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越生气越冷静的人最可怕?为什么说越生气越冷静的人最可怕呢

访客

古代数理文化发展到西汉,由董仲舒提出来了五行的模型。也就是当一个事物有五个因素相互影响产生的结果的一种数理表达。

一些人简单的以为,这可能是古人不成熟的数理思考,数学方面肯定是落后的。但实际上,数学至今依然还面临一个尴尬问题,关于五个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的数学解,暂时没有。

天文学界、数学界尚未解决的N体问题

上个世纪初,西方提出来了天文学的N体问题。在引力这个前提基础之上,如果有不同的初速度、不同的初速度角度,那么,这些天体如何达到稳定的运行结构。

这个数学问题现在的进展情况是:

三体问题的五个平动解,在这道题出来之前就解决了。中国的这次“嫦娥奔月”,利用的就是地、月、日的三体问题的平动解。

三体问题的立体解,近年才被解出来。据说有七个解,笔者未见到原始论文,

也就是四体问题,至今数学尚未解决,更别说五体问题、N体问题了。

利用电脑模拟的方法,如今已经演示出来70多种N体问题的解。

摆在眼前的一个N体问题的解,一时半会儿毁不了

N体问题,是一个简化的问题。

也就是星球被用质点表达,也就是体积、质量、引力等都不考虑变化。而现实中,这些因素都是变化的,特别是质量。

例如太阳这颗恒星,质量并不恒定。随着它发射的光芒,它的质量在逐渐缩小,也就是引力在减小,体积也在减小。当然,这种减小是天文学时间意义的,并不是说,明天早晨起来,太阳就小了一圈。最好以亿年为单位计算,这个数量就明显了。

现在假设太阳的质量恒定,八大行星、小行星带等等太阳系内的物体质量、速度、引力因素都恒定,那么八大行星和太阳就构成一个简化的九体问题的现实解。

近年来,通过对河外星系以及一些具有行星的恒星体系的观察,人们已经发现越来越多的N体问题的解。

西方的宗教文化中存在末世论的文化,这也导致象霍金这样的科学家也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晚年忽悠我们赶紧逃离地球。最近的一个火爆的科幻大片,也是这套路。

实际上根本没必要操心地球或者太阳系“短时间内”哪一天会毁了。即便操心这事,也应该是几十亿年以后的人类才需要操心的。当然,假设人类还没有因为战争在那个年代而毁灭。届时的人类,早就宇宙之间随便溜达了,根本不用现代人以现代这点小智慧杞人忧天。面对几十亿年以后的人类智慧,我们实际就是原始人。

安居乐业!如果总琢磨太阳系怎么毁了,这心理容易不健康。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地球,还是先珍惜吧。

回到五行上来

五行数理中的数,如果用数学方法表达其含义,实际就相当于天文学的“五体问题”。这数学界、天文学界并没人敢吹牛说已经解决了。

也就是五行这种数理文化的古代探索,至今尚无数学上的突破!数学方面,无论是肯定与否定,尚须等待答案。

五行与N体问题的类比,前提基础是否一样呢?

N体问题的基本前提--引力,在五行中是什么呢?太极。

在五行中,每相邻的一个因素按顺时针是相生的,而每相隔的一个因素,是相克的。这就构成一个太极原理。而太极原理,实际就是类似作用力、反作用力的动态平衡表达。

而引力是与离心力形成平衡的,否则就不是围绕着恒星转了。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两个黑洞合并的引力波效应的影像图,实际简化了就是太极图的模样。

有了引力这个前提基础,剩下的就是几个要素动态相互影响的数学问题了。

五行与洛书的关系

你没见过的三维洛书表达(二)洛书数字的几何形状的线性放大

洛书的三维表达(图1)

在这个图中,我们依稀发现一个五角星。

现在把它独立出来。

从洛书中独立出来的五角星

这简直就是五行的模样了。

西汉的董仲舒提出来五行以及《黄帝内经》中提出来五行,都是忽然间实现的。造成这种忽然间实现的原因在于:原始资料现在留存下来的太少,当时也是如此;西汉之前,不仅经历了秦始皇的焚书,还经历了项羽的火烧秦宫。在往前追溯,文王进行了一次文化改革,将先天八卦修改为后天八卦,并与洛书数理兼容。

也就是西汉时期出现这类文化内容,是对以往文化的继承、总结、发展。

这个五角星在三维的数学关系

我们按照图1的点对应五角星的五个边的长度。

五个边的边长(绿色)

图中绿色部分是这个五角星在三维的边长长度。

如果董仲舒当年发现这种长度关系,他会选择简化的表达。将这几个有明显特征的边相等。以简化表达主要特征。这个明显特征就是长度都大于8,且小于10。

他是否是这样考虑呢?你只能猜了。

版权属于: 自由随风-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发表评论

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