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暴力婚姻,婚姻中冷暴力的表现冷暴力婚姻,婚姻中冷暴力的表现有哪些

访客

袁家村在乐港镇北偏西半公里皖赣铁路与老206国道的交汇处。〔冠湖袁氏宗谱〕记载,明永乐间,袁氏从墩头脑(今接渡公社真祥老)迁此建村,原名冠湖村,因村前池塘形似状元帽得名。清末以榨油著称,俗称打油袁家,简称袁家。

现一千多户,四千多人,袁家村房屋和塔瑞村房屋已连成一片,乡村公路也连接成一条南北走向,并且贯穿了这两个村庄。

【打油袁家大队】在公社东北河谷平原。辖2个自然村。有耕地1227亩。产稻谷、甘蔗、油料、棉花,副业榨油。因驻地得名。建国前夕属公安乡。建国初先后属三区公安、新民乡,港口区袁家乡。1956年为港口乡袁家高级社。1958年立港口公社袁家大队。1982年改为打油袁家大队。

袁家村就在乐平市城郊,离开城区向南行驶2.5公里就到了。皖赣铁路提速后村公路从涵洞下穿过。

村口有棵大樟树,在高楼林立间挥舞着翠绿的叶,欢迎来访者,真像位迎宾天使,令人心生欢喜。

顺沿乡村小道往前,路边的高楼鳞次栉比,村民们一楼架空改作店面。有日用百货店、移动电信联通点、休闲麻将馆、早餐店……这还有个服装加工厂。袁家村民们早就过上了幸福的小康生活

村庄居中点建了个菜市场,早上这里是最热闹的地方,主妇们买菜、老人们来这吃早点顺便唠嗑,小屁孩子们凑热闹……

在这里遇见了袁家村老年协会会员袁汝胜袁老先生,提起袁家人文历史,袁先生最清楚了。“老一辈袁家人靠榨油为生,十里八乡生产的油菜籽都拉到袁家来榨油的,那时候村子里有三十六座手工榨油作坊,用青砖砌成的烟囱日夜冒着轻烟,为什么?炒油菜籽呗,炒熟了放进稻草制作的滤网内,用生铁圆箍箍紧,制作成一块块圆饼状,放入榨筒里。唉呀!你没看到那榨筒哦,要两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樟木,中间掏空,把油饼一块块排放进去,挤紧,然后再敲木楔子进去,这是力气活呀!随着木楔子越加越多,香香的菜籽油就被挤压出来了!那时候,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油香里。有句顺口溜‘原来打油乌又乌,不穿油来也穿秙’,用来形容榨油的全身黑呼呼的,身上粘满了油也粘满了油饼碎屑屑”。打油袁家原来是乘着油香来的。

如今改革开放四十年,农民生活越来越好了,家家户户吃上了调和油,田畈里种植油菜的农家也不多了,以前老一辈留下来的榨油手艺没人传承,家庭油坊也零散被拆,现在很难看到那油榨筒啦!

袁家村还有一宝,是什么?古井。清嘉庆年间打的井,水质清澈、入口甘甜。全村子里的人都喝这井里的水,家家户户都提着吊桶(用粗麻绳一头拴着的大木桶)来井里提水。

这口井没有设计辘轳,直接用手提,很累人,但它铸造了生铁井圈。绳子借力井圈,就比较省力。力弱的老人、居家主妇们也可以提水日用。

如今村子里接通了自来水,为了保护古井,同时也为了防止小屁孩掉井里,村民们用水泥板把井口封闭啦。

这就是用生铁铸造的井圈,高约八十厘米,重四五百斤(估计)井圈上铸了字“金玉满堂”,寓意财富极多,也形容学识丰富。出处:《老子》九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王长史谓林公:真长(刘惔)可谓金玉满堂”。

上面还铸了一条飞龙,龙作为一种图腾和一般的图腾不同,它不是单一的动物而是多种动物的集合,这突出地反映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和合思想。远古神话最早的神不是人,而是动物-图腾。

上面记载了“造师吴生发炉铸”;“富贵吉祥”。

顺着村道往北进,就到了戏台广场,戏台对面建造了两层高楼,这就是袁家老年活动中心。徽派建筑样式,硬山顶、马头墙、大红色混凝土檐柱,庄重中携带喜庆。

袁家戏台和浒崦名分堂戏台架构一样,三间四柱五楼式,飞檐翘角、气势如虹。但是它们在装饰上又有很多不同点:正脊压脊兽两头回首凝眸的鹿引人注目,很多建筑门楼都饰以鹿的形象,鹿寓意吉祥,“鹿”与禄字谐音,象征吉祥长寿和升官之意,传说千年为苍鹿,二千年为玄鹿。故鹿乃长寿之仙兽。鹿经常与仙鹤一起保卫灵芝仙草,鹿字又与三吉星:“福、禄、寿”在一起亦常用来表示长寿和繁荣昌盛。

这两头鹿应该是保护正脊中“五色风波宝瓶”的。

袁家戏台防火墙设计为马头墙样式,最前端装饰着龙头,威武霸气的仰天长啸,极具特色

打开戏台左侧小门,步入了一回廊,回廊连接着戏台和祠堂。

袁氏宗祠~卧雪堂

卧雪堂的由来百度一下:

“卧雪堂”:东汉袁安没作官的时候,客居洛阳,很有贤名。一年冬天,洛阳令冒雪去访他。他院子里的雪很深,洛阳令叫随从扫出一条路才进到袁安屋里。袁安正冻得蜷缩在床上发抖。洛阳令问:“你为什么不求亲戚帮助一下?”袁安说:“大家都没好日子过,大雪天我怎么好去打扰人家?”洛阳令佩服他的贤德,举他为孝廉。这就是“卧雪堂”的由来。 “卧雪”典故,出自东汉袁安。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今河南省商水县西北)。祖父良,习《孟氏易》。安少传良学,为人严谨,州里敬重。据《汝南先贤传》载:“时大雪,积地丈余。洛阳令身出案行,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扰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初为县功曹(官名,掌官纪录功劳),后累迁太仆、司空、司徒。”后人以此为诗画体材,如:全惟唐诗二零一黄甫增《酬郑御史秋夜见寄》有“袁公方卧雪,尺素及柴荆。”唐画家周昉、王维等有《袁安卧雪图》。世代相传,袁安后人因以卧雪为堂号耳。临沭朱仓袁氏既为卧雪堂,故为袁安之后人,无疑焉。

回廊分上下两层,下层木柱架空,以利于下雨天村民们站在下层看戏。顺便解释一下,袁家戏台也有晴台和雨台。

上层直木条檩窗,可以打开看戏,关上后亦可作为演员们的休息场所。

袁氏辈份字排行

江西乐平袁氏字辈:“小千万绍相次兴罕创展府廷表汉清顺法涌源浃溥溶沧池漭沆汾沄沸渭泡溲泛水疌)灉潜沱濆汧汜澜湄津洛汭洚沣沇菏汶源深流远长存”。 江西乐安袁氏字辈:“绍南求宗远尚惟再达道履一汝应图万世承恩德复观光上国孙谋启后昌豫泰恒临宅名寿齐日月禄佐永绵延文章显登科训厚继书香”。

袁鳌,字巨卿(923~999),世住袁州府宜春县。登后周世宗显德三年(956)进士,官拜长沙府尹、吉州刺史。宋仁宗朝嫡孙袁鹏任兵部尚书兼管御林军事,追封三代,获钦赠金紫光禄大夫,追封枢密院正卿,护国佑民大夫。宋徽宗追封大司马。

右边的匾额上书:袁闻拆、司马第、大清嘉庆二年钦赐。这提到了袁闻拆,百度一下。

袁闻拆,字警斋,为中国清朝官员,本籍江西乐平人。袁闻拆于1881年(光绪7年)由卑南同知身分奉旨接替赵钧,于台湾地区担任台湾府知府。而此官职是台湾清治时期此期间,受台湾道制约的台湾地方父母官。

卧雪堂对联

右联:馨香俎豆祀先贤

牌匾:开先创始志

远谋优享千 秋之血食垂 万世之箕裘

左联:德礼诗书传后裔

牌匾: 清谿迁马垅 卜地在冠湖 母仪今尚在 俨孟氏家风

如若不对请老师们指正!

袁氏宗祠卧雪堂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构造。大厅六根粗大的柱子架构起这宽广深远的高堂。

梁、柱、枋、天花板刷红色漆

红色代表着吉祥、喜气、热烈、奔放、激情、斗志。 红色有驱逐邪恶的功能。比如在中国古代,许多宫殿和庙宇的墙壁都是红色的。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五行中的火所对应的颜色就是红色,八卦中的离卦也象征红色。

祠堂一侧码放的桌凳。袁氏后裔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宽广的祠堂作为活动场所。

靠山墙为穿斗式木构架。枋上悬挂袁氏后裔赠送的匾额。

袁氏后裔崇文尚武,在学习文明知识的同时也习武强身。

袁氏祠堂卧雪堂,悬挂着袁氏后裔武术比赛获奖的照片。

冠湖序

因袁家村湖塘形状极其像一顶古代状元帽,所以称其为“冠湖”。

从卧雪堂望向卧雪堂戏台雨台面,下雨天站在祠堂及回廊下看戏,不用担心被雨淋湿身体。

从戏台雨台面望向卧雪堂

戏台下的储藏室

雨台天花板,藻井装饰。

晴台藻井,内饰八仙。

八仙是指汉钟离、吕洞宾、李铁拐、曹国舅、蓝采和、张果老、韩湘子、何仙姑共八位仙人,民间流传许多八仙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故事是“八仙过海”和“八仙庆寿”,有驱邪免灾之意,是吉祥、智慧、成功的象征。

连接檐柱和檐枋的斜撑为一瑞兽

八月的阳光透过厢板缝隙射入晴台

为避免阳光光照、风霜雨雪侵蚀戏台,平日里不做戏的时候,村民们用一块块厢板将戏台封闭。

袁家卧雪堂戏台晴台和雨台的隔扇门,它的上半部分镂空雕饰,这样观众可以看到两台均有美丽的中堂(在戏曲场景中的厅堂)。

在山柱间还设计了半月形的垂挂楣子,镂空镶嵌不规则三角,美丽优雅。

晴台右联:

琴瑟和谐一曲阳春歌瑞雪

晴台左联:

管弦幽雅数声金玉颂冠湖

雨台上的藻井,绘制的是双鱼在莲叶间嘻戏。

莲叶与双鱼寓意“连年有余”。

“莲”与“连”音韵相同,以祝世代绵延、家道昌盛。“鱼”与“余”谐音,寓意生活富裕美好。

雨台柱头设计为花碗形状,贴金箔。

饰“花碗”。“碗”上大下小,很像古代量器“升”,寓意日子升级红火;同时“添丁加碗”“生生不息”。

从袁家村另一条小路离开,巨大的古樟树下掩映着袁家中心小学。

从雨台爬上回廊二楼,简朴的木柱穿枋,顺山墙建斜坡顶,直角三角形状,盖青瓦。

从校门走过,就到了老206国道啦!

袁家村人在这里生存、生活,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用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极具特色的宗族文化。

八百年尘埃落定,古村如今新颜换旧貌,处处欣欣向荣。

文章来源: 袁氏宗亲网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