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公出轨了怎么办两边都放不下,老公放不下小三怎么办老公出轨放不下小三也放不下我

admin

三国小人物志0054:毁誉参半的短命汉帝——桓帝

本文作者为黄昏深处,主编为萨沙,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汉桓帝,名叫刘志,字意,于公元146年——168年在位,是东汉的第十一位皇帝,同时也是倒数第四位皇帝。除开东汉最后两个傀儡皇帝(少帝、献帝)不论,他和之前我们讨论过的“汉灵帝”,算是东汉王朝末年的最后两个实权皇帝。

一直以来,在后人评说东汉末年时代的时候,“桓灵二帝”往往都是一同并举。他二人也在大多数人眼中,也被同时解读为汉末乱世的缔造者。

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诸葛亮曾评价曰:“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在《三国演义》中第一回里,罗贯中开篇解说天下大势时,也曾论调道:“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

故而,在一般人看来,汉桓帝刘志和后来的汉灵帝刘宏一样,都是板上钉钉的末世昏君。而原本还算安稳的东汉王朝,就是经过他二人在位的这四五十年时间,在这两个昏君的拼命折腾下,才朝政混乱、王纲不振,最终走向了灭亡……

然而,刘志的却谥号为“桓帝”,这个谥号并非恶谥。历史上带“桓”字的君主,往往也评价较高(比如春秋时期有名的霸主齐桓公)。就中国古代的“谥号文化”而言,桓字的往往也代表着辟土服远、辟土兼国、武定四方、克亟成功等含义……

也就是说,汉桓帝刘志既然能在去世以后,获得“桓”字的谥号,至少说明他当政期间的政绩,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比他的后来人汉灵帝刘宏要强许多(灵字可是个真正的“恶谥”)。

今天,我们就翻开史书的记载,来好好研究一下汉桓帝刘志这个人物,尽可能理清他生平的各种事迹。尤其是,我们需要对他在位二十多年的执政经历,进行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解读。看看之后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的汉末乱世,到底和他有多大关系……这样,才能给他一个尽量公正的历史评价。

我们知道,东汉是一个以“娃娃皇帝”而著称的朝代,中间好几任皇帝都是年幼继位,又短命早夭。如汉殇帝刘隆,继位时刚刚满月,在位仅八个月就病死;冲帝刘炳,在位不足一年,死时才三岁;质帝刘缵,8岁继位,9岁就被外戚毒死……

既然是皇帝年幼,且短命早死,那就不可能留下子嗣,并被立为太子,成为顺位继承人。故而,从东汉中期开始,好几任皇位的继承人,都是由朝中权臣主持,从刘姓皇族中挑选合适的人选,进京继承皇位。

而刘志,也是在这种模式之下,被推上皇位的。他原本是汉章帝刘炟的曾孙,蠡吾侯刘异的儿子。由于他的前任,同为汉章帝曾孙的质帝刘缵,在位仅一年左右,便死于非命。所以他才被中常侍曹腾(曹操的爷爷),外戚梁冀等人,从外地迎来京城,作为皇位的继承人,继位登基。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拥立刘志上位的梁冀,便是当初毒杀汉质帝的人。他不仅作为外戚,把持东汉朝政近20年之久,其间还先后拥立过三个皇帝(冲帝,质帝,桓帝)……看得出,一个外戚权臣,都已经专权到了能够随意废立皇帝的地步。那试问皇室和皇帝的威信,还能残存几许呢?

是的,作为刘志而言,他的上位是严重先天不足的。本身就是外戚梁冀所立的傀儡,以方便于自己继续把控朝政而已。不仅如此,梁冀还将自己的妹妹梁女莹,嫁给了刘志为皇后,试图在“后宫”这一块阵地上,也由自己的人把持。对新皇帝刘志形成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掌控……

而刘志呢?在被带来京城,初登皇位的时候,他才年仅14岁。虽然名义上是皇帝天子,看似风光无限、显贵至极,实际上却完全是别人所立的傀儡。如果说,他本身并无志气,甘当懦夫木偶,只愿锦衣玉食地享受帝王生活……那么到头来,也就是吃喝玩乐混个善终,被后人骂成“软蛋皇帝”而已……

然而,刘志却并不甘当傀儡,他有志气,有想法,也颇有几分胆识。这也就注定了,他的“皇帝经历”不会平和;同时也注定了,他会在他自己所属的历史时期内,留下一笔浓墨重彩的痕迹……

据史料记载,刘志在刚登帝位的时候,确实很低调。他不主动理政,不任用亲信(其实也没亲信可用),朝中万事都听从梁氏安排。直到和平元年(公元150年),梁太后去世的时候,下诏归政于刘志的时候,他也并未真正走上朝堂,掌握实权。反而是增封了梁冀“万户食邑”,使得梁家的势力进一步扩大……

要知道,就汉代的“封邑制度”而言,能够得到上千户的封赏,就已经算是非常显贵了。一般功劳非常大的人,封侯拜爵,也顶多也就是几千户的封赏而已……而梁冀一人,已累计封邑达到了三万户以上……这个数字,先且不说是否能与他的功劳相称,就这个数量级而言,已经是远远超出了汉代封侯的界限……

刘志这是准备干什么呢?难不成,他还是准备将朝中大事都托管给梁氏一族,自己则继续甘心当他的傀儡?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其实,这只是刘志铲除外戚,并夺回皇权计划中的第一步。他深深明白梁家的势力之庞大,在朝中地位之稳固,绝非是一朝一夕便能扳倒根除。

而自己呢?虽然名义上是天子,实际上却势单力薄,在朝中毫无亲信力量。要是不顾实力差距硬来,他早晚只会落得和前任汉质帝一样的下场(不是被杀就是被废)……

所以,刘志选择了“隐忍+纵敌”的双管齐下策略。

一方面先在朝堂上保持低调,令梁氏不起疑心,并暗中培养自己的亲信势力;另一方面,将朝中之事全部丢给梁家人主持,甚至连任命朝臣和封侯封地这类大事,都任由他们折腾。

让梁氏进一步权倾天下,风光无限;同时,也令他们更加骄横跋扈,目中无人……

不得不说,刘志对于梁氏的这一套“欲擒故纵”的策略,还是非常高明的。

俗话说物极必反,盛极必衰,梁氏越是权倾朝野,独揽朝政,那么天底下恨他们且反对他们的人,也必然会越多。而这些人,必然就会逐渐站到刘志这边来,成为他的人,可以用来制衡和诛灭梁氏。

或许,这对于刘志来说,也是无奈之举。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他不单皇位是梁氏主持拥立的,就连他的皇后,也是梁家强行塞给他的。可谓是朝堂后宫都被梁家的人把控,令他根本没有一点自由空间。他若想培养几个心腹,或是拉点什么亲信,恐怕分分钟就会被人报告到梁氏那里……

所以,刘志根本就不可能表现出,任何想敢于“自立”的苗头。他唯一所能利用的,就只有“势”。只能用这种最为“隐晦”的方式,在朝野两方面营造出这种对外戚梁氏所逐渐不利的“反对形势”,再选择合适的时机,巧妙“借势”,才可能成功扳倒梁氏。

果不其然,到了延熹二年(公元159年),已经隐忍了十多年的刘志突然发难,联合宦官唐衡、单超、徐璜、具瑗、左悺等人,召来司隶校尉张彪领兵入京,以“谋反”的罪名为由,围攻梁冀的大将军府。

而梁氏虽权倾天下,但之前的独掌朝政和骄横跋扈,已经引起了天下的公愤,朝野两方面对他们不满的人也已经积累了太多。而今,又是皇帝亲自下令灭之,名且正言也顺,自然这些人也就自然而然地“积极响应”了起来。

很快,梁府被刘志和宦官们所指挥的军队攻下,梁冀官印被没收,并在武力的胁迫下和妻子孙寿一起自杀……除此之外,梁冀的宗族像卫尉梁叔、河南尹梁胤、屯骑校尉梁让、越骑校尉梁忠、长大校尉梁戟等数十人,都被以各种方式处决。

把控朝政长达20多年的梁氏外戚集团,就此被一网打尽,灰飞烟灭,成为了历史的尘埃……

就此,刘志算是真正抢回了皇权,他的皇帝生涯,也就此正式开始。这时候的他,正好29岁,从古代人的寿命范围来看,正直是年富力壮的年龄,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好好大干一场了。

我们再来看看,刘志执政期间的种种表现。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在“武功”方面,刘志的表现还算是不错的。至少在对外战争上,东汉王朝在他的牵头下,取得了连续的胜利。尤其是西陲的羌人作乱,是之前一直困扰着东汉王朝的边境问题(类似于西汉时的匈奴)。

而刘志派出了军事能力极为突出的段颎,把平定羌人的任务交给他。结果段颎到了边疆之后,恩威并施、攻城攻心双管齐下,果然令羌人叛乱成功被平定,战乱的波及范围,也始终控制在有限的几个边陲地域中。

不仅如此,刘志还派出军事能力同样出色的张奂,率军北上平定鲜卑。结果张奂也几度大获全胜,令鲜卑军也从此不敢轻易南下,东汉的北部边境也从此得以相对安宁……

(《后汉书卷六十五皇甫张段列传第五十五》记载:颎凡破西羌,斩首二万三千级,获生口数万人,马牛羊八百万头,降者万余落。”“于是东羌悉平。凡百八十战,斩三万八千六百余级,获牛马羊骡驴骆驼四十二万七千五百余头,费用四十四亿,军士死者四百余人)

看得出,刘志当政期间,在军事方面的贡献,还是有目共睹的。无愧于他谥号中“桓”字的含义:克敌而服远,壮而有力……

不过,我们就可以以此下结论,将汉桓帝刘志,也划入“明君”的范畴吗?

当然不行。因为对于一个皇帝的评价,必须要是全方位,并且综合各方面要素来看的。甚至,我们不仅要看到他当政期间的所作所为,还要看看在他过世或退位以后,对后世的影响,以及对后来的历史,所起到的作用……

事实上,从史料记载上可以看出,在刘志当政期间,国政是比较混乱的。

他宠信宦官,压制士人,乱搞党锢,荒淫好色……甚至在宫中大搞宗教迷信。

不仅如此,刘志还开启了东汉末年“卖官鬻爵”的先河,是的整个国家的官吏制度,都因此而受到根本性的破坏……

我们可以试着来梳理一下,刘志这些“罪状”的来历和缘由:

首先要说到的是,宠信宦官,压制士人,党锢之祸这几条。我们知道,宦官干政本来就是东汉王朝所历来的问题。从当年汉和帝刘肇,以年少之龄,依靠宦官力量扳倒外戚窦氏,并成功上位开始,“阉党”这股力量,就正式踏上了政治舞台。

而自汉和帝以后,好几任皇帝都是年幼继位,被外戚把控朝政是常有的事,也就更免不了要借助宦官的力量,来对抗外戚,并维护皇权了……

然而事实上,刘志对于宦官的重视和依赖程度,明显有些过于了……当初,是宦官单超、左倌、徐璜、具瑗、唐衡五人出马,帮他谋诛梁冀立下了大功,受到了很大的封赏,被同日封侯,史称“五侯”……

俗话道:有功者自当行赏,这一点原本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这些宦官在帮助刘志除掉梁氏这个独霸集团以后,很快又形成了自己的利益圈子。他们不仅在朝中坐居高位,还趁此机会安排自己的亲属亲信入朝为官,逐渐霸占了朝廷的各个关键位置。

由此可见,宦官集团的权利欲望,丝毫不在外戚士人等势力之下。

更何况,这些不男不女之人的心理,本身也在很大程度上会异于常人。让这些人坐上了国家权利的最高掌控者位置,很难保证他们也能以“正常”的方式,来治理整个国家……

事实上,刘志也意识到了,他所封的“五侯”,已经又走上了专横的老路。他似乎也明白,让一家独大不是好事,会令自己再次皇权旁落,成“尾大不掉”之势。于是,他也提拔了别的人入朝为官,来制衡他们单超、左倌、徐璜等人……

只不过,刘志提拔来抑制宦官的人,同样也是宦官(阉党侯览等人)。结果,这些新被重用的宦官们,在上台后也同样残暴专横,鱼肉人民。和老宦官势力搅合在一起,有时候亲如一家一致对外,有时候矛盾尖锐针锋相对,搞得整个朝堂更加乌烟瘴气。

不仅如此,由于宦官集团越来越庞大,专权程度越来越深,他们也将自己的爪牙,安插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机构,为自己谋取利益。

到头来,就连东汉官吏选拔体制,也被宦官集团所渗透。各个地方“举孝廉”的时候,到底谁是所谓的“孝廉”,谁能被推举上去做官,都完全是宦官们一句话的事情,已经完全变质……

毫无疑问,宦官肆无忌惮地专权,引起了全国百姓和士人阶层的不满。在他们看来,这些被净过身的阉人,顶多只能算奴才,而且是身体都不完整的奴才,如何能坐在他们头上作威作福?甚至还要独揽朝中大权,将国家大事都由他们说了算?

然而,在越来越大的民间怨愤沸腾下,刘志却依然重用宦官,让他们来作为自己的皇权拱卫者。虽然也在某些方面,对宦官权利进行抑制和限制,但依然任由他们掌控大权,独揽朝政……结果就是,不满程度越来越深的士人集团,开始以自己的方式来对抗宦官,甚至为此而不惜挑战皇权……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时任南阳太守的成瑨,逮捕了与宦官关系很好的当地富商张汜。

尽管这时候,正巧遇上朝廷宣布大赦天下,但成瑨为了打击宦官,竟置朝廷法律于不顾,不仅杀了张汜本人,还株连其宗族及宾客共200多人……

与此同时,在汝南也发生了类似的事情。汝南太守刘质,逮捕了小黄门赵津,然后也是不顾朝廷的赦令,先将赵津拷打至死,然后才向朝廷上报……

只不过,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刘志并未检讨自己的不是,以及反思过自己过于重用宦官的问题。相反,他索然大怒,觉得这是下面的地方政府,在公然与朝廷对抗。当即下诏将成瑨、刘质等人一并逮捕,下狱问罪,按律处斩……

如此粗暴的处理方式,如此明显的偏袒宦官,毫无疑问非但不能解决现有的问题,反而还会将问题进一步激烈化,推向更深的深渊。

不仅如此,刘志还听信了宦官们的诬告,以为李膺等名仕,蓄养太学生和游士,交结各郡的生员,有结成群党和诽谤朝廷之行径。于是诏令全国,通缉和逮捕李膺、陈寔等200多个“党人”。

一时间,天下流言四起,很多原本与此事没有关联的士人,都受到了牵连,被捕的被捕,下狱的下狱……就算是有些人提前得知消息逃走了,也逃不过朝廷的悬赏通缉。直到第二年,尚书霍谞、城门校尉窦武等人,共同上表为“党人”求情,才使得党人们得以释放回家。

不过即便如此,刘志仍然对其实施“软禁”,不单将党人的名字记录在案,还派人随时监视,对其实施终生的禁锢……并且这就是东汉历史上著名的“党锢之祸”。

接着,我们再来说说刘志的荒淫好色,卖官鬻爵,以及迷信宗教等方面。

其实,关于迷信这一块,并没有什么好说的。历史上很多皇帝为了延年益寿,都曾试图通过宗教的教义,来满足自己的“长生不老”之梦(即便是唐太宗李世民都不能幸免)。而刘志所谓的迷信宗教,也不过是派人到苦县(今河南省鹿邑县东)祭祀老子,在宫中又祭祀了黄老,意图祈福延年而已。

我们这里所要重点说道的,还是刘志在后宫的混乱生活,以及在他执政期间,在经济等方面的治绩。

大家都知道,关于“后宫三千佳丽”的说法,一直以来,都是用来形容皇帝的后宫幸福生活……然而,所谓的“三千佳丽”,和刘志的后宫规模相比,都算是小巫见大巫了。

据史料记载,刘志的后宫畜养了上万宫女,每日的淫乐生活可谓是奢侈而糜烂。

甚至有些未经考证的史料称,刘志并不满足于独自享乐,动不动还会搞些“群体活动”。有时候他兴头一上来,会将数千嫔妃集中起来,脱光衣服跳广场舞。

甚至还让自己的宠臣们也赤身裸体上去,跟她们做最亲密接触……而刘志本人,则在一旁一边喝酒,一边观看,时不时还放声狂笑……

当然,这种非正规的野史记录,可信度是不高的

因为谁都知道,刘志最宠的人是宦官太监,让这些不男不女之人脱光衣服上去与宫女玩“亲密”的游戏,这画面之奇葩,想想也不太可能靠谱……

不过,既然野史都这样编,也大致说明刘志的后宫生活,确实是很淫乱的。

而且,至少在东汉王朝的历史上看来,他是第一个在后宫上搞得如此夸张的帝王,算是开了“后宫淫乱”的先河。

虽说作为皇帝而言,三宫六院、嫔妃宫女,并非是什么太稀奇的事。但是刘志这一点,也是在中国的帝王史上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了东汉王朝后来的历史走向。

我们知道,东汉自章帝刘炟以后,一连好几个皇帝都是年幼继位,除了和帝刘肇还算有所作为之外,其它人不是早早身亡(殇帝刘隆、前少帝刘懿、冲帝刘炳、质帝刘缵),就是大权旁落,傀儡木偶(安帝刘祜、顺帝刘保)……

终于到了刘志这里,费尽各种心思,终于除掉了外戚集团,令皇权声威重振,本应该是励精图治,有机会重新迎来中兴之世的时候。

然而,刘志却将精力花在后宫生活上,在女人和性事上消耗掉了自己的时间和身体……简直令人匪夷所思,这和之前那个隐忍十多年,并果断狠辣出手的刘志,是同一人吗?

其实,我们也许可以将这一点,归结于刘志被“扭曲”的心理上。前面已经说过,他的婚姻并不自由,一开始完全是由梁氏操控,将自家的女儿强行许配给他作为皇后,实际是行监视和控制之事……

也就是说,刘志的婚姻,根本说不上什么幸福。

皇后梁女莹无才无德,长相平庸,只是倚仗其兄梁冀,以及身后梁氏家族的巨大势力,才能专制内宫。

有传言称,梁皇后不仅严格限制刘志的私生活,而且但凡有受宠或者怀孕的妃子,统统都被想办法弄死……试想,身边有如此“虎妻”,年纪轻轻的皇帝刘志,心理能不压抑吗?

所以,在辛苦隐忍十多年,终于干掉梁氏集团以后,刘志也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性解放”。他不仅将已经去世一年的梁皇后贬为“贵人”(连死人都不放过),还就此在后宫方面“大肆挥洒”了起来。

接着,我们就看到了,刘志在后宫的各种淫乱事迹,嫔妃的编制规模也不断扩大,直到上万人的数量级……这与其说是他是荒淫无道,还不如说他这只是在长期的“性压抑”过后,所突然而来的性自由与解放……

我们再来说说,刘志在经济民生上的所作所为。

从所有的史料记载上来看,都找不出关于汉桓帝刘志,在经济和民生方面的任何改革举措。相反,倒是记录了不少关于他“卖官鬻爵”的事迹。

大家知道,东汉王朝自和帝以后,皇位更迭频繁,皇帝也大多年幼。朝堂动荡,外戚专权,宦官干政……导致整个王朝不断内耗,经济形势一路走低,国库逐渐空虚。再加上对外战争的不断进行,使得整个财政状况更是雪上加霜……

而刘志在成功上位以后,采取了什么样的方式,来挽救国库的空虚呢?

据史料记载,刘志下了一道有名的“降薪令”,直接减发公卿百官的俸禄,坚强中央财政的负担。同时,他又以“半公开”的形式,开始了卖官,让想做官的人直接拿钱来买。而卖官而得来的这些钱,进入了国库,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财政上的问题……

当然,我们都知道卖官鬻爵危害性,无异于饮鸩止渴。在直接败坏了吏治制度的同时,又使得各级官员的贪污搜刮合法化,大大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

更可怕的是,刘志此举,又为后来汉灵帝刘宏继位以后,更加大规模的公开卖官鬻爵,而开创了先河。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百姓民不聊生,引爆了黄巾起义的可怕结果。

也就是说,东汉王朝的的最终覆灭,其伏笔,其实在桓帝刘志的在位时期,就已经埋下了……

写到这里,我们大致算是理清了,关于汉桓帝刘志这个人,他的人物生平,上位过程,以及执政时期的各种举措。

我们应该如何来评价他,他到底算是昏君,还是明君呢?

其实个人觉得,我们没有必要搞非黑即白的那套,用单纯的“好坏”二字,或者是“英明/昏庸”两个词,来生硬地评价一个皇帝。而且就汉桓帝刘志这个人来说,他这一生有过英明神武的时候,也有过不少昏招败招。我们需要一分为二地来看才行。

他上位先天不足,接手的是外戚掌权之下的摊子,原本只是傀儡的身份。却能够通过自己的拼命隐忍,和关键时刻毫不留手的出击,一举打垮外戚,重振皇权,确实非常不容易,就此也看得出他性格之坚韧,和谋略政治水平之强。

在成功掌权以后,他能在连年的征战中保持不败,调兵遣将知人善任,将西方羌族,北方鲜卑等外敌,都打得屁滚尿流。维持住边陲的稳定,维护好国土的完整,也算是相当不错的成绩。

而且在他执政期间,文化和外交方面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

据史料记载,在桓帝时期,伏无忌、黄景、崔寔、边韶、延笃等大臣先后在东观修史。他们完成了《诸王子功臣恩泽侯表》《南单于传》《西羌传》《地理志》,孝穆、孝崇二皇、顺烈皇后、安思皇后等传,以及《百官表》和顺帝功臣孙程等人的传记。

延熹九年(公元166年),古罗马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至东汉洛阳,朝见刘志,并将象牙等礼物送给刘志。这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同欧洲国家直接友好往来的标识,同时标志着中西方文化交往的开始。从此,东西方两大帝国的外交关系正式建立,也是代表着中西方文化邦交的正式开始……

当然,刘志的昏庸之处,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执政期间最大的败招,就是宠信宦官阉党,真正打破了东汉朝廷在政治上的平衡,并且将其遗祸到了下一代……

应该说,东汉自中期和帝以后,皇权都一直是处于“旁落”的状态。宦官,外戚,士人等势力集团,都在朝堂之上你来我往,此消彼长……这种时候,无论是哪一个君王上位,都无法像他们的先人汉高祖、汉武帝、光武帝等人一样,威风八面且君临天下,成为唯一的权力掌控者。

既然无法做到这一点,那么作为君王来说,最好的办法无疑就是,想办法游走于各大势力之间,均衡他们的利益,并维持政治上的相互钳制和平衡。像之前外戚梁家,就是因为独揽了大权,导致一家独大,就连皇帝也成为傀儡。

而当刘志扳倒梁氏,成功掌权以后,却又走上另一个极端。对帮助过他斗垮梁氏的宦官集团,所大加宠信和重用。甚至不惜搞出“党锢”这种手段,权力压制士人集团,偏袒宦官和阉党们……

事实证明,宦官得势以后的危害,远比外戚的干政和士人的专权更加可怕。因为无论是外戚还是士人,他们所求的不过只是权位。在追求权力和立攀高位的同时,他们不会对国家的制度和架构进行太对危害。而宦官则不一样,他们是彻底的毒瘤,一方面寄生在皇权上,一方面又在悄然无息地侵蚀者皇权,并且腐蚀着天下的规则和国家的根基!

除此之外,刘志还在“后宫作乐”上,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淫乱先河。这固然有他之前十多年受到梁氏压制,导致性心理扭曲的原因,但是仅凭此点,也无法作为后人谅解他的理由……

应该说,东汉王朝在经历了好几任幼年短命皇帝,外加上外戚干政专权以后,好不容易皇权回归,正是需要一位中兴之主的时候。而刘志也原本有机会,在自己皇权重立之后,进行各种政治经济上的改革,来收拾住接手的这个烂摊子,扭转东汉王朝财政国库空虚的尴尬形势。

然而,他却反其道而行之,无视内外交困的国家现状,也无视财政国库吃紧的问题。不思励精图治,反而是沉迷享乐,一方面致使国库枯竭的现状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又通过卖官鬻爵这种荒唐手段,来支撑中央财政的继续运作……

最终,刘志在后宫的淫乱和生活的穷奢极欲中,很快掏空了身子,消耗了精力。年仅三十六岁,便撒手人寰,就连子嗣都没有留下……

无奈,在他过世以后,又是由作为外戚的“窦氏”,选择了身处“河间国”,世袭“解渎亭侯”的刘宏(汉灵帝),来继承大统……这种情形,与刘志当初继位的过程,是何其相似?

无独有偶,就在当刘宏上位后不久,宦官与外戚之间,又发生了一场血腥恶斗,史称“九月政变”。结果,这次宫斗又是以宦官们的大获全胜而告终。不仅将外戚窦氏成功除掉,刘宏也由此而摆脱了外戚控制(和刘志又是如出一辙)。

而且,当刘宏上位掌握实权以后,由于几次政改无果,也再次走上了宠信宦官,制衡权臣的老路(还是和刘志一样)……在他去世后,又是由作为外戚的何进,拥立长子刘辩上位,并再次与宦官集团开战(历史又在重演)……

只是这一次,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就直接拼了个两败俱伤。宦官们以太后的名义召何进入宫,并暗下毒手杀之。而何进集团的掌兵人如袁绍袁术曹操等,就直接带兵杀入皇宫,大肆屠杀阉党,终于将为祸百年之久的宦官集团,算是彻底铲除……

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即便是灭掉了宦官,但东汉王朝的气数,也差不多就此到头了……尤其随着外戚与宦官,两大势力的同时倒台和灭亡,新继位的天子少帝刘辩又怯弱无能,所以东汉朝堂的中央,出现了极大的权力真空。最终,是由巧妙抓住这个机会,并率兵入主洛阳的董卓,所掌控了朝廷……

再往后,随着董卓的废旧立新,迁都长安;关东诸侯组成联军,西进讨董……东汉王朝威信扫地,天下也进入到了土崩瓦解的时刻。从此,王室衰微、群雄割据、军阀混战、征讨不休……而这一切,都仅仅是乱世开始的序幕而已……

客观来说,我们不能把后来发生的事情,都背锅在汉桓帝刘志身上(后来的汉灵帝刘宏责任更大)。但是,他肯定还是负有一定责任的!

PS:其实,在东汉皇帝小的小、孬的孬的普遍大前提下,刘志能够做到这种地步,已经算不错了。毕竟,他对内争权平叛都大获全胜,对外征战讨伐也功劳显赫,故而死后能够谥号为“桓”,也算是名副其实。

不过,“桓”字作为谥号,其实还有另一层不好的意思,那就是在建立功业之后,却走上了独断专行,甚至是昏庸残暴的歪路,最终给后人留下了遗祸……

比如说齐桓公,开创霸主制度,重用管鲍、强军富民、三归之台、九合诸侯、三平晋乱、平复卫国、驱逐戎狄……可谓是功劳显赫,史书惊艳。然而到了晚年,却不听管仲临终时的劝导,偏听偏信、宠信奸佞……导致去世以后齐国公子内乱,连自己的尸体都腐臭数十日无人收殓……

至于汉桓帝之所以谓之“桓”,估计也指的是他在夺权上位、且征战四方,立下不世功勋之后。却不懂得朝堂平衡,对宦官集团偏宠偏重,反而去压制真正有本事,也有能力治国为吏的士人集团。

最终带来了什么后果,大家也是看得到的……

声明:

本文参考

图片来自网络的百度图片,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