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忘恩负义不懂感恩的人的句子,关于没有良心不懂感恩的话语形容人不懂得感恩,忘恩负义的诗词

admin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到一个异常艰难的时期,为了尽快结束中国战场,日军开始了“一号作战”,也就是豫湘桂战役。

短短8个月时间,国军损失了五十万人,河南、湖南、广西、广东、福建、贵州等地相继沦丧,6000万同胞处于日寇铁蹄之下。

前方战事告急,后方征兵的步伐也在加急进行中。

紧急征兵

1944年的一天下午,一则“五丁抽二、三丁抽一”的征兵告示被贴在了陕西汉台区铺镇西街的一面墙上。

各家各户顿时哭声一片,当时的战况大家心里都清楚,这个时候去当兵,多半会填了日本人的子弹口。

位于桥西的马正方家也不例外,丈夫早年因病去世,只留下三个小子,大儿子十八,二儿子十六,最小的十岁,再咬牙熬几年,三个小子都成人了,日子也就有盼头了。

可是这从天而降的征兵告诉,却将马家妈妈的最后期望都打破了。

好不容易养大的儿子要白白送到日本人的枪子底下,马家妈妈哭得昏天黑地。

刚满十八岁的马正方抱着母亲安慰道:

“家里三兄弟只有我是老大,父亲去世得早,这个责任我必须扛起来,再说,日本人都快打到家门口了,再不把他们赶出去,只会祸害更多的中国人,到时候,恐怕咱们家里人都要没命,我必须要去打小日本,不管是为了谁。”

“可是,孩子,你知道你要这样去了就是在白白送死啊,你见着几个中国人能在日本人的枪子底下活着回来的?你爸走得早,我不能再没有你啊!”母亲含泪泣诉。

“娘,您别怕,我机灵着呢,到了战场,我一定躲着小日本的枪子走啊,等把日本人赶跑了,我就回来接您和弟弟们,家里二弟也有十六了,我走了,啥累活干不动就喊他干,三弟过两年也能顶上事了,别怕啊,都会过去的。”

马正方努力安慰着母亲,母子俩就这样互相安慰着度过了最后一夜。

第二天一清早,征兵的卡车停在铺镇西街的口子上,负责征兵的干事挨家挨户,数着人头,半天的功夫,卡车上就塞满了一车十七八岁的孩子,在家人们依依不舍的哭声中离开了家乡。

马正方和其他的新兵统一被拉到了郊外一个临时搭建的集中营里,经过了十几天的短暂新兵训练后,就被分派到了贵州、广西等地对日作战。

失去联系

由于部队属于移动作战,不可能在一个地方驻扎太久,这种情况下跟家里的书信联系就比较困难,马正方想尽办法,终于在从军第二年和陕西老家取得了联系,但是,这封从千里之外传来的家书却带来了母亲病逝的噩耗。

信是二弟写的,信中说,母亲在他从军后不久就带着三弟喜娃改了嫁,对方嫌母亲带着个拖油瓶,从嫁过去没多久就对她拳脚相加,母亲强撑着拖到了第二年,才咽了最后一口气。

心急如焚的马正方恨不得马上回家,无奈战争还在继续,部队第二天便要开拔到另外一个战场,想立马回信问清楚具体情况已经不太可能。

数月后,等他再次驻扎到另外一个营地时,往家里写了十几封信都石沉大海了。

他不知道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母亲死后,二弟和三弟怎么过的,一家人就这样在战火中失去了最后的联系。

1950年,马正方终于获得了自由身,此时的他,已经离家整整六年了。

他带着粮票、菜金和放行证明,准备回陕西老家寻找失散多年的两个弟弟时,突然接到组织上对退伍老兵的安置通知。

马正方作为在成都退伍的老兵,被就地安置在金牛区营门口公社花照壁大队落户,看到大队发到手里的户口本,马正方的心里沉甸甸的,他的漫漫寻亲路再一次被搁置。

不久,马正方在成都成了家。

此后,由于工作关系,马正方一直没有离开过成都,但是他寄往陕西老家的家书却未曾断过。

虽然很多封家书都被查无此人原封返回,但是,他仍然期盼那几封没有被退回的家书,会在某一天被家人无意间收到,在有生之年见到两个弟弟,是他最后的心愿。

重返家乡无人识

2015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的纪念日,马正方和其他抗战老兵一样,收到了来自国家颁发的“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勋章”。

已经89岁高龄的马正方捧着金灿灿的勋章,声泪俱下:“等这一天等了好久啊,这是当年所有在战场上拼命的将士共同拥有的勋章啊。”

良久,马正方拉着儿女的手哭诉道:“我现在已经这把年纪了,唯一的心愿是在临死前再见我两个弟弟一眼,看到他们健康,我死也无憾了。”

同年,子女为了完成父亲的寻亲心愿,在没有任何老家亲人线索的情况下,带着父亲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家乡陕西汉台区铺镇西街。

“我家住在桥西。”

根据父亲的记忆,全家人找到了父亲和两个弟弟及母亲居住过的大院,房子还在,但是主人却换成了一户来自甘肃的人家,对于马正方老人口中提及的名字,这户人家表示完全没有听说过。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站在阔别了半个多世纪的家门口,马正方老泪纵横。

马正方的子女,挨家挨户打听,附近和父亲年龄相仿的老人都已经去世,剩下的年轻人,没有一个认识马正方的,甚至连马家人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在铺镇西街寻访了一天多后,马家子女联系到当地的派出所,将情况说明后,派出所的同志热情地接待了他们,不过遗憾的是,负责户籍登记的片警把老人能够想起来的所有马家人的名字都搜索了个遍,也没有找到一丝线索。

一趟轰轰烈烈的寻亲之旅只能在遗憾中被迫中断,临走时,马正方委托子女买了二十斤汉中大米,带回成都,这个味道,他想念了整整半个世纪。

媒体联动开启寻亲之路

马正方老人千里寻亲的故事很快便在老兵圈子里传开,也迅速吸引到一批热心志愿者的注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帮助马正方寻亲的队伍中来。

“马正方出生在汉中市汉台区铺镇西街,曾就读于铺镇乡小学。”

“二弟叫马云利,三弟叫喜娃。”

“家中曾经营茶叶生意。”

一些碎片化的信息很快被串联起来,在各大媒体网络上报道。

2020年之际,这则牵动万人的寻亲信息被一位叫马斌的男子在网上看到。

寻亲信息里描述的马家竟然和父亲口中描述的信息惊人的一致,再翻看马正方的照片,竟然和父亲有着七八分相似。

激动万分的马斌当即把这则不寻常的信息发送到家族群,自己则连夜从陕西赶往发表信息的华西都市报,询问细节。

经过详细比对后,马斌十分确信地告诉记者,报道中的马正方老人就是父亲口中失散了多年的大哥,而马斌正好就是老人口中三弟喜娃的儿子。

时隔76年的相聚

确定关系后,马斌通过记者给的微信,当场打通了老人的视频电话,此时,通过家族群知道消息的二弟和三弟家的其他子女也连夜赶到了报社。

阔别了76年,当两地的视频电话接通后,大家都哭得稀里哗啦。

马正方老人望着视频中依稀熟悉的面孔,听着来自76年前的乡音,泪如雨下,他等这一天等得太久太久,终于在人生快要走完的时刻,等到了。

当他询问两个弟弟的近况时视频那头的马家人集体沉默了,原来,他日思夜想的二弟、三弟都已经早他一步驾鹤西去了。

7月17日晚,马斌带着马家7口人乘坐动车抵达成都,在金牛区金府路的一个酒家,阔别了76年之久的马家人,终于完完整整的齐聚在一起

一群熟悉又陌生的面孔围着马正方“大伯,大伯”的叫个不停,又听到熟悉的乡音,马正方不停地抹眼泪。

“都在就好,都在就好,终于见到了你们,我还以为这辈子要带着这个遗憾走了。”

“大伯,您快别说了,大家都没有放弃寻找您,即使当年寄到前线去的书信都石沉大海了,我爸和二伯也没有放弃过,大家都说您牺牲了,我们也没有放弃,我爸临走的那一刻还拉着我的手叮嘱不要放弃寻找,现在他和二伯在天有灵的话,应该要高兴坏了。”

三弟的大女儿马金萍紧紧拉着大伯的手泣不成声。

“都是我的错,都是我的错啊,我作为大哥没有照顾好两个弟弟,让他们受苦了。

当年,我被抓了壮丁,满以为去个两三年就能回老家的,谁知这一走就是76年,连两个弟弟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我有愧啊!

你们快点告诉我,这些年我两个苦命的弟弟是怎么活过来的?”

马正方拉着侄女的手,关切地问道。

原来,当年马正方走后,母亲就带着弟弟改了嫁,倔强的二弟一气之下跟着叔叔回到了安康,母亲在改嫁第二年 ,便惨死在夫家的皮鞭下,三弟喜娃彻底成了孤儿,好在有好心的亲戚肯收留,平时就在亲戚家帮忙放羊,混口饭吃。

不久后,二弟马云利去当了兵,解放后被分在西安纺织厂工作,三弟喜娃改了姓名后,也在铁路局解决了工作。

尽管成都和西安相差仅400多公里,但是因为大家都搬离了老家,才中断了最后的联系,二弟和三弟带着遗憾走完了最后的路程,临终还不忘托付儿女,不要断了寻亲之路,即使找不到大哥,能找到大哥的子女也是令人欣慰的消息。

“我爸爸这些年虽然身在成都,心却在老家,从来都没有断过和家里写信联系。

解放后,我爸爸为了养活我们几个,不停在外打工,艰难的时候,连一张回老家的火车票也买不起,直到最近几年,国家对抗战老兵认可了,日子才好起来。

如果2015年,我们没有放弃寻找,可能还能见到二叔三叔最后一面,也不会留下今天的遗憾。”

马正方的儿子马俊春不无感慨地说道。

76年,横跨了半个多世纪,马正方终于找到了两个弟弟的后人,一张迟来的全家福圆了老人最后的心愿。

文献检索:

《汉中抗战老兵76年后找到俩弟弟后人,三家人计划在成都相聚》华商报

《94岁老兵寻亲76年终如愿 曾写无数家书都石沉大海》环球网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