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子没心没肺的表现真的不懂爱女孩子没心没肺的表现真的不懂爱她吗

admin

剑阁县文管所工作人员实地勘测古蜀道。

蜀道有多长?对于很多专家学者来说,这可能都是一个难题。

不过,一些地方志清楚地记载了辖区内蜀道的长度。据清朝李榕编纂的《剑州志》记载,剑阁县境内北线和西线蜀道一共长190里。

蜀道长度是如何测量出来的?它与当今标准是否一致?是否真如史书记载的那般长?从9月19日起,剑阁县文管所兵分两路,拿起皮尺,带上GPS,钻进丛林,打算精确丈量古蜀道的长度。

镰刀开路GPS上阵

披荆斩棘量蜀道

9月22日上午11点24分,剑阁剑门关镇。60岁的蒲龙带领3人穿过108国道,钻进五里湾一条小径,进入原汁原味的古蜀道。傅玉斌掏出花露水,往每人身上喷洒,以防野蚊子叮咬。27岁的薛玉辉再次清点了装备:一部智能手机、皮尺、镰刀。

“智能手机和皮尺用来测量长度,镰刀则用来开路!”傅玉斌说,此行任务包括丈量蜀道(金牛道)在剑阁境内的准确长度,查看古蜀道毁损情况,顺便看看沿途的古柏。

有皮尺为何还要带GPS?傅玉斌说,以前从未对蜀道进行过精准测量,为追求准确性,用传统的皮尺测量,再加上现代的GPS测量手段,让两者数据加以比对。同时,对一些融入108国道的蜀道,可以以开车的方式用GPS轻松获取数据。

丈量时,做标志的物件五花八门,可以是树梢、镰刀,也可以是一片大大的树叶或者一块石头。

剑阁境内蜀道

史书记载一共190里

从19日起,剑阁县文管所兵分两路,开始测量金牛道蜀道剑阁段的北线与西线长度。这两段古道,向北,以古剑州城(今普安镇)为起点,途经抄手铺(今抄手乡)—汉源铺(今汉阳镇)—剑门驿(今剑门关镇)—高庙铺(今剑阁县与广元昭化区相接的高庙村);向西,则以城州(今普安镇)为起点,途经凉山铺(今凉山乡)—柳池沟驿(今柳沟镇)—垂泉铺(今垂泉乡)—武连驿(今武连场)—演武铺(今剑阁武连镇和梓潼县演武镇相交处)。

这条蜀道究竟多长?很多人说不清楚。华西都市报记者在剑阁采访时,不同的研究者给出过不同答案。以北线为例,有人说80公里,有人说87公里,还有人说是70公里。而清朝李榕编纂的《剑州志》记载,“东北高庙铺距州城九十里昭化交界”和“西瓦子垭距城百里梓潼交界”,把这两段再加,可知剑阁县境内北线和西线两条蜀道共190里。

剑阁县文管所副所长王绍强说,长度单位在古代曾有不同标准,金牛道在剑阁县境长度数据最早是何时统计的并不清楚,究竟是历代传承记载的数据,还是当时人们估算抑或是测量出来的准确数据也不知道。因此,在蜀道申遗的冲刺阶段,有责任重走蜀道,重新丈量蜀道,为这段蜀道摸清家底。

走完剑阁境内

蜀道现在在世的不足十人

据剑阁县文管所前任所长蒲龙介绍,走过部分蜀道的人很多,但全程走完剑阁境内古蜀道且在世的不足十人。因为喜欢研究蜀道,他还写了一本待出版的《中国蜀道》书,并曾独自全程走过4次这段路。

为完成此次测量任务,文管所邀请已退休的蒲龙当向导。8年前曾患过重病的他欣然接受,与团队另3人翻山越岭丈量蜀道,并寻求世代生活在蜀道两旁的村民帮助。

蒲龙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他就加入了研究蜀道、重走蜀道的队伍,常独自带着干粮走蜀道。“那时,乡村人多路宽,不时遇见路人。植被也不太茂密,走在蜀道上,感觉亮堂堂的。”而现在的蜀道植被好了,路难走了。

丈量蜀道艰辛

披荆斩棘镰刀砍出一条路

丈量蜀道的过程充满了艰辛。19日第一天丈量蜀道北线,傅玉斌没时间回家换鞋,穿着皮鞋就上路了。走了6个多小时,才从剑门关镇高峰村走到桂花村。21日再次踏上征程,雨后的一些古蜀道路段积满水,没多久几人的鞋就全湿了。

在剑门关景区与108国道相交的一处地方,铁丝网阻隔了他们穿越古蜀道。“精确丈量的定位要求我们必须穿越这里。”傅玉斌说,为节约时间,他们相互支撑和帮助,翻越了两米多高的铁丝围栏,重上蜀道。

测量的路上,很多地方长满带刺植物,他们带的镰刀起了大作用,披荆斩棘砍出一条路,然后再查看路面是否铺有青石板,因为这是古蜀道的标志。

途中有新发现

光绪帝曾给剑阁人赐匾?

在北线,傅玉斌一行发现了一块疑似清朝光绪皇帝御赐给剑阁人的匾。

薛玉辉回忆,19日下午途经剑门关镇高峰村,他们在蒲家院子歇脚时,发现这家人的堂屋墙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皇恩钦赐”,落款显示是清光绪丁亥年十二年。大家分析,这家人祖上可能因为有功而受到光绪皇帝恩赐。

令人遗憾的是,这家人未能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为进一步探究这一新发现,他们还将再次到访蒲家院子,找到老人查看家谱。

学者谭继和:摸清家底有利于对蜀道深入研究

对重新丈量蜀道的做法,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点赞说,虽然蜀道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它到底有多长,政府和学者并没掌握准确数据。

“剑阁重新丈量蜀道是件好事!对于摸清家底,对蜀道进行数量分析很有帮助。”他说,这种做法值得推广,也希望更多地方政府参与到重新丈量蜀道的队伍中来。

谭继和认为,对蜀道的研究,除了丈量其长度外,还应把沿途的遗迹,包括可移动和不可移动的文物进行统计,以有利于我们全面掌握蜀道历史资源,为进一步研究蜀道打下基础。

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实习生朱双燕摄影报道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