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沉得住气,女人每天纠结一个男人爱不爱你为什么男人比女人更重感情

admin

两汉到隋唐,这一段历史,士族阶层所占据的地位实在是太重要了。为啥?因为士族阶层垄断了当时读书的机会,普通人想要接受教育?对不起,没这个资格!

那时候能读书的人,几乎都是士族家庭出身的人。当教育成为一种垄断资源的时候,士族们抱团取暖的现象也就出现了。这就是五姓七望为何那么豪横的原因。

所谓五姓七望,指的就是隋唐时期的顶流士族家庭,他们分别是: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

一共5个姓氏:李氏、崔氏、卢氏、郑氏、王氏。

不过由于李氏和崔氏,都有2个郡望,因此被称为五姓七望。

这五大家族可了不得,隋唐以前,谈论豪门,皇族都要靠边站。这几个家族绝对是连皇家都高不可攀的顶级豪门。

一、皇族、宰相都难以高攀的顶级豪门。

唐太宗李世民,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一代明君,开创贞观之治。但是他整天都在忧愁一件事,那就是联姻问题。以至于常常叹息:

我家这么多好儿女,为何五姓七望这些豪门,不上门联姻呢?

这个时候五姓七望其实已经开始衰弱,但是人家就是看不上你们老李家,这有什么办法呢?虽说李世民他们家也自称是陇西李氏的后代,可人家陇西李氏还觉得他们家的血统不纯正,压根瞧不起老李家,你说气人不?

不光李世民郁闷,唐朝有个著名的宰相薛元超,他在这事儿上也耿耿于怀。薛元超到了晚年曾经自言有三大恨事:

第一是没能参加科举考进士,第二没能娶上五姓七望的女子为妻,第三则是不能参与编修国史。

薛元超何许人也?他是河东薛氏出身,河东薛氏是关西六大豪族之一(韦氏、裴氏、薛氏、杨氏、柳氏、杜氏),也是响当当的豪门,再加上他本人是盛唐宰相,这身份居然都因为娶不了五姓七望出身的女子为妻,而感到遗憾,可见这事儿有多难。

这种问题,到了唐朝后期依旧很严重。唐文宗曾经想要为自己的太子找个好媳妇儿,于是就去荥阳郑氏家提亲,居然被人家给拒绝了!这是什么情况?太子的妻子,将来不就是皇后吗?连皇后都不肯做,五姓七望出身的女子,眼光得有多高?

其实不是人家眼光高,而是他们五姓七望家族内部联姻习惯了,看不上其他家族罢了。在他们这帮豪族面前,唐文宗他们家,压根就是陇西李氏分支中的杂牌,配不上他们家族。

官员们在编纂《氏族志》的时候,李世民咳嗽了两声,希望提高一下陇西李氏的地位,顺便拔高一下自己的家族。结果官员们毫不隐晦地将崔氏列为天下第一,搞得李世民相当尴尬。现在你知道五姓七望是怎样的顶流豪门了吧?

二、五姓七望都哪儿来的?他们牛掰的资本是什么?

任何一个姓氏都有源头,上古神话姑且不谈,带领这个家族发家致富的第一人,总归是这个家族最牛的祖宗了。

他们抓住了机遇,迎难而上,建立了良好的家风,在教育上肯下本钱。而且代代没有断绝,族群越来越庞大,这才能锻造出如此豪横的家族。

第一,两大李氏,同宗同源。

有人说李氏的先祖是上古司法大神皋陶,也有人说是后来的道家鼻祖老子李耳。这些都没啥根据了,不管咋说李昙这个人,的的确确是两大李氏家族共同的祖先。

李昙是秦国的御史大夫,他有4个儿子,

其中大儿子李崇便是陇西李氏的祖先,小儿子李玑,则是赵郡李氏的祖先。

李崇的孙子,是秦始皇一统六国时期的名将李信,李信的后代里,在汉朝最著名的自然就是飞将军李广了。

所以说,秦汉时期,老李家就已经发家致富了。虽说李广他们家被汉武帝给屠了,可其他分支的根基还在,所以完全不影响陇西李氏的发展。

到了魏晋时期,由于司马家不给力,导致五胡乱华,因此陇西李氏又出了一位大英雄,那就是李暠。李暠自称自己是飞将军李广的第十六世孙,在凉州建立了西凉国,也算是风云一时。

而李暠,也被唐高祖李渊追认为自己的祖先,由此可见李渊他们家未必是陇西李氏正儿八经的后裔,这中间断代的情况有点儿明显。而且为了存活下去,李渊的父亲李昞和鲜卑人独孤氏结婚,这才生下了李渊。这也是陇西李氏最诟病的地方:你们家血统不纯!

不靠皇族,陇西李氏存活得也很好,他们家族在唐朝连续出了10位宰相,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李玑的儿子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这也是赵郡李氏最自豪的一位祖先。韩信身边的军师李左车,便是李牧的孙子。李左车的名言大家肯定很熟悉: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李左车的十七世孙李楷,在西晋王朝担任过治书侍御史。恰逢八王之乱,李楷不想跟这帮人乱搞,所以就带着家族成员迁居到了赵国平棘县南,赵郡李氏便在这里繁衍生息。

第二,两大崔氏,公认的天下第一高门。

唐朝最牛的家族是哪个家族?不少人肯定说是老李家,实则不然。就连史官们都断言,崔氏才是唐朝天下第一高门,北方豪族之首,可见崔氏一门有多牛了。

崔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姜太公本尊。姜子牙的封国为齐国,齐丁公的大儿子姜季子被封在了崔邑,因此他的子孙后代就将崔氏当成了自己的姓氏。

崔季子的八世孙崔杼,是齐国著名的权臣。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崔杼的后代崔意如被秦朝封为东莱侯。这个时候崔氏开始一分为二:

崔意如的大儿子崔业,在汉朝继承了东莱侯爵位,在清河东武城定居了下来,他便是清河崔氏的祖先。

崔意如的另一个儿子崔仲牟,跑到了博陵安平定居。崔仲牟便是博陵崔氏的祖先。诸葛亮有个好友总是自称博陵崔州平,就是这一脉的后代。

此后老崔家繁衍的速度相当惊人,由于条件好,所以生了一堆娃。所以又相继分出了10个分支出来。

西晋五胡乱华的时候,大量士族选择南下避难,史称衣冠南渡(搞得好像胡人不穿衣服不戴帽子似的),可博陵崔氏和清河崔氏则选择留在北方观望。

没办法啊,家族产业都在北方,谁愿意随随便便放弃呢?北魏著名宰辅之臣崔浩,就是清河崔氏家族的佼佼者。

可惜由于国史之狱,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将崔浩及其族人多数诛杀,导致清河崔氏损失惨重。不过崔氏一门人比较多,拓跋焘抓不过来,比如说崔浩的堂弟崔蔚,就跑到了南方,到刘宋王朝做官去了。

清河崔氏,在唐朝出了13名宰相。博陵崔氏,在唐朝则出了16名宰相。不愧为天下第一高门。

第三,范阳卢氏,堪称帝师家族。

范阳卢氏的祖先就没那么远了,可以追溯到的名人祖先,是东汉大儒卢植。卢植是刘备和公孙瓒的老师,曾经参与平定黄巾起义,可谓是出将入相的名人。

董卓当年要杀了卢植,可又忌惮于他的名声,所以迟迟没有下手。曹操也是卢植的小迷弟,北伐乌桓的时候,曹操路过卢植的家乡涿郡(也是刘备的家乡,哈哈!),曾经特地提到卢植。赞其为官员的楷模。

祖先如此,家风可想而知。所以说范阳卢氏的后人中,频频出现名士。魏晋南北朝时期,范阳卢氏家族也是名人辈出,比如说追随闻鸡起舞的刘琨,在北方鏖战的卢谌,就是范阳卢氏的代表人物。

卢谌的阿姨嫁给了刘琨,所以在刘琨被段匹磾杀害以后,卢谌长期在段匹磾的死对头段末波那儿做事,发誓要给刘琨报仇。

卢谌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去向相反:

大儿子卢勗,本在后赵干活,后来跑到南边,跟着东晋混了,被称为南祖。

四儿子卢偃,在老爹被杀以后,选择跟着慕容氏诸燕混,留在了北方,被称为北祖。

值得一提的是,留在北方的卢偃。卢偃的玄孙卢靖,担任北魏太常丞,他有3个儿子,分别是北魏、北周、北齐的帝师。

第四,荥阳郑氏,实力相对有点儿弱。

荥阳郑氏的发源,就比较玄乎了,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周厉王的小儿子姬友,被封到了郑地,史称郑桓公。所以说他们家的后代,在若干年后,就将姬姓改为郑姓了。

西楚霸王项羽的部下里,有个叫郑君的,郑君的儿子郑当时到了西汉,担任了大司农。他把居住地迁徙到了河南开封,这就是荥阳郑氏的老祖宗了。

两汉时期,荥阳郑氏的名人并不少,比如说大儒郑兴、郑众父子。三国时期,曹魏上党太守郑浑也是荥阳郑氏。魏晋南北朝时期,荥阳郑氏出的官员数不胜数。他们家在唐朝也出了10位宰相。

第五,太原王氏,天生酒渣鼻?

奇了怪了,老王家也能追溯到周朝名人。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就被追认为他们的祖先。由于族群过于庞大,所以太原王氏又分成了太原郡祁县王氏与太原郡晋阳县王氏两支。

由于这个家族的人太多太多了,所以后世冒充的也不少。就目前来看,老王家在中国的姓氏当中,人口排名第二,仅次于老李家。

东汉的司徒王允,曹魏的太尉王凌,全都是太原王氏家族中响当当的大人物。

东晋的时候,太原晋阳王氏中,王愉一脉被刘裕灭门。不过王愉的孙子王慧龙逃了出来。王慧龙跑到了北方,成为了北魏名臣。

那时候北魏的士族领袖是清河崔氏的崔浩,崔浩的弟弟崔恬得知王慧龙是太原王氏的后裔,所以立刻就把女儿嫁给了他。为啥这么确定呢?原来太原王氏世代相传的酒渣鼻,而且鼻子都很大,一看就能认出来,甚至被崔恬称之为“天生的贵种”。

三、五姓七望家族,对唐朝政治的影响。

五姓七望的实力过于强大,而且世代联姻,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得唐朝朝廷十分棘手。对他们下手吧,是真的无从下手!不对他们下手吧,可他们又那么豪横。

最关键的是,这帮人有钱有地有人,甚至可以组织起一撮颇具实力的武装力量,就问你老李家的统治者头疼不头疼?为啥他们这么豪横呢?这就要问问李渊了。

当唐高祖李渊创业的时候,士族当中有人就试探性地问李渊:

隋朝灭亡了,那这帮地主该何去何从呢?

李渊哈哈大笑:

隋朝没了,那他们就是唐朝的地主了!

意思很明确,只要你们这帮土豪们支持我老李创业,将来我肯定会保护你们家族的荣华富贵。有了这颗定心丸,人家自然就肯放手跟着李渊干了。

而且五姓七望家族,在唐朝出了若干宰相,普通官员更是数不胜数,你想扳倒这帮人?未免太天真了些。没办法,需要这帮人治理地方,毕竟古代人才是稀缺资源,而五姓七望曾经一度垄断教育资源。

总结:武则天重拳出击,黄巢一锅端了。

唐太宗李世民拿他们没办法,只能叹息。唐高宗李治,在媳妇儿武则天的指点下,居然想了一个馊主意:不允许五姓七望家族的子弟联姻!

这一招够损的啊!人家就是靠互相联姻,保证家族世代富贵,如今你不准人家联姻,时间长了各大家族断了联系,不就无法互相帮助了嘛!此后再各个击破,就容易太多了。

武则天上台以后,

大力扶持寒门子弟,尤其是在科举制度方面,开始增加科考项目,同时扩招。只有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进入官场,才能遏制五姓七望家族的猖狂。这一时期,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

可惜武则天的力度不够,因此五姓七望家族依旧很牛。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的人,便是大名鼎鼎的“菊花诗人”黄巢了。

黄巢起义后,长期在长安和洛阳烧杀抢掠,因此得罪了不少五姓七望的贵族。这帮人拒绝到黄巢手底下干活,那还得了?

黄巢一怒之下,将他地盘上各大城市的五姓七望家族子弟,都给揪出来就地正法了。这一波打击,直接把五姓七望家族给歼灭了。

就算还有不少旁枝,此后也不成气候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