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恋的男生发了有诗意的朋友圈,男生发朋友圈说说暗恋暗恋的男生发朋友圈了我要点赞吗

admin

韩红元作品《八仙过海》

面塑,俗称面花、礼馍、花糕、捏面人,是中国民间传统艺术之一。它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面塑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由民间传统的花馍馍、元宵面灯等演变而形成。面灯也叫面盏,汉族新年风俗,是用面粉做的各种形式的灯盏,多流行于北方地区。郯城面塑发展到今天影响较为深远的当数郯城县花园乡口子园村的韩氏面塑。韩氏面塑的创始人叫韩红元。1990年,韩红元出生于花园乡口子园村,自幼受姥姥和母亲的言传身教,热爱钻研面塑技艺,距今已经有20多年。2015年,韩氏面塑经郯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经临沂市人民政府公布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韩红元作品《传承沂蒙情》

姥姥朱开月(花园乡南涝沟北村人)从小传承了蒸花馍馍和捏制面塑的手艺,因受当时环境因素影响,朱开月的面塑主要是以面粉、糯米粉为主要原料,做一些过年供神用的枣山,再用面做成盘云、盘龙、盘兔、如意纹样,间或点缀以连理、元宝、下山虎、上山鹿、瓜果之类,以五谷杂粮点睛镶鼻,蒸出锅来,绵颖憨实,洁白的面与深红的枣、五彩的粮、豆在色彩上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有时制作一些元宵面灯和传统礼馍,主要以十二生肖面灯为主,不注重颜色的运用,但作品却有着朴素的乡土气息,虎、兔等生肖动物作品栩栩如生。

母亲王先侠从小心灵手巧,也学会了做花馍馍和捏制面塑的好手艺。每到过年过节都会做一些花馍馍或面灯用来供神或赠送亲朋好友,用来驱妖辟邪祛病,祈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影响下,韩红元从儿时起就和面塑结下了不解之缘。年幼时,他不仅喜欢母亲做的面馍和好玩的面灯,逢年过节还在母亲的指导下做一些简单的面塑制品,留给自己耍玩或送给小伙伴。

韩红元作品《人参娃娃》

长大后,一个偶然的机会,韩红元外出看见大师用面塑创作的艺术作品,并为之所震撼,这激起了他内心深处对面塑的强烈喜爱,明白了面塑里面竟然隐藏着这么多高深的学问。于是他学业完成以后便赴北京、山西、大连、深圳等地拜访名师学习,打破了传统的单一面塑技法,广泛吸取各地面塑技艺的精髓。研究出了更好的配方工具,结合自己的想法和经验进行大胆创作,才有了今天的韩氏面塑。

韩氏面塑用色艳而不俗,简雅明快,用料讲究,所捏的面人历经久远,不燥不裂,栩栩如生,作品质朴淳厚而又精美细致。细观韩红元的作品,不仅形似,而且神态刻画的更加逼真,达到了神形兼备的艺术境界。

韩红元在创作

正是因为韩红元在面塑技艺上的不断追求和精益求精,才让他的韩氏面塑具有独特的风格,散发出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其创作题材广泛,或反映民间习俗,或取材于民间故事、舞台戏剧,或直接取材于《水浒》《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古典文学名著。其中《历史人物系列》《民间故事系列》等面塑作品多次参加国际、全国省市非物质文化展览与工艺美术大赛展并取得优异成绩。《贵妃醉酒》《三英战吕布》《达摩祖师》《武圣关公》等部分作品被国内外博物馆和收藏家收藏。

韩红元作品《三英战吕布》

2012年,韩红元来到临沂,创办了自己的“沂蒙韩氏面塑文化传承工作室”,开始面向社会传播和普及自己的面塑绝活。“面塑不仅仅是一个工艺品,更应该是我们生生不息传递的传统文化瑰宝,我创办工作室的目的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面塑这门手艺,并代代传承下去,让面塑这门古老的艺术得以发扬光大。”韩红元说。

韩红元(右二)在“非遗”传承大课上向学员讲解面塑历史人物的捏制技艺

几年来,韩红元先后创办面塑培训班50余期,培训学生5000余人,并被临沂职业学院、临沂商业学校等聘为客座教授,常年深入学校开展面塑非遗传承保护培训教学工作。其事迹先后被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临沂电视台、国务院新闻网、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农民日报、齐鲁晚报、鲁南商报等多家新闻网络媒体报道并播出。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