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记一个人去接受一段新感情,忘记一个人就是进行下一段感情为了忘记一个人而恋爱

访客

↑点击上方三联生活周刊加星标!

不定时清理朋友圈内存,是想提醒下一秒的自己不像上一秒那样傻。其实这是一个不太好的习惯。因为会让朋友误以为你出现什么情感波动了,不过这样的推断没有错,但是次数多了,容易给别人落下一个情绪化的印象。这样的人在学习工作生活里往往是不受欢迎的,说得好听点是孩子气,说得不好听是幼稚。

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新新人类中蔓延,微信和各种打车软件都成了很好的印证。以前QQ分组里浩浩荡荡900来号人,我不得不开了会员,等不及系统提示你“好友已满”,如今把微信翻到#字底不知不觉也有几百来人。

原以为微信兴许真的是一个区别于QQ的小众的圈子,分享喜悦,调侃伙伴,不亦乐乎。随着用户量增大,出于这样或那样的考虑,你不得不把你的直系旁系亲属、你男朋友的各路朋友、还有那些工作如意生意兴隆的过往朋友、八竿子打不着的陌生朋友加进来,似乎不互相加个微信就不是“好朋友”。

当朋友圈形成这样一个社会性的圈子,你所发表的状态就没有这么自由了。之前发条朋友圈可以脑袋一横就发出去了,现在总是犹犹豫豫,可说可不说的话,不说。这无非是要考虑到受众的心情。你分享生活的日常,很多时候发发牢骚,晒晒美食。但这种没有营养的状态与别人没有半毛钱关系,所以聪明一点的人把趋势从自鸣得意转向了自嘲,当然了,自嘲是为了让别人闭嘴,希望大家都懂,但是这带来的是“各种头衔就是不一样”站队歪楼。你分享与朋友的自拍,发送之前后期加工要用到5个以上的APP,磨皮瘦脸加滤镜,害怕让别人知道你过得不好。

西班牙漫画家Joan Cornellà作品

再看看下面的评论,跟你关系不同的人一般回复也不同,但真正关心你的人绝对不会出现在评论里。朋友圈里潜伏着这样一群人,半年不发一条状态,却游离在别人的状态里,随时以一种视奸的视角看着别人的喜怒哀乐。以前我以为,人生就是要开心就说,但渐渐地我恐怕也会加入到这样的人群里。

原因很简单,其实有的状态只是为了记录生活,但往往引来非议,招来不必要的麻烦和误解。也是越来越明白,朋友圈的状态并不是这么简单,与其表现一个不成熟的自己不如适当明哲保身,做一个旁观者赏心悦目。

关闭朋友圈之后,某日凌晨一个朋友给我发来一封很长的邮件,里面说,只要我有想法我就会发声。那时我认为是对我的褒奖,也确实是这样的,不公正的、不好的地方我总是以各种姿态去反驳,但现在却慢慢在朋友圈里隐藏自己。或许这样看起来会比较正常,被大众接受。

成长是件残酷的事情,也许久而久之我们活成了别人想要的模样。但世俗跟成熟是两码事:在熙熙攘攘之外学会“我愿意”,不愿将就的你也可以不那么讲究。

大家都在看

人近四十

生于1960:第91届奥斯卡的大赢家

有了弟弟,我才明白“独生子女”的含义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未来新工作】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周刊书店,购买更多好书。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