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架后怎么给对方发信息,和老公吵架了要不要给他发信息
接收人:小特工 老探员
主题:手相算病不算命
一到年末,什么行业最红火?你猜,你细猜。
答:算命。
不管今年过得好与不好,总有人想提前知道明年的运势。根据这样的市场需求,蹲在路边守株待兔的算命大师也开始出没了。
算命的方式千万种,手相就是其中的一种,手相大师认定每个人手掌上的复杂曲线都蕴涵着两仪三才之道,囊括着太极五行之秘。
小蒲姐就是经常被手相大师拦下的路人,“看手相吗”成了过年前我听得最腻的一句话。
助理妹子昨晚也发朋友圈想通过手相做富婆,作为蒲公英医学情报总局的一份子,白天讲科学,晚上学玄学,小蒲姐真的有点难以接受哇。
要不我怎么是科普策划人呢?手相的确有“秘密”,但揭示的不是你的命运,而是你身体的信号。破除迷信,先从盘点围绕着“手”的经典谣言开始。
很多养生的文章都说过,指甲上的月牙和“肾”“消化”“气血”等问题息息相关,而且月牙越小、越少就说明健康问题越大,这月牙可真是神秘啊。
真相是:手上的月牙小、月牙少,只能说明指甲长得太慢了。要讲清楚手上的月牙,小蒲姐得先说说指甲的生长过程。
指甲是表皮衍生的角质化上皮,它由多层连接紧密的角质化上皮细胞凝集构成。
指甲暴露在外的部分叫甲体,而埋进皮肤深处的指甲叫甲根。甲根下的甲母质,是指甲的生长部位,在角质细胞刚刚生成的时候,它的颜色较淡、质地较软,组成了白色的月牙部分。而等角质细胞老化死亡之后,它的颜色逐渐变得暗沉,形成普通的半透明指甲。
当指甲生长速度比较慢的时候,角质细胞更新也会十分缓慢,月牙的范围就越来越小,或者消失不见了。
虽然指甲上月牙的大小和健康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如果在短时间内,月牙的范围突然增大或减小,还伴有甲状腺肿大,需要去看医生排除是否是甲状腺功能出了问题。
如果你的指甲发青,被“大明白们”看到了 ,他们会纷纷出动——“呀,你这是严重的贫血”“相信我,这是阴虚”“又加班了吧?看你气血不足的样子就知道了”“体寒、宫寒,没跑了”。
经常这么被吓唬的你,是不是撑不住压力,想疯狂进补?
真相是:正常的指甲是半透明的,而指甲下含有丰富的血管,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指甲的颜色反映的其实是血管的颜色。指甲颜色发青,多是末梢循环差导致的。
“大明白们”说指甲发青是贫血,逻辑上就不对,贫血的人由于血色素含量低,指甲颜色应该是苍白的。
再说了,想让指甲变色,可太容易了。除了抹指甲油之外,长期吸烟或者触碰染料、染发剂、硝酸银、高锰酸钾溶液、戊二醛、苦味酸等化学品,都会使指甲染上洗不掉的颜色。黄褐色、黄色、紫色、黑色……斑斑点点,五彩缤纷。
患有某些疾病时,指甲也会变色。但是发展到指甲变色之前,身体的其他症状早就开始报警了:
指甲泛黄——黄甲综合征
患有黄甲综合征的人,淋巴管循环出现障碍,指甲可因为淋巴淤积而变黄。但在指甲变黄的同时,患者还会出现淋巴水肿导致的面部、手部、小腿、踝部肿胀,这些症状比指甲变黄明显多了。
指甲变红——充血性心力衰竭
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人,指甲可能发红。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由冠状动脉疾病、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疾病等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在指甲变红之前,就会表现出心绞痛、高血压等非常明显的心血管疾病症状。
指甲发绀——红细胞增多症
患有红细胞增多症的人,指甲会发绀。红细胞增多症一般是由呼吸道、肺部疾病引起的,患者往往处于缺氧状态。但除了指甲发绀之外,缺氧的人还会出现胸闷、呼吸不畅、面色发绀等表现,这些表现更能引起我们的注意和重视。
黑色指甲——雀斑样痣&甲母痣
指甲发黑,可能是由于甲母质或甲床黑素细胞数目增多,或黑素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导致它的疾病主要有甲雀斑样痣、甲母痣两种。
甲雀斑样痣的颜色比较浅,条纹也很细,多发生在指甲根部,在拔除指甲之后,条纹就会消失。甲母痣的颜色较黑,条纹也较宽,如果看到条纹上窄下宽时,可能是甲母痣恶变的征兆;特别是指甲根部有不规则片状黑斑,可能预示着已经发生黑色素瘤,需要即刻去医院就医。
当然,出现黑色的指甲,还可能是使用了米诺环素、氟康唑、金制剂、抗疟药(如氯喹)、化疗药(如羟基脲、多柔比星和环磷酰胺)等诱导黑素细胞活性增加的药物导致的。
绿色指甲——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指甲泛绿,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侵犯指甲导致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会让指甲部分或全部变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1%庆大霉素、1%醋酸溶液、多黏菌素B溶液浸泡患甲进行治疗。
青色指甲——恶性黑素瘤&肝豆状核变性
如果不小心手指甲受了磕碰伤,出现甲下血肿,指甲就会出现青黑色的瘀斑。除此之外,甲的恶性黑素、肝豆状核变性也会让指甲发青。
患有肝豆状核变性的人,指甲月牙会呈现出青色,下肢经常出现色素增生,除此之外,面部、颈部及外生殖器的皮肤还会隐约地发绿,这些症状十分明显,能够很快辨别。
使用某些药物,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米诺环素及其他抗疟药、羟基脲、酚酰、齐多夫定、阿的平、喹啉等也可能会让指甲发青。
所以,看了这么多和指甲颜色有关的疾病后,你们发现没?指甲颜色是可以辨别疾病的,但是比较“慢热”,反正和贫血、体寒、阴虚……这些挂不上钩。
助理妹子举起手来,请我的小特工和老探员也举起手来,仔细端详一下,自己的手指甲上面有没有一条一条的竖棱?
有的养生文说了,指甲有棱线,这是肝气郁结的征兆。
郁结啊,你可能会暗自惆怅:我记得小时候,指甲好像是非常平滑的,根本没有长这些竖棱。莫不是这些年不是操心工作,就是烦恼生活,才暗自结下了这么多郁闷之气?
停停停!听我说,真相是:指甲上的竖条纹,只是指甲的“皱纹”而已。
指甲上的这些竖条纹,叫做甲纵嵴。随着年龄增长,这些甲纵嵴会越来越明显,如果指甲周围有皮炎湿疹,或者经常抠指甲根部、摧残指甲周围的皮肤,甲纵嵴就更明显了。
轻度甲纵嵴,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用不着治疗,就像我们没有办法抚平岁月的痕迹,就更难抚平指甲上的皱纹了。
甲纵嵴比较严重的人,考虑一下指甲营养不良的问题。少数人的甲纵嵴可能是扁平苔藓、斑秃或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造成,需要及时就医。
前两天有个朋友跟我抱怨,说自己洗头发的时候,正在按摩头皮呢,可谁知道一用力指甲就劈了!
别说她用劲大,小蒲姐还原了一下场景,觉得劈指甲是情理之中。
指甲虽然是死亡的角质细胞,但是经过水的浸泡容易变软、变脆,而且洗发剂可能会对指甲造成一定的损伤。再加上我这位朋友酷爱美甲,卸甲油、指甲抛光都会削薄指甲,她的指甲又长又脆又薄,简直劈得毫无悬念。
所以,指甲又脆又薄的小特工和老探员也可以回忆下,是不是手指经常接触水、有刺激性的清洁剂或者经常做美甲?
还有些疾病会让指甲变软、变脆。比如先天性甲母质缺陷、神经或血管性营养障碍、麻风、放射性皮炎都会让甲板变得柔软、薄、透明;甲母质受损、低色素性贫血、雷诺病、甲状旁腺功能低、厌食症、鱼鳞病、银屑病等疾病,则可能让甲板变得非常脆弱,容易碎裂。
小时候听家里的大人说过,指甲上有白点是肚子里有蛔虫,手上也有蛔虫卵!
吓得我每天都检查一遍自己的手指甲,生怕有虫子在自己的肚子里乱钻。
从事医学科普工作以后,才知道自己白担心了那么多年。
皮肤受伤的时候会留下伤疤,指甲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指甲上偶然出现的白点、白线是指甲受伤所留下的伤疤。指甲平均每天长0.1毫米,整个指甲更换一次大概需要100天,换句话说,这指甲上的白点、白线,大约3个月就会消失不见,真不需要太过担心。
甲板上见到1~2毫米宽的横贯走形的白色条带,可能和系统性疾病或者药物影响甲母质分化有关;出现纵行线状的白甲,也可能是毛囊角化症导致的。
关于指甲长出白线,有一点真的需要记好:如果所有的指甲都规则地出现了白色横线,可能是由于砷或铊中毒造成的。记下这个知识点,没准你也能当柯南。
小蒲姐的手掌心纹路很碎,长辈拉着手话家常的时候,总担心我是个操心的命。但是不敢确定,所以总劝我去找“手相大师”算算。
其实总局也能“算”。
手掌纹,是为了适应手的抓、握、捏、持和感觉等功能出现的。手掌上所谓的爱情线、事业线、生命线,医学不解风情但是实事求是地把它们命名为:远侧横纹、掌中横纹和近侧横纹。
它是为了适应关节活动才产生的,不信小特工老探员可以拿出手掌试试看:
爱情线——远侧掌横纹
同时屈伸中指、无名指、小拇指,能看见远侧掌横纹在屈曲活动。
事业线——掌中横纹
同时屈伸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就能看见掌中横纹屈曲活动。掌中横纹帮助食指活动的同时,还协助远侧掌横纹,共同完成中指、无名指、小指掌指关节的屈曲活动。
生命线——近侧掌横纹
屈伸拇指,能看见近侧掌横纹在屈曲活动。近侧掌横纹是为了适应拇指的单独活动出现的,能协助完成拇指对指及内收动作。
手掌中的细纹生来就有,受基因调控,但它也与关节的活动相对应,再加上手掌的皮肤脂肪层很薄,出现细碎的掌纹很正常,和操心、命苦这些词搭不上边。
刚才我说了,手掌中的掌纹变少了,才是应该担心的事情,是因为手掌皮肤横纹的形成、缺失或消失都和关节的活动有直接关系,先天性末节指骨、中节指骨融合的患者,就没有手指掌侧横纹。如果是这种情况,还怎么算事业、爱情和寿命呢?别的不说,一个人怎么可能没有生命呢?
有些染色体疾病也可能导致掌纹异常,比如21-三体综合征患者(好科幻的名字啊)的手掌,会出现手掌三叉点向远端移位的通贯掌纹(同样好科幻)。
小蒲姐觉得:通过坊间传闻来确诊疾病不靠谱,用手相来预测命运,你也懂的,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
十个手指的问题,还是交给医学吧。
助理妹子,富婆梦我每天能都在做,但是咱们仰望星空之后,还是得脚踏实地啊,说啥都没用了,跟着我捋起袖子加油干吧。
谢谢惠顾。~今日小蒲姐营业结束。祝你今天愉快,你明天的愉快留着我明天再祝。
本文版权归百科名医网所有,获取转载授权请加阿尔法微信:a-PGYYXQBZJ。未经授权禁止任何媒体转载。欢迎个人直接转发朋友圈。
图片:原创绘制+已购买授权。
字体:已购买授权。
视频:百科名医网出品。
小蒲姐参考情报:
1.田伟.实用骨科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
2.张学军,郑捷.皮肤性病学.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蒲公英医学百科
4.百科名医网:https://www.baikemy.com/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