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回了失去的感情的深情说说,挽回一个人的话挽回了失去的感情的深情说说,挽回一个人的话怎么说

访客

文|全文共1876字,阅读时间约2分钟

前几天接4岁侄子放学,一路上他小嘴吧嗒吧嗒的聊个没完不知道怎么着我们的话题就聊到了姓氏上面。

他问我:“姑姑,我的大名是什么?”

我说:“张乐”。

“我的小名加什么?”“乐乐”。

“为什么我的大名和小名不一样?”

“因为你的大名是姓+名字,小名只有名字。”面对他的疑问我解释道。

“那我们班的冯贝尔,他姓冯,名字是贝尔对吗?”

“是的。那如果爸爸叫张津,他也姓张。也有叫张宝的,也姓张。”

“是的,因为爷爷是爸爸的爸爸,爸爸是你的爸爸,你们是一家人,所以都姓张。”

就好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侄子一直在兴奋的沉迷于姓与名的游戏中。回家之后,我把这个过程跟嫂子讲,她说乐乐这段时间经常这样。了解到这个信息以后,我认为,这是一个把自己姓氏文化,讲给孩子听的绝佳机会。

中国的姓氏文化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古老国家,在这渊源流长的文化长河中,姓氏拥有其独特丰富的文化内涵。2018年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了最新的“百家姓”。

据统计,全国在用姓氏6150个,传统意义上的“百家姓”占全国户籍人口总量的近85%。

1、姓氏的起源

中国古代姓氏最早起源于人类早期生存的原始部落中,一开始人们都是群居,以部落划分群体,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标志来明确这个部落。比如轩辕部落,那么这个部落的人都叫轩辕。因此,最开始的姓氏就是一种标志。

2、姓氏的图腾

既然要区分每一个部落,就要用一些实物来区分,因此就有了姓氏图腾。最开始的原始部落的人都相信自然可以保护族人,因此姓氏图腾都与某种动物有着亲密的关系

比如张姓图腾,张姓是炎帝共工氏的文明创造的图腾标志,本意并不是长长的弓箭,“弓”实际上代表盖天图,一般作天穹的“穹”,张像一个人手持盖天图。

3、姓氏的发展

母系社会的时候人们的生产力低下,不具备支配自然的能力,因此最早的姓氏多是“女”字旁。上古八大姓氏中:姬、姚、妫、姒、姜、嬴、姞、妘,有七个姓氏都含有女字。后来

随着生产力的逐步提高,父系社会的到来,姓氏也有了更多的变化。

随着时间的发展、演变,变成了一个家族重要的象征。据说在古代,并不是人人都有姓氏,而是具备一定身份的人才能拥有姓氏。就像《周语下》中所说,一旦沦为奴隶,姓氏也就没有了。

如今,祖辈以姓氏来辨别何人是何族的后代,对中国文明而言,姓氏的产生,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姓氏不仅是文化,也是延续

姓氏不仅是文化,也是一种生命、文化、家族的延续。从古至今姓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更多的创造性与发展性。

据《中国姓氏大辞典》收录,从

古至今各民族用汉字记录的姓氏多达2.4万个

。这些姓氏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有的已消失于历史长河中,有的则经过世代传承延续下来,逐步形成目前在用的6000多个姓氏。

大概在10年前,我见过一个孩子的名字叫“闫张梓豪”,之后发现很多孩子的名字开始变成4个字,大部分是爸爸的姓+妈妈的姓+孩子的名字。

如今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也许有一天姓氏真的会衍变成自己的姓氏+伴侣的姓氏,成为一种新的姓氏,延续着两个家庭的姓,也延续父母双方的爱,更是生命的延续。

帮孩子了解家族姓氏

说实话成长到现在为止,我并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关于家族姓氏的只言片语。好像在这个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不再重视自己的姓氏,只是一种称谓而已。但通过侄子对于姓名一个执着的认知过程,让我明白,姓氏的文化应该

被重视,被延续,被熟知。

如何帮助年幼的孩子了解家族姓氏?我总结了三步:

第一步,孩子对姓氏的敏感期

孩子的成长中会有很多敏感期,包括姓氏敏感期,只是有的孩子来的比较早,有的孩子来的比较晚。大多数的孩子在4岁之后,开始对自己的姓名好奇。他们发现原来自己有小名,是爸妈在家里叫的,还有大名,是在幼儿园时老师与小朋友叫的。

这就是姓氏敏感期,通过对姓名的好奇心,可以初步给孩子讲解自己家族姓氏的来源(以故事的形式),激发孩子对于姓氏的好奇心。

第二步,通过姓氏图腾激发孩子兴趣

每一个姓氏的图腾都是通过花鸟鱼等组合形象而成,可以与孩子一起认知自己的姓氏。研究自己的姓氏有哪些形象组成,加深孩子对姓氏的印象。

第三步,了解族谱

以前每一个家族很重视族谱,是一代一代流传的。如今很多人已经不太在意族谱这件事情了,如果还有家族族谱,可以带孩子了解一下庞大的家族体系。其实看着自己庞大的家族,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的。

如果说家族姓氏是一棵大树的话,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枝丫,树叶,随着家族人员越来越多,大树也越来越繁茂。

小辫子妈有话说:

如果不去研究、翻阅资料,我可能不会去深入研究自己的家族姓氏来源自哪里,图腾是什么,更不会知道原来中国的姓氏文化有那么多背景。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一:育儿也搞集体制?疫情催生美国“豆荚学校”,抱团养娃能行吗?


相关链接二: 成长的目的是“寻找自己”,育儿中有一种“通透”是接纳孩子


相关链接三: 棉裤外穿无所谓?听听法国妈妈的时尚育儿经,养出精致时尚娃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5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