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白条利息高还是花呗利息高,京东白条和花呗哪个利息高些啊(京东白条和花呗哪个利息高些呀) 硬核推荐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代第一奇葩皇帝朱厚照刚刚西巡归京不久,玩心又起,意欲南下江南。封建王朝,天下稳定源自中枢强大,中枢强大根本则在于皇帝一人之安危,由于土木堡之变过去尚且不满百年,前车之鉴犹在,朱厚照刚结束的巡狩已经让朝臣担惊受怕不已,他们自然不会坐视此类情况发生。
正德皇帝朱厚照
一众大臣苦口婆心劝说正德皇帝,安安稳稳待在京城内,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况天下共主的皇上呢?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呀,为此,朝臣们展开了一场大请愿。明朝皇帝们除了那几位极为强势的主儿,一般都经不住官员们“哭天抢地”般的劝说,就在正德招架不住聒噪,准备放弃南游之时,南方,乱了。
南方之乱,主要在江西境内,罪魁祸首正是分封在南昌的宁王朱宸濠,史称宁王之乱。原来,朱宸濠借机朝中针对正德皇帝的南游劝诫,散布谣言,说正德荒淫无道,不配做皇帝,于是拉起几个散兵游勇就造反了。最开始也打下了两三个城镇,主要是各地承平日久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大宁都司与朵颜三卫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将诸子以藩王身份分封在各地,能力出众者则镇守边塞要关。宁王这一支的源头是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开始在大宁(今内蒙古赤峰宁城县)就藩,与燕王朱棣一同守卫北疆。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初,手里并没有多少兵力可供驱策,于是连哄带骗就近胁迫朱权把他的朵颜三卫借了去,许诺事成之后与他平分天下。可朱棣问鼎之后,提也没提这事儿,还将宁王从威震一方的大宁,转封到了江西南昌,并且考虑到天下初定,卧榻之侧不容有失,还把宁王兵权尽去。由此,宁王一支与朝廷素来不和,直到这一代宁王朱宸濠靠着给贪玩的皇帝进献奇珍异宝,才算博得了一些欢心,让宁王恢复了王府卫兵,谁知道也是包藏祸心。
朱宸濠之乱实在没什么亮点可以叙述的,因为他太菜了。朱宸濠起事没多久,刚刚拿下安庆,准备进发南京,就被南赣巡抚王守仁抄了大本营南昌,回救途中不敌被俘。随后就如同一场闹剧,正德皇帝听说南方生变,正好给了他南下的由头,在北京的豹房练兵早就练腻味了,他早就想真刀真枪地在沙场上干一场了,于是自封“奉天征讨威武大将军镇国公”,带着禁卫亲军御驾亲征。一众大臣劝说不过,也只好由着他去了。
谁知道朱宸濠太过不争气,与王守仁带领的勤王军队一个照面就被打得鸡飞狗跳、土崩瓦解了。我们站在上帝视角去审视这场动乱,朱宸濠太过急功冒进,没有一个稳定的根据地,从而进退失据,被王守仁抄了后路。而朱宸濠起事之初妄想如同明成祖朱棣一样以藩王谋夺天下,看来也只是一个笑话了,朱棣战端启衅后,可是一直有燕京北平作为大后方的,而朱宸濠的乱军跟流窜土匪无异,其胜败可知矣。
只是可怜朱宸濠的正妻娄氏,也算明代才女了,在叛乱在投江自尽,留下动人的绝笔诗:画虎屠龙叹旧图,血书才了凤眼枯。迄今十丈鄱湖水,流尽当年泪点无。
圣人王阳明
平定这场动乱的大功臣王守仁又是谁呢?我想就算大家想不起他的名字,但一定知道历史上那位在院子里“格竹”格了七天七夜的竹子,然而什么都没有发现的“傻子”了。没错,王守仁就是心学集大成者,大明第一牛人,近现代前的最后一位圣人,其思想的历史地位直追孔孟。崖山之后无华夏,蒙元践踏中原,文化凋零。明朝重续汉祚后,百废待兴,尤其是思想文化上的弥合。“格竹”之后,王守仁开始质疑宋朝大炽的程朱理学,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和“致良知”,解放了人性和思想。此外,他提倡知行合一,与今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谋而合,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
王守仁允文允武,除了思想上的历史地位,在军事上也屡有功勋,平定宁王之乱便是其一。直到今天,在中华文化圈仍然受到许许多多人的追捧,对中华文明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其别号阳明,世人更爱敬称他“王阳明”。
正德南下之后,因为王守仁已将叛乱平定,正德皇帝无奈,只得在南京进行受俘。侍卫们假装将朱宸濠释放,继而一拥而上将其抓获,也算给正德增加了一丝受俘的趣味。朱厚照在南京期间,南京诸臣没安排让他住进皇城,而是以太监王洪家为行宫,“恐其恋南而不肯北也”。“乔白严为参赞,寇天叙为应天府丞,太监王伟为内守备,三人者同谋协力,持正不挠,故保南京无虞。不然,祸且不测矣”。由此可见,朝廷上下对这位玩世不恭的皇帝什么脾性也算摸得透透的了。
明孝宗朱祐樘
明朝正德皇帝朱厚照,出生在申时、酉日、戌月、亥年,“申酉戌亥”恰巧符合地支顺序(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这种生辰叫做“贯如连珠”,属于大富大贵的极品八字。他父皇明孝宗朱祐樘只有一个皇后,就是朱厚照的母亲,所以朱厚照自幼就备受宠爱,直到做皇帝,身边也有刘健、李东阳之类的贤臣保驾护航。然而,朱厚照前面三十年的都算顺风顺水,就在他在南京玩够了准备北上时,路过清江浦(今江苏淮安市),眼见水波荡漾,清风徐徐,玩心又起,独自驾着小舟游玩,不幸落水,后来虽然被侍卫们救起,却落下了病根,回到北京不久就疾发驾崩了。
正德弥留之际,他对司礼监太监说:“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言毕崩驾于豹房,时年三十一岁。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但是从正德皇帝的遗言,我们不难看出正德皇帝实际上也有着他的责任与担当,并不像传言那般不堪。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