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手后恶语相向的男人-分手见人品分手后恶语相对的男人心理

admin

1蔡中郎集

东汉蔡邕著蔡邕132192字伯喈陈留圉今河南杞县南人少博学性至孝好辞章数术天文工书画善鼓琴灵帝建宁四年171征辟司徒乔玄府出任河平长诏拜郎中校书东观迁议郎熹平四年与杨赐奏定六经文字自书册镌碑立于太学门外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熹平石经后因上书论朝政得失遭诬陷罪髡钳流放次年遇赦还本郡怠慢中常侍之弟被迫亡命江湖十余年直到献帝即位时董卓为司空召署祭酒甚为敬重三日三迁后拜左中郎将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他哀叹惋惜被王允逮捕死于狱中年61

蔡邕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音乐家他欲写汉书未竟所著诗赋碑诔铭中以赋成就最高以述行赋为代表该赋前半吊古后半伤今清辞急切感慨沉痛为汉末抒情小赋之滥觞后继者有崔琰述初赋陆机行思赋张载叙行赋等文心雕龙推崇其碑铭云蔡邕铭思独冠古今又说其叙事核而要其缀采也雅而泽清辞转而不穷巧义出而卓立察其为才自然而至他还是隐语的发明者曾夜晚用手摸读王羲之所书孝女曹娥碑题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大字作为评语被曹操的主簿杨修破解这是绝妙好辞四字因为黄绢是色丝是绝字幼妇为少女是妙字外孙是女儿之子是好字齑臼是受辛之器是繁体字辤字至于音乐上他制作的焦尾琴柯亭笛更为人们所乐道

隋书经籍志载有蔡邕集12卷所著诗赋碑诔铭等104篇大部分为碑铭文字今多散佚明代张溥辑有蔡中郎集十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另有清代海源阁刻本蔡中郎集十卷蔡中郎集外集四卷内有独断一卷系记前代掌故较为精善今有邓安生蔡邕集编年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2魏武帝集

三国曹操撰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一名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东汉末年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三国时代魏国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后为魏王出生于一个具有宦官背景的家庭曹操一生征战扫平了北方群雄统一了中原广大地区汉献帝时尊为魏王加九锡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他为魏武帝为全国尽快统一在北方广泛屯田兴修水利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其次他用人唯才打破世族门第观念抑制豪强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还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

曹操本人热爱文学以相王之尊雅爱辞章登高必赋他是志深笔长梗慨多气的建安诗风首倡者也是邺下文人集团的扶植者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导影响下进行的曹操论文要求指事而语反对浮华肤浅务实尚朴反对无益之文

曹操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他对乐府诗体制进行创新借古题以写时事体现他尚实主张和通达精神内容可分为时事表述理想和游仙三类其风格钟嵘认为是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诗品朴实无华不尚藻饰以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代表作有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蒿里行等

曹操散文多为表疏教令书等应用文以散句为主不事雕琢不避俚俗朴实通脱很好地体现了作者的文学主张曹操散文的最大魅力就是文章显得自信自负坦露率直充分体现了他那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政治品格如让县自明本志令求贤令等

曹操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武帝集26卷魏武帝新撰10卷宋郑樵通志艺文略著录魏武帝集30卷逸集10卷尤袤遂初堂书目著录魏武帝集未注明卷数均已散佚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魏武帝集1卷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有魏武帝集4卷黄节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收曹操诗24篇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出版中华书局据丁福保辑本整理校订曹操集收诗1卷文3卷并增加孙子注附录了三国志武帝纪和裴注江耦编曹操年表及曹操著作考增补逸文诗文部分俱采用三国志乐府诗集等加以考订并注明出处和异文为当今最详备之辑本1959年出版文革中安徽亳县译注组有曹操集译著安徽人民出版社1976年版

3魏文帝集

三国曹丕撰曹丕187226字子桓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魏武帝曹操与武宣卞皇后的长子汉中平四年187年冬曹丕生于谯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年仅八岁即能为文建安十六年211年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丕运用各种计谋在司马懿吴质等大臣帮助下在继承权的争夺中战胜了弟弟曹植被立为王世子曹操逝世后曹丕逼迫汉献帝禅位代汉称帝终结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改国号大魏为魏朝的开国皇帝也是三国时代中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终年四十岁葬于首阳陵庙号高祖谥为文皇帝

曹丕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文学方面的成就和影响大于政治他是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并称为三曹他组织编写的皇览开我国编纂大型类书的先河他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论史上第一篇较完整又自成体系的文的专论接触到文学的地位和作用文学风格与性格关系以及文人之间关系邓一系列重要问题是毛诗序以来最重要的文论作品他的散文与吴质书答繁钦书与钟繇书等文笔优雅事贯理畅既富变化又饶有兴味其中又见真性情和悲喜个性这点颇似乃父他的诗歌燕歌行是我国早期七言诗走向定型的标志文学史上价值很高其他如杂诗二首秋胡行等也都刻画细腻写得凄婉悲凉颇有韵致

隋书经籍志著录魏文帝集10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魏文帝集2卷今人黄节曹子建诗注外三种阮步兵咏怀诗注中有魏文帝诗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魏宏灿曹丕集校注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以张氏辑本为底本以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丁福保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艺文类聚太平御览等参伍勘证是较好的校注本

4曹子建集

三国曹植著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曹操第三子曹丕同母弟曾封陈王死后谥思世称陈思或陈思王白幼聪慧深得曹操宠爱曾欲立为太子后失宠曹丕称帝后备受猜忌与迫害屡遭贬爵迁封后忧郁而死

曹植是建安时代最杰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诗人钟嵘甚至说陈思之于文章犹人伦有周孔麟羽有龙凤西晋之刘宋两位最重要的作家陆机和谢灵运钟嵘皆认为其源出于陈思诗品曹子建集中的作品包括诗文及辞赋等其中尤以诗歌的成就最为突出他改造了乐府诗使乐府由民间的俗文学变成文人的雅文学曹植诗以五言诗居多是中国诗歌史上五言诗走向成熟的标志前期诗作主要抒发个人建功立业的抱负情怀和对动乱社会的感触以白马篇送应氏赠徐干等为代表后期诗作则更多地反映了壮志不得施展的激愤不平之情及苦闷以赠白马王彪野田黄雀行七步诗美女篇等为代表所作善用比兴手法钟嵘诗品将此列为上品称之为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曹植赋作更可显露他的才华前期赋作如游观赋节游赋在表现贵游生活的同时也有一定的人生思考宝刀赋槐赋等咏物小赋托物咏志相当精致后期的洛神赋其情绪之浓烈气氛之妙曼形象之优美辞藻之雅丽皆为建安辞赋之冠更是充分表露了他的才华

曹植著述繁富生前曾自编前录收78篇今仅存前录自叙片段死后魏明帝曹睿为之辑录作品百余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30卷至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著录仅10卷存诗文二百余篇今存最早版本为北宋开宝七年974刊本藏北京大学图书馆又有南宋孝宗年间江西大字刊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南宋宁宗嘉定六年1213刊本涵芬楼有影印本明刊本有李梦阳序刻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皆为十卷其中诗赋乐府六卷文四卷清代丁晏作曹集诠评于十卷之外另附逸文一卷近人黄节有曹子建诗注中华书局2008年版古直有曹子建诗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余冠英三曹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皆为选本全校注本有赵幼文曹植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5孔融集

三国孔融撰孔融153208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孙孔融于灵帝时辟司徒杨赐府开始步入仕途侍御史司空掾北军中侯在职三日升迁为虎贲中郎将董卓总揽朝政后想要废掉汉少帝孔融与之言辞激辩常有匡正之言董卓怀恨在心转任其为议郎随后又将孔融派到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东汉郡国名治所在今山东昌乐西为相因颇有政声时人又称他为孔北海汉献帝建都许昌后征孔融为将作大匠升任少府后被封为太中大夫孔融为人恃才负气言论往往与传统相悖屡屡反对曹操的决定如反对恢复肉刑讥讽曹丕私纳袁绍儿媳甄氏嘲笑曹操征乌桓反对曹操禁酒再加上他非常坚定的效忠于日趋式微的汉朝天子成为当权的曹操推行自己政策的最大障碍之一最终招来杀身之祸建安十三年208孔融被曹操以招合徒众欲图不轨等罪名杀之株连全家时年55岁

孔融是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首当世名儒继蔡邕为文章宗师备受世人尊重推崇孔融让梨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孔融是东汉末年一代名儒亦擅诗歌魏文帝曹丕十分欣赏孔融文辞悬赏征募他的文章叹为扬雄班固俦也典论论文孔融的文章以议论为主内容大抵为伸张教化宣扬仁政荐贤举能评论人物多针对时政直抒己见颇露锋芒个性鲜明如两篇难曹公表制禁酒书极尽讽刺揶揄之能事体气高妙奋笔直书以气运词是其最大的特色但有的文章也不乏深沉委婉的风致如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荐祢衡表等他的散文讲究辞藻的华美和字句的对称具有浓重的骈俪气息这是孔融有别于同时其他作家的地方

与散文相比较孔融的诗歌显得逊色其杂诗第二首抒写幼子夭折的悲痛哀婉动人不失为当时抒情诗中较好的作品孔融诗歌中较有认识价值的是他的临终诗

由于全家被杀和曹操所加的严重罪名孔融的作品大部分流失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9卷又有春秋杂议难5卷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孔少府集一卷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有孔文举集一卷今人吴云有校注本孔融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出版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修订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

6王侍中集

三国王粲撰王粲177217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出身世家其祖王畅为汉末清流领袖之一王粲少有才名见左中郎将蔡邕于长安邕倒屐迎之对宾客说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十七岁时受司徒王允征辟为黄门侍郎后到荆州依附刘表刘表以王粲其人貌不副其名而且躯体羸弱不甚见重刘表死后王粲劝刘表次子刘琮归降于曹操曹操辟王粲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后迁军师祭酒魏国既建拜侍中其时礼仪旧制多参与制定建安22年随军证吴病卒于道享年四十一岁

王粲是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被称为七子之冠冕著有诗赋论议近六十篇而以诗赋见长其创作可分前后两个阶段流寓荆州的十六年为前期主要是哀叹战乱民生凋敝和自己的艰难处境诗风慷慨悲凉体现建安风骨代表作有七哀诗和登楼赋后期追随曹操忧患意识减少而功名意识增多并与对曹操的赞颂融为一体如从军诗这类诗作气势磅礴意兴高扬节奏轻快文辞流畅但意义不大另外还有一些参加曹丕曹植兄弟贵游活动的诗作如杂诗应景凑趣而已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1卷汉末英雄记10卷去伐论集3卷今存的辑本有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王侍中集一卷杨德周汇刻建安七子集收王仲宣集四卷今有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中华书局2005年出版吴云建安七子集校注修订版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出版

7诸葛武侯集

三国诸葛亮撰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谥为忠武侯所以被称为武侯诸葛武侯又因其早年外号也称卧龙或伏龙3岁丧母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叔父诸葛玄家于南阳郡邓县位于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诸葛亮在隆中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人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受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权刘备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他曾舌战群儒借东风智算华容三气周瑜更取得荆州为基本后奉命率军入川于定军山智激老黄忠斩杀夏侯渊败走曹操夺取汉中刘备伐吴失败受遗诏托孤安居平五路七纵平蛮六出祁山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也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谥曰忠武侯东晋追封他为武兴王

诸葛亮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其文学上的代表之作有出师表建兴六年上言即后出师表正议等显示了作者忠恳勤恪贤明清正之为人叙事详明切著说理透彻晓畅感情真挚不著雕采朴实无华

陈寿曾将诸葛亮的文章兵书奏折编辑成诸葛亮集又称诸葛氏集三国志本传中载有诸葛氏集目录共二十四篇十万四千一百一十二字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25卷诸葛武侯集诫2卷诸葛亮兵法5卷今存的辑本有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有诸葛丞相集清代王士祺诸葛忠武侯集清张澍诸葛武侯集中华书局整理点校本诸葛亮集1960年版张连科管淑珍校注诸葛亮集校注天津古籍出版社2008年出版

8阮步兵集

三国阮籍著阮籍210263字嗣宗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少年时代胸怀壮志目空一切曾到广武面对楚汉古战场慨叹说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随着司马氏政治上的得势和曹魏政权的风雨飘摇处世态度由积极转向消极思想上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生活上则嗜酒任诞发言玄远口不臧否人物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但其是非之心并未泯灭常以青白眼看人并撰文作赋对名教礼法大加挞伐景元四年263司马昭自封晋公加九锡仿曹代汉故事指定阮籍写劝进文此时好友嵇康已被害出于自身的软弱趁醉挥毫被誉为神来之笔由于内心数月之后郁郁而亡终年五十三岁

阮籍是正始文学的代表主要文学成就是诗歌代表作是五言咏怀诗82首其中有些诗反映了诗人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在种种醉态狂态掩盖下的内心的无限孤独寂寞痛苦忧愤有些诗表现了诗人害怕政治风险希冀避世远祸的思想面貌有些诗借古讽今寄托了对时政的抨击或感慨表现了诗人对国事的关切还有些诗嘲讽了矫揉造作的虚伪的礼法之士总的来说阮籍的咏怀诗以忧思独伤心为主要基调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在艺术上多采用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因而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

阮籍还长于辞赋和散文今存赋6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表现了作者超凡绝尘清虚自守的精神境界咏物类有鸠赋猕猴赋借咏物抒发了自己的惧祸心情讽刺了虚伪的礼法之士另存散文9篇其中最长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文章借着给大人先生立传的机会激烈地抨击了统治阶级的礼法制度宣泄了内心的积郁寄托了自己不与物交神游自得的意趣

阮籍著作今存赋6篇散文较完整的9篇诗90余首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0卷已佚新旧唐书皆作5卷今存辑本有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阮嗣宗集3卷明萬歷十一年南城翁少麓刊刻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收有阮嗣宗集4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阮步兵集1卷近人丁福保辑汉魏六朝名家集收有阮嗣宗集4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整理出版了阮籍集注本有近人黄节的阮步兵咏怀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出版邱镇京阮籍咏怀诗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79年版

9嵇中散集

三国嵇康著嵇康223263字叔夜祖先会稽人本姓奚后举家迁至谯国铚今安徽宿州市西此处有嵇山因而改姓嵇父为治书侍御史早逝嵇康在母兄的宠爱之下颇受娇纵养成任性不羁的性格和疏懒散漫的习气出仕后任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因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被视为魏宗室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态度好友山涛离职时推举嵇康代己嵇康为此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又冷遇司马昭心腹钟会因此埋下杀机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为不孝嵇康挺身而出为其辩护钟会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嵇康当他被捕下狱时太学生数千人为之请愿要求留下他当老师临刑神色自若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年仅40岁面对死亡阴影显得如此从容不惧己死而忧美妙音乐的失传何等旷达的人生和完美的生命乐章的终结

嵇康是正始年间最具魅力的人物也是江淮灵秀毓积而成的典型代表在竹林七贤之中论年长他不如山涛阮籍论文学钟嵘的诗品将阮籍列为上品嵇康却列在中品论玄学修养向秀似乎更优论任诞作风不及刘伶和阮咸论官阶山涛最高论财富王戎为最但竹林七贤的领军人物却是嵇康竹林之游即在嵇康的山阳寓所嵇康要与山涛绝交山涛却为此到处赞誉嵇康嵇康下狱豪杰皆随康入狱康去世以后他的好友向秀撰著名的思旧赋东晋的李充袁宏谢万南朝的颜延年沈约江淹庾肩吾唐代的王绩宋代的李清照都曾用各种文字赞誉过嵇康在文学史上难得一见鲁迅也深受嵇康的影响魏晋作家中最使他喜欢的作家是孔融和嵇康鲁迅编校有嵇康集在纪念刘和珍君中又提到向秀怀念嵇康的思旧赋

嵇康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写下了不少富有哲理性的玄学论著和文词优美的愤世疾俗之作嵇康为我国古代散文大家现存文14篇包括书论传箴戒等体其中论最多有九篇皆是长篇论文主旨皆是阐述玄学命题也是魏晋玄学家中留存论文最多的一位其中以两篇养生论和声无哀乐论最为著名书中最出色是与山巨源绝交书书中所云绝交并非真正绝交而是借此表明心迹重点申述不能为官的不堪者七甚不可者二并借以嘲讽晋朝官场实际上是宣告与司马氏的不合作以口语化散句为主基本上不用骈偶另一重要散文著作是圣贤高士传全书由119篇人物小传和赞组成现存60多篇这一专著的思想价值就在于颠覆传统传统的圣贤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皆未列入其中而老子庄子巢父许由接輿长沮桀溺甚至襄城小童悉有传作者心目中的圣贤就是这批高蹈隐逸鄙弃名利傲视权贵的高士这与他越名教而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的思想是一致的全书叙事简洁精要往往三言两语人物情态性格毕现

嵇康今存诗五十余首其中以四言诗最多占今存诗作三分之二以上而且成就也在诸体之上其代表作为赠秀才入军杂诗秋胡行忧愤诗等赠秀才入军共18首并非尽写从军之事也有叙说友谊更多的是抒写玄学理趣如第十四首秋胡行七首主要抒发对社会险恶的感受内中亦多哲理思考嵇康五言诗较少其中以述志和赠秀才诗较有特色

嵇康集在五代梁时有十五卷隋代存十三卷另有春秋左氏传音三卷皆见于隋书经籍志两唐书著录为15卷南宋时佚今存辑本有明黄省曾嘉靖刻本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嵇中散集1卷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辑嵇中散集1卷吴宽丛书堂抄本匏庵手校本据云抄自宋本鲁迅以吴宽抄本为底本校以各本于1924年编成嵇康集10卷收入1938年出版的鲁迅全集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则以黄省曾刻本为底本校以各本并作注夏明钊有嵇康集译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0陆士衡集

西晋陆机著陆机261303字士衡因做过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文集又称陆平原集江苏上海人三国时吴国世家之子祖父是陆逊父亲是陆抗在他二十岁的时候吴国被灭他闭门读书一连十年最后写了辩亡论两篇作为对故国兴亡的一番检讨陆机后来入晋朝做官不幸卷入晋室内争一度下狱论死遇赦生还晋惠帝时候晋室又内争陆机带兵战败为人所构陷遂被杀他的弟弟陆云陆耽和儿子陆蔚陆夏同时被害临刑时对弟弟陆云叹道华亭鹤唳复得闻欤死时年四十三岁

陆机是太康诗坛代表与弟弟并称二陆诗作内容以赠答为主体现他积极用世的人生态度讲求形式的华美整饬以其深厚的学力繁缛的辞藻纯熟的技巧表现一种雍容华贵之美政论文辨亡论五等论以及赋作豪士赋都意在历史政治的探讨体现重儒轻道蔑弃玄虚的创作倾向这在一位追求老庄宣言的西晋作家群中显得很另类陆机文学个性重要性亦在此在文学风格上张华对陆机说人之为文常恨才少而子更患其多由此可看出他天才秀逸辞藻宏丽的一面陆机的文赋最能代表他的文学论它表现了西晋文学思潮的重要倾向也是陆机本人创作经验的总结它基本摆脱了以文学政教功能为核心的论说模式改以创作论为主体这是文赋的主要价值所在

据晋书陆机传载陆机所作诗赋文章共300多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4卷又著录吴章2卷晋纪4卷洛阳记1卷连珠1卷两唐书著录有集15卷郑樵通志著录47卷今已佚今存辑本有南宋徐民瞻得遗文10卷与陆云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此为最早辑本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陆士衡集7卷明萬歷十一年南城翁少麓刊刻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收有陆士衡集10卷明代人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陆平原集2卷今有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注释本有郝立权陆士衡诗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年谱有姜亮夫陆平原年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11陆士龙集

西晋陆云著陆云262303字士龙陆机之弟他年少时即有文采因其文学成就而与其兄陆机并称为二陆成都王司马颖任命为清河内史司马颖讨齐王司马冏时以陆云为前锋都督司马冏伏诛升云为大将军右司马司马颖志骄政衰陆云屡以正言逆旨及陆机兵败被冤杀陆云也一起遇害时年四十二有二女无男陆云爱才好士多所举荐死后门生故吏迎葬于清河

二陆文才各有长短刘勰曾评论说士衡才优而缀辞尤繁士龙思劣而雅好清省文心雕龙比起乃兄才华虽不及但语言要清雅省净陆云自言四言五言非所长颇能作赋今存赋六篇本人最得意的是岁暮赋其中既有岁月之叹又有人生感慨写出乱世岁暮游子乡思等复杂心态可视为作者感情的真实流露风格上既重辞采又好模拟与乃兄风格相近

陆云存诗并不少有130多首其中四言占绝大部分多为赞颂应酬空洞平庸五言不多确有一定特色如答兄平原诗答张士染诗皆朗练鲜净情感深沉

晋书本传载其所著文章349篇又撰新书十篇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陆云集12卷两唐书皆著录有集10卷已佚今存辑本有南宋徐民瞻得遗文10卷与陆机集合刻为晋二俊文集其中赋一卷诗三卷诔颂骚三卷书启三卷明薛应旗嘉靖刻本六朝诗集收有陆士龙集4卷明萬歷十一年南城翁少麓刊刻汉魏六朝诸家文集收有陆士龙集10卷明代人张溥所辑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有陆清河集2卷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黄葵校点的陆云集

12陶靖节集

东晋陶渊明著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入刘宋后改名潜字符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作过太守但父亲早死到陶渊明时家势已渐渐衰落他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因质性自然不愿以心为形役不肯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而解绶去职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日子虽然过得很艰苦却能安贫乐道忘怀得失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三岁卒后友人私谥靖节征士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也是杰出的辞赋家和散文家深受后世文人客推崇欧阳修甚至认为两晋无文章惟归去来兮而已朱光潜认为可以和陶渊明比拟的前只有屈原后只有杜甫

陶渊明今存诗125首其中四言诗9首五言诗116首文12篇其中辞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其诗歌内容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其中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陶渊明有田园诗人之称也是田园诗派的鼻祖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这在陶渊明出现之前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代表作有归园田居饮酒等他的桃花源诗并记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真挚的感情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其中的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辞赋中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传记类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名作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宋征士陶潜集九卷阳休之加附录编为十卷本其中诗4卷赋1卷文3卷集圣贤群辅录2卷宋本中最重要的是僧思悦据萧统文选本参校宋代宋庠刊定本重加编订的十卷本此是今日所见诸本的母本今存之本有李公焕本何孟春本汲古阁本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张尔公本毛晋绿君亭本何焯校本陶澍靖节先生集注吴瞻泰陶诗汇注等近代学者整理注释的本子有古直陶靖节诗笺定本层冰草堂从书本丁福保陶渊明诗笺注上海医学书局1929年版王瑶陶渊明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逯钦立陶渊明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13鲍参军集

南朝宋代诗人鲍照著鲍照约415年470年字明远东海今江苏连云港市人家世贫贱曾向临川王刘义庆献诗得到赏识被任命为国侍郎后迁为左常侍历任永安令海虞令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秣陵令永嘉令孝武帝大明五年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鲍照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刘子顼后来参加刘子勋反对刘彧的宫廷斗争战败被赐死鲍照亦为乱兵所杀

鲍照是南北朝时期文人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李白曾把鲍照比作凤与麟杜甫形容李白的诗歌是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长于乐府诗最有名的有杂言乐府拟行路难18首五言乐府代出蓟北门行代白头吟等这些诗作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自己沉沦下寮的愤懑和不平艺术上能吸收民歌的精华刚健清新感情丰沛形象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与当时歌功颂德的庙堂诗以及游山玩水谈玄理慕神仙的时代风尚迥然不同对唐代的李白高适岑参等人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鲍照也是著名的辞赋家和骈文作家他的芜城赋古朴奇峭苍劲在南朝抒情小赋中极为难得骈文登大雷岸与妹书即景抒情情景交融语言上刻意追新又不流于生僻华美中显露挺拔的古气是传颂千古名篇步瓜山揭文则是篇借写景来讽刺现实

鲍参军集为南齐永明年间虞炎奉文惠太子萧长懋之命所编10卷其中赋2卷诗6卷文2卷现存鲍照集以四部丛刊影印明毛斧季校本鲍氏集为较早明代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鲍参军集最为流行鲍照集的注释始于清末的钱振伦他的注本没有来得及刊行近人黄节在钱注基础上作了补注称鲍参军诗注今人钱仲联作鲍参军集注附有鲍照年表

14谢宣城集

南齐诗人谢脁著谢脁464499年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出身世族母为宋文帝第五女长城公主少有文才南齐书本传称他少好学有美名文章清丽先后做过豫章王萧嶷太尉行参军随王萧子隆的文学又是竟陵王萧子良的八友之一明帝时曾掌中书诏诰建武二年495任宣城太守世称谢宣城后任尚书吏部郎东昏侯永元元年499始安王萧遥光谋取帝位谢脁遭诬陷下狱死

谢脁是南齐永明体诗的代表作家他和沈约王融等人提出诗歌声韵上的八病之说开创了永明体对近体诗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他在诗歌创作上的主要成就是发展了山水诗谢脁的山水诗与谢灵运齐名世称二谢又因谢脁与谢灵运同宗故又称大小谢大谢灵运的山水诗尚未脱离玄言诗风的影响模山范水后总留有玄理的色彩小谢脁的山水诗则完全是自然山水的描绘玄理成分已消除殆尽谢脁的诗语言精美音韵和谐体现了永明体诗歌的特点如馀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等清新俊逸精警工丽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存诗200余首

隋书经籍志著录谢脁集12卷谢脁逸集1卷均佚明人辑有谢宣城集现存五卷本系宋代楼照所刻其中赋乐歌四言诗一卷鼓吹曲一卷五言诗三卷清代吴骞刻本校勘甚精今人曹融南有谢宣城集校注

15昭明太子集

南朝梁代萧统著萧统501531字德施小字维摩南朝梁代文学家南兰陵今江苏常州人梁武帝萧衍长子太子未及即位而卒谥号昭明故后世又称昭明太子萧统少时即有才气且深通礼仪性情纯孝仁厚喜愠不形于色萧统对文学颇有研究招集文人学士广集古今书籍三万卷编集成文选三十卷文选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文学作品选集选编了先秦至梁以前的各种文体代表作品对后世有较大影响旧时读书人有文选烂秀才半的说法其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选文准则亦为后世推崇

萧统著有文集二十卷宋末已佚现存五卷系后人辑刻其中赋古乐府一卷文四卷

16江文通集

南朝江淹著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历仕三朝济阳考城今河南民权人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齐高帝萧道成执政任江淹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后迁中书侍郎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去世时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谥曰宪伯梁书南史有传

中年以后江淹官运亨通官运的高峰却造就了他创作上的低潮富贵安逸的环境使他才思减退到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江淹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江淹又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诣建平王书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江淹的诗作成就虽不及他的辞赋和骈文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其特点是意趣深远善于拟古

江淹的作品据梁书江淹传的记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隋书经籍志记载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记载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明人胡之骥著有江文通集汇注中华书局1982年出点校本由李长路赵威点校

17何水部集

南朝梁代何逊著何逊518字仲言东海郯人今属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据说8岁就能作诗20岁左右被举为秀才当时名诗人范云见到他的试策大加称赞就此结为忘年之交沈约也很欣赏他的诗他出身贫寒仕途很不得志梁武帝天监中曾任建安王萧伟的记室又任过安成王萧秀的幕僚还兼任过尚书水部郎晚年在庐陵王萧续幕下任职再度去江州病逝后葬于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后人称何记室或何水部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省苍山县长城镇人何承天曾孙宋员外郎何翼孙齐太尉中军参军何询子八岁能诗弱冠州举秀才官至尚书水部郎世称何水部诗与阴铿齐名世号阴何文与刘孝绰齐名世称何刘今存诗一百一十余首多为赠答及纪行之作擅长抒写离情别绪及描绘景物其特点在于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衬托出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寓目即书不喜用典故写景抒情极为精妙格调清新婉转为杜甫所推许

何逊身后由同时人王僧孺编定集八卷隋书经籍志著录为七卷此书最晚至五代时已残缺宋代黄伯思东观余论载何逊集有后晋天福本二卷有诗无文今所见刻本以明正德间刊本为早继有薛应旗刊本张燮刊本和张溥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本其中赋1篇笺书11篇乐府4首诗97首联句16首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何逊集增加佚诗伤徐主簿三首送司马长沙一首和张纮等三篇序跋

18庾子山集

南朝庾信著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早年与徐陵一起为宫体文学的代表作家被称为徐庾体梁元帝时奉命出使西魏被强迫羁留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更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侯庾信一方面身居显贵被尊为文坛宗师一方面又深切思念故国乡土为自己身仕敌国而羞愧以此至老死

庾信创作以他四十二岁时出使西魏为界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在梁作品多为宫体性质轻艳流荡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所以杜甫说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戏为六绝句其诗歌代表作有拟咏怀27首苍劲沉郁辞赋方面的成就并不亚于诗歌他的抒情小赋如枯树赋竹杖赋小园赋和伤心赋等都是传诵的名作著名的哀江南赋是其代表作

以四部丛刊影印明代屠隆本为最早十二卷朱曰藩刊本仅六卷有诗无文明代张溥所刻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本称庾开府集庾信集较早的注释本是清代吴兆宜所注十卷本稍后有倪璠注本十六卷附有年谱今本中华书局1980年版庾子山集注采清人倪璠注本今人徐逸民点校

19徐孝穆集

南朝诗人徐陵著徐陵507583字孝穆东海郯今山东郯城人早年即以诗文闻名八岁能文十二岁通庄子老子长大后博涉史籍有口才梁武帝萧衍时期任东宫学士常出入禁闼为当时宫体诗人与庾信齐名并称徐庾入陈后历任尚书左仆射中书监等职继续宫体诗创作诗文皆以轻靡绮艳见称至德元年去世时年七十七谥曰章徐陵最大的文学功绩是在梁中叶时选编了一部诗歌总集玉台新咏

徐孝穆集三十卷已佚今存六卷系后人所辑其中诗赋1卷文5卷清代吴兆宜有笺注本稽考较详末附徐文炳徐孝穆备考于吴注多所补正

20东皋子集

初唐著名诗人王绩著王绩约590644字无功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隋末举孝廉除秘书正字不乐在朝辞疾复授扬州六合丞时天下大乱弃官还故乡唐武德中诏以前朝官待诏门下省贞观初以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自号东皋子性简傲嗜酒能饮五斗自作五斗先生传撰酒经酒谱其诗近而不浅质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旷怀高致直追魏晋高风被后世公认为是五言律诗的奠基人扭转齐梁余风为开创唐诗做出重要贡献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除好酒外王绩还好弹琴曾加减旧弄改编琴曲山水操为世人所赏又精于占卜算卦兼长射覆

王无功文集五卷现存三卷其中诗文赋各一卷有影印明抄本清孙星衍刻王无功集三卷与明抄本略不同另附补遗二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王无功集五卷汇校本韩理洲点校

21杜审言集

初唐诗人杜审言著杜审言约645708字必简襄州襄阳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元年670年进士为隰城尉后转洛阳丞武后圣历元年公元698年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武则天很欣赏他的诗文授著作佐郎官至膳部员外郎后因勾结张易之兄弟被流放到峰州不久召回任国子监主簿修文馆直学士中宗景龙二年公元708年卒赠著作郎杜审言很有才华但恃才傲世少与李峤崔融苏味道合称文章四友工于五律格律谨严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朴素自然以浑厚见长他的五律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被明朝的胡应麟赞许为初唐五律第一他的五言排律和李大夫嗣真奉使存抚河东长达四十韵为初唐近体诗中第一长篇

新唐书艺文志载有文集10卷已佚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本1卷收诗43首明嘉靖年间有铜活字本杜审言集和张逊业刻本十三家唐诗杜审言集皆为2卷但收诗同一卷宋刻本全唐诗亦为1卷今人徐定祥有杜审言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22王子安集

初唐诗人王勃著王勃649或650676或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王勃当时以诗文与于龙齐名并称王于亦称初唐二杰也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并称初唐四杰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干封初666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王勃的文学主张崇尚实用批评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浮艳诗风其创作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对转变风气起了很大作用

王勃今存诗80多首赋和序表碑颂等文90多篇王勃的文集较早的有20卷30卷27卷三种本子皆不传现有明崇祯中张燮搜辑汇编的王子安集16卷其中赋2卷诗1卷文13卷清同治年间蒋清翊著王子安集笺注分为20卷此外杨守敬日本访书志著录卷子本古钞王子安文1卷并抄录其中逸文13篇实为12篇其中6篇残缺罗振玉永丰乡人杂著续编又辑有王子安集佚文1册共24篇即增杨氏所无者12篇且补足杨氏所录6篇残缺之文罗氏序文中还提及日本京都富冈君谦藏别藏王子安集卷廿九及卷三十按日本京都帝国大学部影印唐钞本第1集有王勃集残2卷注云存第二十九至三十当即富冈所藏本清宣统三年1911年刊姚大荣惜道味斋集有王子安年谱

23盈川集

初唐诗人杨炯著杨炯公元650年692年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初唐四杰之一11岁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武后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死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

杨炯与王勃卢照邻共同反对宫体诗风主张骨气刚健的文风他的诗也如四杰其它诗一样在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以突破齐梁宫体诗风为特色在诗歌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诗篇不多以边塞诗著名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紫骝马等均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气势轩昂风格豪放其它唱和纪游的诗篇则无甚特色且未尽脱绮艳之风另存赋序表碑铭志状等50篇张说谓杨盈川文思如悬河注水酌之不竭既优于卢亦不减王杨炯亦自谓愧在卢前耻居王后当时议者亦以为然今存诗33首五律居多

旧唐书本传谓其有文集30卷郡斋读书志著录盈川集20卷今均不传明万历中童佩搜辑汇编有盈川集10卷附录1卷崇祯间张燮重辑为13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有杨炯卢照邻集徐明霞点校

24幽忧子集

初唐诗人卢照邻著卢照邻632年695年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幼小聪慧博学能文高宗永徽五年654为邓王李裕府典签甚受爱重邓王曾对人说此吾之相如司马相如也高宗干封三年668初调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秩满漫游蜀中离蜀后寓居洛阳曾被横祸下狱因友人救护得免后染风疾居长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药中毒手足残废徙居阳翟具茨山下预筑坟墓偃卧其中终因疾病的痛苦投颍水自杀卢照邻曾求医于孙思邈孙以为郁怒所致无法根治

卢照邻工诗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对推动七古的发展有贡献杨炯誉之为人间才杰已子安集序代表作长安古意诗笔纵横奔放富丽而不浮艳为初唐脍炙人口的名篇但仍未摆脱六朝诗风影响

旧唐书本传及朝野佥载都说卢有文集20卷崇文总目等宋代书目均著录为10卷今存其集有卢升之集和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均为7卷全唐诗编录其诗2卷徐明霞点校卢照邻集即据7卷本幽忧子集并作补遗傅璇琮着有卢照邻杨炯简谱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出版有杨炯卢照邻集徐明霞点校

25骆宾王文集

初唐诗人骆宾王著骆宾王约627约684字观婺州义乌今属浙江人初唐四杰之一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幼聪慧被誉为江南神通据说是七岁时作的咏鹅流传很广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氏檄新旧唐书有传

骆宾王在四杰中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塞写有不少边塞诗开有唐一代边塞诗的先河其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其中的代表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曾惊叹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其震撼力

骆宾王集最早为唐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其中赋1卷诗4卷文5卷已佚明清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十卷本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1980年排印本

26陈伯玉集

初唐诗人陈子昂著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武则天光宅元年684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升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随武攸宜东征契丹多次进谏未被采纳却被斥降职圣历元年698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在文学方面针对初唐的浮艳诗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反对齐梁以来的形式主义文风共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风格朴质而明朗格调苍凉激越标志着初唐诗风的转变友人卢藏用说他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陈伯玉文集序但他的部分诗篇还存在着语言比较枯燥形象不够鲜明的缺点

卢藏用为之编次遗文10卷今存陈伯玉文集是经后人重编的刻本中以明弘治间杨澄校刻杨春本陈伯玉文集10卷收辑作品比较多并附录新唐书本传等有关材料四部丛刊本即据此本影印世界文库本曾据明清各本作过若干校订今人徐鹏校点陈子昂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校以全唐诗全唐文文苑英华等书补入诗文10余篇成为较完备的本子共十卷其中诗赋2卷文8卷补遗1卷附录1卷并附今人罗庸陈子昂年谱

27曲江张先生文集

唐代宰相张九龄著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七岁知属文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玄宗即位迁右补阙唐玄宗开元时历官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中书令母丧夺哀拜同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他是唐代有名的贤相举止优雅风度不凡自张九龄去世后唐玄宗对宰相推荐之士总要问风度得如九龄否为人有胆识有远见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卒谥文献

张九龄诗歌成就颇高独具雅正冲淡的神韵早年词采清丽情致深婉被贬后风格转趋朴素遒劲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其感遇望月怀远等更为千古传颂对岭南诗派的开创起了启迪作用被誉为岭南第一人

有曲江集二十卷其中颂赞赋1卷诗4卷文15卷有影印明刻本又有清代张世伟刻唐丞相曲江张文献集12卷千秋金鉴录5卷附录1卷

28沈佺期集

唐代著名诗人沈佺期著沈佺期约656约714或715字云卿相州内黄人相州内黄今属河南人上元二年675进士及第任协律郎长安中累迁通事舍人预修三教珠英转考功员外郎曾因受贿入狱出狱后复职迁给事中中宗即位因谄附张易之被流放驩州神龙三年707召拜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常侍宫中后历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开元初卒

沈佺期善属文尤长七言之作其独不见是一首较早出现的优秀七言律诗他与宋之问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建安后讫江左诗律屡变至沈约庾信以音韵相婉附属对精密及佺期与宋之问尤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

沈佺期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中华书局2001年版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陶敏易淑琼校注附沈佺期宋之问简谱沈宋诗集评

29宋之问集

唐代著名诗人宋之问著宋之问656712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今山西汾阳市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县人初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上元二年675年以才名分直内文学馆入崇文馆充学士洛阳西入阁武周时期宋之问不仅扈从武后朝会游豫而且奉承武后近幸的媚臣外戚宴乐优游自感志事仅得形骸两忘在武后晚年先后转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巴结武后媚臣张易之张昌宗兄弟唐睿宗即位后以宋之问尝附二张及武三思诏流钦州今广西钦州市东北后以赦改桂州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宋之问于先天元年712年八月被赐死于徙所

作为诗人宋之问年轻时即已知名尤善五言诗其时无能出其右者其名作如江亭晚望晚泊湘江题大庾岭北驿度大庾岭等皆清新坦易抒情真挚畅美如画他与沈佺期对诗的声律化有重大贡献并称沈宋

宋之问集2卷其中赋五七言古诗1卷五七言近体1卷有影印明刻本流行中华书局2001年版沈佺期宋之问集校注陶敏易淑琼校注附沈佺期宋之问简谱沈宋诗集评

30李太白集

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著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另有说法称出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二十岁时只身出川开始了广泛漫游寓居在安陆今湖北省安陆市应山今湖北省广水市可是十年漫游却一事无成他又继续北上太原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到齐鲁各地并寓居山东任城今山东省济宁市天宝元年742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震天下李白初因才气为玄宗所赏识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756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兵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若冰不久即病卒

李白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豪放是李白诗歌的主要特征善于凭借想象以主观现客观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的主要手段现实事物自然景观神话传说历史典故梦中幻境无不成为他想象的媒介他常常借助想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仙境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交织一起再现客观现实李白最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和绝句七言歌行篇幅长容量大形式自由宜于表达诗人矛盾复杂的思想抒发奔放恣肆的才情而李白的七言歌行又采用了大开大合跳跃宕荡的结构诗的开头常突兀如狂飙骤起而诗的中间形象转换倏忽往往省略过渡照应似无迹可循诗的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李白诗歌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有李太白集30卷其中古赋1卷诗24卷文4卷诗文拾遗1卷清代王琦有辑注本重加编订并增附录6卷注释颇为详备现有中华书局1977年版另外宋代杨齐贤元代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代胡震亨李诗通也很有价值

31杜工部集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著杜甫712770原籍湖北襄阳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因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或杜拾遗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三十五岁以前读书与游历天宝年间到长安仕进无门困顿了十年才获得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职安史之乱安禄山与史思明开始他流亡颠沛竟为叛军所俘脱险后授官左拾遗干元二年759他弃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称晚年举家东迁途中留滞夔州二年出峡漂泊鄂湘一带贫病而卒

杜甫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揭露和批评他同情人民甚至情愿为解救人民的苦难做出牺牲杜甫存诗1500多首有杜工部集传世杜甫的诗篇流传数量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主角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他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往复标志着我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着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杜甫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偁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

有杜工部集传世宋代王洙编20卷补遗1卷历代注本很多以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较为完备分25卷其中诗23卷赋表等杂著2卷并附有年谱和诸家集序题咏等有中华书局1979年排印本另外清代钱谦益的杜工部集笺注杨伦杜诗镜铨也是较好的注本

32王右丞集

唐代著名诗人王维著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祖籍山西祁县青少年时期即富于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二十四年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安史之乱中被贼军捕获被迫当了伪官乱后受贬官处分其后又升至尚书右丞之职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俨然是一位僧侣了事迹见新旧唐书本传

王维多才多艺诗书画都很有名音乐也很精通思想上受禅宗影响很大外号诗佛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王右丞集为其弟王缙编次诗文凡10卷述古堂原藏有南宋姚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归陆心源百百宋楼北京图书馆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诘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据以影印出版元刻有刘须溪评点王右丞集诗集6卷四部丛刊据以影印其中已杂有钱起姚象崔兴宗等人作品明人顾起经有类笺唐王右丞诗集10卷附文集4卷这是现存最早的王维诗注本清赵殿成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为止较好的注本除笺释全部诗文外并附评语对于作者可疑的诗歌加以说明间有考订又收辑有关王维生平和诗画评论的资料作为附录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于1961年将赵注本重加校订排印出版1980年又出新一版今人王运熙代序另外郑振铎曾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用赵殿成注本等四种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库中顾起经注本和赵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维年谱今人陈贻焮着有王维生平事迹初探一文后附王维简要年表载唐诗论丛

33孟浩然集

唐代著名诗人孟浩然著孟浩然689740本名不详一说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新旧唐书有传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今存诗二百余首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窄境界更多地抒写了个人的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得到时人的倾慕李白称颂他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杜甫礼赞他清诗句句尽堪传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不如王维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

孟浩然死后五年王士源便编其集收诗218首编为三卷今日能见到的最早刊本为宋蜀刻孟浩然诗集分上中下三卷收诗211首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以宋刊本为据出版今人佟培基笺注的孟浩然诗集笺注

34高常侍集

唐代著名诗人高适著高适700765字达夫仲武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天宝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5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如代表作燕歌行就是如此

新旧唐书著录其文集20卷今不存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高常侍集凡诗8卷文2卷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8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皆为2卷明杨一统辑高适集1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卷等尚存部分佚诗注本有今人阮廷玉高常侍诗校注台北国立编译馆1965年版附年谱和传本述要刘开扬高适诗集编年笺注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孙钦善高适集校注皆附年谱研究高适生平的著述有王达津诗人高适生平系诗彭兰高适系年考证周勋初高适年谱傅璇琮唐代诗人丛考高适年谱中的几个问题等

35岑嘉州诗集

唐代著名诗人岑参著岑参约715770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献书求仕以后曾北游河朔三十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赴安西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作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再度出塞安史乱后至德二载才回朝回朝后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以后转起居舍人等官职大历元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以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其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如感遇精卫暮秋山行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六年边塞生活使岑参的诗境界空前开阔造意新奇的特色进一步发展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成为他边塞诗的基调他既热情歌颂了唐军的勇武和战功也委婉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悲惨火山云天山雪热海蒸腾瀚海奇寒狂风卷石黄沙入天等异域风光也均融入其诗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轮台歌此外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岑参晚年诗歌感时伤乱渐趋消沉入蜀后山水诗中添奇壮特色但隐逸思想在诗中也有了发展岑参的诗想象丰富意境新奇气势磅礴风格奇峭词采瑰丽具有浪漫主义特色爱国诗人陆游曾称赞说以为太白子美之后一人而已渭南文集跋岑嘉州诗集

岑参殁后30年其子岑佐公收集遗文请杜确编成岑嘉州诗集8卷是为岑诗编集之始到宋代演变为8卷7卷10卷三种刊本宋刊10卷本已不传通行的四部丛刊影印7卷本似由宋刊7卷本演变而来而全唐诗4卷本则似由宋刊8卷本演变而来今人陈铁民侯忠义参校过多种版本作岑参集校注198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岑参事迹见杜确岑嘉州集序唐诗纪事唐才子传近人赖义辉作岑参年谱闻一多作岑嘉州系年考证李嘉言作岑诗系年

36崔颢集

中唐诗人崔颢著崔颢约公元704754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士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官至太仆寺丞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为人才思敏捷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好赌博嗜酒娶妻择美者稍不惬即弃之凡易三四初李邕闻其名虚舍邀之颢至献诗首章云十五嫁王昌邕叱曰小儿无礼不与接而入晚年忽变常体风骨凛然一窥塞垣状极戎旅奇造往往并驱江鲍后游武昌登黄鹤楼感慨赋诗及李白来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无作而去颢苦吟咏当病起清虚友人戏之曰非子病如此乃苦吟诗瘦耳遂为口实天宝十三年卒

崔颢作品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诗集一卷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录有崔颢集一卷但宋本今已不传现存最早是北京图书馆藏明正德十五年1515刻本收诗41首明铜活字本唐人集中崔颢集两卷本是后出的善本收诗42首明嘉靖刻本唐二十六家集中崔颢集和全唐诗皆依据该本今人万竞君崔颢诗注崔国辅诗注亦依据该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37崔国辅集

唐代诗人崔国辅著崔国辅678755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与储光羲綦毋潜同榜历官山阴尉许昌令天宝初入朝为左补阙迁礼部员外郎为集贤直学士天宝十一载725受株连贬晋陵司马在晋陵3年与陆羽酬唱往还品评茶水一时传为佳话崔国辅和孟浩然李白交谊甚深

崔国辅以五言绝句著名他的五绝多写宫闱儿女之情含思婉转深得南朝乐府民歌子夜读曲遗意高棅唐诗品汇于五绝一体以崔国辅与李白王维孟浩然并列为正宗宋荦也认为盛唐五言绝句李白崔国辅号为擅场漫堂说诗他的五言绝句今存23首几乎全是乐府诗题晚唐韩偓有五绝四首题作效崔国辅体可见他在唐人五言绝句中独标一格并对后人产生了影响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崔国辅集已佚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录临海李氏崔国辅集一卷仅存诗28首又陆石林叶氏本收诗34首全唐诗辑得41首其中乐府诗18首今人万竞君崔颢诗注崔国辅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收诗37首

38元次山文集

唐代著名诗人元结著元结719772字次山号漫叟聱叟河南鲁山人天宝六载747应举落第后归隐商余山天宝十二753年进士安禄山反曾率族人避难猗玗洞今湖北大冶境内因号猗玗子干元二年759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史翙幕参谋招募义兵抗击史思明叛军保全十五城代宗时任道州刺史调容州加封容州都督充本管经略守捉使政绩颇丰大历七年772入朝同年卒于长安

元结主张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能济世劝俗补阙拾遗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对当时诗坛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不良风气开新乐府运动之先声他的诗歌有强烈的现实性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闵荒诗系乐府十二首等皆是或规讽时政或揭露时弊元结几乎不写近体除少数四言骚体与七古七绝外主要是五言古风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但因过分否定声律词采诗作有时不免过于质直也导致他创作上的局限性元结的散文不同流俗特别是其杂文体散文值得重视如丐论处规等篇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疾俗忧道悯人具有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的功能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像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其它散文如书论序表状之类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陈子昂苏源明萧颖士韩愈并提又有人把他看作韩柳古文运动的先驱

元结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郭勋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陈继儒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淮南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孙望校点有元次山集杨承祖元结研究台湾国立编译馆2002年版元结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

39刘随州诗集

唐代著名诗人刘长卿著刘长卿709约786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郡望河间今属河北关于刘长卿的生平一直没有确考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没有他的传记闻一多先生认为其生年为公元709年傅璇琮先生认为是710年左右或725年左右还有其它的说法卒年一般认为是在789至791年之间也就是说刘长卿经历了玄宗肃宗代宗和德宗四朝唐玄宗天宝进士肃宗至德间任监察御史长洲县尉贬岭南南巴尉后返旅居江浙代宗时历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德宗建中二年781任随州今属湖北刺史世称刘随州藩镇李希烈叛变攻陷随州后刘长卿寄身淮南节度使杜亚幕府数年后去世

刘长卿是唐代著名诗人与诗仙李白交厚他生平坎坷有一部分感伤身世之作但也反映了安史之乱后中原一带荒凉凋敝的景象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疲兵篇新息道中作等笔调苍凉沉郁刘长卿诗以五七言近体为主尤工五言五律简练浑括于深密中见清秀如新年作岳阳馆中望洞庭湖碧涧别墅喜皇甫侍御相访海盐官舍早春等五绝如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江中对月送灵澈上人以白描取胜饶有韵致但他的大部分诗内容单薄境界狭窄缺少变化有字句雷同之感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其集10卷较流行的是明翻宋本唐刘随州诗集诗10卷文1卷全唐诗编录其诗5卷中华书局1996年刘长卿诗文编年笺注储仲君笺注

40韦刺史诗集

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著韦应物737792长安今陕西西安人15岁起以三卫郎为玄宗近侍出入宫闱扈从游幸早年豪纵不羁横行乡里乡人苦之安史之乱起玄宗奔蜀流落失职始立志读书少食寡欲常焚香扫地而坐代宗广德至德宗贞元间先后为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比部员外郎滁州和江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贞元七年退职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苏州刺史届满之后韦应物没有得到新的任命他一贫如洗居然无川资回京候选等待朝廷另派他职寄居于苏州无定寺不久就客死他乡其享年约在五十五六岁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在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

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宋代王钦臣编明嘉靖年间华云刻本于十卷外增附录1卷有影印本通行韦应物诗集系年校笺中华书局2002版今人孙望校笺韦应物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陶敏王友胜校注

41钱考功集

唐代诗人钱起著钱起约公元751年前后在世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与韩翃李端卢纶等号称大历十才子

其诗以五言为主自称五言长城又与郎士元齐名齐名钱郎人为之语曰前有沈宋后有钱郎钱起当时诗名很盛朝廷公卿出牧奉使若无钱郎赋诗送别则为时论所鄙题材多偏重于描写景物和投赠应酬音律和谐时有佳句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粉饰太平之作与社会现实相距较远然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风格清空闲雅流丽纤秀尤长于写景为大历诗风的杰出代表以省试湘灵鼓瑟诗最为有名

有钱考功集二卷后人分为十卷其中五绝江行无题一百首及若干篇章据胡震亨考证是其曾孙钱珝所作

42戴叔伦集

中唐诗人戴叔伦著戴叔伦732789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出生在一个隐士家庭祖父戴修誉父亲戴昚用都是终生隐居不仕的士人戴叔伦年少时拜著名的学者萧颖士为师他博闻强记聪慧过人诸子百家过目不忘是萧门弟子中出类拔萃的学生至德元载756年岁暮为避永王兵乱25岁的戴叔伦随亲族搭商船逃难到江西鄱阳在人生地疏的异乡家计窘迫于是他开始探寻仕途大历元年766年戴叔伦得到户部尚书充诸道盐铁使刘晏赏识在其幕下任职大历三年由刘晏推荐任湖南转运留后此后曾任涪州督赋抚州刺史以及广西容州刺史加御史中丞官至容管经略使他在任期间政绩卓著是个出色的地方官吏贞元五年789年四月他上表辞官归隐六月十三日在返乡途中客死清远峡今四川成都北第二年返葬于金坛小南门外县城南郊

戴叔伦的诗体裁形式多样五言七言五律七律古体近体皆有佳作题材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对宋明以后的神韵派和性灵派诗人产生过较大的影响

今存戴叔伦集以明弘治正德年间活字本为最早收诗130首其后有明嘉靖十九年1540朱警唐百家诗中戴叔伦诗胡震亨唐音统签戴叔伦集中收诗238首另加附录一卷清康熙年间席启编唐百名家集在胡本基础上再加补遗一卷是较好的本子全唐诗收诗304首为最多今人蒋寅戴叔伦诗集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考订戴诗184首另有60首存疑

43李益诗集

中唐诗人李益著李益746829字君虞陕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河南郑州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北游河朔贞元十三年797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尝与济诗有怨望语十六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元和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殿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恃才傲物为众不容谏官举其幽州诗句降居散秩宪宗时俄复用为秘书监迁太子宾客集贤学士判院事转右散骑常侍大和元年827礼部尚书以礼部尚书致仕卒

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人物诗风豪放明快送辽阳使还军夜上受降城闻笛2首当时广为传唱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感伤主要抒写边地士卒久戍思归的怨望心情不复有盛唐边塞诗的豪迈乐观情调他擅长绝句尤工七绝名篇如夜上西城从军北征受降春夜闻笛等其律体亦不乏名篇如五律喜见外弟又言别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是历代传诵的名句七律同崔邠登鹳雀楼盐州过胡儿饮马泉等均属佳作

今存李益集最早本为明嘉靖三十三年刻本15542卷收于唐二十六家诗集另有明铜字活字本李益集2卷明抄本李君虞诗集2卷收于唐四十四家诗全唐诗补入散佚作品31首共174首包括联句9首今人范之麟据上述诸本作李益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另附事迹赠诗历代诗评摘要研究类有卞孝萱李益年谱稿谭优学李益行年考等

44李绅诗集

中唐诗人李绅著李绅772846字公垂亳州谯县今亳州市人字公垂出身于魏晋以来山东五大士族之一的赵郡李氏元和元年806中进士补国子监助教后离京至金陵入节度使李掎幕府因不满李掎谋叛而下狱李掎被杀后获释回无锡惠山寺读书元和四年赴长安任校书郎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作有乐府新题20首元和十四年升为右拾遗元和十五年任翰林学士卷入朋党之争为李德裕党重要人物任御史中丞户部侍郎等要职与李德裕元稹被誉为三俊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李绅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放逐期间李绅写了不少描绘路途艰险发泄心中怨气的诗文自宝历元年825至太和四年830李绅历任江州刺史滁州刺史寿州刺史处境有所改善太和七年李德裕为相起用李绅任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管理东都洛阳的长官旋又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毫汴颖观察使开成三年八月编追昔游诗3卷并作序诗序历述从少年起至入汴止的经历开成五年任淮南节度使后入京拜相任中书情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继又晋升为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居相位4年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位后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会昌六年病逝扬州终年74岁归葬于故乡无锡赠太尉溢文肃

李绅是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灸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李绅的青少年时代方镇叛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这些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最终写下了悯农二首这样的不朽诗篇

李绅诗散失较多现传追昔游诗3卷是李绅于文宗开成三年838自己编定宋刊本已不见现为毛晋汲古阁刻本收于五唐人集中涵芬楼有影印本清康熙年间席启编唐百名家集收入追昔游集增补原集未收诗31首全唐诗采用席启刻本分为四卷又增莺莺歌一首今人王旋伯李绅诗注以上述诸本为据增加一些资料作为附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另有李绅集校注中华书局2009年版

45戎昱集

中唐诗人戎昱著戎昱744800荆州人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先后为潭州刺史桂州刺史幕僚颇受信用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

他是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友较有名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颇为感人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代表作以塞下曲和移家别湖上亭两首为最著名

戎昱原有诗5卷其侄孙编订今不传现存最早为明清年间辑本唐百家诗中唐二十七家唐人五十家小集唐百名家集所附戎昱诗补遗一卷全唐诗等其中以全唐诗收录较备今人臧维熙据上述诸本编戎昱诗注198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