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朋友圈说说,让老师感动到哭的留言教师节朋友圈说说,让老师感动到哭的留言怎么写

访客

现代的年轻人可能不太知道大车店为何物,其实可以顾名思义的理解为“大车住的店”。早年的时候还没有公路,也没有汽车等机动车来运输,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主要靠人背肩扛,骡马驮运。以本溪地区来说,在建县前(1906年)还没有一条正式的公路,那当然就不会有机动车了,在短途乡里间小路上做运输的自然就是“大车”了,所谓“大车”就是牛车和马车,在那个落后的年代,牛车马车就已经很“大‘’了。

本溪县的公路建设始于“民国”初期,随之而来的路上就有了车,早期的机动车非常稀少,在路面上行驶的主要是畜力的大车,于是这个为大车提供服务的“大车店”也就应运而生了。

大车店,中国传统民间旅舍。主要设置于交通要道和城关附近,为过往行贩提供简单食宿,费用低廉。因行贩常用的交通工具大车而得名,暗示旅舍简陋,服务对象是经济实力薄弱的行贩。

大车店顾名思义是接待运输大车的店铺,畜力大车应该是大车店产生的前提。在明代以前,东北的主要运输靠水路,唐代两次征讨高句丽的军事行动,兵员和辎重运输都来自水路。明代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统治,在明初和永乐时期,相继建立了辽东、奴尔干、建州等地区的驿站,但只用于邮递、运输军事给养和供奉物品等,主要是骡马驮运。清末随着围禁和长白山区的开发,出现了用以运输的畜力大轱辘车,民国初又出现了橡胶轮胎的胶轮大车,民间大车运输业的兴起,促使为其服务的大车店应运而生。

早年的大车店都设在交通要道旁边,一般都按古代驿站40里左右设置,这个距离大约是负重马车半天的路程,以方便大车在途中“打尖”和长途车辆过夜。开始这些店大多都独立一处,随着客流的增多,又引来了其他的买卖,如小卖店、小酒馆、铁匠炉、木匠铺、麻绳铺等,人越聚越多,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村落和集镇。东北以店命名的地方,如郭家店、瓦房店、普兰店等,很多都袭用原来某家大车店的名字。

一般的大车店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墙用土干打垒,房子的梁、椽、檐是木材的,房盖有的用木板扣,有的用稻草苫,松嫩平原一带是先铺上秫杆、芦苇,然后用碱泥抹上。房子大小三五间不等,但跨度要比一般民房宽,都是通敞大间,南北大炕,一铺炕能睡20来人。大车店的设施也比较简陋,一般都在地上放张木桌和几个长条凳,预备两个洗脸盆、胰子和毛巾,胰子是店家用猪胰子、羊胰子掺加火碱揉做的

现代复原的大车店

先期的大车店都是男女混住的,来了女客人就安排在大炕一角,挂个布帘,发个尿盆。后来发展到男女分住,有专门接待女客人的房间。有条件的大车店还开设了单间雅室,包房小灶,收费当然贵了许多,但比一般客栈还是要便宜的。

大车店一般都有伙食,基本是玉米面大饼子、大煎饼,夏季做些茄子豆角等蔬菜,冬季主要是萝卜条子汤、白菜土豆汤,豆腐算是好菜。也负责给自带干粮的热饭,店里赠送一碟咸菜,一碗开水。大车店只收宿费、饭费和草料费,价格很便宜,热饭不收费。

东北的“二人转”也是无处不在,当然大车店也不例外。

早期的大车店主要是接待运输的大车,捎带接纳少数行路人。到后来住的人员就复杂了,大体可以分为这样几种类型:

一是跑江湖的。多半是“金买卖”、“汉买卖”、“吃绺子”、“桂子”。“金买卖”是那些摇卦算命和摆奇门的;“汉买卖”是卖药的,摆地摊的,卖膏药的;“吃绺子”是说书唱戏的;“挂子”是打把式卖艺的。

二是小商贩。焗锅焗碗的,货郎,肯大叶的(倒卖土特产品),山里挑(倒卖山货的小贩)。

三是杂耍和乞丐。耍猴的,变戏法的(小魔术),演皮影戏的,过路的花子。

四是寻医讨药的。指那些外来看病没住上院或者住不起院的。大车店为这些人准备了药壶,有的还代为煎药。

五是打官司告状的。一些被欺压的乡下穷苦人,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想通过打官司告状讨回公道的,也常常到大车店住宿。大车店经常接待这些人,对诉讼程序都很内行,有的还专门找人为他们代写诉状。另外,呈递诉状时,衙门要求找铺保,以便随时传讯。大车店可以给这些人出保条,但必须交纳保条费。

六是黑白两道。主要是官府的探子、土匪和野妓暗娼。官府的探子为了破获某些案件,也经常化妆住进大车店,想通过店里三教九流、五花八门的人找点破案的线索。每年一到冬季,土匪就开始“分红”“猫冬”了,有家的回家,没有家的有的去妓院找老相好的,有的就躲到大车店来过冬。一些野妓暗娼也把昼夜人来人往的大车店当成她们的财路,一天浓妆艳抹的出出入入,有的干脆住进来,勾搭“猫洞”的胡子和倒卖山货的老客。

大车店可不是一般人都能开的,掌柜的除了有一定的财力外,还必须和黑白两道有良好的关系,或背靠官府,或暗中和胡子有密切来往,具备摆平事端的财力和势力。还要和三教九流有广泛的接触,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保证店铺的安全和稳定。掌柜的本人要精于算计,工于心计,善于周旋,有很深的城府,很圆滑的手段,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大车店服务的对象基本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民众,靠的是方便廉价,有钱的和有身份的人士不会选择在这里住店,就好比早年常说的“住澡堂子”一样,廉价变相的低级旅馆。再有更便宜的免费的,去火车站“蹲票房子”了!

言归正传,来说说本溪河沿的大车店

上面的照片是上世纪30年代本溪的老照片,上半部分是著名的本溪一铁厂,下半部分是溪湖河沿地区,图中红箭头指的就是,溪湖河沿大车店的位置。

下面两张图片是现在的卫星照片,红箭头指的地方是那个大车店的位置,原来公交车走的路线是贴着一铁厂的围墙走,后来挪到现在的位置。

笔者在六七十年代曾在这个大车店住过数次,对这里有着很深的印象。

那时候我住在本溪县西北部‘花岭’大队的一个小生产队,要往本溪市内的一单位的畜牧场卖送谷草,距离市内约80里路,又是牛车,需要在这里住店过夜。

来往一次需要三天,第一天的半夜一点钟出发,途径高官,洪家西沟岭,胜利,溪家堡子,东高堡,李家堡子,高台子,窑沟口,威宁营,大峪,东坟,二电厂大桥等地方,下午四点左右到河沿大车店,在路上颠簸十四五个小时,时令是12月时,天气非常的干冷,途中只能在路过的供销社买点饼干炉果吃以充饥,别提什么饮料矿泉水了,那时候哪有?就是汽水也舍不得喝!干噎。由于起的太早,路上困了就在车上睡觉,不管车怎么晃悠都能睡得着,换着班的赶车,实在太冻了,就下车走一段或跑一段,那时的装备是;棉袄、棉裤、棉大衣、狗皮帽子、皮靰鞡、手闷子等等,之中的辛苦,可见一斑。

到了大车店后就要马上喂牲口,因为牲口也十几个小时没有吃东西了,而且还受着累。大车店提供喂牲口槽子,还要自己做饭,自己带的米,或者饽饽咸菜等,大车店提供锅和灶火和温水,店内是对面两通铺大炕,可以要行李或者不要,自己决定,因为车老板都有大衣,盖着睡可以省行李钱了。

第二天比较轻松,将谷草送到市区最西头郑家屯的小沟里,检完斤回来就完事中午就回来了,下午可以到市内转转办点私事溜达溜达。

绿色线段表示行走的路线

第三天就往回走了,回去的路就抄近道走“明山岭”了,出了大车店走东面的大山,那山叫“明山岭”本溪人总说“明山”的,什么“明山区”啊“明山站”啊,但是谁知道这个“明山”是哪个山?我告诉你吧,这个“明山岭”就是本溪的明山。明山岭上有一个很大的石灰矿,过岭下去是“赫地沟”,出去就是威宁营上边,走这里可以近十多里路。回去路上走的很轻松,牲口往家走时都是奔家的,根本不用赶,不算太晚的时候就到家了,这样连续走了三四次。

那时候干活的动力是什么?一天十几个工分你还要玩命的干,像这样出一次车可以一天多领一元多钱一斤多粮票的补助,那一般普通劳力还挣不到滴!

河沿大车店的过客都是是本溪附近百里之内农村生产队的,运输的东西五花八门,有运好吃的车夫是可以吃的,比如有送粉条的,在大车店里车夫就大锅的炖粉条吃,那时候粉条可是好东西不好买呀,我们送的是谷草,这是人能吃的吗?!这不是在馋我们吗?但是东北爷们就是东北爷们,粉条炖好后,那些爷们给我们盛来一大饭盒,这,你还说啥?!

当年这些大车店的收据,可以给我们一些准确的信息。

本溪有多少个大车店不知道,但是下面比较大的火车站就有大车店,如偏岭就有,我们送公粮到偏岭粮库就住在偏岭大车店。还有南甸,碱厂,田师傅都有大车店。

大车店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标志着一段时代的进程,随着时代的进步,大车已经逐步退出历史舞台,那么大车店也当然是同样命运了,代之而来的机动车时代正如日中天,各种汽车旅馆随处可见,再不是车老板披星戴月饥寒交迫风雨交加行走在路上的时代了。笔者今天把这段往事写出来,是告诉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知道那些彩虹前面的风雨,也是告慰与我有同经历的同龄人,现在好了,活好今天,别太亏了自己。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