。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期限为2021年至2030年。具体结对安排为:上海市闵行区——安徽省淮南市;上海市松江区——安徽省六安市;上海市奉贤区——安徽省亳州市;江苏省南京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苏省苏州市——安徽省阜阳市;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淮北市;浙江省杭州市——安徽省宿州市;浙江省宁波市——安徽省蚌埠市。
《方案》聚焦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皖北等欠发达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组织沪苏浙有关市(区)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地区各市,努力构建产业、技术、人才、资本、市场等相结合的结对合作帮扶工作格局,进一步激发皖北地区内生发展动力。
从具体措施来看,《方案》明确,开展干部互派挂职,根据工作需要和从严控制领导班子中挂职干部人数等规定,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挂职,注重安排优秀年轻干部参加。
帮扶双方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鼓励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率先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
双方将加强农业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建设优质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加强文化旅游产业合作,共同开拓优势旅游资源,联合开发跨省市旅游路线和新产品。提升民生共享水平,推动优质教育、医疗、康养等资源共建共享。搭建人力资源供需和高技能人才共享平台,共同培训培养各类专业人才。
11月7日,在安徽省阜阳瑶海农产品市场,蔬菜商贩在搬运蔬菜。阜阳市是受帮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华社发
结对城市“亲上加亲”
合作融合争取中心城市“溢出效应”
南都记者注意到,这次正式印发的《方案》是对此前长三角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工作做了系统的安排。而相应的工作已陆续开展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结对合作帮扶机制的第一项是开展干部互派挂职。在这方面,今年3月,三省一市党委组织部门紧扣同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的产业发展、生态环境、道路交通、城乡建设等重要领域和岗位,选派17名苏浙皖干部和17名上海干部跨区域挂职,为期一年。
此前,结对城市之间的考察学习也较为频繁。去年底六安市与松江区、淮南市与闵行区、亳州市与奉贤区先后签订合作共建战略协议。继今年3月首批选派干部到闵行区对口单位跟班学习后,据“淮南发布”微信公众号10月27日的消息,为进一步深化淮南市与闵行区合作共建机制,第二批10名优秀年轻干部将赴闵行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跟班学习。
南都记者观察到,今年淮南市党政代表团分别赴合肥市、滁州市考察后,淮南当地官媒陆续推出三篇《跳出淮南看淮南——对标学习合肥、滁州系列报道》,正视差距,承认不足,绝地奋起。文章分析,滁州大打“南京牌”,融入南京都市圈和长三角城市群,很好地享受到了南京的溢出效应,经济上取得了快速发展,创造出“滁州速度”,连续两年稳坐安徽“第三城”,成为安徽的一匹黑马。文章直指,淮南在融入合肥都市圈的进程中,一边心之所向,一边担忧着虹吸效应、竞合压力。一些党员干部不去反思企业出走的根本原因,却产生对中心城市虹吸的埋怨情绪,并害怕在中心城市周边“灯下黑”,总是怨天尤人、迷惘畏难,缺乏信心和斗志。“我们不能听了很激动,看了很震动,回来没行动。”
学习考察期间,淮南市委书记任泽锋均说。淮南想要发展好,必须从练好“内功”入手,深入学习推动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等相关知识,深入思考如何优化发展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深度参与长三角、合肥都市圈产业链分工,加快基础设施、开放合作、公共服务等领域一体化进程,变竞争为合作。
据报道,今年以来,淮南不断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对标对接,深化与上海市闵行区交流合作。此次结对合作帮扶,相关结对城市可谓“亲上加亲”,合作融合进程有望进一步加快。
安徽省省长王清宪此前也表示,皖北各市县要用足用好、吃干榨尽国家和省支持政策,不断放大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示范效应;要着眼于长三角一盘棋整体谋划,深化与沪苏浙全面合作,大力推动区域融合发展。
11月6日,安徽滁州一家汽车配件企业的工人在生产车间工作。汽配产业是安徽滁州的重要产业之一。滁州市是受帮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华社发
结对对象如何确定?
具备一定的合作基础和条件,在产业上有合作和拓展空间
南都记者观察到,此次结对合作帮扶的八组城市,均具备一定的合作基础和条件。有的距离相近,有的在产业上有合作和拓展空间。
滁州具有紧邻南京的区位优势,也是南京都市圈一员,积极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资本转移,2017年以来,承接沪苏浙地区转移或合作亿元以上项目723个,占引进项目总数的一半。
淮北与徐州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徐州也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典范,帮扶淮北这座因转型发展步履维艰的矿业城市,徐州的经验或将有所帮助。近年来,两市互动频繁,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这个大平台上签约多个产业项目。目前,在淮北市的徐资企业就有100多家。在11月举行的国新办发布会上,安徽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刘惠指出,聚力区域联动,支持淮北深度融入徐州都市圈,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探索一体化协同发展新机制,共同打造产城融合新城区。随后召开的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指出,徐州将进一步完善区域协同发展机制,主动服务周边、带动周边,更好发挥区域龙头作用,引领淮海经济区加速崛起。
苏州与阜阳的结对,则是江苏经济最强市帮扶安徽人口最大市。阜阳是全国最大的劳务输出城市之一,苏州是阜阳外出打工者最多是城市之一。在此次结对之前,两市曾有过深入交流。今年7月,阜阳市党政考察团来到苏州市学习考察、对接合作。时任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现任江苏省委副书记、代省长)出席座谈会。许昆林指出双方应加大对接力度,实现合作共赢。阜阳市委书记孙正东也建议加强对接联系,在干部学习交流、技能人才培育、承接产业转移、开发园区共建等方面开展合作。
杭州和宿州的结对,能够充分发挥杭州在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等方面的优势,承接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转移。近年来,宿州大力培育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云计算作为首位产业,每年安排2亿元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短短数年间,吸引了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等众多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落户。目前宿州成为华东地区最大云计算数据中心、亚洲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量子通信五大节点城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等,“云都宿州”的城市名片愈发熠熠生辉。
浙江的另一经济强市宁波市帮扶的是蚌埠市。蚌埠是一座老工业城市,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初具规模。目前开通了皖北首条中欧班列,开通了蚌埠至宁波、上海铁路联运等,借力长三角,融入一体化。未来五年,在安徽支持蚌埠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的背景下,来自宁波的支持,将为蚌埠的发展带来助力。
10月12日,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无人机照片)。今年5月起,中国蚌埠古民居博览园成为太湖世界文化论坛永久会址。蚌埠市是受帮扶的皖北8市之一 。 新华社发
为何皖北是突破口?
长三角一体化新举措,中心城市帮扶而非虹吸
南都记者观察到,此次《方案》聚焦人口多、底子薄、基本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发展相对滞后的皖北,推动长三角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机制建设。放眼全国的城市群都市圈,这种集中开展中心城市对圈内欠发达城市的帮扶机制也是长三角一体化的新举措和突破口。
为何皖北是突破口?为什么要采取结对合作帮扶的方式?
沪苏浙皖一市三省中,安徽是相对欠发达地区,长三角实现更高质量一体化,重点在安徽,短板也在安徽,而人口最多、经济最薄弱的皖北地区,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短中之短”。针对长三角区域内部存在的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央曾明确提出要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时强调,“一体化的一个重要目的是要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要针对欠发达地区出台实施更精准的举措,推动这些地区跟上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步伐。”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来,增强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一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点任务。今年7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对外公开。有分析指出,“跨区域”成为关键词之一。未来五年,原本可能是发展薄弱地区的“跨界区域”将受到关注,重点区域将达到较高的一体化水平。
“十四五”实施方案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聚焦跨区域事项,聚力跨领域任务,推进重点区域联动发展,包括全面补齐欠发达地区发展短板:将推广浙江“山海协作”工程经验,加快建立长三角中心区与苏北、浙西南、皖北等相对欠发达地区的合作机制,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等。“十四五”实施方案还列出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清单,其中就包括“制定沪苏浙城市结对帮扶皖北欠发达地区城市实施方案。”
9月,增强长三角欠发达区域高质量发展动能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在安徽阜阳举行,当时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丛亮指出,要积极探索建立沪苏浙发达城市与皖北等欠发达区域城市的结对合作帮扶机制。
10月28日,在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上,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在提到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时指出,要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其中包括要着力推动皖北振兴,要高水平打造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全面开展与沪苏浙城市间结对帮扶,提高与沪苏浙共建合作园区发展水平,深化南北结对共建,实现皖北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三年倍增等。
沪苏浙结对帮扶皖北机制,今年以来多次出现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官方文件和高层领导人表态上。南都记者注意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著名经济学家范恒山多次就科学推进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发表意见。他指出,都市圈中心城市的两个关键特征,一是具有一定程度的能级;二是能对周边发挥引领辐射示范带动作用,它能够也必须对构成都市圈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形成“帮扶”功能,而非“虹吸”效应。这意味着,它不仅要把自身做强,而且要帮助和推动同伴城市和周边地区做强,以实现共同发展。要做到这一点,出路在于按照同城化的方向和一体化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核心在于实现协调平衡。
南都见习记者 陈秋圆 发自北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