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快乐歌词,分手快乐歌词完整版分手快乐歌词,分手快乐歌词完整版下载
先来两个字考考大家,请找出区别:
蒙圈了吧,现在告诉你,是下面的两横不一样,一个字两横靠一边,一个字两横两边不靠,在中间。
不一样又咋的了?是书写者或者字体不一样的原因吧?
错,两个字的意思可完全不同哦:
两横靠一边的“胄”,实际是一个“由”字下加一个“月”字,指的是帝王或者贵族的后裔,比如我们常说的“天潢贵胄”。更多精彩请加微信54446700,注明读者。帖子最下方可以“写留言”。
两横两边不靠的“冑”,实际是一个“由”字下面加一个“冃”字(读音为 mào,稍后会详细说这个字),指的是古代兵士作战时所戴的头盔。
在这里,我们继续说一下因这个“冃”字,而一直被我们写错的字:
对,这就是感冒的“冒”、冒险的“冒”、冒犯的“冒”,我们经常读、经常写的这个“冒”字。
许多人都以为这个“冒”字上面就是个曰(yuē),下面是个“目”。错就错在这里,“冒”字的上面并不是“曰”,而是“冃”。
这个“冃”读mào,它与“曰”的区别是,下面那两横不与别的笔画相连。古文字中的“冃”是个象形字,就是画了一顶古人的帽子,那两横是帽子上的装饰物。
由“冃”组成的“冒”,上面是一顶帽子,下面是一只眼睛,帽子盖在眼睛上,这只眼睛其实是代表了整个的脑袋瓜。
最早的“帽”就是“冒”,并没有“巾”部首。因为“冒”字还表示别的义项,后来才给“冒”加上“巾”,造出个形声字“帽”,“冒”“帽”分工。“冒”专管“向外透出”等意义,“头上的帽子”这个意思交给“帽”专管。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帽”字的演变历程是:冃-冒-帽。
是不是感觉自己的语文白学了?
(1)
左边是我们常见的“口”(kǒu),也就是嘴巴啦。
右边的“囗”字不但大,而且是个多音字,读 guó 时,古义同“国”;读 wéi时,古义同“围”。
(2)
这两个字倒是能一下子就看出很大的不同,也知道意思肯定不一样,但到底如何读,啥意思,若不查证,小编还真是一头雾水的。
原来这是两种烹调方法,左边的“汆”读 cuān,上面是“入”,意思是把食物放在开水里稍微煮一下;右边的“氽”读 tǔn,上面是“人”,意思是油炸。
(3)
当看到这两个字时,小编蒙圈了,完全一样啊,难道就因为右边的感觉大一些就不同了么?查证之后,才知道,不是“尊”有问题,而是“尊”前面的部首有问题:
左边的“墫”部首是土地的“土”,读 zūn时,古义同“樽”,酒杯;读 dūn 时,古义同“蹲”。更多精彩请加微信54446700,注明读者。帖子最下方可以“写留言”。
右边的“壿”部首是战士的“士”,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士舞也。音通僔,今作蹲。《诗》中有:壿壿舞我。
(4)
左边是“壶”,是我们常用的装水的容器;
右边是“壸”,宫中道路上有拱形的门。
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就是一道壸门
(5)
左边是“毫”(háo),细长而尖的毛,是现在我们常用之字,不多解释;
右边是“亳”(bó),具体有四种含义:1、古地名〔南~〕与〔北~〕在河南商丘,〔西~〕在河南偃师;2、〔~国〕西周时期西戎建立的国家;3、当代城市简称〔~州〕,在安徽省,是曹操的老家;4、姓氏。
(6)
左边是“姬”(jī),一共有五个涵义,分别是“古代对妇女的美称”、“中国汉代宫中的女官”、“旧时称妾”、“旧时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以及“姓”,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字,不多解释;
右边是“姫”(zhěn),谨慎的意思。另外在《新日汉大辞典》中,日文“姫”,有三个涵义,一个是姑娘的意思;另一个是用作富贵人家的女儿;第三个是小的意思。
(7)
左边是“有”(yǒu),常用字;
右边是冇(mǎo),意思是没有,除了读音外,倒不算难。
(8)
这一组难度算是有点大,左边是“苟”(ɡǒu),草字头“艹”,如果、假使、马虎、随便的意思,是目前我们日常用字;
右边是“茍”(jì),上半部分并非草字头“艹”,而是类似于羊角的“卝”。《说文解字》:茍,从羊从口。口藏于羊(真善美)内,慎言也。自我告诫、自我反省的意思。
(9)
左边是“丐”(ɡài),讨饭的人,是目前常用之字;
右边是“丏”(miǎn),象形字,人头上有物蔽之之形。动词时意为遮蔽。名词时意为避箭的短墙。
(10)
左边是“戊”(wù),天干的第五位;也指代土;方位属中央。
中间是“戌”(xū),为独体象形字,本义是一种长柄的斧钺类古兵器。假借为地支的第十一位,对应十二生肖中的狗,其前为酉、其后为亥。
“戊”和“戌”又常在一起,用以纪年或纪日,比如历史上与之相关的著名事件有1898年的戊戌变法。
右边是“戍”(shù),商代之官,见于甲骨文,是一种镇守边地之官。常督率“族”“众”从事守边和征伐。其所驻之防地营寨亦称戍。后世称防守边疆为戍边。
(11)
左边是“苶”(nié),疲倦,精神不振;
中间是“茶”(chá),中国传统饮品,大家都熟悉的了;
右边是“荼”(tú),一种苦菜和茅草的白花。也同“涂”,涂炭,“荼毒生灵”。
(12)
左一是“祇”(qí),本意指对地神的称呼,如地祇,神祇,也指安心。
左二是“祗”(zhī),恭敬;也为姓氏用字,中国台湾有此姓氏。
左三是“衹”(zhì),“只”字的繁体写法;更多精彩请加微信54446700,注明读者。帖子最下方可以“写留言”。
左四是“袛”(dǐ),短衣汗衫。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还有这些你读不出来的字:
01
【读音】tā
【释义】拖着鞋子
【举例】你又趿拉着鞋子走路。
02
【读音】ǎn
【释义】用手指把药面按在伤口上
【举例】快在伤口上揞些消炎粉
03
【读音】bú
【释义】醋或酱油等表面上长的白色霉。
【举例】馒头都长醭了,不能吃了
04
【读音】kuǎi
【释义】搔,抓;挎
【举例】手里擓着篮子
05
【读音】liào
【释义】骡马等跳起来用后腿向后踢。
【举例】尥蹶子
06
【读音】xíng
【释义】糖块、面剂子等变软
【举例】饧面
07
【读音】shào
【释义】雨点被吹得斜洒
【举例】雨往屋里潲
08
【读音】tēng
【释义】把熟的事物蒸热
【举例】把馒头熥熥再吃
09
【读音】táng
【释义】不凝结、半流动的
【举例】溏心鸡蛋
10
【读音】cī
【释义】脚下滑动
【举例】脚一跐,摔倒了
11
【读音】wǎ
【释义】舀:用瓢~水
【举例】再搲一瓢水
12
【读音】yù
【释义】溢出,~锅、~汤了
【举例】快关火,要鬻粥了。
13
【读音】chuāi
【释义】用手掌压、揉,使搀入的东西和匀。
【举例】搋面
14
【读音】liáo
【释义】缝缀,~贴边,~上几针。
【举例】袖口开了,敹几针就好了。
15
【读音】dèn
【释义】拉;猛拉,使伸直或平整。
【举例】把绳扽直,把衣服扽平。
16
【读音】cūn
【释义】皮肤因受冷或受风吹而干裂
【举例】天太冷了,手动冻皴了
17
【读音】shèn
【释义】使人害怕,可怕。
【举例】这个地方太安静了,太瘆人。
18
【读音】guǒ
【释义】一种油炸的面食
【举例】煎饼馃子
19、20
【读音】dáo chì
【释义】整理、收整,梳洗整理自己的仪容。
【举例】看你那乱的,也不赶紧自己捯饬捯饬。
21
【读音】piǎn
【释义】显示,夸耀
【举例】他又开始谝他那辆车了。
22
【读音】zhǎ
【释义】张开大拇指和中指量长度。
【举例】两拃宽
23
【读音】yuě
【释义】呕吐,气逆
【举例】吃太多,都要哕出来了
这些看似好写而读不出来的字:
最后来一组汉字演化测试题:
第一关
这是什么字?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你可以认出自己。
很多古老和最清楚的字都是人类和人体不同部位的形象。一开始以为“人”是腿的形象,但是错了。当了解到“人”的甲骨文和金文是怎么写的以后,才发现“人”字是人的剖面的形象。这个“人”直立着,手下垂或者轻轻举到前面。个别的情况下头部会稍向前倾。
▲上图中的泥人比甲骨文还要早些,但是与安阳郊外小屯村出土的甲骨文属同一时期。这个面目友善的小人儿不就是“人”字甲骨文的原型吗?这也是中国艺术中最早表现人物的作品之一。
这个字是“人”。
第二关
这是什么字?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在古代你不会被饿死。
欧洲人听到这个字想到的是身边通常有的小麦、黑麦、燕麦和大麦等谷物种类。中国人想到的是小米和大米。实际上我们应该把这个字翻译成“谷子”,因为在创造这个字的地区,几千年来谷子一直是主要粮食作物,挖掘出的文物清楚地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禾”似乎是最古老的。植物学家们认为,它是指新石器时代出现在整个华北地区的各种野生的禾。
这个字是“禾”。
第三关
这是什么字?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你的前世一定是个爱喝酒的侠客。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酿酒。从周朝诗歌和甲骨上的卜辞里充满各种关于酒的诱人描写可以看出,酒在商代社会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与各种祭祖典礼有关。没有多少其他的字比“酒”在卜辞中出现得更频繁。
“酒”字是仿照这些坛子及其前身的形状造出来的。就“酒”字的一般概念而言(《说文解字》表示为“人类的喜与不幸” ),人们是根据酒坛的形象创造这个字的,加上“三点水”表示液体。
这个字是“酒”。
第四关
这是什么字?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你是真正的中华龙的传人。
对中国人来说,龙象征着慈善、力量、丰收和变化。人们想象着,它(归根到底是“它”,男子汉力量的最杰出的启示之一)冬天蜷缩在湖底或河底休眠,当春天来临、空气中又充满了潮湿和温暖的时候,它会升到天上去,在上半年里它待在空中,用滂沱大雨洗自己的龙须。它的爪是天空的一道道闪电,它的声音是吹掉干树叶和使大自然颤抖的雷鸣和暴风雨。它很危险,但是如果人们手拿树枝为它跳舞,向它乞求,它可能会让乌云聚集在山顶,让雨下在干旱的田野上。
这个欢乐、简洁的“龙”的形象在随后几个世纪被加上很多新的细节。在汉代,根据一般的观点,龙角像鹿的,耳朵像牛的,眼睛像野兔的,爪子像老虎的,肚子像蚕的,而头像骆驼的。它可以毫不费力地变得小如蚕,大到能填满天地。这个奇特的寓言动物是很多富有特色的故事的主人公,特别是在佛教和道教的传统中。
这个字是“龙”。
第五关
这是什么字?如果你能轻松答出这个字,恭喜你,在古代你有可能是个能写一手好字的才子。
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看到的“聿”字为笔的古老历史又增加了新的证明。这个字表示一只手直握一支笔,就像现在人们仍然遵循的各种握笔规则一样,因为这种握法可以使手和笔在写字时有更大的自由活动余地。最古老的毛笔是什么样子,如今我们已经一无所知,但是很可能是用竹子修成的,可能把笔杆的一端加工成柔软的竹丝,早在周朝人们就给“聿”字加了“?”。
人们保存很多周朝后期的毛笔,其构造大体上与今日的笔相同。笔杆是用竹子做的,笔头是用各种不同的动物毛做的。笔头的中心部分用兔毛或鹿毛做成,外层比较柔软的部分用羊毛做成。各种不同的毛使笔既柔软又挺拔,适合写出所有的笔画。
这个字是“笔”。
肿么样,有没有想要跟语文老师哭诉的欲望?
汉字的博大精深让人欲哭无泪啊!
所以说,千万不要说汉字简单了,要知道,如果再加上大篆、小篆、甲骨文等等,晕菜的会更多。
汉字是我们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改进的,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朝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骄傲吧,汉字可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准,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琉球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