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上的买的观音是真的吗,拼多多铁观音是真的吗(拼多多上的铁观音为什么这么便宜) 太疯狂了
古今中外,小小一枚“孔方兄”,
拥有着千张面孔、万种变化。
怎样看懂它们蕴含的信息?
在上海博物馆与新民晚报共同推出的公益性文博知识普及讲座——上博讲坛上,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王樾为听众带来“货币的起源发展及其艺术表达”的分析讲解。
王樾
“相比于瓷器、字画等艺术品,货币上的艺术表达可能是浅显的。‘设计’并不是货币的重点。利用具有普遍认可度的艺术符号,让使用者认可它的信用价值,才是货币的重中之重。”
换言之,不同的货币,就好比是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铸币者以“信用”为主题的“同题作文”。
上博讲坛现场
一张纸怎样拥有
1000枚铜钱的价值?
中国古代铸币多选择采用文字。
最早,如“秦半两”“汉五铢”等,是将重量表达在钱币上代表其价值。
秦半两
之后经过演变,钱币开始按照个数计算,上面的汉字也形成了一种“年号或国号+承诺流通的字样+货币名称”的格式。
唐代的“开元通宝”,“开元”是开元年;“通”代表通行、流通;“宝”是货币名称。整个钱币上的文字就代表“开元年流通使用的钱币”。
开元通宝
同样的文字规律也出现在明朝发行的纸币“大明宝钞”上。票面上端为“大明通行宝钞”六个汉字,“大明”指朝代,“通行”是对流通能力的担保,“宝钞”则是纸钞的名称;内上两旁复为篆文八字,“大明宝钞 天下通行”,也是在反复确认这张纸钞的流通性;中间写着纸钞的金额;下部文“户部 奏准印造 大明宝钞与铜钱通行使用 伪造者斩 告捕者赏银二百五十两 仍给犯人财产”,再次向老百姓担保了纸钞的价值。
大明宝钞
王樾介绍:“一贯相当于1000文,换句话说政府对信用的担保,让一张纸具有了1000枚铜钱的价值,这就是信用的力量。”
古代西方货币文化
核心表达是君权与神权
古代中亚和西亚的打压式钱币更讲究图案装饰。他们会将王权和神权同时体现在钱币上,代表着当时社会最具有统治性、最被人民认可和信赖的两种力量。
公元前6世纪,伊朗高原上的阿赫美尼德王朝开始打制金、银币。银币正面是持有弓、矛的人像,从人物头戴皇冠判断,可能为君王。
阿赫美尼德王朝钱币
公元前3世纪开始的帕提亚王朝,钱币样式和铭文都是希腊式的,但图案极力强调了自身的文化特征。正面国王头像的发型、胡须和衣饰均为波斯风格,背面图案是身穿波斯式服装的国王坐像,手中举弓,坐在椅子或脐石上。图案中的椅子常见于希腊式钱币中天神宙斯的坐像,而脐石也是希腊神庙中供奉之物,弓箭则被游牧民族视作天神赐予统治权利的象征物。
帕提亚王朝钱币
3世纪初的萨珊王朝,钱币正面是国王像,背面不再是神像,而是萨珊人信仰的琐罗亚斯德教的祭火坛图案。
萨珊王朝钱币
地处丝绸之路交通要道的贵霜帝国,钱币正面展示了站在祭坛前的国王像,背面的神像则成了“各个宗教的展示栏”,让来自不同地区,拥有不同信仰的商人能对钱币价值产生普遍的认可。
贵霜帝国钱币
这些钱币的形式虽是多种多样,但设计主题未曾改变,都在传达君权神授与神权君佑的概念,这也是当时中亚和西亚货币文化最核心的意识表达。
方孔圆钱
并不来源于“天圆地方”
王樾说:
钱币上图案、文字、徽符种种,都是在表达国家对钱币价值的担保责任,这种表达实际必须是百姓喜欢并且能接受的。
钱币上那些共性强烈的信息,就是一国一地一种文化或一种文明所拥有的、最基础的文化共同心理;当钱币的样式发生突变,就说明社会出现了很大的变动。
王樾认为,方孔圆钱的货币形式并不来源于“天圆地方”学说的影响,因为最早诞生的方孔圆钱也要早于“天圆地方”学说盛行的时间。
中国古代常用的方孔圆钱
“在货币外形的设计上,一般很少会刻意添加一种所谓的理论或者学说,更多的是选择大家能够普遍接受的外形和普遍认可的符号,更有助于人们对货币的价值产生信任。”
另外,这种圆形方孔货币结构有着更加实际的用途。在铸币过程中,有一道“锉钱”的工序,刚刚铸造好的钱币会带有一些粗糙的毛边,需要将钱用木棒串起来将边缘“锉”光滑,以免割伤使用者。圆形方孔的结构能够使得钱币被木棒串起来之后不会胡乱滚动。
明代《天工开物》中的一幅“锉钱图”就生动地展现了这一工序。
王樾总结:“我们在观察钱币时,看到的其实就是那个时代最基础的政治、文化、社会符号,也是打开和理解那个时代的最基础的钥匙。”
作者:吴旭颖
编辑:幽平
图片:陈炅玮 摄,上博讲坛提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