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1问夫妻性生活-让男人对你疯狂着迷我想问一下夫妻生活

访客

简介:

本文罗列东汉末年、三国时期人物,共计800余人,除红字标识之外,其余尽皆历史记载人物,均有史可查。

一:东汉末年名人列表

(共304位,且只记录东汉末年名人列表,三国时代的人物在下方分列,也就是说曹操、刘备等人没有在这一列)。

注:东汉末年并非三国,三国也代表不了东汉末年,真正意义上的东汉末年,泛指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年-220年)这段时期。

因为这时候的华夏大地虽然烽烟四起,反贼遍地,但东汉朝廷还在,并未彻底崩塌,只是衰弱而已。

同样,真正意义上的三国是从曹丕(魏文帝,曹魏第一任皇帝,曹操儿子)220年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时算起。

直至司马炎(司马懿孙子,司马昭长子)逼迫魏元帝曹奂禅让,开国西晋,并在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后结束。

因为在曹丕上位时,魏武帝(死后由曹丕追封)曹操虽然挟天子以令诸侯,但却也没有明文公告天下篡汉自立,所以那时候的华夏还称东汉末年。

同样,在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有样学样,将魏元帝逼迫退位开国西晋后,由于东吴还没有覆灭,所以也不算真正的结束。

1、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人。

2、华佗(约145年——公元208年),字元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

3、吕布(?——199年2月7日),字奉先,并州五原郡九原县(今山西忻州)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

4、貂蝉(生卒年不详),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及其衍生作品中的角色,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5、华雄(?——191),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

(类似于贴身护卫头头)

6、袁术(?——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军阀,司空袁逢嫡次子,冀州牧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

7、李肃(?——192年),五原(治今内蒙古包头西北)人。

8、彻里吉,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西羌国王。

9、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武山县)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后归降于曹操麾下。

10、颜良(?——200年),安平郡堂阳县(今河北省新河县)人,东汉末年袁绍部将。

11、文丑(?——200年),东汉末年袁绍部将。

12、董卓(?——192年5月22日),字仲颖,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末年权臣。

13、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

14、左慈,字元放,庐江人,自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传说能役使鬼神。

15、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晋朝避司马昭讳称文姬),陈留郡圉县(今河南省杞县)人。

16、于吉(?——200年)东汉末年道士,后为孙策所杀,代表作有《太平经》。

17、张角(?——184年),钜鹿(秦治今河北平乡、东汉治今河北宁晋)人,中国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黄巾军领袖。

18、伏完(?——209年),琅邪东武(今属山东)人,东汉末大臣,汉献帝伏皇后之父,历官辅国将军、中散大夫、屯骑校尉。

19、张绣(?——207年),武威郡祖厉(今甘肃省靖远县)人,骠骑将军张济从子。

20、卢植(139年——192年),字子干,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东汉末年经学家、将领。

21、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犯法而被收捕而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大败于官渡。

22、兀突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乌戈国国主,身长丈二(约合现在2.77米),不食五谷,以生蛇恶兽为饭。身有鳞甲,刀箭不能侵。兀突骨乘骑巨象,头戴日月狼须帽,身披金珠缨络,两肋下露出生鳞甲,眼目中微有光芒。

23、何太后(东汉末年太后)即灵思皇后,(?——189年),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

24、潘凤,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擅使大斧,冀州牧韩馥帐下的大将,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被董卓部下大将华雄斩杀。

25、张宝(?——184年),钜鹿(治今河北平乡)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首领之一,张角的弟弟,张梁的哥哥,自号‘地公将军’,184年在曲阳(今河北晋州)被皇甫嵩、郭典击杀。

26、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27、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少年成名,曹操曾多次征召马超入京为官,但都被马超拒绝。

28、公孙瓒(?——199年),字伯圭,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军阀,汉末群雄之一。

29、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河南洛阳人,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嫡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30、麴义(qu,音同曲),武威郡姑臧人,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早年在凉州,精通羌人战法,界桥之战以八百兵大破公孙瓒两万步兵和一万骑兵。

31、王允(137年——192年7月4日),字子师,太原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东汉末年时期大臣。

32、董白(176年——192年),陇西郡临洮县(今甘肃省岷县)人,东汉相国董卓的孙女,渭阳君。

33、黄月英,诸葛亮的妻子,本名不详,别名黄阿丑、黄婉贞,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人(今湖北襄阳),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

34、严白虎(?——197年),原名“严虎”,别号“白虎”,吴郡乌程县(今浙江吴兴南)人,东汉末年盘据吴郡一带的地方豪帅(土匪),山贼出身。

35、蹋顿(?——207年),辽西郡(今辽宁省义县)人,乌桓族,东汉末年历史人物,部落大人丘力居的侄子。

36、士燮(xiè)(137年——226年),字威彦,苍梧广信(今广西梧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割据交州一带的军阀。

37、张鲁,字公祺,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人,东汉末年割据汉中一带的军阀,据传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世孙、天师道教祖张陵之孙。

38、李儒,字文优,司隶左冯翊郃阳(今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人,东汉末年的博士、弘农王郎中令,董卓专政时,李儒奉命入宫毒死刘辩(弘农王),董卓死后,李傕攻进长安控制朝政,李傕(jue,音同绝)推举其为侍中,但被汉献帝拒绝,198年李傕被曹操击败,此后下落不明。

39、伏寿(?——214年),汉献帝皇后,琅琊郡东武县(今山东诸城)人,西汉大司徒伏湛八世孙,父亲是学者伏完,嫡母为阳安长公主刘华,于建安十九年被曹操幽闭而死。

40、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微山)人,东汉末年宗室、名士、军阀之一,西汉鲁恭王刘余之后。

41、陈宫(?——199年2月7日),字公台,东汉末年吕布帐下首席谋士,东郡东武阳(今山东莘县)人。

42、高顺(?——199年2月7日 ),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为人清白,不好饮酒,所率部队精锐非常,号称‘有死无生陷阵营’,助吕布平定其部将郝萌反叛后,屡次进谏却被吕布弃之不用,曾与张辽一起连破夏侯惇、刘备等人,曹操击杀吕布后,高顺一同被处死。

43、高览,本属袁绍部将,后因官渡之战负责看守粮草的淳于琼被曹操击破而与张郃一同投降。

44、张陵,字处冲,东汉张霸之孙,张楷之子,官至尚书。

45、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后人。

46、高干(?——206年),字元才,陈留郡圉(yu,音同雨)县(今河南杞县圉镇)人,东汉末年并州割据将领,蜀郡太守高躬之子、大将军袁绍外甥。

47、黄承彦,生卒年不详,汉末三国时期沔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庞统、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

48、黄祖(?——208年),东汉末年将领,刘表任荆州牧时其出任江夏太守,因初平二年(191年)与长沙太守孙坚交战时其部下将孙坚一箭射死而与孙家结下死仇。

之后,黄祖多次率部与东吴交战,射杀凌操、徐琨等人,建安十三年(208年)在与孙权的交战中兵败被杀。

49、曹性,东汉末年吕布帐下武将,史载他曾因与身为上司的反叛者郝萌交战并砍去郝萌一臂而受到吕布的嘉奖,而在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此人见同僚高顺被夏侯惇追赶,在乱军之中放箭射瞎夏侯惇左目,随后被暴怒的夏侯惇斩杀。

50、荀谌(chen,音同臣),字友若,荀彧(yu,音同玉)之弟(一说荀彧之兄),荀绲(gun,音同滚)之子,颍川人,曾任汉末军阀袁绍首席谋士。

51、审配(?——204年),字正南,魏郡阴安(今河南清丰北)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臣。

52、丁原(?——189年),字建阳,泰山郡南城县(山东省平邑县郑城镇南武城村)人,东汉末年官员,官至并州刺史。

53、吕翔(生卒年不详),兖州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末年名将,原为冀州牧袁绍手下将领,袁绍败亡后追随袁尚,之后投降曹操。

54、吕旷(生卒年不详),与吕翔同是袁绍属下,袁绍去世后为袁尚守东平,后来投降曹操,并被封为列侯。

55、袁尚(?——207年),字显甫,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省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袁绍第三子。

56、袁谭(?——205年),字显思,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汉末政治人物,大将军袁绍长子,曾任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击败田楷、孔融,完全占据青州。

57、王粲(177年——217年2月17日),字仲宣,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官员,建安七子之一,太尉王龚曾孙、司空王畅之孙。

58、张琪瑛(196年——217年),字不详,祖籍沛国丰县(今江苏省丰县),曾祖张陵是西汉留侯张良的十一世孙、天师道(五斗米道)教祖,父亲是东汉末年割据汉中的军阀张鲁。

59、郭汜(si,音同四)(?——公元197年),本名郭多,凉州张掖(今甘肃张掖)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

60、樊稠(?——195年),凉州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东汉末年军阀,官至右将军,封万年侯。

61、张济(?——196年),字不详,武威郡祖厉县(今甘肃省靖远县)人,东汉末年割据军阀,破羌将军张绣叔父。

62、李傕(jué)(?——198年),字稚然,北地郡泥阳县(今陕西省耀县)人,东汉末年汉献帝时的军阀、权臣,官至大司马、车骑将军、开府、领司隶校尉、假节。

63、徐荣(?——192年),玄菟(tu,音同兔)人,东汉末年将领,本为汉庭中郎将,曾向董卓推举同郡出身的公孙度出任辽东太守,于汴水之战中击败鲍信、曹操、卫兹等人,以及在梁东之战中击败孙坚的部队,董卓死后,受司徒王允之命与李傕、郭汜交战,因胡轸投降而寡不敌众,最终于新丰之战中战死。

64、司马徽(?——208年),字德操,颍川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隐士,据说精通奇门、兵法、经学,有‘水镜先生’之称。

65、刘琦(?——209年),兖州山阳郡高平县(今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两城镇)人,荆州牧刘表的长子、谏议大夫刘琮兄,官至荆州刺史,建安十四年(209年)病逝。

66、韩遂(?——215年),原名韩约,字文约,凉州金城郡(今甘肃省兰州市)人,东汉末年军阀、将领,汉末群雄之一。

67、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

68、张任(?——213年),蜀郡人,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的属下,在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进攻刘璋时兵败被杀。

69、邹夫人,据《三国志》记载,邹夫人是东汉末年张济之妻,武威郡姑臧人,张绣之婶,也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邹氏,曹老板收降张绣后,因管不住自己的鸟而强占邹氏,导致张绣背叛,并弄死了他的亲卫将典韦与大儿子曹昂。

70、田丰(?——200年),字元皓,钜鹿(今河北巨鹿一带)人,一说渤海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官至冀州别驾,为人刚直,曾多次向袁绍进言而不被采纳,官渡之战后被袁绍赐死。

71、纪灵,东汉末年袁术帐下将领,曾奉命率军攻打小沛的刘备,在吕布辕门射戟的调停下撤兵。

72、孔融(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官员、名士、文学家,为孔子二十世孙。

73、马腾(?——212年),字寿成,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的军阀,伏波将军马援后代。

74、蔡邕(yong,因同庸)(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人,东汉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

75、张让(?——189年9月24日),东汉宦官,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十常侍之一,桓帝、灵帝时历为小黄门、中常侍等职,封列侯。

76、刘虞(?——193年),字伯安,东汉宗室大臣、政治家,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东海恭王刘彊的后裔,丹阳太守刘舒之子。

77、逢纪(?——202年,逢音páng,古“逄”字),字元图,南阳人,东汉末年袁绍部下谋臣。

78、郭图(?——205年),字公则,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力主趁机偷袭曹营,在此计失败后为免于责罚而归罪于率军偷袭曹营的张郃、高览,致使二人背袁投曹,袁绍死后为其长子袁谭效力,于205年和袁谭一同被曹操所杀。

79、公孙渊(?——238年),字文懿,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之孙、左将军公孙康之子。

80、蔡夫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后妻,襄阳(今湖北襄阳)人,荆襄一带的豪族蔡氏家族的一员,诸葛亮之妻黄月英的姨母。

81、沮授(?——200年),广平人,东汉末年袁绍的监军,曾为冀州别驾,当过两次县令,后被韩馥表为骑都尉,曾对韩馥提出良策,但不被采纳。

82、何颙(?——190年),字伯求,南阳郡襄乡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末年名士,初平元年参与谋刺董卓失败,忧愤而死。

83、曹寅,东汉末年武陵太守,与时任荆州刺史王睿不和,在诸侯讨董之际假传缴文给长沙太守孙坚,间接使孙坚逼死王睿,后刘表入主荆州,在蒯家与蔡家两大家族的支持下,迅速平定荆州匪患,并传缴让诸郡臣服,曹寅在此时弃官而去,后不见记载。

84、轲比能(?——235年),三国时期鲜卑首领之一,出身鲜卑支部,因作战勇敢、执法公平、不贪财物而被鲜卑推举为大人。

85、雷薄,生卒年不详,本为东汉末年袁术麾下部将,后因袁术称帝而与陈兰一起占据嵩山为山贼。

86、张闿(kǎi),陶谦手下都尉,奉命截杀曹操之父曹嵩,并在事成后逃往淮南投奔袁术,并担任刺杀陈王刘宠和陈国相骆俊的任务。

87、张梁(?——184年),巨鹿(治今河北巨鹿)人,东汉末年黄巾起义首领之一,张角的三弟,自号‘人公将军’。

88、张曼成(?——184年6月),东汉末年黄巾之乱时南阳黄巾军首领,杀郡守褚贡,一度占据宛城数月,后为秦颉所杀。

89、张邈(?——195年),字孟卓,东平寿张(今山东东平县)人,东汉大臣、名士,‘八厨’之一。

90、张牛角,生卒年不详,博陵(今河北蠡县)人,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

中平二年(185年)趁黄巾起义之机聚众起义,自称将军,与褚飞燕合兵一处。

进兵攻打瘿陶(今河北宁晋县)时中射身亡,临死前命部下推举褚燕为首领。

事后褚燕为感恩,更名张燕,也就是后世鼎鼎有名的黑山军首领。

91、孙泰(?——398),字敬远,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奉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

92、张肃(生卒年不详),字君矫,蜀郡(今成都一带)人,张松之兄,汉末益州牧刘璋部下,官至广汉太守。

93、张卫(生卒年不详),东汉末沛国丰县(今江苏徐州丰县)人,汉留侯张良第十世后人,张鲁之弟,字公则。

94、田楷(?-199年),公孙瓒部属、青州刺史,初平二年公孙瓒与袁绍反目时曾自率主力攻击袁绍。

95、淳于琼(?-200年),字仲简,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时期官吏,于汉灵帝中平五年(188)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

96、张允,东汉末年人物,本为荆州牧刘表的部将,同时也是刘表少子刘琮的支党,后投降曹操。

97、淳于导,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曹仁部下将士,使大刀。

98、张裕(?——218年),字南和,蜀郡人,东汉末年益州著名图谶学家(预言家),精通以天象变化附会人事,亦善相术(看面相算命),官至益州后部司马。

99、陶谦(132年——194年),字恭祖,丹阳郡人,东汉末年大臣,汉末群雄之一。

100、张顗(yǐ),东汉末年武将,本为袁尚部下,后降曹操。

101、张雄,三国魏国名将张郃之子,张郃死后继承鄚侯爵位。

102、张勋,东汉末年袁术麾下重要将领,袁术称帝后的大将军。

103、张杨(?——198年或199年),字稚叔,并州云中(今山西原平县西南)人,东汉末年群雄之一,割据河内。

104、唐姬,会稽太守唐瑁女,弘农怀王刘辩的妃子,刘辩死后回归故里,因节烈不愿改嫁他人,后被汉献帝下诏封为弘农王妃。

105、唐周,黄巾军成员,张角弟子,派往京城联络造反的信使,却没曾想到京城后叛变,

导致张角失去了在朝廷的内应

,从而让张角不得不仓促起事,最终直接导致黄巾起义失败。

106、韦端(生卒年不详),字休甫,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人,汉末三国时期大臣,凉州牧韦康、书法家韦诞父亲。

107、许劭(150年——195年),字子将,汝南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

108、李膺(110年——169年),字元礼,颍川郡襄城县(今属河南襄城县)人,东汉时期名士、官员,太尉李修之孙、赵国相李益之子。

109、

昌奇,《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为杨任部将。

110、昌豨(xi,因同西)(?——206),泰山郡(今山东新泰市)人,原为泰山群寇之一,后投降曹操,拜东海太守,但此人反复无常,屡次叛乱,最终被于禁与夏侯渊击杀。

111、陈耽(dan,音同担)(?——182),字汉公,东海(今山东郯城北)人,汉灵帝时任司徒,以忠著称,因进言帝十常侍祸国殃民而被十常侍下狱谋杀。

112、陈登(163——201),字元龙,下邳淮浦(今江苏涟水西)人,东汉末年将领、官员,沛相陈珪之子。

113、成公英,复姓成公,名英,东汉末金城(治今甘肃永靖西北)人,中平末年,跟随韩遂并成为其心腹,韩遂死后投降曹操,被委以军师,封列侯。

114、马休(?——212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腾之子,马超之弟,因马超造反而被曹操夷灭。

115、马铁(?——212年),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腾之子,马超之弟,死因同上。

116、刘璝,东汉末年益州牧刘璋部将,曾在建安十七年(212)受命率兵抗击刘备,最终兵败。

117、泠(líng)苞,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刘璋的部将,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刘备攻取益州,刘璋派遣遣泠苞、刘璝、张任、邓贤等四人在涪水关抵抗刘备,四人都战败,退保绵竹,此后的事迹无记载。

118、邓贤,男,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外甥。

119、程银(生卒年不详),河东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自称梁王。

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兵败逃往汉中地区,曹操征讨张鲁平定汉中,其本人投降。

120、程远志,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黄巾军将领。

121、陈纪(?——197年),东汉末年袁术部将,扬州丹杨郡人,曾任九江太守,后在曹袁寿春之战中战败,被曹操斩首。

122、陈纪(129年——199年6月),字元方,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陈寔之子,享年七十一岁。

123、陈兰(?——209),庐江(治今安徽庐江)人,东汉末年人物,本为袁术部将,后反叛袁术落草为寇,聚数万人在江淮一带掳掠,后来被曹操部将张辽率军击斩。

124、陈术,汉中人,三国蜀汉太守。

125、陈温(?——193),字元悌,汝南人,官至扬州刺史,曹操起兵时陈温供以兵卒,后身死。

126、田畴(chóu)(169年——214年),字子泰,右北平郡无终县(今河北省玉田县)人,东汉末年隐士。

127、阮瑀(约165——212年),字元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市尉氏县)人,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128、成宜(?——211年),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曹操发动渭南大决战,成宜战死。

129、梁兴(?——212年),武威郡姑臧人也,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与张横、贾诩、段煨是同乡,曾斩杀李傕。

130、李堪(?——211年),河东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在渭南大决战中战死。

131、祖郎,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活跃于丹阳郡泾县一带的山越势力头领,被称为‘泾县大帅’、‘丹阳宗帅’,孙策下江东期间多次率军与孙策交锋,互有胜败。

132、邹靖(一作雏靖),东汉末年时期的破虏校尉、北军中侯,曾与公孙瓒讨伐北方的胡人,又率领刘备等人讨伐黄巾。

133、邹丹(生卒年不详),东汉末期人物,公孙瓒部下,曾被公孙瓒封为渔阳太守。

刘虞被杀后其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阎柔为乌桓司马与邹丹战于潞北,邹丹等四千余人兵败被杀。

134、北宫伯玉(?——187年),复姓北宫,字伯玉,凉州金城(今甘肃兰州市)人,东汉末年羌胡首领,凉州割据军阀之一。

135、卑衍(?——238),三国时期辽东公孙渊帐下名将。

136、边鸿,东汉末年人物,孙坚三子孙翊家将,因孙翊部将妫览、戴员二人对孙翊不满,联合两人将孙翊杀害。

137、卞喜,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汜水关守将,并州人,本是黄巾余党,后投降曹操守汜水关,善使流星锤。

138、邴原(生卒年不详),字根矩,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东)人,东汉末年名士、大臣。

139、波才,黄巾军高级将领,统领东方黄巾军部队,曾在黄巾起义初期取得一定战果,但在长社之战败北。

140、袁熙(?——207年),字显奕,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人,东汉末年袁绍次子,袁绍打败公孙瓒后其为幽州刺史,为袁绍坐镇后方。

141、阿会喃,南蛮王孟获属下大将,第三洞元帅;与董荼那等人一起担任孟获的援军出征,最后被俘,又被诸葛亮释放,再次出战时被唾骂不知羞耻,面红耳赤的退军。

142、鲍信(151年——192年),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东汉末年济北相,讨伐董卓的诸侯之一。

143、鲍忠,字叔义,讨伐董卓时为鲍信军中秉中将军,鲍信因惧怕长沙太守孙坚抢头功,暗中遣其出战华雄,结果被其一刀砍死。

144、蔡瑁,生卒年不详,字德珪,襄阳蔡州人,东汉末年荆州名族,蔡讽之子,姑母(蔡讽之姐)是太尉张温之妻,长姐与二姐先后嫁给黄承彦与刘表成为继室。

145、仓慈,字孝仁,三国时期淮南(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建安年间,曹操在淮南屯田,仓慈任绥集都尉,黄初末年又任长安令,曹魏太和年间,仓慈担任敦煌太守,安抚百姓、沟通西域、政绩卓著,深得百姓以及西域各国的爱戴。

146、曹豹(?——196年),东汉末年徐州牧陶谦部将,其女曹氏为吕布次妻。

147、崔烈(?——192年),字威考,冀州安平县(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幽州名士,中平二年(185年),朝廷卖官鬻爵,崔烈耗费五百万钱担任司徒,中平四年迁太尉。

148、崔钧,字州平,博陵安平(今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人,东汉大臣,太尉崔烈之子,议郎崔均之弟。

149、张咨(?——190年),字子议,颍川(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期官员,董卓掌权期间担任南阳太守。

初平元年(190年),时任长沙太守孙坚北上讨伐董卓,路过南阳时为取得粮草给养擅自捏造罪名将其弄死。

150、张燕,本姓褚,生卒年不详,常山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东汉末年黑山军首领,生性剽捍,军中尊称‘飞燕’。

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死后其子张方袭爵。

151、孔伷(zhòu)(?——190年),字公绪,兖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东汉末期大臣,董卓执政时因受到吏部尚书周毖推荐而出任豫州刺史,并最终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

152、沮鹄,广平(治今河北鸡泽东)人,袁尚部将,其父沮授为袁绍监军、奋威将军。

153、孙观(?——217),字仲台,匪号孙婴子,兖州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北)人,东汉末年泰山寇之一,后投降曹操。

154、金祎(?——218年),字德祎,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东汉末期人物,金旋之子,世为汉臣,为汉相金日磾之后,忠诚显著,名节累叶。

155、金环三结,《三国演义》中虚构的人物,南蛮王孟获部下三洞元帅之一,奉孟获之命出战蜀军,但被蜀将赵云所杀。

156、臧洪(160―196年),字子源,广陵郡射阳县人,东汉末群雄之一,太原太守臧旻之子。

157、吉本(?——218年),东汉末年太医令。

158、俞涉,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袁术部下骁将,于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挑战华雄而被华雄所斩。

159、眭(sui,音同虽)元进,在《三国演义》第三十回中出现,袁绍部将,协助淳于琼守备乌巢,在曹操率军烧粮时和同僚赵睿死于乱军之中。

160、眭(sui,音同虽)固(?——199年),字白兔,东汉末期人物,蓟州人,原为黑山贼,与于毒、白绕齐名,与袁术合谋共攻东郡时反为曹操所败,后成为张杨部下。

161、刘陶(?——约185),一名伟,字子奇,颍川颍阴人,西汉淮南厉王刘长次子济北贞王刘勃之后。

162、董承(?——200年),字号不详,冀州河间人(今河北省献县)人,东汉末年外戚大臣,汉灵帝母亲董太后侄子,汉献帝嫔妃董贵人之父。

163、丁仪(?——220年),字正礼,沛国(治今安徽濉溪)人,丁冲之子,丁廙之兄。

164、丁廙(yì)(?——219年),字敬礼,三国时期魏国沛郡(今安徽濉溪)人,丁冲之子,丁仪之弟,博学有才,因与曹植亲善被魏文帝曹丕所杀。

165、王匡 (东汉末年河内太守)(生卒年不详),字公节,东汉末年地方军阀,兖州泰山郡(位于当今中国山东省泰安市东北方)人。

166、刘辟(pì),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军将领,黄巾之乱后,与龚都一起率军盘踞汝南。

167、丁冲,字幼阳,沛国(郡)人,丁仪、丁廙之父,丁宫同族。

168、赵昱,东汉末期广陵太守,字元达,琅琊人,曾是陶谦的手下,后被笮融所杀。

169、刘瑁,江夏竟陵人,益州牧刘焉第三子,官至别部司马。

170、赵俨(171——245年),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名臣。

171、赵岐(?——201年),字邠(bin,音同宾)卿,京兆长陵县(今陕西咸阳)人,东汉末年官员、经学家、画家。

172、邓茂,黄巾将领。

173、赵弘,黄巾将领,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手下,张曼成被南阳太守秦颉击毙后被拥立为帅,率众攻陷宛城,与朱儁秦颉徐璆等朝廷军队对垒数月有余,最终战死。

174、刘馥(fù)(?——208年),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东汉末年名臣。

175、赵范,东汉末年桂阳太守,生卒年不详,桂阳郡郴县(今湖南省郴州市)人,刘备攻桂阳郡时投降,后因怀有异心而逃走,最终不知所踪。

176、吕伯奢,生卒年不详,东汉成皋(gao,音同膏)(今河南荥阳)人,曹操父亲曹嵩的故友。

177、魏讽(?——219年),字子京,济阴人,东汉末年历史人物。

178、于扶罗,前赵刘渊之祖,于东汉中平年间带兵来到中原协助东汉政府镇压起义,赶上本国叛乱,其父被杀,于是留在中原与白波军联合在太原、河东等地劫掠。

汉末军阀混战之际,于夫罗先后与袁绍、张杨、袁术等人联合,两次与曹操交战,均被击败。

后来于夫罗去世,其弟呼厨泉继任成为单于,其子刘豹被立为左贤王。

179、呼厨泉(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匈奴单于,南匈奴羌渠单于之子,于夫罗之弟,于夫罗死后继任成为单于,曾数次依附,又反叛东汉。

180、王子服,也称作王服,字子由,东汉末年越骑校尉、偏将军,建安五年与董承、长水校尉种辑、议郎吴硕受衣带诏共谋曹操,后事发,为曹操所杀。

181、李应,汉末凉州北地郡人,东汉大司马李傕之从弟,曾是司徒赵温部下官吏,在其从兄李傕挟持天子欲杀害司徒赵温时多次进行劝解,成功解救赵温。

182、李暹(xian,音同先)(?——198),北地郡(治今陕西富平县)人,汉献帝时任副车中郎将,汉末群雄之一李傕侄子。

183、刘桢(zhen,音同真)(?——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末年名士、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尚书令刘梁孙子。

184、周昕(xin,音同心)(?——196年),字泰明,会稽(今属浙江)人,东汉末年将领,袁绍部将,周昂、周喁(yong,二声)之兄。

185、王脩(xiu,音同休)(生卒年不详),字叔治,北海郡营陵人,先后侍奉孔融、袁谭、曹操,为人正直,治理地方时抑制豪强、赏罚分明,深得百姓爱戴,官至大司农郎中令。

186、刘璋,生卒年不详,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东汉末年宗室、军阀,益州牧刘焉幼子,刘焉死后继任益州牧。

187、王咏,三国历史人物,散骑侍郎,洛阳典农,太子文学,扬烈将军,关内侯。

188、王邑(yi,音同义),字文都,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米桥乡)人,东汉末年人物,先任河东太守,封安阳亭侯,后征召入朝,建安十八年(213年)为使持节行太常往邺聘曹操三女为贵人。

189、杜琼(?——250年),字伯瑜,蜀郡成都人(今四川成都郫县),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学者。

190、朵思大王,《三国演义》人物,南蛮秃龙洞的元帅,孟获弟弟孟优朋友,据说是南蛮第一智者。

191、杜夔(kuí),字公良,河南人,擅长音律,聪明过人,管弦等各种乐器,荆州牧刘表的儿子投降曹操后,曹操以杜夔为军谋祭酒,参与太乐署之事,魏文帝曹丕黄初年间任太乐令、协律都尉。

192、周不疑(192年——208年),字元直,零陵重安(今湖南衡阳县)人,刘表别驾刘先的外甥,少有异才,聪明敏达,在十七岁时就著有文论四首,后因为曹丕无法驾驭周不疑而被曹操派人暗杀。

193、周昂,会稽(今属浙江)人,东汉末年袁绍部将,任九江太守,曾被袁绍派遣攻夺孙坚所屯阳城,并断孙坚粮草。

194、刘廙(yì)(180年——221年),字恭嗣,南阳(今河南省南阳市)人,汉末魏初名士,西汉长沙定王刘发之后,初从荆州牧刘表,后投奔曹操为黄门侍郎。

曹丕继位后擢(提拔)为侍中,并赐爵关内侯,为政主张先刑后礼,且通天文历数之术,与司马徽、丁仪等名流相齐。

黄初二年(221)卒。

195、段煨(wei,音同危)(?——209年),字忠明,武威郡姑臧(今甘肃省武威市)人。

东汉末年将领,东汉太尉段颎同族兄弟,与太尉贾诩、张济、宣威侯张绣同乡。

196、仲长统(180年——220年),字公理,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邹城市西南部)人,东汉末年哲学家、政论家。

此人从小聪颖好学,博览群书,长于文辞,20余岁便游学青、徐、并、冀州之间。

197、王威,东汉末年人,荆州刺史刘表部下老将,忠义之士,刘表亡后,刘琮投降曹操,曹操表刘琮为青州刺史,使远离故乡,只有王威追随,曹操复遣于禁追杀刘琮等人,王威亦于乱军中殉主。

198、董荼那,古典名著《三国演义》里的人物,南蛮王孟获属下大将,第二洞元帅,与金环三结、阿会喃等人一起担任孟获的援军出征,但是被俘虏,又被诸葛亮释放,孟获怀疑其叛变,将他杀死。

199、刘勋,(生卒年不详),字子台,东汉末年青州琅邪人,中平末年为沛国建平县长,与曹操有旧,为袁术故吏,195年袁术派遣孙策攻破庐江后任命其为庐江太守。

200、董旻(mín)(?——192年),字叔颖,凉州陇西郡临洮(táo)县(今甘肃岷县)人,董卓之弟,官至左将军、封鄠(hù)侯。

201、刘雄(119年——?),东汉涿郡涿县人,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昭烈帝刘备祖父,官至东郡范县县令。

202、董璜(?——192年),陇西临洮(今甘肃临洮)人,东汉末年权臣董卓之侄,卓兄董擢之子,官至侍中,董卓被诛后也一同被杀。

203、刘祥(?——189年),字不详,零陵烝阳人,东汉末年大臣,蜀汉尚书令刘巴之父。

204、刘贤,《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刘表辖下零陵太守刘度之子。

205、祢衡(173年——198年),字正平,平原郡般县人,东汉末年名士。

206、孟达(?——228),字子度,本字子敬,因刘备叔父名叫刘子敬而改字,扶风郡郿人,三国时期人物,本为刘璋属下,后降刘备。

207、马延,东汉末年武将,本为袁尚部下都督将军,献帝建安九年(204)与张顗投降曹操。

208、马相,东汉末年益州黄巾首领,东汉末年人,自号黄巾,中平五年起事于绵竹(今四川绵竹东南),连破益州(今四川广汉北)、犍为(今四川彭山东)、巴郡(今四川重庆北嘉陵江北岸)等,控制益州大部,后为益州从事贾龙所破。

209、管宁(158年——241年),字幼安,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省安丘、临朐东南)人,汉末三国时期著名隐士。

210、马玩,河东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战败不知所踪。

211、关靖,公孙瓒的长史。

212、管亥,生卒年不详,青州黄巾军渠帅,曾率军侵略北海,被孔融派遣太史慈请来刘备击败。

213、马日磾(di,音同滴)(?——194年),字翁叔,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东汉中后期大臣,经学大师马融之族孙。

214、巩志,《三国演义》虚构人物,在武陵太守金旋手下担任从事,后来刘备派张飞攻打武陵时劝金旋降刘但不被接受,金旋败给张飞之后,便一箭射杀金旋与百姓一起归顺刘备,后刘备任命其为武陵太守。

215、公孙越,东汉末地方割据首领公孙瓒从弟,与孙坚攻袁绍部下周昂时被流矢射死。

216、毛玠(?——216年),字孝先,陈留平丘(今河南封丘)人,东汉末年大臣。

217、公孙修(?——238),公孙渊之子,随父公孙渊反叛曹魏后兵败被斩。

218、公孙康,生卒年不详,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辽东地区割据军阀,辽东太守公孙度长子,车骑将军公孙恭之兄。

219、公孙恭,生卒年不详,辽东郡襄平县(今辽宁省辽阳市)人,三国时辽东地方割据军阀,辽东太守、车骑将军,公孙度次子,公孙康之弟。

220、公孙范,辽西令支(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武将,公孙瓒从弟,官至勃海太守。

221、公孙度,(?——204年),字升济,辽东襄平(今辽宁辽阳)人,东汉末年辽东太守。

222、吴兰(?——218年),青州(今山东潍坊市)人,东汉末年益州名将,初为益州牧刘璋部将,后来归降刘备。

汉中之战时与马超、张飞各领一军,驻扎于下辩,建安二十三年为曹操将领曹洪、张郃所败,退回汉中。

途中被阴平氐族首领强端所杀。

223、吴匡,生卒年不详,兖州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人,东汉末年大臣,大将军何进部将。

224、耿武(?——191),字文威,韩馥部将,在韩馥企图让冀州于袁绍时曾和闵纯及李历一同劝谏韩馥,后因在袁绍将来到冀州时谋刺袁绍被田丰杖杀。

225、吴巨(?——211),刘表部将,长沙(治今湖南长沙)人,被刘表任为苍梧太守,因与刘表所遣交州刺史赖恭失和而举兵攻杀,建安十五年(210),孙权遣步骘为交州刺史,吴巨外附内违,次年为步骘诱杀。

226、耿纪(?——218年),字季行,少有美名,初为丞相掾,后迁侍中,守少府。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正月与太医令吉本、司直韦晃、金祎等发动叛乱,趁夜攻打在许都(今河南许昌)的丞相长史王必,焚烧大门,并射中王必肩膀。

最后被王必和颍川典农中郎将严匡平定,兵败被杀。

227、吴景,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后迁居吴郡钱塘(今浙江杭州),孙坚妻子吴夫人(武烈皇后)之弟,孙策和孙权的舅舅,东汉末年将领。

228、朱儁(jun,音同俊)(?——195年),字公伟,会稽郡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东汉末年名将。

229、武安国,复姓武安名国,历史小说《三国演义》虚构人物,北海太守孔融的部将,兵器为一把长柄铁锤,虎牢关被吕布一戟斩断手腕。

230、朱建平,生卒年不详,汉末三国时期沛国(今安徽省)人,精通相术。

231、伦直(?——237),公孙渊部下的将军,公孙渊造反时与贾范苦谏却反被公孙渊所杀,司马懿平定公孙渊叛乱后,封其墓而荣其子孙。

232、魏攸,东汉末年人物,幽州牧刘虞的部下,反对刘虞向公孙瓒展开讨伐的计划。

233、陆康(126年——195年),字季宁,东汉末年官员,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吴郡陆氏子弟,忠于东汉朝廷,有相当显著的政绩。

234、魏续,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与吕布有亲,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年),曹操率军攻吕布,围了三个月,魏续与侯成、宋宪等人缚陈宫降曹,吕布也被迫降,最终被缢杀在白门楼。

235、韦康,汉末三国时期官员、凉州刺史,(?— 212年 )字元将,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东汉大臣、书法家,太仆卿韦端的儿子。

236、韦晃(?——218年),东汉末期人物,跟着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金祎等发动叛乱反抗曹操的人。

237、吕常,曹魏横海将军、章陵太守,为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

238、侯成,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曹操围下邳三个月后与宋宪、魏续缚陈宫、高顺投降曹操。

239、杨彪(142年——225年),字文先,弘农郡华阴县(今陕西省华阴市)人,东汉末年名臣,太尉杨赐之子、名士杨修之父。

240、杨昂,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张鲁部将,曾奉张鲁之命率兵助马超争夺凉州,曹操攻打汉中时与张鲁之弟张卫守卫阳平关,双方攻防多日,终为曹操所破。

241、何仪,生卒年不详,东汉时期人物,曾参与黄巾起义。黄巾之乱后一直占据汝南与颍川一带,先响应袁术,后依靠孙坚,建安元年(196年)2月投降曹操。

242、严纲(163——191),东汉末年公孙瓒部下的冀州刺史,初平二年(191),公孙瓒以严纲为冀州刺史与袁绍在界桥交战,最终导致严纲被袁绍部将麴义所斩。

243、胡轸(zhěn),字文才,武威郡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东汉末年董卓部将,凉州有名望的豪杰,后属王允、李傕部下,官拜东郡太守。

244、应劭(约153——196年),字仲远,一作仲瑗,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年著名学者,司隶校尉应奉之子。

245、胡昭(162年——250年),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汉末三国时期隐士、书法家。

246、应玚 (yáng)(?——217年),字德琏,东汉汝南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247、阎忠,凉州汉阳人,东汉末信都县令、凉州名士。

248、袁耀,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军阀袁术之子,袁术死后投奔刘勋,最后投靠了孙策,后来被孙权任命为郎中。

249、蒋奇,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河北霸主袁绍麾下名将。

250、袁隗(wei,音同伟)(?——190年5月10日),字次阳,豫州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人,东汉太傅,袁绍、袁术之叔,后因袁绍反董而被董卓夷族。

251、姜冏(?——214年),字仲奕,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甘谷)人,汉朝末年将领,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姜维之父,曾担任天水郡功曹,建安十九年平定羌胡时兵败阵亡。

252、袁涣,字曜卿,陈郡扶乐(今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人,东汉末年官员,出身陈郡袁氏,为东汉司徒袁滂之子。

253、雍闿(kǎi)(?——125年),建宁(今云南省曲靖市)人,三国时期地方豪族。

254、贾范(?——237年),公孙渊部下,将军,三国演义为副将,因直谏公孙渊不应反叛而被公孙渊斩首。

255、尹礼,又叫尹卢,一名卢儿,汉末三国人物,原本是臧霸、吕布手下的部将,在吕布败死后归顺曹操,被曹操任命为东莞郡太守。

256、焦触,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部将,属袁绍次子袁熙,袁绍死后反叛袁氏,自立为幽州刺史,不久后投降曹操,封为列侯。

257、苏固(?——191年),扶风人,东汉末年官吏,曾任汉中太守。

初平二年(191年),刘焉派张鲁和张修进攻苏固,最终苏固被张修所杀。

258、蒋义渠,东汉末年袁绍部下将军。

259、宋忠,生卒年不详,字仲子,南阳郡章陵县(今湖北枣阳市)人,东汉末年大儒。

260、越吉,《三国演义》中西羌元帅。

261、宋宪(?——200年),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

262、袁胤(yin,音同印),生卒年不详,汝南郡汝阳县(今河南商水县)人,东汉末年袁术部将。

曾任丹阳太守,被孙策击溃,袁术死后与黄猗等抬术棺柩,带领余众投奔皖城刘勋。

263、袁遗,字伯业,袁绍堂兄,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西南)人,初为长安令,出任山阳太守并参与征讨董卓联盟。

后来被袁绍任以为扬州刺史,但被袁术所击败。

264、宋建(?——214年),枹罕(今甘肃临夏)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自称河首平汉王,割据三十余年。

265、桥蕤(qiáoruí)(?——197年),东汉末年袁术麾下名将,为袁术开拓地盘立下了一定战功,后被曹操军击破身亡。

266、王肱(gong,音同工),东汉末年东郡太守,兖州刺史刘岱手下将领,因刘岱与桥瑁不和并将桥瑁击杀后,其继任桥瑁做东郡太守。

267、何苗(?——189年),本名朱苗,因随母改嫁何真而改姓何,字叔达,南阳宛(今河南省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外戚大臣,灵思皇后同母异父兄、大将军何进异父异母弟(何苗为何进之父续弦与前夫朱氏之子,故二人没有血缘关系)。

268、徐奕(?——219年),字季才,东莞(今山东沂水县)人,东汉末年官吏,为人忠直,效命于曹操,历任丞相长史、雍州刺史、魏郡太守、尚书、尚书令、中尉、谏议大夫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去世。

269、彭羕(184年——220年),字永年,广汉(今四川广汉北)人,东汉末年官吏。

270、裴元绍,《三国演义》人物,原黄巾军之武将。

271、郝萌(?——196年),东汉末年吕布帐下名将。

272、荀爽(128年——190年),字慈明,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名士荀淑第六子。

273、许贡,东汉末官吏,先后任吴郡都尉、太守,欲送密信体形曹操注意孙策而被孙策斩杀。

274、徐干(170-217年),字伟长,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潍坊市寒亭区朱里镇会泉庄)人,东汉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诗人,建安七子之一。

275、庞德公,荆州襄阳人,东汉末年名士、隐士。

276、韩珩,生卒年不详,字子佩,代郡(治今山西阳高县西北)人,袁绍部将,官至幽州别驾。

277、韩馥(?——191年),字文节,颍川郡(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的诸侯,冀州牧。

278、薛悌,生卒年不详,字孝威,兖州东郡(今山东聊城市)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代曹魏官员,历任兖州从事、泰山太守、尚书令、中护军督军,最后官至尚书,受爵关内侯。

279、薛礼(?——195),本为东汉末年彭城相,后归刘繇。

280、刘繇(156年——197年),字正礼,东莱牟平(今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人,东汉末年宗室大臣,汉末群雄之一,齐悼惠王刘肥之后,太尉刘宠之侄。

281、牛辅,武威郡姑臧人,董卓女婿,曾任中郎将,董卓被杀时牛辅屯于陕地,吕布派李肃前去征讨牛辅,被牛辅击败。

282、辛评(?——204年),字仲治,颍川阳翟人,曹魏卫尉辛毗之兄。

原是韩馥部下,韩馥逃亡后转而辅佐袁绍,袁绍死后,辛评、郭图欲立袁谭为主,与审配等不和。

后来曹操破邺,其弟辛毗在城下劝降,审配怒遣手下将辛评全家杀害。

283、穆顺,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人物,上党太守张杨部将,随张杨从诸侯讨董卓,军至虎牢关被吕布一戟弄死。

284、郭援(?——202年),豫州沛国(治今安徽濉溪人),东汉末年袁尚麾下的将领,钟繇之甥,袁尚封其为河东郡太守。

285、邢道荣,《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为零陵太守刘度手下武将,被评价有万夫不当之勇,于《三国演义》第五十二回登场,被赵云刺死。

286、杨奉(?——197年),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东汉末年将领。

287、桓典(?——201年),字公雅,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县龙亢镇)人,东汉大臣,太傅桓焉的孙子。

288、杨定,字整修,是东汉末期的人物,董卓部将,与胡轸同为凉州大人。

289、侯选,河东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同韩遂、马超联合起兵反抗曹操,失败后入汉中依附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侯选投降,被封官赐爵。

290、羊祜(hu,音同户)(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兖州泰山郡南城县人。

西晋时期杰出的战略家、政治家、文学家,曹魏上党太守羊衜之子,汉末才女蔡文姬的外甥。

291、皇甫嵩(?——195年),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

292、杨弘,东汉末年袁术部将,袁术死后杨弘人欲投奔孙策,却被庐江太守刘勋截击,无奈转归刘勋。

293、丘力居,东汉末年辽西乌丸大人,拉拢中山太守张纯反叛东汉,寇略青、徐、幽、冀四州,杀略吏民,死时认为儿子楼班年幼,于是让从子蹋顿总摄三王部。

294、杨松,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张鲁帐下谋士,极贪钱财。

295、杨任,三国时期汉中军阀张鲁武将,曹操攻伐汉中时奉命与杨昂一同镇守阳平关,后来杨昂出关战曹操阵亡,他逃回汉中报告张鲁,曹操攻取阳平关后,他自告奋勇出战,不幸被曹操部将夏侯渊用拖刀计斩于马下。

296、黄琬(141年——192年),字子琰,江夏郡安陆县(今湖北安陆北)人,东汉中后期名臣,尚书令黄香曾孙、太尉黄琼之孙。

297、去卑,南匈奴之右贤王,十六国时期胡夏建立者刘勃勃之五世祖。

298、严舆(yu,音同鱼)(?——196年),东汉末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南)人,严白虎之弟。

299、阎象,袁术主簿。

300、胡车儿,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西凉军中武将,初从张绣,为其心腹猛将,勇冠三军,与贾诩交情甚佳。

301、阎温(?——213年),字伯俭,天水郡西城县(今甘肃礼县)人,东汉末年官员,初为凉州别驾,后任代理上邽县令。

302、胡才 (东汉末年白波军首领),东汉末期人物,杨奉部将。

303、阎圃(pu,音同普),生卒年不详,益州巴西安汉(今四川省南充市)人,张鲁割据巴、汉时以其为功曹,后随张鲁一同投降曹操,封平乐乡侯。

304、阎行,生卒年不详,字彦明,后改名为阎艳,金城人(今甘肃省兰州市附近)。

以上人物资料均为本人从网络收集而来,虽由本人独立编制,但非本人原创,发上来仅供诸位参考查阅,欲得详细资料请另行查看。

二:三国时期,曹魏人物列表总览

(共计240人,且只记曹魏势力人物,东吴、季汉人物总览下有另分)。

1、魏武帝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杰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诗人,东汉末年权相,太尉曹嵩之子,曹魏的奠基者,董胖子第二。

2、司马懿,三国时期曹魏权臣,(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军事谋略家、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董胖子第三,曹老板第二。

3、夏侯惇(?——220年6月13日),字元让,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4、张辽(169年——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

*原本是并州刺史丁原的人,丁原死后归吕布,吕布死后归曹老板。*

5、许褚(chǔ),字仲康,谯郡谯县(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本为谯县豪强(小土豪),后归附曹老板。

6、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著名谋士。

7、甄夫人,别名文昭甄皇后(183年1月26日——221年8月4日),名不明,相传为甄宓(fú),但无实际记载,史称甄夫人,中山郡无极县(今河北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魏文帝曹丕的妻子,魏明帝曹叡的生母。

8、华歆(157年——232年1月30日),字子鱼,平原郡高唐县(今山东省高唐县)人,汉末三国时期名士、重臣。

9、夏侯渊(?——219年),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谯城区)人,东汉末年名将,太仆夏侯婴后代。

10、王基(190年——261年),字伯舆,东莱郡曲城县(今山东省招远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11、邓艾(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文武双全,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

12、张郃(?——231年),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省任丘市)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原属冀州牧韩馥麾下军司马,后袁绍谋夺冀州后追随袁绍,官渡之战时因粮草被烧而跟高览归降曹老板。

13、魏文帝曹丕(187年——226年6月29日),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在位六年,魏武帝曹操之子,母为武宣皇后卞夫人。

14、徐晃(?——227年),字公明,河东郡杨县(今山西省洪洞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15、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

16、典韦(?——197年),陈留己吾(今河南商丘市宁陵县己吾城村)人,因追着老虎跳崖自尽而被夏侯惇看中,结果在宛城时因为曹老板一时鸟养而死在了张绣手中。

17、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18、庞德(?——219年),字令明,南安郡狟道县(今甘肃省武山县)人,原为马腾麾下武将,在随马腾四处征战的过程中屡立战功,马腾被曹操征为卫尉后,庞德归属马超。

马超兵败后,庞德随其一起投靠汉中张鲁,而后马超归降刘备,庞德仍留在张鲁麾下,曹操平定汉中后,庞德归降于曹操麾下。

19、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出身弘农杨氏,为人恭敬、好学,有俊才,知识渊博,极聪慧。

20、毌丘俭(guàn)(?——255年),复姓毌丘,字仲恭,河东闻喜(今山西省闻喜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将、文学家,将作大匠毌丘兴的儿子。

21、郝昭,生卒年不详,字伯道,太原人,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武将,少年从军,担任部曲督,后屡立战功逐渐升为杂号将军,后受曹真推荐镇守陈仓,防御蜀汉。

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被郝昭所阻,劝降不成,昼夜相攻二十余日后被迫退军,魏明帝因此封其为关内侯,不久病逝。

22、蒯(kuai,三声)越(?——214年),字异度,襄阳中庐(今湖北襄阳西南)人,本是荆州牧刘表部下,曾经在刘表初上任时帮刘表铲除荆州一带宗贼(以宗族、乡里关系组成的武装集团),刘表病逝后与刘琮一同投降曹操,后来官至光禄勋。

23、蒯良,字子柔,襄阳中庐人,刘表的主簿,详情不知。

24、程昱(yù)(141年——220年),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东汉后期至三国时期曹魏谋士、名臣、将领,本名程立,因梦中在泰山捧日,更名程昱。

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192年)被曹操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

25、诸葛诞(?——258年),字公休,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西汉司隶校尉诸葛丰之后。

26、曹昂(?——197年),字子脩(xiu,音同休),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长子,但生母早亡,被正室丁氏抚养大。

二十岁时被举为孝廉,建安二年(197年)随曹操出征张绣,张绣降而复叛,曹昂为救曹操被杀。

27、乐进(?——218年),字文谦,阳平郡卫侯国(今河南清丰)人,东汉末年名将。

28、曹洪(?——232年),字子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何进第二。

29、陈琳(?——217年),字孔璋,广陵射阳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

30、曹仁(168年——223年5月6日),字子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从弟,陈穆侯曹炽之子。

31、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武威郡姑臧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轻骑将军贾龚之子。

32、文聘,生卒年不详,字仲业,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本是荆州刘表大将,刘表死后随其子刘琮降曹。

33、鲁芝(190年——273年),字世英,扶风郡郿县(今陕西眉县)人,魏晋时期名臣,官至光禄大夫,封阴平侯,泰始九年(273年)卒,时年八十四。

33、戏志才(?——约196年),志才或为字,名不详,颍川郡(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谋士,经过荀彧的推荐成为丞相曹操麾下谋士,善于谋略,深得曹操器重,不幸早卒。

34、李通(168年——209年),字文达,小字万亿,江夏平春(今河南信阳)人,东汉末年人物,汝南太守。

35、司马朗(171年——217年),字伯达,河内郡温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司马八达之一。

36、王朗(?——228年),本名王严,字景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重臣、经学家。

37、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本是三国时期曹魏天水太守马遵麾下小吏,在诸葛亮北伐时因遭到马遵猜忌而丢弃,无奈投降蜀汉,最终名噪一时,成为季汉后期的统兵大将与邓艾死磕,让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那句‘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便是出自此人之口。

38、蒋干,生卒年不详,字子翼,九江(治今安徽寿县)人,东汉末年名士、辩论家。

39、张昌蒲(199年——257年),字昌蒲,太原兹氏人,太傅定陵成侯命妇,三国时期魏太傅钟繇之妾,名将钟会生母。

40、曹嵩(?——193),字巨高,沛郡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大臣,大长秋(汉朝皇后身边的太监总管)曹腾养子,曹操父亲。

41、辛毗(?——235年),字佐治,颍川郡阳翟县(今河南省禹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出身陇西辛氏,早年投靠冀州牧袁绍,官渡之战后跟随青州刺史袁谭。

曹操攻下邺城后历任议郎、相府长史、魏国侍中,支持曹丕成为世子,曹丕即位后,授侍中、广平亭侯。

42、吕虔(qian,音同前),生卒年不详,字子恪,任城国(今山东济宁东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将领。

43、曹纯(170年——210年),字子和,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侍中曹炽之子,大司马曹仁之弟。

44、唐咨,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曹魏及东吴名将,魏利城(今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西)人。

45、曹冲(196年-208年),字仓舒,东汉末年人物,东汉豫州刺史部谯(今亳州)人,曹操和环夫人之子。

46、钟会(225年——264年3月3日),字士季,颍川长社(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军事家、书法家,太傅钟繇幼子、青州刺史钟毓之弟。

47、荀攸(157年——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东汉末年谋士,曹操麾下谋主,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是正史上曹操麾下最强谋士,郭嘉、荀彧之流在计谋上均比不上此人,之所以名声不显是因为三国演义中此人戏份不多罢了。

48、曹彰(189年——223年8月1日),字子文,沛国谯县(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将领,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二子、魏文帝曹丕之弟、陈王曹植之兄。

49、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50、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51、杜袭,生卒年不详,字子绪,颍川郡定陵县(今河南省襄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东汉末年颍川四大名士之一,济阴太守杜根的孙子。

52、曹爽(?——249年2月9日),字昭伯,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权臣,大司马曹真长子。

53、陈群(?——237年2月7日),字长文,颍川郡许昌县(今河南许昌东)人,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曹魏重臣,东汉太丘长陈寔之孙、大鸿胪陈纪之子。

54、史涣(?——209年),字公刘,豫州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东汉末年在曹操帐下将领。

55、韩浩,字元嗣,河内郡(治所在今河南武陟西南)人,东汉末年曹操麾下将领。

56、曹真(?——231年),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57、王异,东汉末年曹操所置羌道令、益州刺史赵昂之妻,赵英、赵月之母。

58、满宠(?——242年),字伯宁,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酷吏、将领。

59、郭淮(?——255年2月23日),字伯济,太原阳曲(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雁门郡太守郭缊之子。

60、牛金,生卒年不详,曹仁部曲将。

61、臧霸,生卒年不详,又名奴寇,字宣高,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62、嵇康(ji,音同计)(公元224年——263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63、辛宪英,(191年—269年),字宪英,祖籍陇西,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魏晋时期著名才女,曹魏侍中辛毗之女,卫尉羊耽之妻。

64、刘放(?——250年),字子弃,涿郡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乡侯刘容的后代。

65、孙资(?——251年),字彦龙,太原郡中都县(今山西省平遥县)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66、郭女王,魏文帝曹丕皇后,文德郭皇后(184年4月8日-235年3月14日),名不详,字女王,安平郡广宗县(今河北广宗)人,东汉南郡太守郭永之次女。

67、钟繇(151——230年),字元常,豫州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省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重臣,著名书法家。

68、曹休(?——228年11月8日),字文烈,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曹魏将领,曹操族子(其父是曹操从弟)。

69、魏明帝曹叡(204年—239年1月22日),字元仲,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曹魏第二位皇帝,魏文帝曹丕长子,母为文昭甄皇后甄宓。

70、吴质(177年——230年),字季重,兖州济阴(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魏大臣,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

71、

孔秀,小说《三国演义》人物,曹操置东岭关守将。

72、张特,生卒年不详,字子产,涿郡(今河北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在吴国太傅诸葛恪攻魏时,张特负责镇守新城。

73、苏则(?-223年),字文师,扶风武功(今陕西武功西)人,曹魏大臣,少以学问品行,闻名于世,历任酒泉、转安定、武都太守,所在皆有威名。

74、车胄(?-200)(chē zhòu),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徐州刺史,于公元200年1月被刘备袭杀。

75、唐彬(235年——294年),字儒宗,鲁国邹县(今山东邹县)人,曹魏及西晋时期将领。

76、曹纯(170年——210年),字子和,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曹操部下名将,侍中曹炽之子,大司马曹仁之弟。

77、成济(?~260年6月21日),扬州丹阳(今安徽省宣城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78、程武,生卒年不详,魏太祖谋士程昱之子,三国时期魏臣,继承其父安乡侯的爵位。

79、程晓(约220——264),三国时期曹魏学者,字季明,东郡东阿(今属山东)人,卫尉程昱之孙。

80、成倅(cui,音同翠)(?——260年6月21日),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成济之兄,兄弟二人最后尽皆被司马昭(司马懿长子,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之父)弄死。

81、陈矫(?——237年7月11日),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治今安徽省天长市西北,今地属江苏省如皋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82、陈泰(200年——260年),字玄伯,颍川许昌(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司空陈群之子。

83、贾逵(174年——228年),本名贾衢(qu,音同渠),字梁道,河东襄陵人(今山西省临汾市),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西晋开国功臣贾充父亲。

84、张既(?——223年),字德容,冯翊高陵(今陕西西安市高陵区)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85、夏侯玄(209——254年),字泰初,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文学家,征南大将军夏侯尚之子,大将军曹爽的表弟。

86、邓飏(?——249年),字玄茂,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曹魏时期大臣,台中三狗之一,东汉名将邓禹之后。权臣曹爽的亲信。

87、司马孚(180年——272年4月3日),字叔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重臣,西晋宗室,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三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88、司马馗,生卒年不详,字季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四子,晋宣帝司马懿的四弟。

89、司马恂,字显达,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曹魏大臣,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五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90、司马进,字惠达,河内温县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六子,司马懿六弟,仕曹魏为中郎,封城阳亭侯。

91、司马通,生卒年不定,字雅达,河内温县人,魏安城亭侯,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七子,司马懿七弟,其兄弟八人合称为司马八达。

92、司马敏,生卒年待定,字幼达,汉末河内温县孝敬里人,东汉京兆尹司马防第八子,晋宣帝司马懿之弟。

93、阮籍(公元210年——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魏国诗人、竹林七贤之一。

94、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

95、陈俊,小说《三国演义》中虚构人物,魏国司马昭部下。

96、王雄,字元伯,王戎(竹林七贤最年少者)、王衍的祖父,王乂之父,受到魏国安定太守的推荐而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青龙三年(235),深感威胁的王雄派刺客韩龙将轲比能刺杀,使其政权陷入崩溃,彻底解除鲜卑威胁。

97、曹玹,魏武帝曹操之子,母秦夫人,早薨,无后。

98、曹训(?——249年),曹真之子,曹爽之弟,魏明帝曹叡去世后,曹爽和司马懿同受托孤辅政。

99、曹俨(?——223年),曹魏广平王,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宋姬,223年逝世,谥曰哀,无子,国除。

100、曹彦(?——249年),大司马曹真之子,大将军曹爽之弟,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曹爽兄弟被剥夺兵权,以谋反罪谋,曹爽兄弟遭诛。

101、曹永是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是曹仁部将,被庞德斩杀。

102、曹邕(yong,音同拥)(?——229年),魏文帝曹丕之子。

103、曹宇(?——278年),字彭祖,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宗室,魏武帝曹操与环夫人之子,邓哀王曹冲同母兄弟。

104、曹肇(?——244年),字长思,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大司马曹休之子。

105、曹遵(?——229年),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大司马曹真宗族。

106、岑晊(cen,zhi,音同曾治),生卒年不详,字公孝,东汉末棘阳(今河南南阳)人。

107、常林,生卒年不详,字伯槐,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

108、夏侯和,生卒年不详,字义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名将夏侯渊第七子,三国时期魏臣,魏元帝时任相国左司马、侍郎。

109、曹德(?——194年),沛国谯县人,东汉太尉曹嵩之子,魏武帝曹操亲弟。

110、曹贡(?——223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张姬,公元222年封为清河王,公元223年去世,谥号悼,无子,国除。

111、曹衮(?——235年),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异母弟,母杜夫人。

112、曹奂(huan,音同换)(244年——302年),本名曹璜,字景明,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曹魏末代皇帝(260年6月27日-266年2月4日)。

113、曹徽(?——243年),字子隽(juan,音同倦),其母宋姬,建安21年(公元216年)封历城侯,后封庐江王、寿张王、东平王。

114、曹鉴(?——224年),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市),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亲是朱淑媛,黄初六年(224年)册立东武阳王,当年薨逝,谥号怀,无子,国除。

115、曹冏,字元首,东汉曹叔兴之后,曹植族兄弟,曹志族父,魏少帝曹芳族祖。

116、曹峻(?——259年),字子安,三国时期曹操之子,秦夫人所生,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死后谥曰“恭”。

117、曹楷,任城国任城县(今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臣,魏武帝曹操之孙,任城威王曹彰之子,母为孙贲之女。

118、曹礼(?——229年),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文帝曹丕与徐姬之子,封元城王。

119、曹霖(?——251年),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宗室大臣,魏武帝曹操之孙,魏文帝曹丕之子,高贵乡公曹髦生父,母为仇昭仪。

120、曹茂,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地位最卑微的儿子,魏明帝曹睿时期被册封为聊城王,齐王曹芳时期被徙封为乐陵王。

121、曹髦(音同毛)(241年11月15日——260年6月2日),字彦士,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曹魏第四位皇帝(254年11月1日——260年6月2日)。

122、曹穆(?——229年7月29日),三国魏明帝曹睿之子,早夭。

123、曹蕤(ruí)(?——233年),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潘淑媛。

226年,魏明帝曹睿即位,封阳平县王,232年改封北海王,233年去世,无子,234年以琅邪原王曹敏之子曹赞奉曹蕤后。

124、曹摅(音同书)(?——308年),字颜远,谯国谯县 (今安徽亳州)人,曹魏大司马曹休曾孙,卫将军曹肇之孙,西晋官员、文学家,官至襄城太守、征南司马。

125、毕轨(?——249年),字昭先,东平(治今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东汉典军校尉毕子礼之子,官拜凉州刺史。

126、清河长公主,沛国谯县人,曹操长女(按其与曹操长子曹昂同出于刘夫人,而刘夫人又早死,故其年龄应长于曹丕等其他曹操诸子女,又按长公主亦有年最长之意,故应为曹操之长女)。母刘夫人,得到曹操喜爱。

127、夏侯尚(?——226年),字伯仁,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堂侄。

128、朱铄(?——约226年前后),字彦才,三国曹魏将领。沛国谯县(治今安徽濉溪)人,建安后期入为曹丕僚属,与陈群、司马懿、吴质并称魏太子曹丕四友,为曹丕重要智囊之一。

129、司马师(208年——255年3月23日),字子元,河内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晋宣帝司马懿与宣穆皇后张春华的长子,晋文帝司马昭的同母兄,晋武帝司马炎的伯父。

130、鲍勋(?——226年),字叔业,泰山平阳(今山东新泰)人。

三国时期曹魏官员,故济北相鲍信之子,官至宫正(御史中丞),后被贬为治书执法。

131、蔡阳(?——201年),又作蔡扬,东汉丞相曹操部下武将,汝南太守。

建安六年(201年)奉曹操之命攻击与刘备联合的汝南贼龚都等人,兵败被刘备所杀。

132、曹彪(195年——251年),字朱虎,三国时期曹魏皇族,魏武帝曹操之子,216年被封为寿春侯,221年进爵,升迁为汝阳公。

133、朱赞(?——229),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魏大司马曹真的乡人。

134、曹铄,曹操之子,沛国谯人,相殇王,与曹昂、清河公主皆为刘夫人所生,早薨,无后。

135、曹泰,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大司马曹仁长子,曾随魏文帝讨伐吴国,世袭其父爵位封为陈侯,官至镇东将军,后传封为宁陵侯。

136、曹羲(?——249年),字昭叔,曹真之子,曹爽之弟,曹爽掌权后受封中领军,掌禁兵,封安乡侯,249年被司马懿夷三族。

137、曹协,生卒年不详,三国魏文帝曹丕之子,母为李贵人。曹协有一子,名曹寻,曹协逝世后曹寻嗣位,正始九年曹寻逝世,无子,国除。

138、曹熊(生卒年不详),字子威,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宗室,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曹彰、曹植同母弟,母为武宣皇后卞氏。

139、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人。

三国时期曹魏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140、崔林(?——244年),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中尉崔琰从弟。

141、赵昂,字伟章(一作伟璋),天水冀人,汉末时曹操部下,初为羌道令,建安中转参军事徒居州治冀城。

142、田豫(171年——252年),字国让,渔阳雍奴(今天津市武清区)人。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劝说鲜于辅加入曹操。

曹操攻略河北时正式得到曹操任用,历任颖阴、郎陵令、弋阳太守等。

143、孙礼(?——250年),字德达,涿郡容城(今河北容城)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

144、蒯钧(生卒年不详),表字不详,三国时期曹魏重臣,荆州襄阳人,曾任魏国南阳太守,并为晋武帝司马炎之姨丈。

145、嵇ji喜(生卒年不详),字公穆,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

魏晋时期大臣,治书侍御史嵇昭长子,“竹林七贤”之一嵇康兄长。

146、金乡公主,本姓曹氏,名字不详,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的女儿,母为杜夫人。

147、刘劭(生卒年不详),字孔才,广平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思想家和政治家。

148、贾信(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及三国时期曹魏官员。

149、王览(206——278年),字玄通,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市)人,汉晋时期大臣,书圣王羲之的曾祖。

150、丁谧(?——249年),字彦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典军校尉丁斐之子,曹爽亲信之一,与何晏、邓飏一同被称为台中三狗。

151、王经(?——260年),字彦纬,冀州清河郡人,三国时代曹魏大臣。

152、典满,陈留己吾(今河南宁陵西南)人,三国时期曹魏武将,典韦之子。

典韦死后,曹操任典满为司马,曹丕即位后拜为都尉,赐爵关内侯。

153、邓忠(?——264年),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邓艾之子,景元五年(264年),钟会谋反事败,士兵哗变,钟会被杀,邓艾部将想追还邓艾父子,但卫瓘却派田续追邓艾,于绵竹西相遇,将邓艾和邓忠等人杀死,直至泰始九年(273年)才恢复名节。

154、王浑,字长源,三国时期到西晋人物,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曹魏凉州刺史,王雄之子,王乂(字叔元)之兄,王戎之父。

155、王观(?——260年),字伟台,东郡廪丘(今河南范县东南)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156、王恭(?——398年),字孝伯,小字阿宁,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东晋大臣、外戚,司徒左长史王濛之孙,光禄大夫王蕴之子,孝武定皇后王法慧之兄。

157、刘弘(236年——306年),字和季(一作叔和),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人,西晋名将,汉末扬州刺史刘馥之孙、曹魏镇北将军刘靖之子。

158、邓良,字号不详,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魏晋时期大臣,东汉司徒邓禹之后,车骑将军邓芝之子。

159、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郡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人,三国曹魏后期至西晋初年重臣、书法家,曹魏尚书卫觊之子。

160、韦诞(179年——253年),字仲将,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出身京兆韦氏,三国时期魏国大臣、书法家、制墨家,太仆韦端的儿子。

161、王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登场的虚拟人物,在正史《三国志》中对其并无记载,洛阳太守韩福的亲家。

162、王元姬(217年——268年4月20日),东海郡郯县(今山东省郯城县)人。

西晋时期皇后,曹魏司徒王朗的孙女、中领军王肃的女儿,晋文帝司马昭妻子。

163、州泰(?——261),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魏将。

好立功业,善用兵,深受司马懿赏识,历任新城太守、兖州刺史、豫州刺史,于讨伐东吴、平诸葛诞等战役中多有建树。

164、杜恕(197——252年),字务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尚书仆射杜畿的儿子。

165、王濬(207年——286年),字士治,小名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省灵宝市阌乡)人,西晋名将。

166、王祥(184年,一作180年——268年4月30日),字休徵,琅邪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西孝友村)人,三国曹魏及西晋时大臣。

167、杜畿(163年——224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

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名将,出身京兆杜氏,西汉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后代。

历官郡功曹、守郑县令,善于断案,荀彧将他举荐给曹操,曹操任命他为司空司直,调任护羌校尉,使持节领西平太守。

168、王象(?——222年),字羲伯,河内郡怀县(今河南省武陟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目录学家、藏书家。

169、刘晔(?——234年),字子扬,淮南成德人,是光武帝刘秀之子阜陵王刘延的后代,三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战略家。

年少知名,人称有佐世之才,初仕庐江太守刘勋,识破孙策的伪盟之计。

170、钟毓(?——263年),字稚叔,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太傅钟繇之子、司徒钟会之兄。

171、董昭(156年——236年7月4日),字公仁,济阴定陶(今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人,东汉末年曹魏谋士、重臣、开国元勋。

172、王思,字不详,生卒年不详,济阴(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

受曹操赏识,提拔为刺史,后被任命为大司农,老年时脾气变得暴躁且刚愎自用,常为小事发怒,被后人归为苛吏。

173、刘延,东汉末曹操麾下武将,在官渡之战时驻守白马,为袁绍部将颜良、淳于琼等所攻。

174、王双(?——228年)又作王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蜀汉建兴六年(228年)冬,诸葛亮出散关,攻陈仓,后粮尽而退。

王双率领骑兵追击蜀军,但在与蜀军的交战中被击败,王双也被蜀军所斩。

175、王沈(?——266年),字处道,太原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东汉护匈中郎将王柔之孙,东郡太守王机之子,司空王昶之侄,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史学家。

176、缪袭(186——245年),字熙伯,东海兰陵(今山东苍山兰陵镇)人,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177、郭奕,字伯益,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三国时期魏臣,军师祭酒郭嘉之子,官至太子文学。

178、辛敞(生卒年不详),字泰雍,陇西人氏,是曹魏时代官员,卫尉辛毗之子,辛宪英之弟。

179、郭修,一称郭脩(?-253年),字孝先(一名郭修,《三国志·后主传》及《费祎传》中载为郭循),凉州西平人。

180、郭宪(?——220年),古名郭寰,字幼简,西平郡西都县(今青海西宁)人,凉州大族,三国曹魏明元郭皇后父亲郭满的叔父。

181、孟康,字公休,安平广宗(今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人,三国曹魏时期著名学者,为孟子的十八世孙,魏文德皇后之姊子。

182、孟建,字公威,汝南郡(今河南上蔡)人,和诸葛亮是好友,曾和诸葛亮、徐庶、石韬四位道友一起游历。

183、马遵(三国时期魏国天水太守),蜀汉丞相诸葛亮攻魏,遵畏而避于上邽,姜维曾是他的部下。

184、毌丘甸(guàn qiū diàn),字子邦,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河东闻喜人(今山西省运城闻喜),镇东将军毌丘俭之长子,官至治书侍御史。

185、管辂(210年——256年),字公明,平原郡平原县(今山东省平原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术士,古代卜卦观相行业祖师。

186、满伟,三国时期魏国满宠之子,承继父亲爵位为昌邑侯,官至卫尉,后来被儿子满长武的冤案牵累,被贬为庶民。

187、马钧(生卒年不详),字德衡,三国时期曹魏发明家,扶风(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最负盛名的机械发明家之一。

188、卢毓(183年——257年),字子家,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曹魏政治家,东汉大儒卢植幼子。

189、朱灵(生卒年不详),字文博,冀州清河国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官至后将军,封为高唐侯,谥号威侯,初为袁绍部将,后归顺曹操,随曹操征伐四方,屡建战功。

190、吴敦,生卒年不详,泰山(今山东泰安)人,东汉末年曹操帐下武将,泰山系将领之一,原为山贼,相助吕布,吕布败后投降曹操。

191、卢钦(?——278年4月24日),字子若,范阳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将领,东汉名儒卢植之孙、曹魏司空卢毓之子。

192、文钦(?——258年),字仲若,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将领,曹操部将文稷之子。

193、罗宪(218年——270年),字令则,荆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

西晋开国将领,巴东太守(郡府在永安白帝城),于蜀汉灭亡后降魏,成功抵御孙吴的入侵,守住入魏国的要冲永安。

后仕晋官至冠军将军、假节,封西鄂县侯,泰始六年(270年)去世,谥烈侯。

194、温恢(178——223年),字曼基,太原郡祁县(今山西祁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涿郡太守温恕的儿子。

195、朱光(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将领,官至庐江太守。

196、卫臻(生卒年不详),字公振,陈留郡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曹操部将卫兹的儿子。

197、诸葛绪,字佑明,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西晋大臣。

198、卫觊(155——229年),字伯觎,其名与字的对应当取自“觊觎”一词。

199、胡质(?——250年),字文德,寿春(今安徽省寿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官至荆州刺史、征东将军。

200、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

201、胡威(?—280年),字伯武(又作伯虎 [1] ),一名貔。淮南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曹魏至西晋时期名臣,曹魏征东将军胡质之子。

202、尹奉,魏敦煌太守,初为历城统兵校尉。

203、胡烈(220年——270年7月9日),字玄武,安定临泾 (今甘肃镇原)人,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将领,车骑将军胡遵之子,镇军大将军胡奋之弟。

204、贾充(217年——282年),字公闾,平阳襄陵(今山西襄汾)人,三国曹魏至西晋时期大臣,曹魏豫州刺史贾逵之子,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

205、应璩(190年——252年),三国时曹魏文学家,字休琏。

206、鱼豢(生卒年不详),长鱼氏,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三国时期曹魏国郎中、著名史学家。

207、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郡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东汉大将军何进之孙。

208、徐质(?——254年),曾任讨蜀护军,颇有战功,斩蜀将张嶷。

并多次随魏雍州刺史陈泰出征,拒蜀汉将领姜维。在襄武被敌军斩杀。

209、许仪(?——263年),谯国谯(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人。

三国时期曹魏武将,武卫将军许褚之子,官至牙门将,继承其父牟乡侯爵位。

210、牵招(?——231年),字子经,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211、牵弘(?——271年),字号不详,安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魏晋时期将领,雁门太守牵招第二子。

212、徐宣(?——236年),字宝坚,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县东南)人。

初避难江东,后还广陵故里,海西民反叛,引兵平定,被曹操任为齐郡太守,入为门下督。

213、何夔(生卒年不详),字叔龙,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县)人,三国时期魏国大臣,西晋太宰何曾的父亲。

214、徐商,魏将。

215、荀粲(210年——238年),字奉倩,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太尉荀彧幼子。

216、裴潜(?——244年),字文行,河东郡闻喜县(今山西闻喜)人,曹魏大臣。

217、荀勖(xù)(?——公元289年),字公曾,颍川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

三国至西晋时音律学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晋开国功臣。为东汉司空荀爽曾孙。

218、荀恺(生卒年不详),字茂伯,小字虎子,颍川颖阴(河南省许昌市)人。

魏末晋初官员、外戚,太尉荀彧曾孙,骠骑将军荀霬与南阳公主长子,晋宣帝司马懿外孙,护军将军荀悝之兄。

219、庞淯(yu,生卒年不详),字子异,酒泉表氏(今甘肃高台骆驼城)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曹魏官员,以忠烈而闻名当时。

220、荀粲(210年——238年),字奉倩,颍川郡颍阴县(今河南省许昌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玄学家,太尉荀彧幼子。

221、徐邈(172年——249年),字景山,燕国蓟县(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重臣。

220、韩嵩,生卒年不详,字德高,义阳(今河南桐柏)人,少好学,贫不改志。

因见天下将大乱,遂与好友数人隐居郦西山中,后事刘表为别驾,转从事中郎。

汉献帝拜嵩侍中,迁零陵太守,曹操取荆州,征用嵩,嵩患病,在家拜授大鸿胪。

221、庞会,(214—?),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庞德之子,曹丕即位后,思庞德忠烈,遂赐庞会等兄弟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

222、韩暨(jì)(159年——238年4月10日),字公至。南阳郡堵阳县(今河南方城东)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曹魏大臣,西汉韩王韩信的后代。

223、韩福,小说《三国演义》的人物,曹操置洛阳太守。

224、邯郸淳(约132年——221年),一作浮,又名竺,字子叔(一作子淑),又字子礼(或作正礼),东汉时颍(yǐng)川阳翟(dí)(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三国魏书法家,官至给事中。

225、国渊,字子尼,乐安郡盖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官吏。

226、杨俊(?——222年),字季才,河内郡修武县(今河南省获嘉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大臣。

227、桓范(?——249年),字元则,沛郡龙亢县(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文学家、画家。

228、三国时人,魏大将钟会帐下督,景元五年,镇西将军钟会破蜀,阴反。

229、秦琪,小说《三国演义》里的人物,曹操麾下将领。

230、秦朗(生卒年不详),字元明,小字阿蘇(一作阿鳔),新兴(治今山西忻州)云中人。

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官至骁骑将军、给事中,曾率兵讨伐鲜卑轲比能和步度根的叛军。

231、杨阜,字义山,天水冀县(今甘肃甘谷东南)人,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232、桓彝(276年——328年),字茂伦,谯国龙亢(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人,西晋大臣,东汉名儒桓荣九世孙,大司马桓温父亲。

233、羊琇(236年——282年),字稚舒,泰山南城(今山东新泰市)人。

西晋时期外戚大臣,曹魏太常羊耽与才女辛宪英之子,景献皇后羊徽瑜的从父弟,西晋名将羊祜堂弟。

234、桓阶(?——221年),字伯绪(《孙夫人碑》作伯序),长沙临湘(今湖南长沙)人。

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先为郡功曹,太守孙坚举为孝廉,朝廷任命他做尚书郎。

235、桓嘉(?——252)男,三国时期魏国名将,荆州长沙临湘 (今湖南长沙),官至乐安太守、安乐乡侯、谥曰壮侯,后为丁奉所杀。

236、杨秋,安定郡临泾县(今甘肃省镇原县)人,汉末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237、杨沛(生卒年不详),字孔渠,三国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人。

东汉末为新郑长,后归曹操,任长社令,在县不畏强豪,曹洪的宾客不服征调,他按法诛杀,为曹操称许。

238、胡奋(?——288年),字玄威,安定临泾(今甘肃镇原)人,曹魏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之子,西晋将领、外戚。

239、蔡洪,西晋文学家,字叔开,吴郡(治今苏州)人,曾仕吴。

入晋为州从事,太康中举秀才,元康初为松滋令。

240、阎柔(生卒年不详),燕国广阳(今北京市附近)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以上人物资料均为本人从网络收集而来,虽由本人独立编制,但非本人原创,发上来仅供诸位参考查阅,欲得详细资料请另行查看。

三:三国时期,蜀汉势力人物列表。

(共计130人,且只记季汉势力人物,东吴人物总览下有另分)。

1、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汉族,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2、关羽(?——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人,东汉末年名将。

3、张飞(?——221年),字益德,涿郡(今河北保定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4、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5、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6、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

7、黄氏,本名不详,传说名为黄月英(最早或出自袁阔成的评书《三国演义》,三国时荆州沔南白水人(今湖北襄阳),沔阳名士黄承彦之女,诸葛亮之妻。

8、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东汉末年名将。

9、魏延(?——234年),字文长,义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深受刘备器重。

10、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11、夏侯霸,生卒年不详,字仲权,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其母为曹操妻室丁氏的妹妹。

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在蜀汉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

12、关银屏(202——?),河东郡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三国时期名将关羽之女在民间传说中的名字,该名不见史书记载,仅在民间传说中出现,因在关羽的四个子女中排行第三,故又被称作“关三小姐”、“关氏三姐”或“关家三小姐”。

13、孙夫人(?——约223),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

史书《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民间戏剧称之为孙尚香。

14、诸葛瞻(227年——263年),字思远,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子。

15、陈到(?——247年),豫州汝南(今河南驻马店平舆县)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帐下白毦兵统领,名位常亚于赵云,以忠勇著称。

蜀汉建兴年间,任征西将军、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间去世。

16、王平(?——248年),字子均,巴西宕渠(今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人,籍贯益州,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17、严颜(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武将,初为刘璋部下,担任巴郡太守(一说是巴郡将军)。

18、刘禅(shàn)(207年——271年),男,汉族,即蜀汉怀帝,又称后主,字公嗣,小名阿斗。

三国时期蜀汉末代皇帝(223年—263年在位),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昭烈皇后甘氏。

19、姜维(202年——264年3月3日),字伯约,天水郡冀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天水功曹姜冏之子。

20、孟获(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擒拿后被赦免,遂降服,此后不再叛乱,后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

21、祝融,据传为火神祝融氏后裔,南蛮王孟获之妻,武艺超群,善使飞刀,是《三国演义》中写到的唯一真正上过战场的女性。曾与孟获一起抵抗蜀军,在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之后,随孟获投降蜀汉。

22、麋竺(又作糜竺)(?——约221年),字子仲,东海郡朐县(今江苏连云港西南)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臣。

23、邓芝(178年——251年),字伯苗,义阳郡新野县(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东汉名将邓禹之后,三国时期蜀汉重臣,将领。

24、鲍三娘,民间传说人物,事迹多见于《花关索传》,相传她是鲍家庄鲍员外的小女儿,后来与关索成亲,关羽自传授其武艺,因此也造就了鲍三娘的文武双全。

25、关索,古代民间传说里的虚构人物,出自《花关索传》,《三国演义》中为蜀汉名将关羽的第三子(毛本)或长子(周本),荆州失陷后逃难到鲍家庄养病,伤愈后听说东吴仇人已死,乃回归蜀汉,并随同诸葛亮南征。

26、马云騄,周大荒的小说——《反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在小说里她是马腾之女,马超之妹,赵云之妻,在张国良的《评书三国》也有出现。

27、马良(187年——222年),字季常,襄阳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马谡之兄。

28、张星彩张氏(?——237年),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张飞的长女,蜀汉后主刘禅的第一任皇后。

章武元年(221年),作为太子刘禅的妃子入宫,建兴元年(223年),立为皇后。

建兴十五年(237年)逝世,其妹成为刘禅之皇后,她通常被称为敬哀皇后,其妹则被称为张皇后。

29、黄权(?——240年),字公衡,巴西郡阆中县(今四川省阆中市)人,三国时期蜀汉、曹魏将领。

30、许靖(?——222年),字文休,汝南郡平舆县(今河南省平舆县)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时期重臣、名士、评论家。

31、孙乾(?——约215年),字公祐,北海郡(治今山东昌乐西)人。

32、诸葛果,传说中诸葛亮与黄月英的女儿。

33、马忠(?——249年),本名狐笃,字德信,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34、董允(?——246年),字休昭,南郡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掌军中郎将董和之子。

35、赵襄,赵云三女,也是唯一一名一出生能见到父亲的孩子,赵云非常高兴,给她起名叫襄。

36、糜夫人,琅琊郡(今江苏连云港赣榆墩尚大沙村)人,三国时蜀汉大臣糜竺的妹妹,196年时成为刘备夫人,衣带诏事发后与关羽一起被曹操俘虏。

37、费祎(?——253年2月),字文伟,江夏鄳县(今河南省罗山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臣,与诸葛亮、蒋琬、董允并称为蜀汉四相。

38、蒋琬(?——246年),字公琰,零陵郡湘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宰相,与诸葛亮、董允、费祎合称“蜀汉四相”。

39、甘夫人,《夔州府志》作名甘梅,沛国(今安徽淮北)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妾,蜀汉后主刘禅的生母。

40、秦宓(mì)(?——226年),字子敕,广汉郡绵竹县(今四川德阳北)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

41、吴苋,吴懿之妹,蜀汉皇后,原为刘焉之子刘瑁妻,刘瑁死后守寡。

42、黄皓(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宦官,董允死后与侍中陈祗互为表里,开始参与朝政,陈祗死后,黄皓从黄门令一跃成为中常侍、奉车都尉,总揽朝政、操弄威权,并排挤在北伐前线的大将军姜维。

43、李严(?——234年),后改名李平,字正方,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与诸葛亮同为刘备临终前的托孤之臣。

44、张嶷(nì)(?——254年),字伯岐,巴西郡南充国县(今四川省南部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45、夏侯氏,夏侯渊从女,夏侯霸从妹,出城拾柴时被张飞所得,取其为妻,后生有二女,其中一人为星彩。

46、刘谌,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孙,后主刘禅第五子,三国时期蜀汉北地王,邓艾军队兵临成都门下时,其父刘禅决定投降,刘谌劝阻无效之后自杀于昭烈庙。

47、关平(?——220),东汉末年名将关羽的长子,关羽率军攻打樊城时,孙权背弃盟约派遣吕蒙偷袭荆州,吕蒙成功袭取荆州后,关羽因后方失守被迫从前线战场撤退。

48、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省兴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马超的从弟。

49、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蜀汉将领。

50、马谡su(190年——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初以荆州从事身份跟随刘备入蜀,历任绵竹县令、成都县令、越嶲太守。

51、吕凯(?——225年),字季平,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保山金鸡)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初任永昌郡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建宁太守雍闿反叛,投降吴国,吴国任雍闿为永昌太守,吕凯闭境抗拒雍闿。

52、[huā mán]花鬘,古典戏曲《龙凤巾》(一名《化外奇缘》)中的人物,三国时期南蛮王孟获与祝融夫人的女儿,关索夫人之一。

53、沙摩柯(?——222年),汉末三国时期五溪蛮首领,汉章武元年(221年)初为报关羽被东吴杀害之仇,刘备亲自领兵攻孙权,以金锦爵赏诱沙摩柯助战。

54、张松(?——212年),字子乔(字永年,为演义混淆,实为蜀中另一位名臣彭羕的字),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

55、周仓,字元福,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在《山西通志》中也有记载,但是在三国志中无记载。

56、吴懿(?——237年),一作吴壹,字子远,兖州陈留(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外戚,蜀汉穆皇后吴氏的兄长。

57、张苞(生卒年不详),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蜀汉名将张飞的长子,英年早逝,留有一子张遵。

58、关兴(约201年及以后),字安国,河东解县(今山西省运城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东汉末年名将关羽次子,关平之弟,弱冠时就因得到丞相诸葛亮的赏识而深受重用,官至侍中、中监军,随后英年早逝。

59、徐庶(?——约230年代),字元直,豫州颍川(治今河南省禹州市)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归曹操。

60、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风郿(今陕西省眉县小法仪镇)人,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名士法真之孙。

61、刘封(?——220年),东汉末年长沙(治今湖南湘阴)人,东汉末年将领,蜀汉昭烈帝刘备养子,有武艺,性格刚猛,气力过人。

62、简雍(生卒年不详),字宪和,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本姓耿,而幽州人将耿说成简,便改为姓简,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刘备帐下谋士。

63、张南(?——公元222年),字文进,广陵海陵(今江苏如皋)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刘备攻伐吴国时担任前部,后刘备被陆逊击败,张南兵败战死。

64、张绍,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车骑将军张飞次子。

65、张翼(?——264年),字伯恭,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历任梓潼、广汉、蜀郡三郡太守,出任庲降都督,后随诸葛亮和姜维北伐,官至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

66、陈祗(?——258年9月23日),字奉宗,汝南(今河南平舆)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大司徒许靖兄长的外孙。

67、张裔(165年——230年),字君嗣,蜀郡成都(今四川省成都市)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68、王含,籍贯不详,生卒不详,蜀汉后期人物,魏将钟会进攻蜀汉中时,任蜀监军,被魏将李辅围困于乐城。

69、陈式,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蜀汉将领,最初为刘备军中重要的基层指挥官,后成长为高级将领。

70、陈震(?——公元235年),字孝起,荆州南阳郡(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71、麋芳(生卒年不详),字子方,东海郡朐县(今江苏省连云港市)人,汉末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刘备糜夫人的兄弟。

72、宗预(?——264年),字德艳,荆州南阳郡安众县(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曾随张飞入蜀助平益州,又受辟为丞相诸葛亮手下主簿,升任参军、右中郎将。

73、白寿,历史人物,出生在东海郡峄县,三国时期蜀汉武将。

74、张遵(?——263年),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车骑将军张飞之孙,侍中张苞之子,尚书仆射张绍之侄。

75、赖雄,荆州零陵人蜀汉太常卿赖恭之子,刘备命其出任蜀汉丞相西曹令史之官职。

刘备出征东吴时与父亲赖恭同守西川,刘备死后辅助后主刘禅管理蜀汉。

76、来敏(165年——261年),字敬达,义阳新野人,东汉太中大夫来歙之后,司空来艳之子,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77、赖恭,赖叔颍国君第七十三代孙,零陵人,《三国志》记载:赖恭,东汉末年,在荆州刺史刘表手下,任交州剌史。为人忠勇刚直,才华杰出,豪义很强。

78、句扶(?——249年),字孝兴,益州巴西郡汉昌县(今四川省巴中市)人。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从征南方、北伐多次立下战功,官至左将军,《华阳国志》中有此人相关记载。

79、句安(?——264年),蜀汉后期将领,在蜀任牙门将,跟随大将军姜维攻打魏国,李歆守麹山西城,句安守麹山东城。

遭遇郭淮和陈泰围困,李歆突围后回蜀,句安投降魏国封为将军,后随钟会灭蜀,因功封列侯,公元264年,钟会叛乱时死于混乱中。

80、杨仪(?——235年),字威公,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最初为荆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投奔关羽,任为功曹,关羽遣其至成都,大受刘备赞赏,擢为尚书

81、伊籍(生卒年不详),字机伯,兖州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年少时依附于同乡刘表,刘备落难到荆州时,伊籍时常拜访,托请刘备照顾。

82、刘邕,字南和,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随刘备入蜀,历任江阳郡太守、监军、后将军,赐爵关内侯。蜀汉建兴、延熙年间卒。

83、王伉,三国时期蜀汉大臣,永昌太守,不响应雍闿叛乱蜀国,因此遭到雍闿等的攻击,和吕凯一起防御,坚守城池,直至诸葛亮到来。

84、丁夫人(?——219年)曹操的原配夫人,曹操长子曹昂的养母。

因养子之死与曹操决裂,后来离异,丁夫人去世后,葬在许都城南。

85、刘林,蜀汉刘备义子刘封之子,官至牙门将,荆州长沙(今湖南湘阴)人,三国历史人物。

86、赵统,生卒年不详,赵云长子,赵广之兄,陈寿在正史《三国志》中记载赵云去世后赵统袭爵永昌亭侯,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加行领军。

87、王含,籍贯不详,生卒不详,蜀汉后期人物,魏将钟会进攻蜀汉中时任蜀监军,被魏将李辅围困于乐城。

88、刘理(约215年——244年),字奉孝,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甘陵王刘永异母弟。

89、刘恢,(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东汉末代郡太守,刘备鞭都邮后投奔他,他保护刘备不被追查,并推荐他给刘虞。

90、赵累,蜀汉大将关羽部下都督,后来吴将吕蒙袭取荆州,赵累被吴将潘璋等在临沮擒获。

91、王甫(?——222年),字国山,广汉郪(今四川三台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

刘璋时为益州书佐,之后归降刘备,先后担任绵竹令、荆州议曹从事,并在夷陵之战中阵亡,其子王祐,官至尚书右选郎。

92、赵广(?——263年),三国时期蜀汉将领,赵云次子,赵统之弟。

随姜维前往沓中,为牙门将,曹魏司马氏派五路大军伐蜀时,随大将军姜维与魏兵战于疆川口,姜维败绩还守剑阁,赵广于沓中战死。

93、邓方(?——221年),字孔山,荆州南郡(今湖北省荆州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随刘备入蜀,后任庲降都督,卒于任上,蜀汉第一任庲降都督,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夷敬服。

94、朱褒(?——225年),三国时蜀官吏,任牂牁太守,素有异志。

益州从事常房巡视牂牁,被他攻杀并诬以谋反,建兴元年(223年),益州郡大姓雍闿叛,他拥郡响应。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至南中,平定反叛。

95、刘瓒,三国时蜀后主刘禅第四子,后主延熙十九年(256年)立为新平王。

魏咸熙元年(264年),蜀亡,随后主东迁洛阳,大约死于西晋永嘉年间(307年-313年)的永嘉之乱中。

96、周群,字仲直,巴西阆中(今四川阆中)人,年少时随父周舒学习占验天算之术。

后来刘璋聘请周群为师友从事,其预言大多得以应验。刘备割据益州,任命周群为儒林校尉,曾劝说刘备攻汉中必定不利,事后得到应验,被举荐为茂才。

97、刘永,字公寿,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蜀汉后主刘禅之弟。

章武元年(221年)六月封鲁王,建兴八年(230年)改封甘陵王。

咸熙元年(264年),蜀汉灭亡,刘永被迁往洛阳,被任命为奉车都尉,封乡侯。

98、柳隐(公元190——269年),字休然,蜀郡成都人,三国时蜀汉武将,年轻时与同乡杜祯、柳伸并知名。

多次跟随大将军姜维北伐,既能参赞军事,又能冲阵杀敌,勇略冠军。

后钟会伐蜀,柳隐驻守黄金,钟会包围柳隐却不能攻下,后邓艾袭取成都,刘禅投降,乃敕命柳隐投降。

99、刘瑶,男,汉族,三国时期蜀汉刘禅二子,封为安定王,蜀亡后投降。

100、刘琰(?——234年),字威硕,豫州鲁国(治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刘琰于刘备在豫州时即开始随同周旋,并于刘备取得益州后受任固陵郡太守。

101、刘恂(?——约311年),幽州涿郡(今河北保定市涿州)人,三国时期蜀汉后主刘禅第六子、晋朝安乐公。

102、董厥,字龚袭,义阳郡平氏县(今河南桐柏县)人。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

103、董和(生卒年不详),字幼宰,南郡枝江县(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期蜀汉官员。

104、关统,三国时期蜀汉将领,《三国志》记载中字号和生卒年均未提及,是关羽之孙,关兴之嫡子,关彝之兄(或弟),娶公主,是蜀汉后主刘禅之女婿,其人物演义中未登场。

105、马齐,字承伯,巴西阆中人,初为张飞的功曹,张飞将其举荐给刘备,为尚书郎。

建兴中从事丞相掾,迁广汉太守,后又以郡守身份入参丞相军事,诸葛亮死后为尚书。

106、马承,蜀汉骠骑将军马超之子,仕蜀汉,马超死后继承其斄乡侯爵位。

在马伯庸《三国配角演义》中,马承脸盘狭长、眼窝深陷,鼻头高耸肩挑,颇有羌人风范。

107、卢逊,《三国演义》中人物,不见于正史,于第116回出场,蜀国末期南郑关守将,计败魏国先锋许仪,后被荀恺射杀。

108、吴班,字元雄,生卒年不详,兖州陈留郡(治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109、诸葛尚(244年2月——263年11月),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的人物,诸葛瞻长子,诸葛亮之孙。

诸葛尚博览兵书且精通武艺,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出任先锋抗拒魏国大将邓艾,与其父诸葛瞻同战死于绵竹,时年十九岁。

110、诸葛乔(204年——228年),三国历史人物,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112、郤正(?——278年),本名郤纂,字令先,司州河南郡偃师县(今河南省偃师市)人,三国蜀汉至西晋时期学者、官员。

113、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郡西充国县(今四川西充县槐树镇)人,三国时期蜀汉大臣、学者、儒学家、史学家。

114、殷观,生卒年不详,字孔休,籍贯不详,一说为宜城人,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建安十三年(208年)任荆州牧刘备主簿。

115、霍弋(生卒年不详),字绍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霍峻之子,三国时期蜀汉至西晋初时将领,刘备时为太子舍人。

116、霍峻(178年——217年),字仲邈,南郡枝江(今湖北枝江)人,东汉末年刘备麾下名将。

其兄霍笃曾在故乡聚部众数百人,后霍笃逝世,刘表以霍峻继承其部曲。

117、胡济,字伟度,生卒年不详,荆州义阳郡(治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将领。

118、蒋斌(?——264年3月3日),零陵湘乡(今湖南湘乡)人,蒋琬长子,三国时期蜀汉将领。

119、尹黙(生卒年不详),字思潜,益州梓潼郡涪县(今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人,三国时期蜀汉学者、官员。

120、蒋显(?——264年3月3日),零陵湘乡(今湖南省湘乡市)人,是蜀汉丞相蒋琬的次子,官拜太子仆。

121、郝普,字子太,义阳(治所在今湖北枣阳东南)人,刘备入川后,郝普为零陵太守。

123、庞羲,三国时蜀汉官吏。

124、庞林,表字不详,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汉刘备重要谋士庞统的弟弟,起初为蜀汉官员,后来随黄权投降曹魏,成为魏国官员。

125、庞宏,字巨师,庞统之子,荆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三国时期蜀汉的涪陵太守。

126、许慈,字仁笃,南阳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从师刘熙,精通郑玄经学,钻研《周易》、《尚书》、《论语》等,建安年间与许靖等一道来到蜀地。

127、郭攸之,生卒年月不详,南阳人(今河南南阳),三国时期蜀国重臣,为人和顺,以器识才学知名于时。

128、黄崇(?——263年)三国时巴西阆中(今四川省阆中市)人,蜀汉官员,黄权之子,字不详。

129、杨洪(?——228年),字季休,犍为武阳(治今四川省彭山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130、杨戏(?——261年),字文然,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彭山县)人,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以上人物资料均为本人从网络收集而来,虽由本人独立编制,但非本人原创,发上来仅供诸位参考查阅,欲得详细资料请另行查看。

四:三国时期,东吴势力人物列表。

(共计169人,且只记东吴势力人物)。

1、孙坚(155年——约191年),字文台,汉族,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东汉末年将领、军阀,东吴政权的奠基人之一,据传为春秋时期军事家孙武的后裔。

2、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

东汉末年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曾为救孔融而单骑突围向刘备求援。

原为刘繇yáo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

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pán】,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

3、小乔(生卒年不详),本姓桥(小乔为后世误传),庐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东汉末年国色美女,桥公次女,名将周瑜的夫人。

4、孙夫人(?——约223),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东汉末年讨虏将军孙权之妹,曾为左将军刘备之妻,史书《三国志》称之为孙夫人,民间戏剧称之为孙尚香。

5、陆逊(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军事家。

6、大乔(生卒年不详),庐江郡皖县(今安徽省潜山市)人,东汉末年江东孙策的夫人,本姓“桥”,小说《三国演义》误作“乔”,因为同时还有一个妹妹嫁给周瑜,为了进行区分,姐姐习惯称作“大乔(桥)”。

7、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庐江舒县人,东汉末年军事家、政治家、谋略家、东吴名将,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8、黄盖(生卒年不详),字公覆,零陵泉陵(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人,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三任。

9、吕蒙(约179年——220年),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今安徽省阜南县王化镇吕家岗)人,东汉末年名将。

10、甘宁(?——215年?存疑),字兴霸,巴郡临江(今重庆忠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官至西陵太守,折冲将军。

11、吴大帝孙权(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谋,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的建立者(229年-252年5月21日在位)。

12、吕范(?——228年),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今安徽省太和县)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13、蒋钦(?——220年),字公奕,九江寿春(今安徽寿县)人,汉末东吴名将,早年随孙策平定丹阳、吴郡、会稽和豫章四郡。

14、董袭(?——213年或216年),字元代,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人,东汉末年名将。

15、陈武(177年——215年),字子烈,庐江郡松滋县(今安徽省宿松县)人,东汉末年孙策、孙权部下的猛将,负责统率精锐的庐江上甲。

16、薛综(176——243年),字敬文,沛郡竹邑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儒、名臣。

17、徐氏,孙权之弟孙翊的妻子,著名烈女。

18、岑昏(?——280年),三国时期吴国重臣,相传是吴末帝孙皓的佞臣。

官至九卿之卫尉,为人好兴土木祸国殃民,最终在东吴臣民的哀怨声中被孙皓处死。

19、孙登(209年——241年),字子高,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孙吴政治人物,吴大帝孙权长子,会稽王孙亮、景帝孙休异母兄。

20、全琮,年幼时随父亲全柔投靠孙策,以慷慨好施闻名。

21、朱治(156年——224年),字君理,丹杨郡故鄣县(今浙江安吉)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22、孙休(235年——264年9月3日),字子烈,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子,东吴第三位皇帝(258年11月30日–264年9月3日)。

23、顾雍(168年——243年),字元叹,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24、朱桓(177年——238年),字休穆,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骠骑将军朱据从兄、镇南将军朱异之父,朱桓官至前将军、青州牧,假节,封为嘉兴侯。

25、孙鲁班(生卒年不详),字大虎,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吴国公主,吴大帝孙权长女,母步皇后,朱公主胞姐,会稽王孙亮异母姐。

26、朱然(182年——249年),原名施然,字义封,丹阳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毗陵侯朱治的外甥。

27、虞翻(164年——233年),字仲翔,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学者,日南太守虞歆的儿子。

28、马忠,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任潘璋部下司马,建安二十四年(219)吴将吕蒙攻关羽,忠于临沮俘获关羽及其子关平等,遂定荆州。

29、潘璋(?——234年),字文珪,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30、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31、程普(?——215年),字德谋,右北平土垠(今河北丰润东今唐山市丰润区银城铺镇)人,东汉末年江东名将,历仕孙坚、孙策、孙权。

32、步练师(?——238年),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吴大帝孙权的宠妃,丞相步骘的族人。

33、徐盛(生卒年不详),琅邪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34、吴国太,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

35、凌统(189年——217年或237年),字公绩,吴郡馀杭(今浙江杭州市余杭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

36、潘淑(?——252年),会稽句章(今浙江省宁波市)人,是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和孙权是中国历代帝后中年龄差距较大的一对。

37、严畯(164年——242年),字曼才,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三国时期孙吴官员、学者,性情忠厚,待人以诚。

38、潘濬(一作潘浚)(?——239年),字承明,武陵郡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蜀汉大司马蒋琬的表弟。

39、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

40、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41、陆抗(226年——274年),字幼节,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42、周妃(210年或之前——?),一说本名周彻,出身庐江周氏,周瑜独女,相传其生母为东吴美女小乔,因嫁孙登为太子妃,故称周妃。

43、孙亮(243年——260年),字子明,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孙吴第二位皇帝(252年5月23日–258年11月9日在位),吴大帝孙权的儿子,母为潘皇后。

44、陆绩(188年——219年),字公纪,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东汉末年大臣,庐江太守陆康之子。

学者六岁时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谓欲以遗母,好直言,出为郁林太守。

45、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

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

46、张纮(153年——212年),字子纲,徐州广陵(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人)人,东汉末年吴国谋士,和张昭一起合称“二张”。

47、张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人,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48、孙策(175年——200年5月5日),字伯符,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破虏将军孙坚长子、吴大帝孙权长兄,东汉末年割据江东一带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孙吴政权的奠基者之一。

49、鲁肃(172年——217年),字子敬,汉族,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

50、周鲂,生卒年不详,字子鱼,吴郡阳羡县(今江苏宜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

51、孙邵(163年——225年),字长绪,青州北海国人(今山东潍坊市昌乐县西)。

原为北海相孔融的功曹,被孔融称赞为可任朝廷要职的人才,后随刘繇到达江东,继而辅佐孙权,孙权称吴王后,孙邵成为吴国首任丞相,数年后病逝。

52、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东汉末年刘备帐下重要谋士,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与刘备一同入川,于刘备与刘璋决裂之际,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用其中计。

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仅三十六岁,追赐统为关内侯,谥曰靖侯,葬于落凤坡。

*没记错,这货在投靠刘备时还在孙权手下客串过一段时间*

53、苏飞(生卒年不详),汉末三国东吴将领,原为东汉末年荆州牧刘表的部将,任江夏都督。

54、阚泽(kàn)(170——243年),字德润,会稽郡山阴县(今浙江绍兴),三国时期吴国学者、大臣。

55、贺齐(?——227年),字公苗,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孙吴名将。

56、步骘(zhì)(?——247年),字子山,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57、孙皓(242年——284年),字元宗,幼名彭祖,又字皓宗,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之子,东吴末代皇帝(264年——280年5月1日)。

58、孙鲁育(?——255年),字小虎,吴大帝和步皇后的幼女,吴景帝的姐姐兼岳母。

59、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河南固始)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权臣。

60、祖茂(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武将,孙坚的心腹将领,孙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

61、孙瑾,中国三国时代东吴末代皇帝孙皓的长子,宝鼎四年(269年)春正月,孙皓立孙瑾为皇太子。

62、孙静(157年——215年),字幼台,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长沙太守孙坚之弟,孙策、孙权之叔。

孙坚初起义军时,孙静集合乡里及宗族子弟五六百人作为孙坚的基础队伍。

63、陈敖,三国名将陈武之孙,陈表之子,陈敖在东吴官至别部司马。

64、孙虑(213年——232年),字子智,吴大帝孙权次子,生母不详,三国东吴宗室。

65、孙谦(?——266年),扬州吴郡富春(浙江杭州市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封永安侯。

66、孙韶(188年——241年),字公礼,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

孙韶的伯父孙河,本姓俞,孙策很喜爱他,便赐姓孙,将他列名孙氏家族之中。

67、孙绍(生卒年不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三国时期东吴宗室,长沙桓王孙策之子,吴大帝孙权之侄,封为吴侯,后改封上虞侯,死后由其子孙奉继嗣。

68、孙松(?——231),字子乔,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吴大帝孙权三弟孙翊之子,为射声校尉、都乡侯。

69、张尚(生卒年不详),是广陵郡(今江苏省扬州市)人,为张纮之孙、吴国南郡太守张玄之子,在孙皓时担任侍郎,《江表传》称他有俊才。

70、(?——280)三国时期孙吴宗室,征虏将军孙贲之孙、威远将军孙邻之子,曾为乐乡督,晋军灭吴时,孙歆为周旨所杀。

71、孙秀(?——301年或302年),字彦才,吴郡富春县(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西晋时孙吴宗室、将领,乌程侯孙匡之孙、长水校尉孙泰之子、吴大帝孙权侄孙。

72、孙翊(184年——204年),又名孙俨,字叔弼,是孙坚的第三子,孙策、孙权的弟弟。

曾被大臣推荐为继承者,孙权继位后,孙翊任丹杨太守,后被身边的人边鸿刺杀。

73、孙异,孙韶之子,孙楷、孙越之弟,官至领军将军。

74、孙瑜(177年——215年),字仲异,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之弟孙静的次子,孙权的堂兄,官至奋威将军、丹杨太守。

75、张悌(236年——280年),字巨先,荆州襄阳郡(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孙吴时大臣。

76、孙钟,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人,孙武的后人,孙吴武烈皇帝孙坚的父亲。

77、张温(193年——230年),字惠恕,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吏。

少修节操,容貌奇伟,孙权召拜议郎、选曹尚书,徙太子太傅。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张氏。

78、淳于丹,吴将,蜀主刘备侵吴,丹为都督陆逊阶下末将。

79、滕胤(?——256年),字承嗣,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昌乐县)人。

80、滕修(?——288年),字显先,南阳郡西鄂县(今河南南阳)人,三国时吴国及西晋初年将领。

81、张休(205——245年),字叔嗣,徐州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吴国重臣张昭之子。

82、太史享,字元复,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太史慈子,东莱黄(今山东龙口)人,历官尚书、吴郡太守,直至越骑校尉。

83、陶璜,生卒年不详,字世英,丹阳郡秣陵县(今江苏南京)人,交州刺史陶基之子,三国时期东吴及西晋初年将领,官员。

84、谭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东吴将领,在夷陵之战时随孙桓迎战蜀军,曾暗放冷箭射倒张苞的坐骑;后为关兴所擒,被张苞斩杀祭马。

85、张俨(?——266年),字子节,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出身吴郡张氏,三国时吴国学者,弱冠时即知名,历任显职。以博学多识,拜大鸿胪。

86、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

87、刘基(184年——232年),字敬舆,东莱郡牟平县(今山东牟平县)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齐悼惠王刘肥之后,扬州牧刘繇长子。

88、陈表(204年——237年),字文奥,庐江松滋(今安徽宿松)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偏将军陈武庶子,校尉、解烦督陈脩异母弟。

89、程秉(生卒年不详),字德枢,汝南南顿(今河南项城西)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儒学家。

90、陈脩(?——229年),字号不详,庐江松滋(今安徽省松滋市)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偏将军陈武之子。

91、陈延(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陈武之孙,陈脩之子,其叔父陈表之子陈敖死后,代其任为司马。

92、陈永,三国时期东吴名将陈武之孙,陈脩之子,出生于庐江松滋(今安徽安庆市潜山县西南)。

93、祖茂(生卒年不详),东汉末年武将。孙坚的心腹将领。孙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

94、步阐(?——272年),字仲思,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阴市)人,东吴时期大臣,丞相步骘次子。

95、孙和(224——253年),字子孝,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臣,大帝孙权第三子,末帝孙皓生父,母为大懿皇后王氏。

96、吕岱(161年——256年10月21日),字定公,广陵海陵(今江苏省如皋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将领。

97、顾邵,字孝则,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吴国大臣,丞相顾雍长子。

98、张承(178年——244年),字仲嗣,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三国时孙吴大臣,辅吴将军张昭长子,其妻为诸葛瑾之女。

99、步协,临淮郡淮阴县(今江苏省淮阴市西北)人,东吴丞相步骘之子。

100、朱异(?——257年),字季文,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之子,骠骑将军朱据之侄,出身吴郡朱氏。

101、赵达,洛阳(今河南洛阳)人,三国时期东吴方士,与刘惇、吴范、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东吴“八绝”,其妹妹为孙权之妾。

102、孙邻(202年——249年),字公达,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长兄孙羌之孙,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长子,孙策和孙权的堂侄,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

103、孙朗,三国时期吴国人物,据《三国志·吴书·孙坚传》的引注《志林》记载,孙朗为孙坚庶子,生母不明,别名孙仁。

104、孙匡(生卒年不详),字季佐,吴郡富春(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孙坚的第四子,吴大帝孙权的同母弟。

105、孙楷(?——304),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镇北将军孙韶之子,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将领。

106、孙峻(219年——256年10月19日),字子远,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的孙子,散骑侍郎孙恭的儿子。

107、孙据(?——258年),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孙綝之弟。

108、孙奂(195年——234年),字季明,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孙坚弟弟孙静第四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弟。

109、孙桓(198年——223年),字叔武,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建武将军,孙河第三子。

110、孙河,字伯海,孙坚族子,曾改姓俞,后改回孙,孙策爱之,赐姓为孙,列之属籍。

111、孙暠,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宗室,东汉末年东吴将领,孙坚之弟孙静长子,孙策死后,夺权未遂。

112、暨艳(?——224年),字子休,三国时期吴郡人,生年不详,自杀于吴黄武三年。

暨艳是由张温引荐的选曹郎,尚书,其有耿直刚正个性,希望改革郎署,弹劾多位官僚,重选三署,引起怨愤声积,被诬陷为专用私情爱憎,办事不根据公理,被孙权逼迫自杀。

113、孙辅,字国仪,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年将领,孙坚长兄孙羌次子,豫章太守、都亭侯孙贲之弟,孙策和孙权的堂兄。

114、孙奋(生年不详——270年),字子扬(唐代《建康实录》误记为子阳),吴大帝孙权第五子,母仲姬,其妻袁氏为袁术孙女(袁耀之女)。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皇子,初封齐王,因擅杀封国属官而被废为庶人,后改封章安侯。

115、孙綝(chēn)(231年——259年1月18日 ),字子通,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

三国时期吴国宗室、权臣,昭义中郎将孙静曾孙、定武中郎将孙暠之孙、安民都尉孙绰的儿子。

116、孙贲(?——219年),字伯阳,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孙坚同母兄长孙羌之子,孙策和孙权的堂兄,东汉末年将领。

117、孙霸(?——250年),字子威,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人,三国时期吴国宗室,大帝孙权第四子。

118、虞汜(218——?),字世洪,祖籍会稽馀姚(今浙江余姚),生于南海郡(治今广东广州)。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虞翻的第四个儿子,官至交州刺史、冠军将军,封爵馀姚侯。

119、丁固(198年——273年),本名丁密,字子贱,会稽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始平长丁览的儿子。

120、丁封,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于蜀汉灭亡前,为了牵制魏国,丁封与孙异统兵进驻汉水流域,官拜后将军,赐宣州侯。

121、王蕃(228年——266年),字永元,庐江人(今属安徽),三国时期吴国天文学家、数学家。

122、万彧(235——272年),字文彬,东吴末期重臣,官至右丞相。

123、楼玄,字承先,生卒年不详,沛郡蕲县(今安徽宿州东南)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

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任监农御史,孙皓即位后,历任散骑中常侍、会稽太守、大司农。

后来提拔为宫下镇禁中候,负责殿中事物,因多次违背孙皓心意,遭人诬陷流放广州,后又流放交阯,被孙皓逼迫自杀。

124、朱才,字君业,丹杨故鄣(今浙江安吉)人,三国时期东吴将领,朱治的嫡亲长子。

其父死后袭爵为毗陵侯,官至偏将军,因病死亡,有一子朱琬。

125、周胤(?——239年),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出身庐江周氏,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周瑜次子。

初任兴业都尉,娶宗室之女为妻,领亲兵一千,驻守公安,黄龙元年(229年),封都乡侯,后因罪被免官为民,迁徙庐陵郡。

126、刘纂,表字与籍贯不详,先后娶吴大帝两个女儿为妻,是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官至车骑将军,同时也是当时著名的书法家。

127、周循,生卒年不详,庐江郡舒县(今安徽舒城县)人,周循出身庐江周氏,东吴名将周瑜长子,周循有当年父亲周瑜的遗风,被孙权厚爱,并迎娶孙权的长女孙鲁班,官至骑都尉,早卒。

128、周善,《三国演义》中人物,不见于正史记载,为吴侯孙权的家将,奉命前往荆州接孙夫人回吴,在半路被张飞、赵云所截,被张飞杀死。

129、留赞,(183年~255年),字正明,会稽长山人(今浙江省金华市)人,曾任左护军,有两子:留略、留平。

130、周处(236——297年),字子隐,吴郡阳羡(今江苏宜兴)人,西晋大臣、将领,东吴鄱阳太守周鲂之子。

131、钟离牧,生卒年不详,字子干,会稽郡山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东汉尚书仆射钟离意七世孙。

早年因宽容而名声鹊起,而后入行伍,安定山越,破五溪夷族,深得部下爱戴。后封都乡侯,兼任武陵太守。死时家无余财,为后世所称赞。

132、谢渊(196——257):三国时吴官吏,字休德,会稽(治今浙江绍兴)人。

133、谢旌(生卒年不详),三国时期吴国名将,会稽(今属浙江)人,曾随陆逊大败蜀军。

134、谷利,三国吴人,原为孙权的奴隶,后为孙权左右给事、亲近监,因秉性忠果亮烈,言不苟且而受孙权宠信。

逍遥津之战因救主有功,被拜为都亭侯,或与谷朗为同族。据说谷利姓源自其人。

135、顾承,字子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东吴名臣。

136、武烈皇后吴氏(?——202年或207年),本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后迁吴郡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

吴辉之女,孙坚之妻,孙策、孙权生母,孙权统业早期的主要决策者之一。

137、陆胤,字敬宗,吴郡吴县(江苏苏州)人,左丞相、嘉兴侯陆凯之弟,三国时期吴国官员、将领。

初任御史、尚书选曹郎,太子孙和听到他的名声,以特殊之节待他。

138、吕壹(?——236年),三国时期孙吴重臣,受孙权用为心腹,任中书典校郎,监察中央和地方州郡文书事。

壹为人险狠,曾经诬陷宰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人,后因诬告事发,被斩首。

139、吴范(?——226年),字文则,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区)人。

三国时期孙吴官员,擅长术数,与刘惇、赵达、严武、曹不兴、皇象、宋寿和郑妪合称“吴中八绝”。

140、吾粲(?——245年),字孔休,吴郡乌程(今浙江吴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

初为县中小吏,后得县长孙河赏识,担任曲阿县丞,又升任长史,治理有声名政绩,与同郡人陆逊、卜静等齐名。

孙权任车骑将军,征召吾粲为主簿,外任山阴县令,入朝为参军校尉。

141、陆喜,三国时期东吴、晋间散文家,字恭仲,一作文仲,吴郡吴(今江苏苏州)人。

142、鲁淑(217年——274年),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

三国时期孙吴大臣鲁肃的遗腹子,官至昭武将军、夏口督。凤皇三年(274年)病逝,享年五十八岁。

143、朱据(194年——250年),字子范,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官员及将领,前将军、青州牧朱桓从弟、大都督朱异的堂叔。

144、施绩(?——270年),字公绪,丹杨故鄣(今浙江省安吉县)人。

三国时期孙吴名将,原名朱绩,左大司马、当阳侯朱然之子,吴少帝孙亮登基后恢复本姓“施”。

145、景皇后朱氏(234年——265年),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吴景帝孙休的皇后,野史记载其名为朱佩兰。

骠骑将军朱据与朱公主的独生女,吴末帝孙皓的表姐和叔母,出身江南四大姓之一吴郡朱氏。

146、骆统(193年——228年),字公绪,会稽郡乌伤县(今浙江义乌)人,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学者,陈国相骆俊之子。

147、陆瑁(?——239),字子璋,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丞相陆逊之弟

148、韦曜(204年——273年),本名韦昭,字弘嗣,吴郡云阳县(今江苏省丹阳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史学家。

149、诸葛融(?——253年),琅邪阳都(今属山东省沂南县)人,字叔长。

150、陆凯(198——269年),字敬风,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臣,丞相陆逊的侄子,大司马陆抗的族兄。

151、吕据(?——256年),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

152、陆景(250年——280年3月23日),字士仁,吴郡吴县(今苏州)人,东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次子。陆机、陆云之仲兄。

153、诸葛靓(jìng),字仲思,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大臣,曹魏司空诸葛诞的少子。

154、陆机(261年——303年),字士衡,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

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出身吴郡陆氏,为孙吴丞相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第四子,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又与顾荣、陆云并称“洛阳三俊”。

155、诸葛均,琅邪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汉族,诸葛珪之子,三国时吴大将军诸葛瑾、蜀汉丞相诸葛亮的同母弟。

156、何植,字元干,丹杨郡句容县(今江苏句容)人,东吴司徒,其父何遂,是东吴军中的骑兵,其姊何姬为孙和之妾、孙皓之母。

157、胡综(183年——243年),字伟则,豫州汝南郡固始(今安徽省临泉县)人,三国时期东吴官员。

158、宋谦,三国时吴将领。

159、贺邵(226年——275年),字兴伯,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政治家、书法家,吴国将领贺齐之孙,贺景之子。

160、濮阳兴(?——264年),字子元,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三国时期东吴大臣,吴景帝孙休末年至末帝孙皓初年任丞相。

161、何姬,今江苏句容人,东吴末主孙皓生母,吴大帝孙权之子孙和之妾。

在孙和死后独力抚育孙皓、孙德、孙谦、孙俊,264年孙皓登基后尊为昭献太后。

162、徐琨(kūn)(?——200年),东汉末年吴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市)人,孙坚甥。

163、薛莹(208年——282年),字道言,沛郡竹邑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人。

三国时期吴国官员、文学家,太子少傅薛综之子,交州牧薛珝弟弟。

164、潘夫人,吴大帝孙权的皇后,吴少帝孙亮的母亲,讳谨淑 ,会稽句章人,吴大帝孙权皇后,吴帝孙亮的生母。

165、聂友(?——253年),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树市)人,汉族,三国东吴名将。

166、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三国时期东吴太常,顾邵之子,丞相顾雍之孙。

167、顾劭,三国时期的孙吴官吏。

168、全尚(?——258),字子真,扬州吴郡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江干区)人,三国时期东吴国丈,妻为孙綝堂姊。

169、胡冲,安徽临泉人,晋朝尚书郎、吴郡太守。父综,吴偏将军。

以上人物资料均为本人从网络收集而来,虽由本人独立编制,但非本人原创,发上来仅供诸位参考查阅,欲得详细资料请另行查看。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